记者 |
1月9日,塞浦路斯疑似发现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种新冠变异毒株重组的感染者,迅速引发全球关注。
据《耶路撒冷邮报》援引塞浦路斯邮报报道,其基因与德尔塔毒株更接近,但拥有大量奥密克戎毒株的特有变异,因此被命名为“德尔塔克戎”(Deltacron)。塞浦路斯大学生物科学教授Leondios Kostrikis的团队在对1377个样本进行测序后,发现了25例新变种病例,其基因序列虽与德尔塔接近,却有10个奥密克戎的特有变异。
目前,“德尔塔克戎”的基因组已经上传到GISAID国际数据库中。然而,关于“德尔塔克戎”是否真实存在,在科学界引发争议。一些科学家推测这可能只是实验室污染导致的乌龙。
据《南华早报》,英国伯明翰大学微生物基因组学教授Nick Loman说,当一种病原体有多个变体同时传播时,就会出现病毒的重组形式。从此种意义上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重组并不完全令人惊讶,但“德尔塔克戎”的发现更可能是在病毒基因测序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假象”。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Tom Peacock也持否定看法。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奥密克戎可能还没有在足够大的人群中传播足够长的时间,可以让其产生一个真正的重组体。另外,“在任何情况下,GISAID数据库中公布的‘德尔塔克戎’的基因细节都不像重组体”,相反,它们“看起来很明显是测序时的实验室污染的结果。”
他进一步表示,在实验室测序时,产生污染并不少见,只是通常污染案例不会被主要媒体报道。新冠病毒的重组体绝对值得关注,并且几乎肯定最终会出现重组形式,“但这个特殊的例子几乎肯定是污染。”
面对同行质疑,Leondios Kostrikis周日做了最新回应。他在电子邮件中向彭博社否认了自己的发现是实验室污染的乌龙。他还进一步解释“德尔塔克戎”的由来,是早期菌株受制于“进化压力”产生的,而不是“单一重组的结果”。他还表示,更重要的是这些样本是在不止一个国家中的多个测试中处理的,“至少有一个来自以色列的序列,也显示了‘德尔塔克戎’的遗传特征”。
也有科学家表示,即使“德尔塔克戎”真实存在,但预计不会是“杀手级的新变种”。来自德国的预防医学博士Christoph Specht在接受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RTL)采访时表示,“德尔塔克戎”可能不会继承两种变体的不良特征,“一加一并不总是等于二”,有人同时感染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并且两者的基因片段发生了交换,这种情况不能完全排除,但在塞浦路斯这个例子里,很可能只是存在“随机突变”,两者并没有交换基因片段。
他还认为,“德尔塔克戎”只是众多突变中的一个,取代奥密克戎的概率非常低,因此没有理由感到恐慌。特别是在新变体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并非所有的突变都被测序,“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会在某个地方短暂发作,然后很快又几乎消失了”。
Leondios Kostrikis在接受Sigma TV采访时表示,尚不能确认“德尔塔克戎”是否更具病理性或更具传染性,他个人倾向于认为“德尔塔克戎”最终将被奥密克戎取代。塞浦路斯卫生部长Michael Hadjipantela周日也表示,“德尔塔克戎”并不令人担忧,更多细节将在本周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据《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10日,菲律宾卫生部表示,该国尚未发现“德尔塔克戎”相关病例,并澄清说,“德尔塔克戎”不是新冠病毒的一个“新变体”,而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在一个地区带来的传播现象。”菲律宾卫生部同时指出,世卫组织才是验证这些变体的“唯一权威”,然后判断它们的严重程度。
层出不穷的新变体不断吸引人们视线。就在几天前,公众担心的还是法国出现的新变种IHU。该毒株于去年10月首次在法国被发现,已经上传至变异毒株数据库GISAID中。这个编号为B.1.640.2的毒株包含了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被命名为IHU。
世卫组织4日表示,他们正在对这一新发现的病毒变体进行观察,但目前没有理由担心其传播。多位独立研究人员也表示,没有理由担心IHU变体。
Flurona毒株近日也曾引起国际关注。2日,以色列报告了首例同时感染新冠肺炎和流感的病例,确诊者是一名从未接种过疫苗的孕妇。以色列专家选取Flu(流感)和 corona(冠状病毒)两个词进行组合,将这种双重感染命名为“Flurona”。
据历史经验看,冠状病毒的重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2021年8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重组大大加速了新冠病毒新变体的出现。去年12月,美国疫苗厂商Moderna公司也警告称,在奥密克戎、德尔塔毒株同时传播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同时感染2种毒株,而且不排除2种毒株会变异成为一种“超级变体”的可能性。
目前席卷全球的仍是奥密克戎毒株。上周五,全球报告新冠病例累计突破3亿,美国单日新增更是突破100万。世卫组织警告称,奥密克戎毒株会带来“海啸”般感染病例。
多项国际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引发的症状比其他变异毒株轻微,是因为患者感染大多集中在鼻腔、喉咙等上呼吸道,对肺部影响较小。
不过,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称,奥密克戎毒株“没想象中无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表示,对于获得免疫力的人来说,它是个“大号流感”, 如果免疫力不够强大,没有很好的医疗资源,奥密克戎这种变异株“会咬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