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燃 宛其
编辑|李秋涵
《开端》真的火了。
编剧宋园园提到,她晚上下班后照常去小区小卖部买东西,老板娘正盯着手机看剧,发现有客人来了,老板娘抬头,笑着告诉她,正在看《开端》。白天在公司,她还和其他编剧同事梳理盘点《开端》内容,会及时跟进“现在进入多少次循环了”,探讨“手机铃声《卡农》是不是循环结”等等。
普通人在看,专业人士在分析。这部15集的短剧,是眼下最热的话题。
它讲述的是游戏架构师肖鹤云和在校大学生李诗情在公交车爆炸后,陷入时间循环,两人并肩作战阻止爆炸、寻找真相的故事。
在豆瓣,有超过22万人给《开端》打分,评分保持在8.2分的高水准。被众多国产烂剧伤透了心的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对《开端》不吝好评。一位影视公司CEO在一口气连看八集后,对深燃感叹,不愧是最爱的正午阳光,自己会抱着学习的心态追剧。
对于观众来说,《开端》有“无限流”的新鲜设定,它将科幻、悬疑、探险等元素结合,将现实中的人卷入特定时空,无限循环历练,让观众能感受到比追悬疑剧还强烈的解谜快感。
但《开端》的火,远不只是无限流题材优势这样简单。
它通过45路公交车上的乘客,构建了一出社会众生相。这幅画像,有对普通人性格多面的刻画,也有对社会底层的关照。
眼下,《开端》已经接近尾声,爆炸真相也即将揭晓,而这部剧的影响,还将延续。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上头的“无限流”
作为一部高概念,即“创意大于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无限流作品,《开端》最典型的特点是,搭建了“时间无限循环”的故事框架:特定的人进入到平行时空中,循环某一时间段,直到完成特定任务或找到某一关卡,才能解除循环,恢复到原本正常的生活。
具体到剧里,女主李诗情搭乘的45路公交车,发生爆炸进入时间循环,在她的理解里,解除循环的办法就是阻止公交车爆炸。
这一题材对国内普通观众来说是新鲜的,《开端》对这一设定完成得也可圈可点,采用的方式简单直接。
开篇直入主题,从李诗情的一通报警电话展开,瞬间将观众代入紧张氛围里。后来的剧情主线首先一直聚焦在:炸弹在哪里?接着又给观众抛出下一个难题:怎么防止炸弹爆炸?还给观众留下一个终极钩子——什么才是解除循环的关键?
这些问题持续牵引观众追剧,有探险、解谜的快感。寻找爆炸源的推理思路也简单,即通过对车上的乘客一一排除。
随着剧情推进,谜底像是拼图一样逐步展开,这从创作层面来说,完成起来并不容易。“为观众梳理清楚时间循环的程序,还要在解谜过程中维持主线不乱,这非常考验编剧的能力。”宋园园入行7年,她从编剧专业的角度这样对深燃解释,感叹《开端》叙事结构强,剧情节奏好。
叙事结构上,据微博统计的《开端》循环时间线,截至第13集,男女主一共经历了24次时间循环,其中被炸死了17次。在探究爆炸真相中,男女主被炸到第9次,才发现公交车爆炸除了与油罐车相撞,还因为车里有炸弹。炸到第17次,才确认拿着高压锅的中年妇女是凶手,而被炸到第21次,终于发现司机也是同谋。整个过程抽丝剥茧,层层递进。
在剧情节奏上,解谜过程中,公交车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用一到两集排除一个嫌疑人,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和困境。这正是《开端》保持高水准的亮点,从目前播出的13集内容来看,利用循环重带出配角,展现了他们的故事,没有削弱主线,还辅助主线任务的完成。
而喜剧、温情元素的融入,“也能缓和观众看剧的疲劳,毕竟从头到尾循环二十多次,不能一直处于紧张的过程中。”宋园园表示。
但这不代表《开端》没有争议。在开头进入公交车的循环设定,有部分网友提到,这一设置让人想到电影《源代码》,其时间循环故事设定就发生在火车上。载体的确有相似之处,不过两者在人物的处理和通过情节来展现的主题上,还是有很多不同。
不过,需要客观认清的是,“对于一些无限流作品的爱好者来说,《开端》的剧情逻辑几乎没有问题,但放到无限流这类题材里,只能算是一个入门级。”影视从业者小鱼表示,无限流题材的一大魅力在于充满想象力、烧脑解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延展多循环叙事,和现实重叠,可延展的空间很多。
在无限流题材方面,《开端》的水平契合大众接受度,不过还未到达“封神”地步。
不止无限流
真正让《开端》爆的,不止是“无限流”。
《开端》到第八集,大部分观众已经猜到“谁是炸车的人”,但仍不影响观看体验。无限流只是一个承载内容的框架,剧集刻画的人物出彩、刻画的现实深入,这才是让《开端》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最直观的,主角人设立得住,贴近现实,观众也能明显看到人物的成长。
女主李诗情的设定是个大学生,宋园园解释,她代表着感性冲动、理想化、善良。男主肖鹤云是一个游戏开发者创业者,代表着“社畜”,更在意衡量各方面的利益,考虑得多,也比较自我。
主人公的看点在于,两人并肩作战,从陌生到熟悉,弥补对方性格当中的“不完善”。两人对撞最为激烈的一场戏是,在肖鹤云决定自行离开公交车,女主李诗情坚持要拯救整车人的对话中,肖鹤云抛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做不到像你这么善良,我就是恶劣吗?
这个问题背后,是对人性善恶边界的探讨。而之后,肖鹤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主动参与拯救整车人,“主角弧线是有变化且在成长的”,宋园园表示。
但创作者对主角的刻画还不止步于此。肖鹤云在一次循环中,为了抢凶手手上的刀,陷入了“过失杀人”的暗黑窘境,李诗情坚持救人,但也曾在循环中被高压锅女陶映红杀害。他们不知道循环是否会结束,人生是否因此坍塌,而即便是循环继续,“杀人”与“被杀”这样的极致绝境,也将深入刻画进他们脑海里,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没有停下要救人。
让人惊喜的还有剧集对配角的塑造,十分立体,且有人文关怀。
在公交车上,有二次元“卢·猫之使徒·哮喘征服者·被光选中的人·笛”,有随身带药的大妈;有时刻开着手机录像的网红;有总是带着耳机生人勿近的肌肉男;还有从宁夏大老远给儿子带西瓜的老汉;有扛着行李箱四海为家的底层打工人,都是接地气的人物群像。这些人物故事背后映射了“母子代际沟通问题”、“网络舆论暴力”以及“底层人物生存困境”等社会话题。
更难得的是,在无限流推进过程中,《开端》还把警察恪尽职守的一面,以不煽情不刻意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在李诗情试探性询问张警官,如果收到爆炸求救电话,是否会出警时,他回答会毫不犹豫出警的那段话,让不少观众破防。
剧中的人物平凡普通,但都有亮点。
宋园园对深燃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临时工老焦。当时男女主在一一排察嫌疑人,李诗情以大姨妈来了为由与乘客搭讪。作为观众,她思考的角度是,怎么让老焦打开行李箱?当大家以为老焦打开行李箱为了自证清白时,没想到,他突然拽住李诗情,蹲地上从箱子最底下掏出一包卫生巾给她。
“人家本来是给自己女儿带的,被房东退房,还那么善良,愿意帮助别人。”宋园园说,这里展现得不煽情,却一下触动到自己,眼泪跟着就出来了。
《开端》里,善恶是流动的,正如复杂的人性。
曾经因肇事逃逸被抓的瓜农大叔马国强,在肖鹤云制服高压锅女时伸出援手。得知女儿意外去世,高压锅女陶映红在彻底疯魔前,展现了其可怜的失独母亲的一面。
“《开端》能够被大众喜欢,是因为创作者是仰着头看人的。”一位女性创作者说,编剧总能把观众的视角代入进去,没有脸谱化的角色,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主角也往普通人方向塑造,既恐惧又勇敢,既善良又自私,很真实。
总的来说,《开端》在无限流题材创意,和故事人文的丰富性上,达到了一种平衡。小鱼表示,它在改编上,尽可能地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度,而且取材又很本土化,不必将这部剧作品封神,但是整体水平肯定合格。
能被复制吗?
严格来说,《开端》并不是国内首部无限流作品。
从“无限流”故事概念来看,国外有《土拨鼠之日》《恐怖游轮》《源代码》《杀戮都市》以“时间循环”为主题的高质量电影。在国内,也有如电影《逆时营救》《动物世界》等尝试,2017年蒋依依主演的网剧《端脑》也是无限流智斗内容。
只是《开端》火了,将“无限流”题材彻底带入大众视野。
一位影视公司CEO对深燃表示,一部剧成功爆火,变成业界的标杆,就会接二连三涌出相应题材,无限流或也不例外。目前,国内无限流题材的小说,有不少已进入到影视化的阶段。如晋江网文《全球高考》《死亡万花筒》《地球上线》等已经影视签约,未来或还将有不少无限流作品被推出。
不过,“无限流”想要拍好并不简单。
宋园园说,“无限流”是概念,这类题材结构其实非常清晰,就是在无限循环中,找到破解循环的办法。
首先在剧本层面,“如何在完整框架结构基础上,精彩勾连每次循环,穿插人物故事情节,如何丰满细节,都十分考验编剧。”宋园园解释。
这类题材让观众喜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循环”设定中,故事角色通过推理、解谜以及脑洞,给观众带来高智商推理的爽感。悬疑剧剧本本就难写,需要严丝合缝,这类无限流题材难度也不低。
其次在拍摄上,怎么在超现实架构上,传递出能让人有代入感的人物故事和情感,也极其考验拍摄团队的落地功底。
比如《开端》,如果拍摄上不能以现实手法将观众拉入设定中,也容易被塑造成在公交车反复循环的游戏。目前它的成功,和背后制作公司正午阳光善于塑造小人物的优势,息息相关。“剧本好,但不代表一定能拍好,还是要看给谁拍了”,宋园园表示。
除此之外,在网文中,这类无限流小说,也有不少怪力乱神和恐怖元素,敢于直面人性的阴暗面,如何把握和平衡改编尺度,也是影视化不小的难题。
事实上,目前《开端》能达到的热度和播放效果,“是在男女主人气、剧本质量过关、正午阳光团队操盘、播出平台的营销,四重合力下达到的效果”,一位影视公司CEO表示。如果只是盯着《开端》火了,就一味的跟风造剧,并不是明智之举。
谈及这一类题材,兔狲文化CEO邱其虎也对深燃提到,国内真正有开发无限流题材作品能力的影视公司,并不多。除了能力,还要有创作的恒心和决心,否则很多可能就是浅尝辄止,不了了之。
无限流能不能成为一个风口?
“不管什么题材,好好拍最关键,不然什么风口都没用”,一位影视从业人感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鱼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