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牙膏“智商税”能收割的时间不多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牙膏“智商税”能收割的时间不多了

“抗幽”牙膏刚走,“抑菌”牙膏又来了?

图片来源:pexels-George Becker

文|C2CC新传媒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文称,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名称冠以“牙膏”的热销产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口臭”等功效。这些产品很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膏。

日前炒的火热的“抗幽牙膏”被点名出列,据C2CC传媒记者在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检索,目前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牙膏已经被下架,但是通过“抑菌”等联想词汇,仍能搜索到相关产品。可谓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就此,“抗幽牙膏”彻底被定性为智商税产品,但除了“抗幽牙膏”,市场上依旧充斥着其它五花八门的“功效牙膏”,牙膏市场为博人眼球而产生的乱象亟待整治。相关条例出台之前,上述偷梁换柱的操作恐难清肃。

制造焦虑式营销,涉嫌功效虚假宣传

在2012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就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1类致癌物清单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发达,人们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注日益增加。

近期,演员胡兵因公开自己就诊幽门螺旋杆菌全纪录的视频登上热搜。后在2021年12月21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与第14版相比,本次新增8种物质,“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首次被该报告列入人类致癌物。接二连三的相关新闻引发了网友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警惕与关注。

据专家介绍,幽门螺旋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在我国,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幽门螺杆菌是呈杆状的革兰氏菌,主要寄存于胃部幽门,容易导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甚至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以至于最后出现胃癌。

较高的感染者基数,再加上各种肠胃疾病乃至致癌的威胁,引发了消费者恐慌,不良商家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以“病从口入”,将牙膏与抗幽门螺杆菌组合,蹭起了这波细菌热度。

“一人感染,全家遭殃”,“普通牙膏治标不治本”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罪魁祸首,是顽固性口臭的头号元凶”

一条比一条严重的宣传语出现在购买详情,同时利用“国家发明专利”“发明创业奖金奖”“通过测试报告”等“权威”认证来提高身价,“抗幽牙膏”的价格直接飙升至普通牙膏的3-10倍,销量动辄几千上万。

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副主任刘雪楠表示,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与牙周病、口臭、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如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

国家药监局的这次发文,也彻底给制造焦虑式营销下的“抗幽牙膏”是智商税的事实盖棺定论。

牙膏功能日益离谱,市场乱象亟待规整

抗幽牙膏这类乱象在牙膏市场中并不是少数,此前还有不少商家将“口腔抑菌膏”冠上儿童牙膏的名称予以售卖的现象。而“口腔抑菌膏”相较于大部分走“妆字号”备案的普通牙膏来说,走的是“消字号”备案。商品详情通常标注“可以吃的牙膏”“解决牙痛难受、口腔破烂、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菌斑、口腔异味”等宣传语。

国家卫健委曾明确过,抗(抑)菌剂有效成分可直接用于人体完整皮肤、口腔黏膜和阴道黏膜(不包括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黏膜、肛肠等特定部位),具有一定杀菌或抑菌(细菌和酵母菌)作用。

从法规上来看,“口腔抑菌膏”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合法产品,但是部分无良商家将其与功效型牙膏偷换概念,则是违规操作。

据了解,消字号产品既不像药品需要做严格的新药临床试验,也不像化妆品上市后依旧受到国家的严格抽查和监管。消字号产品事故也不在少数,并且生产企业的同一消毒产品生产许可证号可以用来生产多款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这些潜在因素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在宣传上,“口腔抑菌膏”与“抗幽牙膏”涉嫌虚假宣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刷1次,堪比普通牙膏的10倍抑菌效果。”

“不仅可以清除99.9%的口腔细菌,还能8小时持久抑菌。”

“90%以上的口腔问题,与口腔有害菌密切相关!”

除了此类将牙膏与口腔、身体疾病挂钩的操作,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关切,牙膏也搞起了“护肤化”。例如高露洁推出的一款氨基酸牙膏,号称拥有纯度高达98.5%的氨基酸,可以修护牙龈、抗初老功效。

此外添加玻尿酸、燕窝、鱼子酱萃取物、精纯VC的牙膏也不在少数,此类以添加成分为噱头的“功效性牙膏”的作用存在与否还有待考究。但当超出牙膏原有的功能越来越离谱后,市场的监督管理就刻不容缓。

国家药监局也在不断推进牙膏市场的规整,早在2020年11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在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落实,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但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

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国家药监局也在研究起草《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另外针对于牙膏与口腔卫生相关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向消费者进行科普宣传,让消费者对于牙膏的功能与口腔护理形成理性认知,减少上“智商税”的风险。相信在单独监管落地与科普推进之后,消费者的消费安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牙膏“智商税”能收割的时间不多了

“抗幽”牙膏刚走,“抑菌”牙膏又来了?

图片来源:pexels-George Becker

文|C2CC新传媒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文称,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名称冠以“牙膏”的热销产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口臭”等功效。这些产品很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膏。

日前炒的火热的“抗幽牙膏”被点名出列,据C2CC传媒记者在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检索,目前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牙膏已经被下架,但是通过“抑菌”等联想词汇,仍能搜索到相关产品。可谓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就此,“抗幽牙膏”彻底被定性为智商税产品,但除了“抗幽牙膏”,市场上依旧充斥着其它五花八门的“功效牙膏”,牙膏市场为博人眼球而产生的乱象亟待整治。相关条例出台之前,上述偷梁换柱的操作恐难清肃。

制造焦虑式营销,涉嫌功效虚假宣传

在2012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就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1类致癌物清单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发达,人们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注日益增加。

近期,演员胡兵因公开自己就诊幽门螺旋杆菌全纪录的视频登上热搜。后在2021年12月21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与第14版相比,本次新增8种物质,“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首次被该报告列入人类致癌物。接二连三的相关新闻引发了网友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警惕与关注。

据专家介绍,幽门螺旋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在我国,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幽门螺杆菌是呈杆状的革兰氏菌,主要寄存于胃部幽门,容易导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甚至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以至于最后出现胃癌。

较高的感染者基数,再加上各种肠胃疾病乃至致癌的威胁,引发了消费者恐慌,不良商家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以“病从口入”,将牙膏与抗幽门螺杆菌组合,蹭起了这波细菌热度。

“一人感染,全家遭殃”,“普通牙膏治标不治本”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罪魁祸首,是顽固性口臭的头号元凶”

一条比一条严重的宣传语出现在购买详情,同时利用“国家发明专利”“发明创业奖金奖”“通过测试报告”等“权威”认证来提高身价,“抗幽牙膏”的价格直接飙升至普通牙膏的3-10倍,销量动辄几千上万。

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副主任刘雪楠表示,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与牙周病、口臭、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如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

国家药监局的这次发文,也彻底给制造焦虑式营销下的“抗幽牙膏”是智商税的事实盖棺定论。

牙膏功能日益离谱,市场乱象亟待规整

抗幽牙膏这类乱象在牙膏市场中并不是少数,此前还有不少商家将“口腔抑菌膏”冠上儿童牙膏的名称予以售卖的现象。而“口腔抑菌膏”相较于大部分走“妆字号”备案的普通牙膏来说,走的是“消字号”备案。商品详情通常标注“可以吃的牙膏”“解决牙痛难受、口腔破烂、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菌斑、口腔异味”等宣传语。

国家卫健委曾明确过,抗(抑)菌剂有效成分可直接用于人体完整皮肤、口腔黏膜和阴道黏膜(不包括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黏膜、肛肠等特定部位),具有一定杀菌或抑菌(细菌和酵母菌)作用。

从法规上来看,“口腔抑菌膏”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合法产品,但是部分无良商家将其与功效型牙膏偷换概念,则是违规操作。

据了解,消字号产品既不像药品需要做严格的新药临床试验,也不像化妆品上市后依旧受到国家的严格抽查和监管。消字号产品事故也不在少数,并且生产企业的同一消毒产品生产许可证号可以用来生产多款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这些潜在因素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在宣传上,“口腔抑菌膏”与“抗幽牙膏”涉嫌虚假宣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刷1次,堪比普通牙膏的10倍抑菌效果。”

“不仅可以清除99.9%的口腔细菌,还能8小时持久抑菌。”

“90%以上的口腔问题,与口腔有害菌密切相关!”

除了此类将牙膏与口腔、身体疾病挂钩的操作,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关切,牙膏也搞起了“护肤化”。例如高露洁推出的一款氨基酸牙膏,号称拥有纯度高达98.5%的氨基酸,可以修护牙龈、抗初老功效。

此外添加玻尿酸、燕窝、鱼子酱萃取物、精纯VC的牙膏也不在少数,此类以添加成分为噱头的“功效性牙膏”的作用存在与否还有待考究。但当超出牙膏原有的功能越来越离谱后,市场的监督管理就刻不容缓。

国家药监局也在不断推进牙膏市场的规整,早在2020年11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在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落实,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但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

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国家药监局也在研究起草《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另外针对于牙膏与口腔卫生相关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向消费者进行科普宣传,让消费者对于牙膏的功能与口腔护理形成理性认知,减少上“智商税”的风险。相信在单独监管落地与科普推进之后,消费者的消费安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