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1月22日,据外媒援引索尼集团一位高管爆料称,为了将汽车从运输机器转变为娱乐空间,该公司可能将为其电动汽车项目寻求新的技术合作伙伴,以帮助其打造移动出行业务(Sony Mobility)。
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索尼直接选择与整车企业合作比较合适。
他表示,全球化进程加速环境下大车企都在合并,比如PSA和FCA合并成了Stellantis。而小体量的车企将越来越难生存,他们急需合作伙伴,如铃木、斯巴鲁等。
此前,索尼曾表示不会成为汽车制造商,而是致力于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推动者。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入局造车,作为一家致力于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全能公司”,索尼似乎并未放弃直接下场造车。
不过,“造车”这条路并不好走。索尼在今年1月初宣布成立移动业务新部门后,其股价第二天就下跌了7%。
对于索尼汽车业务未来方向,上述外媒援引一位分析师称,为避开在个人用户市场占据主导优势的传统车企,索尼品牌汽车应主要把目标放在共享汽车和叫车服务这类市场,并准备为之打造一种联网汽车。
研究公司Markets&Markets估计,到2030年“移动出行服务”市场的规模可能会从去年的约30亿美元激增至400亿美元。
而乘坐共享汽车和叫车服务的用户因为无需自己开车,因此会对车内娱乐信息交互有更高要求,索尼以此为切口进入汽车行业或许有机会。
相比造整车,将汽车变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移动平台或许是索尼更加擅长的业务范畴。
不过,即便如此,索尼也将不得不与正花费数百亿美元向电气、智能化转型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们直接竞争。
例如,丰田去年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出行服务品牌Kinto,专注于汽车共享、订阅服务和自动驾驶等服务。此外,丰田还在研究如何利用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来开发“移动即服务”(MaaS)产品,尤其是使用目前正在开发的 e-Palette概念车。
通用汽车更是从2016年起就开始运营移动出行品牌Maven。
大众汽车正在与科技公司ARGO AI一起研发自动驾驶系统,从而大面积布局全新的移动出行和自动运输服务,并以此作为未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包括戴姆勒、宝马等传统车企巨头们也都有类似业务上的布局。
对此,分析师张翔认为共享汽车业务对索尼而言并不会发挥其专长。在他看来,造车是风口,但共享汽车和网约车已不再是风口。索尼寻找合作商一定是找成长前景好的行业公司,才有更大的机会进入汽车行业。
本月初,索尼首席执行官吉田健一郎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科技展上宣布成立新的移动部门。他首次提出,要将两年前开始尝试的电动车开发项目变成一个真正量产落地,并赚钱的项目。
在被问及索尼是否会与中国公司合作时,吉田健一郎说,索尼将根据他们能够为其电动车项目带来的技术挑选新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根据国籍来挑选。
即将管理索尼新建立的移动出行业务的高级总经理Izumi Kawanishi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挑战客观存在,但机会更多,大于挑战。
到目前为止,索尼已经与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麦格纳国际在奥地利的一家工厂建造了两辆“Vision”系列原型车。此外,索尼还在欧洲与博世、法雷奥以及自动驾驶汽车创业公司AImotive有合作。
除了合作伙伴之外,造车作为当下颇为“烧钱”的项目,充裕的资金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索尼集团截至去年9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财季营收为2.3694万亿日元(约208.6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1051万亿日元增长13%;归属于索尼股东的净利润为2131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4586亿日元下降5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