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虚拟人冲进元宇宙,风口之下,行业虚火何时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虚拟人冲进元宇宙,风口之下,行业虚火何时灭?

虚拟人现在还是虚火,连虚拟人到底是虚拟偶像还是虚拟数字人都搞不清的热炒,本身就是妄言。

文|张书乐

最近,虚拟人火了。

比如,在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上,歌手周深与通过虚拟技术呈现的“邓丽君”合唱了《大鱼》等经典歌曲。

虚拟偶像团体VSinger家族与硬糖少女303同台表演《卡路里》《普通Disco》。

此外,还有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登上某综艺节目的“爱加”、出演短剧两个月内吸粉800万的虚拟美妆博主“柳夜熙”、清华虚拟大学生“华智冰”……

各行各业都在推出虚拟人。

有一种说法是,虚拟人是元宇宙的一部分。

这个说法来自中研普华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元宇宙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该报告表示,虚拟人是元宇宙的技术分支之一。虚拟人指通过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的人体器官而合成的三维模型。

据介绍,这种模型不仅具有人体外形以及肝脏、心脏、肾脏等各个器官的外貌,而且具备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机能,能较为真实地显示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和出现的各种变化。

《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听着很玄幻是吗?

其实就是一个3D建模,然后音源声音库,如果再高级一点则有人工智能加持。

《信息时报》记者张柳静、《中国经营报》记者曲忠芳、《财经天下》周刊记者程靓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虚拟人现在还是虚火,连虚拟人到底是虚拟偶像还是虚拟数字人都搞不清的热炒,本身就是妄言。

虚拟人的发展前景有两个方向:

可以简单的把虚拟偶像、虚拟歌姬列为木偶形虚拟数字人。

而微软小冰、华智冰、小米的小爱同学等人工智能,则是匹诺曹形虚拟数字人。

如果是木偶模式的虚拟偶像,则国内现在技术上不是问题。

难题是内容上创作力不足,排名第一的洛天依与日本的初音未来还有极大距离。

至于人工智能角度的虚拟数字人,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前华智冰的爆火与争议,就是一例。

目前虚拟人其实主要是指得虚拟偶像、虚拟歌姬这个二次元形态上。

其场景正在逐步衍生到虚拟主播、动漫角色扮演、综艺的虚拟嘉宾以及实景的演唱会中用3D投影的方式形成互动或表演等。

如果从发展历史上看,则可以分成三阶段:

第一是萌芽阶段(1980年~1999年),限于技术手段停留在形式和概念上

这一阶段代表性虚拟人有1982年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女主角林明美被包装成演唱动画插曲的歌手。

1984年英国人GeorgeStone创作的MaxHeadroom曾参与电影和广告拍摄。

第二是探索阶段(2000年~2014年),CG(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技术、动作捕捉和语音合成技术使得虚拟人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代表性虚拟人有2001年《指环王》中由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产生的角色咕噜。

2012年上海禾念制作的全球首款Vocaloid中文声库和虚拟形象“洛天依”。

第三是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人工智能兴起让虚拟人深入人心,社交娱乐产业发展推动其商业价值凸显。

代表性虚拟人包括2016年绊爱正式确立了虚拟主播Vtuber的概念和文化开端。

2018年新华社与搜狗联合发布的“AI合成主播”,以虚拟人形象进行新闻播报。

但目前,虚拟人基本上还是虚拟偶像为主,人工智能的成分并不多。

当下,虚拟人再度火爆的热潮诱因来自两方面:

一个是现实名人明星人设坍塌频现,人设永远不塌的虚拟人就有了用武之地。

和有过往的真实偶像,以及作为故事人物出现的虚拟形象比起来,虚拟偶像更像一个泥娃娃。

除了不用考量现实明星的人设崩塌外,也往往除了歌曲以外,其他的所有设定都需要粉丝们自行脑补。

这种人设的可塑性,让粉丝和厂商都觉得“有利可图”,尤其是在部分流量明星人设翻车的大背景下。

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真相则是文娱公司在元宇宙热的推动下,将过去已经在探索的虚拟偶像加速推进了一把,毕竟这本就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二个是元宇宙的热潮带动了可以在其中有更多展示空间和机会的虚拟人的同步“发热”。

某种意义上,元宇宙确实可以和虚拟偶像(木偶形)相互匹配,且在VR技术上有共生关系。

但元宇宙目前只是史前阶段,VR技术所能承载的虚拟偶像呈现能力是像素级的。

即略比红白机时代的马里奥好上一些,其整体表现能力无法达成虚拟偶像至少二次元动漫风或3D立体呈现效果。

元宇宙目前的状态,并不能为虚拟偶像产业真正注入生命力,反而将来技术成熟了。

每一个人均可以在元宇宙重塑自己的形象与人设,这又较之虚拟偶像的拟人特征和扁平化人设,更为丰满。

因此,所谓发展机会,不过是一种牵强附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虚拟人冲进元宇宙,风口之下,行业虚火何时灭?

虚拟人现在还是虚火,连虚拟人到底是虚拟偶像还是虚拟数字人都搞不清的热炒,本身就是妄言。

文|张书乐

最近,虚拟人火了。

比如,在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上,歌手周深与通过虚拟技术呈现的“邓丽君”合唱了《大鱼》等经典歌曲。

虚拟偶像团体VSinger家族与硬糖少女303同台表演《卡路里》《普通Disco》。

此外,还有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登上某综艺节目的“爱加”、出演短剧两个月内吸粉800万的虚拟美妆博主“柳夜熙”、清华虚拟大学生“华智冰”……

各行各业都在推出虚拟人。

有一种说法是,虚拟人是元宇宙的一部分。

这个说法来自中研普华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元宇宙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该报告表示,虚拟人是元宇宙的技术分支之一。虚拟人指通过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的人体器官而合成的三维模型。

据介绍,这种模型不仅具有人体外形以及肝脏、心脏、肾脏等各个器官的外貌,而且具备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机能,能较为真实地显示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和出现的各种变化。

《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听着很玄幻是吗?

其实就是一个3D建模,然后音源声音库,如果再高级一点则有人工智能加持。

《信息时报》记者张柳静、《中国经营报》记者曲忠芳、《财经天下》周刊记者程靓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虚拟人现在还是虚火,连虚拟人到底是虚拟偶像还是虚拟数字人都搞不清的热炒,本身就是妄言。

虚拟人的发展前景有两个方向:

可以简单的把虚拟偶像、虚拟歌姬列为木偶形虚拟数字人。

而微软小冰、华智冰、小米的小爱同学等人工智能,则是匹诺曹形虚拟数字人。

如果是木偶模式的虚拟偶像,则国内现在技术上不是问题。

难题是内容上创作力不足,排名第一的洛天依与日本的初音未来还有极大距离。

至于人工智能角度的虚拟数字人,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前华智冰的爆火与争议,就是一例。

目前虚拟人其实主要是指得虚拟偶像、虚拟歌姬这个二次元形态上。

其场景正在逐步衍生到虚拟主播、动漫角色扮演、综艺的虚拟嘉宾以及实景的演唱会中用3D投影的方式形成互动或表演等。

如果从发展历史上看,则可以分成三阶段:

第一是萌芽阶段(1980年~1999年),限于技术手段停留在形式和概念上

这一阶段代表性虚拟人有1982年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女主角林明美被包装成演唱动画插曲的歌手。

1984年英国人GeorgeStone创作的MaxHeadroom曾参与电影和广告拍摄。

第二是探索阶段(2000年~2014年),CG(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技术、动作捕捉和语音合成技术使得虚拟人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代表性虚拟人有2001年《指环王》中由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产生的角色咕噜。

2012年上海禾念制作的全球首款Vocaloid中文声库和虚拟形象“洛天依”。

第三是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人工智能兴起让虚拟人深入人心,社交娱乐产业发展推动其商业价值凸显。

代表性虚拟人包括2016年绊爱正式确立了虚拟主播Vtuber的概念和文化开端。

2018年新华社与搜狗联合发布的“AI合成主播”,以虚拟人形象进行新闻播报。

但目前,虚拟人基本上还是虚拟偶像为主,人工智能的成分并不多。

当下,虚拟人再度火爆的热潮诱因来自两方面:

一个是现实名人明星人设坍塌频现,人设永远不塌的虚拟人就有了用武之地。

和有过往的真实偶像,以及作为故事人物出现的虚拟形象比起来,虚拟偶像更像一个泥娃娃。

除了不用考量现实明星的人设崩塌外,也往往除了歌曲以外,其他的所有设定都需要粉丝们自行脑补。

这种人设的可塑性,让粉丝和厂商都觉得“有利可图”,尤其是在部分流量明星人设翻车的大背景下。

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真相则是文娱公司在元宇宙热的推动下,将过去已经在探索的虚拟偶像加速推进了一把,毕竟这本就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二个是元宇宙的热潮带动了可以在其中有更多展示空间和机会的虚拟人的同步“发热”。

某种意义上,元宇宙确实可以和虚拟偶像(木偶形)相互匹配,且在VR技术上有共生关系。

但元宇宙目前只是史前阶段,VR技术所能承载的虚拟偶像呈现能力是像素级的。

即略比红白机时代的马里奥好上一些,其整体表现能力无法达成虚拟偶像至少二次元动漫风或3D立体呈现效果。

元宇宙目前的状态,并不能为虚拟偶像产业真正注入生命力,反而将来技术成熟了。

每一个人均可以在元宇宙重塑自己的形象与人设,这又较之虚拟偶像的拟人特征和扁平化人设,更为丰满。

因此,所谓发展机会,不过是一种牵强附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