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墨宁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1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120家机构仅12家通过,其中5家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中有2家被点名通报,不合格率达4成。
并且,已经有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因为检测违规被罚款数万元。机构的技术能力不符合要求、不按照标准检测……面对检测行业的一个个坑,化妆品企业也要擦亮眼睛了。
不合格、罚款,化妆品检测机构爆雷
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此次监督抽查是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的联合行动,对全市涉及化妆品检验等8个领域的120家检验检测机构展开监督抽查。
从监督抽查情况来看,仅12家机构“通过”抽检,其他100余家机构的结果或是“自行整改后通过”,或是“责令限期改正”,不合格率高达9成。其中,被随机抽检的5家化妆品检验机构中上海复硕正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复硕”)、优检安评(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优检安评”)2家被要求责令限期改正并作后续调查处理。
截自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网
某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向青眼介绍,“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督抽查其实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早期是没有专门针对化妆品方面的抽查,“所以这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也是第一次针对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抽查,因此抽查的数量并不多。”
对此,青眼致电这两家机构以进一步了解情况,上海复硕回复“不清楚”,优检安评则未回复。此外,青眼也致电了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总机及上海市药品监管局化妆品监管处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截自《通报》附件
根据《通报》介绍,包含上海复硕和优检安评在内共有29家机构被“责令限期改正并作后续调查处理”,这29家机构存在未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者约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检测,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等较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青眼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优检安评曾于2021年9月被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行政处罚,罚款4万元,违法行为类型为“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
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
据处罚决定书,优检安评于2020年11月18日受理北京赛富德商贸有限公司委托的珂俪思珍光变指甲油的委托检测,检测依据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共计20件。
2020年11月27日优检安评签发检验报告并加盖“CMA”标志章。经核实,上述20件检验报告的原始记录中汞、铅、砷、镉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未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要求进行检验。至2021年7月16日案发时,优检安评共出具未按照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的检验报告共计20份。
此外,2021年4月26日,执法人员对优检安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其依据《低温消毒剂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出具盖有“CMA”标志章的相关检验报告2份,但当事人提供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附表中并不包含该技术要求的检验检测能力。
综合监督检查的情况,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最终对优检安评进行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改正。
检测机构不合格=裁判吹“黑哨”
“此次抽查由于基数小,所以抽查出2家存在问题,这个概率会显得比较高。”针对此次试点抽查达4成的不合格率,有检测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青眼,国内做功效检测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一些检测机构在这方面存在没有门路、经验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由于暂时不知道抽查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这个比例还是挺高的。”
针对此次抽检结果,上海某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向青眼直言,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一个公正机构,在整个环节中充当的其实是一个裁判的角色,“倘若你自身行为就不正确,做了不公正的评价,那么就无法做裁判了,等于是吹了‘黑哨’。”他认为,吹“黑哨”对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包括对产品安全性、功效性的影响,品牌有无虚假宣传等,“检测机构都不合规,做出来的报告也是没人相信的。”
该负责人指出,此前也有机构被检出不合格,原因有多方面的,包括没有严格按照质量检测机构的IOS9000质量管理体系或者17025体系标准去执行,或者样品标签没贴好、没有做到留样、没有按照规定流程去执行等,都会被监管部门认定为不合格,会被处罚。
前述资深人士透露,此前与行业协会和地方局沟通时,官方也曾表示,从事功效检测的机构鱼龙混杂,短时间内国家并不好去管理这类机构,“此前都是先查到问题产品,再根据该产品附带的报告溯源,查到相关的问题机构。”
“小、散、乱”将减少
今年上海市场监管局在“双随机、一公开”行动中,针对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抽查,很多行业人士表示欣喜,因为此举体现出国家将更为重视化妆品的安全与合规。
从中国化妆品企业现状来说,具备有理化、微生物检验检测能力的企业偏少,功效类就更少,目前,化妆品企业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的需求仍然较高,若出问题的检测机构增多,势必引起化妆品企业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信任危机,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品牌会去送检更有公信力的检测机构,需求也将更倾向于头部机构。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确实存在部分规模较小、检测能力较弱的机构,同时也有一批企业会去找这类机构检测、出具报告,“随着国家监管的不断加强,未来一两年内这种现象将会减少,没有能力的检测机构也将退出舞台。”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此类机构共有304家,但涵盖功效、毒理、微生物等全方位检测的机构只有十余家。
上述上海某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预测,从现在到今年底,最晚至2023年5月前,都将是化妆品检测的风口,在此期间机构数量将会先有一个大幅增长,随后逐渐回落。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真正具备实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不多,后续随着头部机构对“小、散、乱”机构的兼并收购,再辅以国家政策的规范和监管,检测机构也将更趋于高质量发展,并孵化出能够代表中国、走向国际的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
在新规要求下,化妆品的功效评价必不可少,而报告数据的权威性、真实性将很大程度影响品牌在市场的话语权,由此加大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机构公正、规范,无疑是在为行业排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