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成本百元售价上万,净利率直逼茅台:被捧上神坛的“OK镜”,真的OK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本百元售价上万,净利率直逼茅台:被捧上神坛的“OK镜”,真的OK吗?

OK镜的出现,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快刀财经 朱末

不是每个世界第一,都令人喜悦。

据世卫组织统计,2020年我国近视人数达到7亿,每年近视增长率约为6%,据世界首位。更可怕的是,近视人口低龄高发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众所周知,近视是眼球的前后径变长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让眼轴变短,另一个是让凸起的眼角膜变平。

前者需要做到激光手术,将眼角膜削薄,对于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显然并不适用;后者则是通过佩戴OK镜(全名叫“角膜塑形镜”, 英文名为Orthokeratology),通过外力把角膜的弧度压平,从而降低屈光率,暂时提高裸眼视力。

OK镜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近视患者只需晚上睡觉时佩戴,起床摘下后,白天就能清晰视物,“晚上戴、白天摘,轻松拥有好视力”,听起来十分神奇。

因此,尽管配一副OK镜的零售价在8000到2万元不等,要价不菲,但在家长眼里,OK镜算得上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必要投资,心甘情愿奉上钱包。

正是靠着家长们的焦虑和追捧,让OK镜找到了财富密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以国内OK镜“领头羊”的欧普康视为例,从2016年以来,每年公司的毛利率都高于70%,且逐年攀升,净利率则一直高于45%,2020年更是达到50.99%。

这意味着,公司每收入100块钱,就能赚50块钱,风头直逼茅台。要知道,2020年,贵州茅台的净利率也不过就是52.18%。

言归正传,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凡事总有两面性。钞能力的“OK镜”,究竟是物有所值,实至名归;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呢?

01动辄上万的OK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OK镜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近些年才大面积流行开来。

早在1997年,OK镜就从美国引入到了中国市场,这款号称可以恢复视力的产品,很快掀起了抢购热潮。

然而,由于没有相关的审批规定,产品真假难辨、鱼龙混杂。2000年前后,黑龙江、湖南、河南、浙江等多地出现了仿冒OK镜的劣质产品,导致消费者视力受损,被查处的违法OK镜足足有20万副。OK镜“致残”风波不断,还登上了当年的央视“3.15十大事件榜单”。

为遏制乱象,2001年6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国家药监局将OK镜纳入“三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验配等环节均要受到严厉监管,OK镜骤然遇冷,一度濒临消失。

但也有人在僵局中看到了机会。欧普康视的创始人陶悦群认定这个空白的新蓝海前景无限,没想到竟是一语中的。

2001年12月,陶悦群取得生产许可证;2005年,推出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合规的国产角膜塑形镜“梦戴维”;2008年获得产品准产注册证;2013年整体升级为欧普康视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创业板上市,欧普康视主营的角膜塑形镜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控指南》;2018年推出高端产品DreamVision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完成一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需要3-5年的时间周期,使得OK镜行业有着天然的进入壁垒。2014年起,有多个国产OK镜申请注册审批未通过,包括上海菲士康、杭州博士顿等,凭借国内唯一的角膜塑形镜牌照,欧普康视在很长时间内,都占据市场垄断地位。

仅2020年,欧普康视的销量就已接近50万片,拥有24%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巅峰时市值超过900亿元,秒杀很多干芯片的。

要知道,近视不可逆,如不加以干预,度数会上涨至高度近视,后患无穷。而青少年矫正手段主要就几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软性和硬性接触镜)、OK镜(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制剂。

相较之下,OK镜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面面俱到地击中家长们的“痛点”。首先,与传统框架相比,OK镜束缚更小,不仅可以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还能长期有效控制近视加深,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OK镜的效果也得到了多方验证。2019年,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做了临床研究,分别选取四个不同品牌的OK镜,经过两年随访发现,在佩戴的近视儿童中,有效减慢了眼轴增长。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相关研究也显示,佩戴OK镜后,眼轴每年增长平均值下降约50%左右。

其次,随着现代新材料的研发,目前市面上OK镜镜片的材质有了明显改进,透氧性和舒适度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几番权衡下,家长们心中的天平不自觉就倾斜给了OK镜。但其不知道的真相是,动辄上万的一副OK镜,真正的成本不过百元左右。

虽然没交智商税,“冤枉钱”却也没少花。

02 OK镜暴利超乎想象暗藏回扣潜规则

在消费医疗领域,向来有“金眼银牙”的说法,一副小小的OK镜,能做出茅台才有的净利率水平,背后的水深程度,家长们可能连冰山一角都触及不到。

据欧普康视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角膜塑形镜营收为5.22亿元,同比增长19.23%,销售量达到46.8万片,同比增加14.52%。其中出厂单价为1114元/片,以90.21%的毛利率来计算,平均成本仅为109.06元/片。

而在公开资料中,欧普康视销量最高的“梦戴维IV全非”产品0度~200度为3400元/片,200度~400度3900元/片,400度~600度4400元/片,DreamVision智能化设计系统6400元/片,也就是说,一副的价格约在6800元~12800元,出厂价格与终端价格相去甚远。

巨大的价格悬殊,在于欧普康视的经销模式,需要给后续的经销与零售环节,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而经销商为了吸引客流,通常会与眼科医院的医生合作,给予“回扣”,层层加码后,OK镜的价格水涨船高不说,由此引发的贪腐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披露了一起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陈某受贿犯罪案例。从2013年至2017年期间,由于三名经销商之间内斗,角膜塑形镜回扣从15%涨到30%,又从30%涨到了50%。

另一份判决书,则进一步披露了经销商与医生之间的“私相授受”。并未取得角膜塑形镜验配经营许可的李某,在黄石市中心眼科主任的“帮助”下,公然以医院名义对外开展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及销售业务,直到东窗事发。

证券时报的记者对此现象也进行了暗访。长三角某三甲医院眼科医生表示,他所在医院直接配镜的回扣在10%左右,介绍到医院外欧普康视专营店的回扣是15%-20%,具体看销售价格。

有经销商表示,由于各个产品的参数、配验方式等细节差异较大,用户基本不会随意更换OK镜品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需针对各种症状及时进行反馈。用户只要选定品牌,在未来十余年里都会使用,这也是为何要和医生进行绑定的重要原因。

北京某医院的一位医生则透露,通常介绍一个孩子佩戴“梦戴维”角膜塑形镜,可获得1000-1500元的“好处费”。在扣除不菲的提成后还能有如此高的盈利,足见OK镜的暴利程度。

但这还不是结束。一副OK镜的寿命只能维持1-2年,因为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镜片变形、表面划痕较多、过量沉淀物等问题,所以需要定期更换。

除此之外,OK镜对日常护理要求很高。这就涉及到护理液、冲洗液、润滑液、吸棒等护理辅助品的开支,这类护理品开瓶后保质期较短,使用频率却很高。

例如一瓶105ml的护理液(100元)和一瓶10ml的润滑液(71元),大概可以用1个月左右,这笔日常保养费用每年至少两三千元。

按照正常情况,消费医疗中的正常逻辑是:谁使用、谁买单。就像医保为患者付药费,原则是能省多少是多少;而父母为孩子治近视,却是能花多少是多少。

潜移默化之中,“OK镜”甚至演变成了鸡娃竞赛的必需品。

03 OK镜治标不治本近视要从源头抓起

诚然,OK镜能提高不戴眼镜时的视力,但这个效果只是“暂时”的。

角膜塑形镜的作用,是利用眼睑的压力,使得镜片压迫角膜表面的角膜上皮细胞和泪液层,让中央区变平,周边变陡峭,屈光力下降,相当于给眼镜打了一个绷带,从而限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本质上和塑型衣是同样的原理,穿上后给你一个完美的S曲线,脱下来肥肉慢慢再现,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说白了,OK镜只是一种控制眼轴增长,暂时使近视度数下降的方法,一旦停戴,角膜就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并且,OK镜的适配人群也是有限制的。年龄要在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要在600度以下,因为角膜弧度过大,白天反弹的速度也就更快。至于防控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可以控制得很好,“OK镜”的效用,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被过度“神话”了。

和所有医疗企业一样,OK镜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医疗风险,不乏使用后眼干、畏光、结膜充血等反应。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18岁及以下被确诊为微生物致病的感染性角膜炎病例中,38%都与使用OK镜有关。

而经销商为了追逐销量,经常过度诱导消费者配镜,风险提示却不充分。出了问题后,就习惯性把责任归咎于平时“使用不规范”,自身则轻松撇出事外。

事实上,正是利用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近些年来,市场上的近视矫正产品层出不穷。有的商家自称使用了“3D训练”、“穴位按摩”等先进技术,制造概念吸引家长;还有的青少年护眼机构趁机开出天价,每个套餐疗程价格高达万元,购买者仍然趋之若鹜。

与其“病急乱投医”,不如从根源上铲除儿童青少年近视滋长的土壤,努力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减少过度用眼,同时保证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

但也有家长表示,这在以分数、学历、文凭等指标组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环境下,几乎不现实。“学习还是要放在首位。”有记者在开学季时,来到眼科医院进行采访,大部分家长表示,虽然比以前更重视孩子的视力了,但不会因此放弃让孩子埋头书本。

一面是持续高强度的学习竞争压力,一面是不惜花大价钱佩戴OK镜延缓近视,这两者之间,既是矛盾重重,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微妙的平衡。

很难得出结论,OK镜的出现,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参考资料:

1.贝瑞研究《眼科不止连锁医院一个赛道,“魔幻暴利”的OK镜同样坡长雪厚》

2.锐公司《“鸡娃”逃不开的智商税,它排第一》

3.研值有道《毛利率接近80%,净利率逼近茅台,暴利的OK镜到底OK不O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欧普康视

125
  • 欧普康视(300595.SZ):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5.2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减少2832.93万元
  • 机构风向标 | 欧普康视(300595)2024年三季度机构持仓风向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本百元售价上万,净利率直逼茅台:被捧上神坛的“OK镜”,真的OK吗?

OK镜的出现,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快刀财经 朱末

不是每个世界第一,都令人喜悦。

据世卫组织统计,2020年我国近视人数达到7亿,每年近视增长率约为6%,据世界首位。更可怕的是,近视人口低龄高发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众所周知,近视是眼球的前后径变长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让眼轴变短,另一个是让凸起的眼角膜变平。

前者需要做到激光手术,将眼角膜削薄,对于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显然并不适用;后者则是通过佩戴OK镜(全名叫“角膜塑形镜”, 英文名为Orthokeratology),通过外力把角膜的弧度压平,从而降低屈光率,暂时提高裸眼视力。

OK镜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近视患者只需晚上睡觉时佩戴,起床摘下后,白天就能清晰视物,“晚上戴、白天摘,轻松拥有好视力”,听起来十分神奇。

因此,尽管配一副OK镜的零售价在8000到2万元不等,要价不菲,但在家长眼里,OK镜算得上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必要投资,心甘情愿奉上钱包。

正是靠着家长们的焦虑和追捧,让OK镜找到了财富密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以国内OK镜“领头羊”的欧普康视为例,从2016年以来,每年公司的毛利率都高于70%,且逐年攀升,净利率则一直高于45%,2020年更是达到50.99%。

这意味着,公司每收入100块钱,就能赚50块钱,风头直逼茅台。要知道,2020年,贵州茅台的净利率也不过就是52.18%。

言归正传,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凡事总有两面性。钞能力的“OK镜”,究竟是物有所值,实至名归;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呢?

01动辄上万的OK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OK镜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近些年才大面积流行开来。

早在1997年,OK镜就从美国引入到了中国市场,这款号称可以恢复视力的产品,很快掀起了抢购热潮。

然而,由于没有相关的审批规定,产品真假难辨、鱼龙混杂。2000年前后,黑龙江、湖南、河南、浙江等多地出现了仿冒OK镜的劣质产品,导致消费者视力受损,被查处的违法OK镜足足有20万副。OK镜“致残”风波不断,还登上了当年的央视“3.15十大事件榜单”。

为遏制乱象,2001年6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国家药监局将OK镜纳入“三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验配等环节均要受到严厉监管,OK镜骤然遇冷,一度濒临消失。

但也有人在僵局中看到了机会。欧普康视的创始人陶悦群认定这个空白的新蓝海前景无限,没想到竟是一语中的。

2001年12月,陶悦群取得生产许可证;2005年,推出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合规的国产角膜塑形镜“梦戴维”;2008年获得产品准产注册证;2013年整体升级为欧普康视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创业板上市,欧普康视主营的角膜塑形镜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控指南》;2018年推出高端产品DreamVision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完成一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需要3-5年的时间周期,使得OK镜行业有着天然的进入壁垒。2014年起,有多个国产OK镜申请注册审批未通过,包括上海菲士康、杭州博士顿等,凭借国内唯一的角膜塑形镜牌照,欧普康视在很长时间内,都占据市场垄断地位。

仅2020年,欧普康视的销量就已接近50万片,拥有24%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巅峰时市值超过900亿元,秒杀很多干芯片的。

要知道,近视不可逆,如不加以干预,度数会上涨至高度近视,后患无穷。而青少年矫正手段主要就几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软性和硬性接触镜)、OK镜(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制剂。

相较之下,OK镜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面面俱到地击中家长们的“痛点”。首先,与传统框架相比,OK镜束缚更小,不仅可以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还能长期有效控制近视加深,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OK镜的效果也得到了多方验证。2019年,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做了临床研究,分别选取四个不同品牌的OK镜,经过两年随访发现,在佩戴的近视儿童中,有效减慢了眼轴增长。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相关研究也显示,佩戴OK镜后,眼轴每年增长平均值下降约50%左右。

其次,随着现代新材料的研发,目前市面上OK镜镜片的材质有了明显改进,透氧性和舒适度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几番权衡下,家长们心中的天平不自觉就倾斜给了OK镜。但其不知道的真相是,动辄上万的一副OK镜,真正的成本不过百元左右。

虽然没交智商税,“冤枉钱”却也没少花。

02 OK镜暴利超乎想象暗藏回扣潜规则

在消费医疗领域,向来有“金眼银牙”的说法,一副小小的OK镜,能做出茅台才有的净利率水平,背后的水深程度,家长们可能连冰山一角都触及不到。

据欧普康视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角膜塑形镜营收为5.22亿元,同比增长19.23%,销售量达到46.8万片,同比增加14.52%。其中出厂单价为1114元/片,以90.21%的毛利率来计算,平均成本仅为109.06元/片。

而在公开资料中,欧普康视销量最高的“梦戴维IV全非”产品0度~200度为3400元/片,200度~400度3900元/片,400度~600度4400元/片,DreamVision智能化设计系统6400元/片,也就是说,一副的价格约在6800元~12800元,出厂价格与终端价格相去甚远。

巨大的价格悬殊,在于欧普康视的经销模式,需要给后续的经销与零售环节,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而经销商为了吸引客流,通常会与眼科医院的医生合作,给予“回扣”,层层加码后,OK镜的价格水涨船高不说,由此引发的贪腐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披露了一起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陈某受贿犯罪案例。从2013年至2017年期间,由于三名经销商之间内斗,角膜塑形镜回扣从15%涨到30%,又从30%涨到了50%。

另一份判决书,则进一步披露了经销商与医生之间的“私相授受”。并未取得角膜塑形镜验配经营许可的李某,在黄石市中心眼科主任的“帮助”下,公然以医院名义对外开展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及销售业务,直到东窗事发。

证券时报的记者对此现象也进行了暗访。长三角某三甲医院眼科医生表示,他所在医院直接配镜的回扣在10%左右,介绍到医院外欧普康视专营店的回扣是15%-20%,具体看销售价格。

有经销商表示,由于各个产品的参数、配验方式等细节差异较大,用户基本不会随意更换OK镜品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需针对各种症状及时进行反馈。用户只要选定品牌,在未来十余年里都会使用,这也是为何要和医生进行绑定的重要原因。

北京某医院的一位医生则透露,通常介绍一个孩子佩戴“梦戴维”角膜塑形镜,可获得1000-1500元的“好处费”。在扣除不菲的提成后还能有如此高的盈利,足见OK镜的暴利程度。

但这还不是结束。一副OK镜的寿命只能维持1-2年,因为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镜片变形、表面划痕较多、过量沉淀物等问题,所以需要定期更换。

除此之外,OK镜对日常护理要求很高。这就涉及到护理液、冲洗液、润滑液、吸棒等护理辅助品的开支,这类护理品开瓶后保质期较短,使用频率却很高。

例如一瓶105ml的护理液(100元)和一瓶10ml的润滑液(71元),大概可以用1个月左右,这笔日常保养费用每年至少两三千元。

按照正常情况,消费医疗中的正常逻辑是:谁使用、谁买单。就像医保为患者付药费,原则是能省多少是多少;而父母为孩子治近视,却是能花多少是多少。

潜移默化之中,“OK镜”甚至演变成了鸡娃竞赛的必需品。

03 OK镜治标不治本近视要从源头抓起

诚然,OK镜能提高不戴眼镜时的视力,但这个效果只是“暂时”的。

角膜塑形镜的作用,是利用眼睑的压力,使得镜片压迫角膜表面的角膜上皮细胞和泪液层,让中央区变平,周边变陡峭,屈光力下降,相当于给眼镜打了一个绷带,从而限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本质上和塑型衣是同样的原理,穿上后给你一个完美的S曲线,脱下来肥肉慢慢再现,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说白了,OK镜只是一种控制眼轴增长,暂时使近视度数下降的方法,一旦停戴,角膜就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并且,OK镜的适配人群也是有限制的。年龄要在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要在600度以下,因为角膜弧度过大,白天反弹的速度也就更快。至于防控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可以控制得很好,“OK镜”的效用,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被过度“神话”了。

和所有医疗企业一样,OK镜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医疗风险,不乏使用后眼干、畏光、结膜充血等反应。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有18岁及以下被确诊为微生物致病的感染性角膜炎病例中,38%都与使用OK镜有关。

而经销商为了追逐销量,经常过度诱导消费者配镜,风险提示却不充分。出了问题后,就习惯性把责任归咎于平时“使用不规范”,自身则轻松撇出事外。

事实上,正是利用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近些年来,市场上的近视矫正产品层出不穷。有的商家自称使用了“3D训练”、“穴位按摩”等先进技术,制造概念吸引家长;还有的青少年护眼机构趁机开出天价,每个套餐疗程价格高达万元,购买者仍然趋之若鹜。

与其“病急乱投医”,不如从根源上铲除儿童青少年近视滋长的土壤,努力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减少过度用眼,同时保证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

但也有家长表示,这在以分数、学历、文凭等指标组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环境下,几乎不现实。“学习还是要放在首位。”有记者在开学季时,来到眼科医院进行采访,大部分家长表示,虽然比以前更重视孩子的视力了,但不会因此放弃让孩子埋头书本。

一面是持续高强度的学习竞争压力,一面是不惜花大价钱佩戴OK镜延缓近视,这两者之间,既是矛盾重重,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微妙的平衡。

很难得出结论,OK镜的出现,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参考资料:

1.贝瑞研究《眼科不止连锁医院一个赛道,“魔幻暴利”的OK镜同样坡长雪厚》

2.锐公司《“鸡娃”逃不开的智商税,它排第一》

3.研值有道《毛利率接近80%,净利率逼近茅台,暴利的OK镜到底OK不O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