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的同时,宁德时代(300750.SZ)也在为下一代产品进行技术布局。
国家专利局网站显示,宁德时代已就一项与钠离子电池相关的技术申请专利。该项专利的申请人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申请时间为2021年6月。
专利说明书称,这项技术可以提高无负极钠金属电池的循环性能。所谓无负极钠金属电池,指的是在钠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不添加负极材料,仅使用负极集流体铝箔作为名义上的负极。
无负极钠金属电池首次充电完成后,其正极材料中的金属钠将迁移至负极集流体表面。部分钠金属会残留在负极集流体,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钠沉积层,构成实质上的负极。
相比于传统的钠离子电池,无负极钠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进一步提升。
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并未选用无负极技术,而是使用硬碳作为负极材料。宁德时代于去年7月发布了这款钠离子电池。目前,锂离子电池仍是宁德时代的主打产品。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类似,依靠钠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可逆地迁移,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两者的重要差别,在于锂资源和纳资源的可及性截然不同。相比于锂,钠资源在地壳元素含量中排名第六,平均含量是锂资源400多倍。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数据,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 Wh/kg。
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在钠离子电池发布会上称,尽管该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优势。
宁德时代此前披露,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计划在2023年形成基本的产业链。
根据宁德时代的研发规划,其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目标为200 Wh/kg以上,将超越现有磷酸铁锂电池的水平。
去年8月,工信部在回复钠离子电池相关的政协提案时称,钠离子电池未来在储能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同时提出将推动其全面商业化。
工信部在上述答复函中称,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工信部同时表示,钠离子电池在产业化进程中,尚存在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仍处于商业化探索和持续改进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