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追捧临期食品的年轻人,后来去哪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追捧临期食品的年轻人,后来去哪了?

这些食品,从临期变成了过期。

文|略大参考 程 怡

编辑|秦安娜

01

第一批吃上临期食品的人,已经研究如何处理过期食品了。

在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一位用户发帖问“过期三个月的饼干,还能不能吃?”评论区的网友们,拿出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做出如下分享:建议楼主先仔细看看食物外观,再尝尝味道,有没有霉味或者是变质的味道。如果没有,可以吃一小块,观察胃肠反应。

还有更多用户,没有声张,悄悄地独自实验着临期食品的过期用途。

90后的飞飞,盯着过期超一个月的某猴菇饼干,滑动手机,寻找安全有效的食用方法。在某红书上,她发现了网红坚果棒的做法,将酥性饼干跟燕麦、香蕉、坚果混合在一起,经烤箱180度烘焙,变成了坚果棒。

而高温烘焙的做法,似乎让过期的饼干,感觉安全了许多。毕竟高温、干燥,可以杀菌。

飞飞的过期食品不止饼干,还有购买之后从未拆封的黑芝麻丸,过期两个多月,还剩三分之二的燕麦麸皮,没有拆封过的虾条,以及还剩好几盒的自加热火锅。

这些都是她从临期食品商店里扛回来的。因为低价,许多平时不会尝试的食品,被她装进了购物车内,提到了商店的结算前台。“便宜,买着试试呗”。也因为不常用,这些食品从临期,变成了过期。

去年七八月份,飞飞在公司附近的临期商品店铺,买过几回东西。那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关于临期商品的讨论挺多的,而且,临期产品,价格普遍便宜,试错成本低。

但是,大约三次的购买经历后,飞飞意识到很多东西能成为临期食品,是有它自身的原因的。她在临期商店买到了人生中最难吃的自加热米饭,必品阁甜到让人怀疑厂家味觉的韩式部队火锅,以及貌似是进口,但是产地标注在中国的“进口”饼干。

低价,将她与这些产品连接在一起。但是,那些用价格吸引她的临期产品,最终并没有俘获到她。复购是不存在的,买到的,更多是尝鲜过后的懊悔,以及“贪贱吃穷人”的自我警示。

买了很多没必要的“低价”后,飞飞觉得临期食品的选品能力,不太符合自己的需求。价格可以改变一两次的选择,却无法扭转一个人口味。而很多已经过期的产品,也不像前文提到的猴菇饼干一样幸运,可以拥有“二次上岗”的机会,很多是躺在抽屉里,等待着购买者做出吃掉它们,或者扔掉它们的决定。

02

拥抱临期是小婷的生活方式。

晚上6点之后,去超市购买打折的蔬果,是她日常的购物模式。一串正常售价13块多的帝王蕉,换成有晒斑的,打折处理的,不会超过3块钱。一兜2、3斤不成串的葡萄,可以一块钱买下来,去年夏天,她买过好几兜。临期的牛奶,低于5折就可以买到,口感没有任何差异。绿色叶菜,晚上打折处理时,可以做到2、3块钱一斤,甚至可以低到白天价格的3折。

去年物价上涨的趋势中,去超市买打折蔬果,帮她节省了不少费用,平均一周能省50元。

95年的小婷,出现在阿姨挑选打折菜的超市里,有些显眼。但她自己不觉得,还经常跟着阿姨身后挑,阿姨买什么,她买什么。小婷说阿姨们会选,一定能选出低价优质的菜品,跟着她们买没错儿。

独立生活3年,去年是小婷深刻感受到菜价贵的时刻,她记得在超市看到茼蒿14块钱一斤时,异常震惊:这是月薪8K,可以吃得起的价格吗?

之后小婷对生鲜产品的价格,变得敏感,过磅之前,先看价格,是不是选的打折菜。稍不留神,一斤菜的价格可以有10块钱的价差呢。在她看来,买新鲜菜,放在冰箱里囤着,几天后吃,跟买打折菜,即时吃掉,营养价值差不太多。何不现吃现卖呢,合租屋的冰箱,总是被其他租户塞得满满登登的,也没有多余的囤货空间。

飞飞选择临期商品,同样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去年她看到一则95后人均储蓄5万元的新闻,心里有了危机意识。92年,即将步入30岁的她,没有存款。工作6年,工资从底薪5K,一路上涨到现在的23K到25K之间,在北京来说,不算是低收入。

但是攒钱依旧困难。刚工作时,飞飞觉得自己5年内,月工资可以达到50K,带着这样的期许,她希望日子可以过得精致和体面一些。穿专柜的衣服、买几千的包包,喝胶原蛋白,办理发卡,每月护理指甲及眼睫毛等等。

花费在“颜值”上的消费,是支出大头,吃反而不重要。如果不是在应季吃榴莲的月份,飞飞每月花费在食物上的费用,不会超过2K。“精致穷”的女孩,在食物支出上,很谨慎。

工资逐渐提升,但是飞飞也没攒下什么钱,甚至还欠着信用卡和花呗。她说自己是深受精致生活影响的人群,觉得生活要有仪式感,要细致。可这些要求,每一项都跟钱相关。在2021年之前,她没有攒下钱,月光甚至是超前消费。

看到95后存钱的消息后,飞飞的攒钱压力突然上升。一方面比她更年轻人的,更懂得精细规划支出。另外,飞飞的收入陷入了增长停滞,连续两年工资没有增长。选择跳槽,工资也跟现在十分接近。她知道,市场给她的定价,短时间内就这样了。

年轻时觉得5年工资能涨到50K,如今估摸着10年,这个目标都不一定能完成。“很有可能,我一辈子月工资都不会有50K”。

03

没有增量,飞飞开始严格控制存量支出。指甲不做了,胶原蛋白不喝了,衣服从每月购买,变成了按季度购买,包包不买了,布袋出行,头发只剪,不染也不烫了。唯一保留的颜值项目是接睫毛,“没有长睫毛,眼睛会看起来小很多”。

浏览某红书的时间变少了,更愿意泡在豆瓣小组里看别人如何省钱。临期食品,是她从新闻上发现。逛了几次,东西确实便宜。飞飞逛公司附近的好特卖,店铺每次摆放的东西都不一样,“感觉它们走量很快”。她有一次看到门店有卖北京方便面,买了几包,很快就吃完了,等下次去店里,方便面卖光了,什么时间还能到货,不确定。

飞飞意识到,在临期商品店,遇到喜欢的产品,还是得多买点,到货周期不确定。在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心理暗示下, 飞飞第三次买了不少。最终导致,商品从在店里临期,变成了在家里过期。飞飞曾一次喝过三袋燕麦麸皮,就是想快点把过期商品消耗掉,结果适得其反,原本是促进肠道蠕动的产品,一次性喝太多,导致她两天没有正常排便。

家里有过期产品出现,去逛临期商店的动力就不足了。过期产品总在提醒,你白花钱了。

低价是驱动购买者下单的“激素”,但是能不能复购,还是要看产品的质量。飞飞的闺蜜,有着同样看法。闺蜜觉得,临期已经从卖产品变成了卖概念,去年她生活的城市哈尔滨,新开了很多名字带“临期”的店铺,实际上店铺里面临期产品只占很小的比重,有品牌认知度的更少了, 很多都是名字没听过的杂牌产品。闺蜜说,某天店铺里卖康帅傅,她都不惊讶。

临期产品貌似过了有热乎气的时候。飞飞加入的临期店铺群,之前可以在群里以小程序的形式,购买商品,但是提货必须是线下门店,商家不配送。去年12月份,店铺推出了订单满68元,3公里免费配送,超出距离,起步价6元,每公里加价1元的配送“服务”。线上买一回临期产品,很有可能服务费比产品都值钱。

但是,在群里,商家的配送服务无人响应。事实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商家群就只有工作人员在活跃了。之前还有用户在群里问某某产品到货没?有货没?现在也没人问了,因为,问就是没有。临期产品,最难讲清楚什么时间会有货,供应链要看品牌方处理货品的时间进度,店铺说了不算。有临期才能处理,没有,用户就只能干等着,或者买正价商品。

临期产品就是引流,能不能做成连锁门店的生意,还是回到了传统的供应链选品和溢价能力上面。

飞飞总共逛过三次临期商店,第一次不信任临期,不敢多买,第二次遇到喜欢的,没买够,第三次买了太多不喜欢,不需要的,导致一些产品过期了,就没再逛过。她现在意识到省钱,不是买多少低价产品,而是只买需要的,不买多余的。

算上即将发放的年终奖,飞飞去年攒下的钱,超过17万。她也意识到,有钱带来的快乐,比买到什么精致的产品更持久,它附带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底气。

小婷依然是临期商品爱好者,只是她更爱买楼下超市的打折品,公司附近便利蜂的临期品和打折品。专门的临期商店她不去逛,在小婷的认知里,开在商场的店铺就不会卖便宜的东西,那里房租贵,东西分摊的租金就贵。

她在北京工作3年,没逛过几次商场,里面的东西太贵了,用眼睛看都觉得贵。外出聚餐的次数,基本上是部门的团建活动,她很少外出吃饭,除非是老乡聚会,或者是同学来北京玩。她在花费上很克制,家里新盖了房子,是笔不小的开支,家里还有弟弟在上学。小婷知道,能有什么,想要什么只能靠自己,家里人提供不了太多帮助。

今年农历新年过后,小婷即将到武汉上班。她很幸运,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华中地区总部,变成北京和武汉双总部办公,她可以开着北京的工资,平调到武汉,而且第一年还给住房补贴。前几天,小婷查到的租房信息显示,在武汉公司附近,1800块钱可以整租2居室,而不用像在北京一样住单间。她兴高采烈的筹划着,把农村的父母,接到武汉住几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追捧临期食品的年轻人,后来去哪了?

这些食品,从临期变成了过期。

文|略大参考 程 怡

编辑|秦安娜

01

第一批吃上临期食品的人,已经研究如何处理过期食品了。

在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一位用户发帖问“过期三个月的饼干,还能不能吃?”评论区的网友们,拿出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做出如下分享:建议楼主先仔细看看食物外观,再尝尝味道,有没有霉味或者是变质的味道。如果没有,可以吃一小块,观察胃肠反应。

还有更多用户,没有声张,悄悄地独自实验着临期食品的过期用途。

90后的飞飞,盯着过期超一个月的某猴菇饼干,滑动手机,寻找安全有效的食用方法。在某红书上,她发现了网红坚果棒的做法,将酥性饼干跟燕麦、香蕉、坚果混合在一起,经烤箱180度烘焙,变成了坚果棒。

而高温烘焙的做法,似乎让过期的饼干,感觉安全了许多。毕竟高温、干燥,可以杀菌。

飞飞的过期食品不止饼干,还有购买之后从未拆封的黑芝麻丸,过期两个多月,还剩三分之二的燕麦麸皮,没有拆封过的虾条,以及还剩好几盒的自加热火锅。

这些都是她从临期食品商店里扛回来的。因为低价,许多平时不会尝试的食品,被她装进了购物车内,提到了商店的结算前台。“便宜,买着试试呗”。也因为不常用,这些食品从临期,变成了过期。

去年七八月份,飞飞在公司附近的临期商品店铺,买过几回东西。那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关于临期商品的讨论挺多的,而且,临期产品,价格普遍便宜,试错成本低。

但是,大约三次的购买经历后,飞飞意识到很多东西能成为临期食品,是有它自身的原因的。她在临期商店买到了人生中最难吃的自加热米饭,必品阁甜到让人怀疑厂家味觉的韩式部队火锅,以及貌似是进口,但是产地标注在中国的“进口”饼干。

低价,将她与这些产品连接在一起。但是,那些用价格吸引她的临期产品,最终并没有俘获到她。复购是不存在的,买到的,更多是尝鲜过后的懊悔,以及“贪贱吃穷人”的自我警示。

买了很多没必要的“低价”后,飞飞觉得临期食品的选品能力,不太符合自己的需求。价格可以改变一两次的选择,却无法扭转一个人口味。而很多已经过期的产品,也不像前文提到的猴菇饼干一样幸运,可以拥有“二次上岗”的机会,很多是躺在抽屉里,等待着购买者做出吃掉它们,或者扔掉它们的决定。

02

拥抱临期是小婷的生活方式。

晚上6点之后,去超市购买打折的蔬果,是她日常的购物模式。一串正常售价13块多的帝王蕉,换成有晒斑的,打折处理的,不会超过3块钱。一兜2、3斤不成串的葡萄,可以一块钱买下来,去年夏天,她买过好几兜。临期的牛奶,低于5折就可以买到,口感没有任何差异。绿色叶菜,晚上打折处理时,可以做到2、3块钱一斤,甚至可以低到白天价格的3折。

去年物价上涨的趋势中,去超市买打折蔬果,帮她节省了不少费用,平均一周能省50元。

95年的小婷,出现在阿姨挑选打折菜的超市里,有些显眼。但她自己不觉得,还经常跟着阿姨身后挑,阿姨买什么,她买什么。小婷说阿姨们会选,一定能选出低价优质的菜品,跟着她们买没错儿。

独立生活3年,去年是小婷深刻感受到菜价贵的时刻,她记得在超市看到茼蒿14块钱一斤时,异常震惊:这是月薪8K,可以吃得起的价格吗?

之后小婷对生鲜产品的价格,变得敏感,过磅之前,先看价格,是不是选的打折菜。稍不留神,一斤菜的价格可以有10块钱的价差呢。在她看来,买新鲜菜,放在冰箱里囤着,几天后吃,跟买打折菜,即时吃掉,营养价值差不太多。何不现吃现卖呢,合租屋的冰箱,总是被其他租户塞得满满登登的,也没有多余的囤货空间。

飞飞选择临期商品,同样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去年她看到一则95后人均储蓄5万元的新闻,心里有了危机意识。92年,即将步入30岁的她,没有存款。工作6年,工资从底薪5K,一路上涨到现在的23K到25K之间,在北京来说,不算是低收入。

但是攒钱依旧困难。刚工作时,飞飞觉得自己5年内,月工资可以达到50K,带着这样的期许,她希望日子可以过得精致和体面一些。穿专柜的衣服、买几千的包包,喝胶原蛋白,办理发卡,每月护理指甲及眼睫毛等等。

花费在“颜值”上的消费,是支出大头,吃反而不重要。如果不是在应季吃榴莲的月份,飞飞每月花费在食物上的费用,不会超过2K。“精致穷”的女孩,在食物支出上,很谨慎。

工资逐渐提升,但是飞飞也没攒下什么钱,甚至还欠着信用卡和花呗。她说自己是深受精致生活影响的人群,觉得生活要有仪式感,要细致。可这些要求,每一项都跟钱相关。在2021年之前,她没有攒下钱,月光甚至是超前消费。

看到95后存钱的消息后,飞飞的攒钱压力突然上升。一方面比她更年轻人的,更懂得精细规划支出。另外,飞飞的收入陷入了增长停滞,连续两年工资没有增长。选择跳槽,工资也跟现在十分接近。她知道,市场给她的定价,短时间内就这样了。

年轻时觉得5年工资能涨到50K,如今估摸着10年,这个目标都不一定能完成。“很有可能,我一辈子月工资都不会有50K”。

03

没有增量,飞飞开始严格控制存量支出。指甲不做了,胶原蛋白不喝了,衣服从每月购买,变成了按季度购买,包包不买了,布袋出行,头发只剪,不染也不烫了。唯一保留的颜值项目是接睫毛,“没有长睫毛,眼睛会看起来小很多”。

浏览某红书的时间变少了,更愿意泡在豆瓣小组里看别人如何省钱。临期食品,是她从新闻上发现。逛了几次,东西确实便宜。飞飞逛公司附近的好特卖,店铺每次摆放的东西都不一样,“感觉它们走量很快”。她有一次看到门店有卖北京方便面,买了几包,很快就吃完了,等下次去店里,方便面卖光了,什么时间还能到货,不确定。

飞飞意识到,在临期商品店,遇到喜欢的产品,还是得多买点,到货周期不确定。在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心理暗示下, 飞飞第三次买了不少。最终导致,商品从在店里临期,变成了在家里过期。飞飞曾一次喝过三袋燕麦麸皮,就是想快点把过期商品消耗掉,结果适得其反,原本是促进肠道蠕动的产品,一次性喝太多,导致她两天没有正常排便。

家里有过期产品出现,去逛临期商店的动力就不足了。过期产品总在提醒,你白花钱了。

低价是驱动购买者下单的“激素”,但是能不能复购,还是要看产品的质量。飞飞的闺蜜,有着同样看法。闺蜜觉得,临期已经从卖产品变成了卖概念,去年她生活的城市哈尔滨,新开了很多名字带“临期”的店铺,实际上店铺里面临期产品只占很小的比重,有品牌认知度的更少了, 很多都是名字没听过的杂牌产品。闺蜜说,某天店铺里卖康帅傅,她都不惊讶。

临期产品貌似过了有热乎气的时候。飞飞加入的临期店铺群,之前可以在群里以小程序的形式,购买商品,但是提货必须是线下门店,商家不配送。去年12月份,店铺推出了订单满68元,3公里免费配送,超出距离,起步价6元,每公里加价1元的配送“服务”。线上买一回临期产品,很有可能服务费比产品都值钱。

但是,在群里,商家的配送服务无人响应。事实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商家群就只有工作人员在活跃了。之前还有用户在群里问某某产品到货没?有货没?现在也没人问了,因为,问就是没有。临期产品,最难讲清楚什么时间会有货,供应链要看品牌方处理货品的时间进度,店铺说了不算。有临期才能处理,没有,用户就只能干等着,或者买正价商品。

临期产品就是引流,能不能做成连锁门店的生意,还是回到了传统的供应链选品和溢价能力上面。

飞飞总共逛过三次临期商店,第一次不信任临期,不敢多买,第二次遇到喜欢的,没买够,第三次买了太多不喜欢,不需要的,导致一些产品过期了,就没再逛过。她现在意识到省钱,不是买多少低价产品,而是只买需要的,不买多余的。

算上即将发放的年终奖,飞飞去年攒下的钱,超过17万。她也意识到,有钱带来的快乐,比买到什么精致的产品更持久,它附带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底气。

小婷依然是临期商品爱好者,只是她更爱买楼下超市的打折品,公司附近便利蜂的临期品和打折品。专门的临期商店她不去逛,在小婷的认知里,开在商场的店铺就不会卖便宜的东西,那里房租贵,东西分摊的租金就贵。

她在北京工作3年,没逛过几次商场,里面的东西太贵了,用眼睛看都觉得贵。外出聚餐的次数,基本上是部门的团建活动,她很少外出吃饭,除非是老乡聚会,或者是同学来北京玩。她在花费上很克制,家里新盖了房子,是笔不小的开支,家里还有弟弟在上学。小婷知道,能有什么,想要什么只能靠自己,家里人提供不了太多帮助。

今年农历新年过后,小婷即将到武汉上班。她很幸运,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华中地区总部,变成北京和武汉双总部办公,她可以开着北京的工资,平调到武汉,而且第一年还给住房补贴。前几天,小婷查到的租房信息显示,在武汉公司附近,1800块钱可以整租2居室,而不用像在北京一样住单间。她兴高采烈的筹划着,把农村的父母,接到武汉住几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