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千亿产业,为何打印店老板都是湖南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亿产业,为何打印店老板都是湖南人?

新化县的居民们,是如何走出县城,成就了当今的“新化文印王国”呢?

文 | 五环外OUTSIDE 周嬉皮

编辑 | 车卯卯

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外表看上去其貌不扬。

这个小县城只有150万人,而其中132万人都是农村人口,曾经还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山峦耸立的新化县交通不便,外界对这个神秘的小县城知之甚少。

但就是在这个闭塞的小县城里,有一个产业年产值上千亿元,这个县城占据全国市场85%以上的份额。这个数字,已然超过了新化县GDP的4-5倍,可以说赚钱程度堪比挖矿。

那就是文印产业。

新化洋溪被称之为“中国文印小镇”

湖南卫视的新闻联播说:有城镇处,必有新化文印。而一个更为直观的说法则是:全国10家打印店,8家都是新化人开的。

01 把打印店开往全国

上周,我急着去社区办事情,出门发现没带身份证复印件,找了路边的一家小店就钻了进去。老板头也不抬:黑白1块,彩色2块,操着一口标准的湖南普通话。

毫不意外,在上海,你总是能遇到一位湖南打印店老板。

事实上从东北的漠河到海南的海口,我们能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找到挂着“湘”字招牌的复印店。老板们的口音和笑容一样亲切。

复制粘贴一般的招牌让你误以为湘字打印店一定是连锁经营,但事实上这些打印店都相互独立,仿佛是某个庞大的印务连锁集团,从不承认彼此间的联系。

“湘”字打印店

十年前,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调查了北京8所高校的打印店,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新化人市场占有率达到65%。

而到了2021年,这个5分钱一页纸的产业,被新化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开了超过6万家打印店。

新化县当然不仅仅是开打印店而已,这个小县城还形成了从打字、复印、绘图、晒图、文印设备与再制造、耗材制造与经营的完整产业链。

新化县拥有3000多家复印机再制造和经营企业,2000多家耗材经营企业,拥有掌握熟练技术的从业人员20多万,文印产业年产值达到千亿以上。

有人说,在地图上用红笔将各地的湘字号文印店按照某种顺序连起来,能得到一幅横跨华夏大地的,微软雅黑体的,巨大的“湘”字。

这个小县城每年还会举办中国文印产业博览会,门口的招牌上霸气地写着“文印天下”四个大字,宣告着新化打印店的胜利。

那偏居一隅的新化县的居民们,是如何走出县城,成就了当今的“新化文印王国”呢?

02 新化文印王国发家史

回看几十年的新华文印发家史,会发现20多万新华人,经历了四个阶段,才把“复印5分,打印1毛”的小生意做往全国。他们从师徒传授的游击队一般的维修打印机开始,到如今成就了千亿的文印王国。

阶段一:师徒传授

新化的文印故事,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两个吃不饱饭的兄弟说起。

当时是吃大锅饭的年代,新化县人均耕地不足1亩,易代育、易代兴兄弟俩为了谋生,早早地跟着一个张姓师傅修钢板。

一次偶然机会,易代兴在涪陵人民银行发现打出来的文件内容都不整齐,他仔细观察了打字机,发现只是定位铃的位置偏移了。于是,他跟打字员说自己能修,45块钱保修,一锤子买卖,当时8斤大米才一块钱,45块钱可是一笔巨款。不过当时专业人士修更贵,只能交给他。

老式打印机

就是三秒钟能解决的事情,他捣鼓了一个半天,为的就是让自己的收费看起来合理。兄弟俩从此拉开了文印产业的流动维修打字机的时代。

如果说易家兄弟开启了新化维修打字机的产业,那么真正把乡亲们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并形成一支维修打印机大军的人则是他们徒弟的徒弟:邹联经。

邹联经(左)和他的徒弟

1970年,修钢笔的邹联经与易代育的徒弟袁锡楚结识,并拜他为师学习打字机维修技术。

学成后一年就在老家买一栋三层的小洋房,接着还带着自己的堂弟也赚得盆满钵满,村子里的人开始成群结队地带着子女来拜师学艺。

坊间传闻,当年向邹联经拜师要交的学费是300元钱外加80斤大米,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了,但邹联经家依然是被走烂了。很快新华县维修打印机的人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后,新化县还专门成立了打字机修配厂,邹联经出任厂长。原来的个体师徒就变成了学习班,一批批学徒毕业之后出走新化,去往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并成为之后开拓文印产业的顶梁柱。

新化文印产业的初始扩张就是从师徒制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循环往复。

阶段二:变废为宝

到上世纪80年代,新化已经有超过50%的人掌握了维修机械打字机的技术。

但在1980年后,国外的高效复印机大量涌入国内,不断挤压国内的机械打字机市场。彼时国内还缺乏复印机生产的技术,从国外进口的复印机定价高达十几万一台。

“新化派”很是难熬。

直到1997年,一个来自新化洋溪镇的修理工偶然发现一些来自日本淘汰的废旧复印机,经过修理能正常使用。

于是这位修理工以以600元每吨的价格大量收购废旧复印机,摸索修理技术。修好后以每台1万元的价格卖给从事复印业的老乡,这远低于当时全新复印机的价格。

而能够花一万元拿到一台复印机开店,就相当于在成本上有碾压式的优势。

正是因为掌握了这套将“洋垃圾”变废为宝的技术,新化的数码快印业务在这个时期确立了巨大的优势。

阶段三:亲戚联营

“你全家都开打印店。”

别误会,这句话不是骂人,而是新化真实存在的情况。

如果你仔细观察家附近的打印店,就会发现大部分打印店都是夫妻店。

老板负责最后的装帧和切割,老板娘负责接待、结账和开票;店里员工岁数都不大,女生负责在电脑前排版、设计;男生负责操作机器,员工称呼老板都是叔姨之类的亲戚称呼,大家吃饭也是围坐在一起,年轻的女员工甚至还负担着一部分帮老板带孩子的任务。

据业内人士分析,夫妻图文店占市场50%以上。

而新化人的文印产业在招人时往往也更偏向家乡的亲戚,很多打印店的老板都是从老乡店里的学徒开始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化打印军团已经不仅仅只是打印了,还包括售卖、维修、甚至是纸张的批发。

最简单的一点是新化人能通过老乡的关系淘到高性价比的二手打印设备,以及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纸张、油墨这些耗材,这笔省下来的开销对于一家小店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红线,而决定是否能拿到这个新手大礼包的资格的就是你是否是一个“新化人”。

中山大学教授谭同学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里讲了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永州新田县的年轻人想开个打印店,即使同为湖南老乡也得不到新化人的支持,创业过程举步维艰,直到他取到了一个新化老婆。

阶段四:岔口转型

在“亲戚联营”的带动下,10多万新化人开出了一家又一家复印店。

但2002年,国家推出一项规定,以回收钢铁为主的废五金、电器、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被明确列为禁止进口货物。同时,随着“新化派”群体越来越大,价格战在内部悄悄进行。

有媒体报道,长沙一些图文店,A4纸的复印单价已降至1角钱以下,更有甚者低至四五分钱,濒临亏本。

搞文印的新化人再一次来到了事业的岔口。

于是在2003年后,部分积累了雄厚资金的新化人开始自己生产设备。新化人曾文辉则是其中一人。

2004年,他在参加一个上海的办公设备展销会时,第一次见到写真机,立刻就判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当时从日本进口需要11万多元一台。

因此,同年决定在福建投资生产写真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只能进行代加工。在生产的过程中,曾文辉发现写真机与绘图仪功能应该可以合一。

于是,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生产出了具备写真绘图功能的写真机,这在当时国内属于首创,现在这个设备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写真机印刷文创产品《百骏图》

同一时间,从事打字机零配件生产的曾树深发现部分零配件可以自己制造,于是在珠海生产打字机通用耗材。后来,全球60%的打字机通用耗材零件都是在珠海生产的。

这个时期,一个靠着维修和贸易立身的产业就转向了实业。

03 打造文印专属名片

发展至今日,新化文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已经从开复印店的“复二代”发展到了做文印全产业的“文三代”。

新化文印虽名声在外,但企业和门店很分散。同时,新化的文印产业仍然以再制造为主,缺乏自有品牌。

因此,2017年8月,许多新化文印人的微信里,都收到了来自政府的“回归邀请函”:诚挚邀请闯荡天涯的洋溪人回家创业,共同将洋溪家乡打造成“中国文印之都”。

同年,也有一家叫做“新印科技”的企业成立了。据天眼查APP表明,这是一家由新化县政府引导,文印人参与的文印产品生产商以及文印服务提供商。公司的主营业务也覆盖了整条文印产业链。

对于新化文印人来说,他们不仅有小富即安的平静淡定,也有产业报国的壮志雄心。

面对这场百年大变局,他们的下一步是沿着一带一路继续发展,将他们的复印机出口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同时输出产品、产业、品牌与服务、文化。

新印科技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就是在非洲加纳建设生产运营中和复印机再制造工厂,2019年已经正式开业。公司还计划继续投资5.4亿元在非洲54个国家继续拓展市场,让新化文印在非洲不是单打独斗。

如今的新化县正在为打造“中国文印之都”的专属名片而奋斗。

04 尾声

谁也没有想到,新化这个年赚千亿的产业,竟源自于当初那个修钢板的人在打字机前的轻轻一瞥。

从挨家挨户的维修打字机,到如今没走20米就能遇到一个挂着湘字招牌的新化打印店,新化文印业完成了自己的华美蜕变,而新化也从当初饭都吃不饱的贫困县,成为了如今的文印王国。

新化人民也不仅因敢想敢闯,实现了从小小的维修工到现在生产创新的实业家的转变,还谱写了中国打印复印产业的生命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亿产业,为何打印店老板都是湖南人?

新化县的居民们,是如何走出县城,成就了当今的“新化文印王国”呢?

文 | 五环外OUTSIDE 周嬉皮

编辑 | 车卯卯

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外表看上去其貌不扬。

这个小县城只有150万人,而其中132万人都是农村人口,曾经还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山峦耸立的新化县交通不便,外界对这个神秘的小县城知之甚少。

但就是在这个闭塞的小县城里,有一个产业年产值上千亿元,这个县城占据全国市场85%以上的份额。这个数字,已然超过了新化县GDP的4-5倍,可以说赚钱程度堪比挖矿。

那就是文印产业。

新化洋溪被称之为“中国文印小镇”

湖南卫视的新闻联播说:有城镇处,必有新化文印。而一个更为直观的说法则是:全国10家打印店,8家都是新化人开的。

01 把打印店开往全国

上周,我急着去社区办事情,出门发现没带身份证复印件,找了路边的一家小店就钻了进去。老板头也不抬:黑白1块,彩色2块,操着一口标准的湖南普通话。

毫不意外,在上海,你总是能遇到一位湖南打印店老板。

事实上从东北的漠河到海南的海口,我们能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找到挂着“湘”字招牌的复印店。老板们的口音和笑容一样亲切。

复制粘贴一般的招牌让你误以为湘字打印店一定是连锁经营,但事实上这些打印店都相互独立,仿佛是某个庞大的印务连锁集团,从不承认彼此间的联系。

“湘”字打印店

十年前,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调查了北京8所高校的打印店,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新化人市场占有率达到65%。

而到了2021年,这个5分钱一页纸的产业,被新化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开了超过6万家打印店。

新化县当然不仅仅是开打印店而已,这个小县城还形成了从打字、复印、绘图、晒图、文印设备与再制造、耗材制造与经营的完整产业链。

新化县拥有3000多家复印机再制造和经营企业,2000多家耗材经营企业,拥有掌握熟练技术的从业人员20多万,文印产业年产值达到千亿以上。

有人说,在地图上用红笔将各地的湘字号文印店按照某种顺序连起来,能得到一幅横跨华夏大地的,微软雅黑体的,巨大的“湘”字。

这个小县城每年还会举办中国文印产业博览会,门口的招牌上霸气地写着“文印天下”四个大字,宣告着新化打印店的胜利。

那偏居一隅的新化县的居民们,是如何走出县城,成就了当今的“新化文印王国”呢?

02 新化文印王国发家史

回看几十年的新华文印发家史,会发现20多万新华人,经历了四个阶段,才把“复印5分,打印1毛”的小生意做往全国。他们从师徒传授的游击队一般的维修打印机开始,到如今成就了千亿的文印王国。

阶段一:师徒传授

新化的文印故事,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两个吃不饱饭的兄弟说起。

当时是吃大锅饭的年代,新化县人均耕地不足1亩,易代育、易代兴兄弟俩为了谋生,早早地跟着一个张姓师傅修钢板。

一次偶然机会,易代兴在涪陵人民银行发现打出来的文件内容都不整齐,他仔细观察了打字机,发现只是定位铃的位置偏移了。于是,他跟打字员说自己能修,45块钱保修,一锤子买卖,当时8斤大米才一块钱,45块钱可是一笔巨款。不过当时专业人士修更贵,只能交给他。

老式打印机

就是三秒钟能解决的事情,他捣鼓了一个半天,为的就是让自己的收费看起来合理。兄弟俩从此拉开了文印产业的流动维修打字机的时代。

如果说易家兄弟开启了新化维修打字机的产业,那么真正把乡亲们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并形成一支维修打印机大军的人则是他们徒弟的徒弟:邹联经。

邹联经(左)和他的徒弟

1970年,修钢笔的邹联经与易代育的徒弟袁锡楚结识,并拜他为师学习打字机维修技术。

学成后一年就在老家买一栋三层的小洋房,接着还带着自己的堂弟也赚得盆满钵满,村子里的人开始成群结队地带着子女来拜师学艺。

坊间传闻,当年向邹联经拜师要交的学费是300元钱外加80斤大米,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了,但邹联经家依然是被走烂了。很快新华县维修打印机的人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后,新化县还专门成立了打字机修配厂,邹联经出任厂长。原来的个体师徒就变成了学习班,一批批学徒毕业之后出走新化,去往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并成为之后开拓文印产业的顶梁柱。

新化文印产业的初始扩张就是从师徒制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循环往复。

阶段二:变废为宝

到上世纪80年代,新化已经有超过50%的人掌握了维修机械打字机的技术。

但在1980年后,国外的高效复印机大量涌入国内,不断挤压国内的机械打字机市场。彼时国内还缺乏复印机生产的技术,从国外进口的复印机定价高达十几万一台。

“新化派”很是难熬。

直到1997年,一个来自新化洋溪镇的修理工偶然发现一些来自日本淘汰的废旧复印机,经过修理能正常使用。

于是这位修理工以以600元每吨的价格大量收购废旧复印机,摸索修理技术。修好后以每台1万元的价格卖给从事复印业的老乡,这远低于当时全新复印机的价格。

而能够花一万元拿到一台复印机开店,就相当于在成本上有碾压式的优势。

正是因为掌握了这套将“洋垃圾”变废为宝的技术,新化的数码快印业务在这个时期确立了巨大的优势。

阶段三:亲戚联营

“你全家都开打印店。”

别误会,这句话不是骂人,而是新化真实存在的情况。

如果你仔细观察家附近的打印店,就会发现大部分打印店都是夫妻店。

老板负责最后的装帧和切割,老板娘负责接待、结账和开票;店里员工岁数都不大,女生负责在电脑前排版、设计;男生负责操作机器,员工称呼老板都是叔姨之类的亲戚称呼,大家吃饭也是围坐在一起,年轻的女员工甚至还负担着一部分帮老板带孩子的任务。

据业内人士分析,夫妻图文店占市场50%以上。

而新化人的文印产业在招人时往往也更偏向家乡的亲戚,很多打印店的老板都是从老乡店里的学徒开始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化打印军团已经不仅仅只是打印了,还包括售卖、维修、甚至是纸张的批发。

最简单的一点是新化人能通过老乡的关系淘到高性价比的二手打印设备,以及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纸张、油墨这些耗材,这笔省下来的开销对于一家小店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红线,而决定是否能拿到这个新手大礼包的资格的就是你是否是一个“新化人”。

中山大学教授谭同学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里讲了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永州新田县的年轻人想开个打印店,即使同为湖南老乡也得不到新化人的支持,创业过程举步维艰,直到他取到了一个新化老婆。

阶段四:岔口转型

在“亲戚联营”的带动下,10多万新化人开出了一家又一家复印店。

但2002年,国家推出一项规定,以回收钢铁为主的废五金、电器、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被明确列为禁止进口货物。同时,随着“新化派”群体越来越大,价格战在内部悄悄进行。

有媒体报道,长沙一些图文店,A4纸的复印单价已降至1角钱以下,更有甚者低至四五分钱,濒临亏本。

搞文印的新化人再一次来到了事业的岔口。

于是在2003年后,部分积累了雄厚资金的新化人开始自己生产设备。新化人曾文辉则是其中一人。

2004年,他在参加一个上海的办公设备展销会时,第一次见到写真机,立刻就判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当时从日本进口需要11万多元一台。

因此,同年决定在福建投资生产写真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只能进行代加工。在生产的过程中,曾文辉发现写真机与绘图仪功能应该可以合一。

于是,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生产出了具备写真绘图功能的写真机,这在当时国内属于首创,现在这个设备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写真机印刷文创产品《百骏图》

同一时间,从事打字机零配件生产的曾树深发现部分零配件可以自己制造,于是在珠海生产打字机通用耗材。后来,全球60%的打字机通用耗材零件都是在珠海生产的。

这个时期,一个靠着维修和贸易立身的产业就转向了实业。

03 打造文印专属名片

发展至今日,新化文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已经从开复印店的“复二代”发展到了做文印全产业的“文三代”。

新化文印虽名声在外,但企业和门店很分散。同时,新化的文印产业仍然以再制造为主,缺乏自有品牌。

因此,2017年8月,许多新化文印人的微信里,都收到了来自政府的“回归邀请函”:诚挚邀请闯荡天涯的洋溪人回家创业,共同将洋溪家乡打造成“中国文印之都”。

同年,也有一家叫做“新印科技”的企业成立了。据天眼查APP表明,这是一家由新化县政府引导,文印人参与的文印产品生产商以及文印服务提供商。公司的主营业务也覆盖了整条文印产业链。

对于新化文印人来说,他们不仅有小富即安的平静淡定,也有产业报国的壮志雄心。

面对这场百年大变局,他们的下一步是沿着一带一路继续发展,将他们的复印机出口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同时输出产品、产业、品牌与服务、文化。

新印科技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就是在非洲加纳建设生产运营中和复印机再制造工厂,2019年已经正式开业。公司还计划继续投资5.4亿元在非洲54个国家继续拓展市场,让新化文印在非洲不是单打独斗。

如今的新化县正在为打造“中国文印之都”的专属名片而奋斗。

04 尾声

谁也没有想到,新化这个年赚千亿的产业,竟源自于当初那个修钢板的人在打字机前的轻轻一瞥。

从挨家挨户的维修打字机,到如今没走20米就能遇到一个挂着湘字招牌的新化打印店,新化文印业完成了自己的华美蜕变,而新化也从当初饭都吃不饱的贫困县,成为了如今的文印王国。

新化人民也不仅因敢想敢闯,实现了从小小的维修工到现在生产创新的实业家的转变,还谱写了中国打印复印产业的生命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