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恋爱综艺如此流行,我们还能分辨出爱情在其中的真与假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恋爱综艺如此流行,我们还能分辨出爱情在其中的真与假吗?

正因为爱情的神秘,所以它总是存在某种溢出,无法被个人主义所穷尽,也无法被资本所碾压。

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王皓和史策成为近期很火的cp,两人在台上演绎了从偶遇、相恋到结婚的爱情六部曲,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看起来十分真实,但实际上他们在生活中并非情侣,在剧本里加入爱情元素也纯属歪打正着。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从真正的恋爱综艺中走出来的素人情侣们,虽然其中也不乏修成正果的例子,但也有不少翻车事件。看节目时,观众们也总是在“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和“我的cp是真的”两端来回摇摆。

虽然上述两种现象看似截然相反,但是这种半真半假、在剧本里找糖嗑的心态,却指向了同一个疑问——在看别人谈恋爱变得如此流行的这几年,我们还能分辨出爱情的真与假吗?

推理与悖论中的现代爱情

近年来的许多恋爱综艺都走起了以素人恋爱观察为主的路线。其实早在2012年,日本Netflix就曾推出了《双层公寓》系列,让素人男女共六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自由互动、恋爱。除了爱情,节目里还展现了素人间的友谊,和他们作为一个立体的人所呈现出的缺陷和压力。此外,还设置了第二现场,邀请明星嘉宾一同观察和讨论公寓中发生的事情。

2017年大热的韩国恋综《心脏信号》则进一步升级了恋爱观察环节,明星们不仅要记录素人们的互动,还要通过互动中出现的信号抽丝剥茧,推理出每个人的爱情线,爱情成为了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主旨,不管参演者是否愿意,都要选择一个人组成情侣,这种标准化的设置,也是被诟病剧本痕迹重的原因之一。次年,《心动的信号》在中国的推出,迎来了国内恋爱观察类综艺的春天,此后,相继涌现了《我们恋爱吧》、《喜欢你,我也是》等节目,虽然这些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呈现出疲软之态,但《心动》系列仍然在去年迎来了第四季。

纵观这些恋爱综艺,会发现即使大家心知肚明节目有剧本,却依然热衷于追踪心动火花出现的瞬间。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推理爱情呢?答案可以很简单:因为爱情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也可以很复杂,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在著作《作为激情的爱情》中就提出,成为爱情推理系统之基础的,是现代爱情的悖论性。

卢曼指出,17世纪开始,西方的爱情范式从“理想型爱情”转变为“激情型爱情“。在那时,法国女性获得了更自主的社会地位,男女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决定如何行事,这样一来,古老而彬彬有礼的爱情伦理就失效了,人们开始向往更自由的爱情。但是这就导致了一个悖论——此时的人们仍然想追求以往理想的爱情,然而理想范式已然失效了;人们一方面想要掌控不可抵御的激情,一方面又意识到一旦掌握了激情,激情也便不复存在。

作者: [德] 尼克拉斯·卢曼译者: 范劲
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19-11

激情型爱情的诞生引发了许多悖论性的表述,如“激情是一座监狱,但是没有人想逃离”,或者“女子虽然害怕受骗,但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不爱了。”关于爱情的悖论变得愈来愈复杂,直到悖论本身使得爱情变成一种独立的、一般化的媒介——于是,在爱情中,悖论反而证明了爱情的可贵:明明知道不可能一生一世,但是却相信对方发誓说永远爱我,恋爱者应该不顾实际,在虚幻的永久性指引下行动。

Ta真的爱我吗?有多爱?会爱多久?——这些亘古的问题,就自此成为了浪漫作品的基础,这当然也包括今天的恋爱推理真人秀。

在中国的语境下,要到改革开放,爱情重回私人领域并与消费文化相纠缠之后,我们对于爱情的定义和要求才逐渐与西方趋同。李海燕在《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一书中指出,在五四时期,爱情之真象征着一种超善,其对立面更多的是父权制家庭,是儒家礼教的虚伪和形式主义。

而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爱情之真假”概念,基本来自现代西方社会,即一个人是真心实意地爱别人,还是出于个人算计另有所图。伊娃·易洛思在著作《爱,为什么痛》中提到,在爱的情感中有两种文化结构在起作用:一种是基于情感自我调节和最优选择的理性模型,另一种是基于情感融合的强大幻想。一方面爱情已经祛魅,遵循着经济关系和交换的逻辑;另一方面,人们又想去相信爱情中真诚、牺牲性的部分。

恋爱综艺中涉及到的“剧本”和欺骗问题,也往往如易洛思所提及这般。2019年在一档播客节目中,嘉宾阿莫就提到,一方面,现在恋爱综艺宣告着爱情就要结婚,而结婚一定是浪漫的;另一方面,它又是非常去浪漫化的,素人嘉宾们的经济状况、性格等被当做个人条件列举出来供彼此筛选,嘉宾们说是在谈恋爱,其实只是在相互竞争。

在2019年的综艺《喜欢你,我也是》中,就出现过一个例子。第一集里,女嘉宾杨倩倩对长相帅气的男嘉宾董浩然发起攻势,但是到了第二集,当大家公布了自己的职业和年龄,董作为一个在校研究生,在一众海归青年中就显得有些“失色”了,杨对董的态度也旋即冷淡下来,转而去撩拨另一位新来的男嘉宾周海涛。弹幕上人们会说,杨倩倩这个人”太现实,有心机”。不过随着节目的推进,当观众们逐渐看到杨倩倩的成长经历,又开始理解她,觉得“她也没那么讨厌,还挺率真的”。

以易洛思的观点来看,观众对于杨倩倩的批评可以得到如下解释:尽管爱情可以由个人利益驱动,但是只有当那个人同时证明了自己的无私,他的爱情才是令人信服的。爱情的真诚与虚假总是同时在场,互相博弈,而杨倩倩之所以受到指责,大概是因为她把自我利益的那一面摆到了台面上,无意中把名为爱情的袍子里的虱子抖落给众人看,从而冒犯了众人罢了。

当真假不再被追究,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说杨倩倩因为“不真诚”引起了观众的反感,那么在2021年冬天播出的韩国恋综《单身即地狱》中,同样掌握一套撩男大法的女嘉宾宋智雅却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喜爱。她漂亮性感、名牌加身,每天都会搭配好几身Chanel套装,在恋爱的修罗场上也游刃有余。在开场时,她就放话说这里没有自己的理想型,而在节目中,即使同时被三名男嘉宾追求,她似乎也没有交付过真心。而宋智雅之所以受到追捧,并不是因为她拥有爱情,恰恰是因为她(至少是表现得)不屑于拥有爱情。 

与之相比,另一名女嘉宾姜素妍则成为了“没人要”的反面典型。这涉及到节目的环节设置,素人们一开始被困在地狱岛,只有每晚配对成功,才能去有豪华酒店的天堂岛。而且,第一次配对成功后,第二天再选择时要挑选新的人才能成功同行。在这样的规则下,姜还是听信了第一次约会时男方的承诺,试图绑定彼此。随后,姜的行为被网友吐槽为情感不成熟、情商低。这也印证了易洛思所认为的,在现代爱情的选择制度中,太急切地承诺自己是一种心理幼稚的标志,如果要收获所谓的“完美爱情”,那就要懂得何时付出、何时收手。

和杨倩倩的情况类似,网友也对姜的行为到底是出于真情实感,还是只是想随便拴住一个人的算计展开了讨论,无论是哪种,总之都并不体面。在这时,重要的已经不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个人是否姿态好看,能否在爱情游戏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就像宋智雅那样。

网友讨论截屏

宋的个人魅力其实很大程度上基于其拥有的情欲资本,即一个人可以引起性反应的能力,包括外表以及整体的文化风格,而为了积累这类资本,就必须通过一系列情感性的劳动,这既包括在行为上制造浪漫、让对方心动,也包括针对自我身体的劳作,比如化妆或健身。

在节目中,就经常出现参演嘉宾在沙滩上健身的镜头,或者男性嘉宾为了取得芳心互相搏斗,这不异于一场情欲资本的集中展演,还是最原始的那种。而宋智雅主要的情感劳动则是像模特一样时刻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她本人的职业就是美妆博主和模特)。英国学者尼格尔·斯瑞福特曾经在文章《解读魅力的物质实践》中指出,魅力是当代资本主义中的神奇力量,它完全是审美层面的,不需要文字和叙事,也不需要智识上的提示,仅靠感觉即可获得。通过制造魅力,便可创造出真正的社会资本,比如电影女明星可以提高票房,或宋智雅在节目结束后,广告费报价飞升至60万一条的天价。

就这样,魅力和情欲带着爱的影子,却再也不需要真实的爱情参与其中,宋也就逃逸出了对于爱情真假的质疑。在小红书上流传的,几乎都是她的同款穿搭和妆容分享,或者是“姐姐这么飒,活该姐姐赚钱”的赞美,和组cp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在哲学家韩炳哲的眼中,这样的现象应该是值得警醒的,他曾在谈论爱情消亡的著作《爱欲之死》中提到,“爱情的本质在于牺牲自我意识,将自我置于他者之中而导致忘我”,但如今,爱情变成了实现自恋的工具,以及工作绩效和能力的证明。宋智雅的故事似乎在告诉我们,只有美丽富有的人才有资格谈恋爱,但是现在最时髦的做法,却是把这种资格随意地抛到脑后,而唯有那个充满魅力的自我永存。

作者: [德] 韩炳哲
译者: 宋娀
版本: 中信出版集团   2019-03

有趣的是,就在不久前,宋智雅突然深陷穿假货争议,富家女人设轰然倒塌,这倒是和素人cp的人设崩塌没有太大区别。不管是爱情的真诚,亦或是真金白银,你总得占一个,不然受到资本的宠爱之后,也会被资本所抛弃。

与技术互相缠绕的爱情,想要又得不到的真实

除去围绕爱情本身的讨论,恋爱综艺中的技术维度也不容忽略。从素人的选拔到最终镜头的剪辑和呈现,这一切都经过了精心计算。但同时,节目组又会尽量缩小嘉宾本人平时的表现和节目中的反差,淘汰带有表演性质的素人。这也经常让观众困惑,我的cp到底有几分是真,有几分是剧本?

在伦敦艺术大学从事比较媒体与科技研究的Lee Mackinnon以浪漫小说为例,说明了爱情与技术的复杂交织。她认为浪漫小说宣传了一种观念,即爱情都是不可预料的,仿佛爱独立于技术系统。但讽刺的是,这种不可预料性远不是自然或先验的,而恰好是通过传播其理念的文学技术而发生的,比如,小说作者总是会先部署一个“偶遇”作为前奏,随后设置种种情节达到高潮。除此之外,Lee还在浪漫小说技术的人为性中看到了隐含着权力结构,通过浪漫小说的流行,女性和爱情被等同于自然,但是自然是无法为自己说话的,必须通过男性作者来发出文化的声音,爱情才能成立。

如此看来,恋综里也是同样,它所展现出来的心动,都无法剥离技术安排而单独存在,并且,这一点在今天只会愈加明显,毕竟观众得到的已经不是小说的线性叙事,而是具有多重维度的片段,这包括摄像机监视下的素人互动,又包括观察室里的推理解读,还包括节目结束后,cp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售后服务”,比如日常上传的恋爱记录vlog等。

在一篇以视觉文化视角探讨恋爱综艺的论文中,作者刘晓蕙也提到,在剪辑视频时,素人嘉宾的动作和微表情都会被无限放大,我们看到的已经是“拼贴粘凑”的事实,甚至是人为构建的“超真实”拟像,所有的高甜瞬间都需要被记录下来,作为真相呈现给观众。

《心动的信号》节目截图

而某种程度上,正因为观众不再相信所见即所得,不同的片段才需要相互印证,彼此连贯,似乎只有这样,他们的感情才能成为真正的真实。于是,对于素人cp来说,恋爱不只是为了自己,也要在公众的注视和参与中继续下去。比如,《心动的信号》节目结束后,有的情侣至今还在一起,顺利成为大家心中的典范,像是方彬涵和陈思铭;有的则经历过狗血事件,像是张天和陈奕辰,虽然在节目里两人十分甜蜜,但是在随后的交往中,陈私自录下和张的电话录音,里面涉及许多对张不利的私密对话,让不少人对陈的滤镜破碎,再也圆不回来了。

这不禁让我们追问,这是否说明爱情的真实已经不再值得追寻?或者,是否真实根本就不存在?其实不必如此悲观。自然,身处所谓的“后真相时代”,我们拥有的知识都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成立,这也包括爱情这一谜题。但是,也正因为爱情的神秘,所以它总是存在某种溢出,无法被个人主义所穷尽,也无法被资本所碾压,这一点,任何一个真情实感追过恋综、感受过心动的人都能懂得吧。

 

参考资料:

《今天的恋爱约会节目,不过是偶像剧的变种?》

https://mp.weixin.qq.com/s/4hrIG3oKbIbIZ6ZOx3qL-A

《CP售后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A0MjQ5MA==&mid=2652224139&idx=1&sn=6b96617cac3a14c385f3b80c0f62d019&chksm=f74acf9ec03d46883531bf16995f3c348128572d7a0159981d1ed8f42bbf40cda080873108d5&mpshare=1&scene=1&srcid=0121o6l9JAn1spFxiVYNHYJd&sharer_sharetime=1642717522702&sharer_shareid=b29b057dc74662d29418f16c52804bcb#rd

《节目 | 没有剧本的双层公寓与云端化的当代爱情》

https://mp.weixin.qq.com/s/aV_JJSi-9pdA3uKBd3QZdw

婚恋综艺,2022年长视频的“兵家必争之地”

https://mp.weixin.qq.com/s/DK7439bdtj-sHFu6d5pV8w

“Love Machines and the Tinder Bot Bildungsroman”

https://www.e-flux.com/journal/74/59802/love-machines-and-the-tinder-bot-bildungsroman/

《视觉文化视角下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走红分析》张晓蕙 视听研究

《解读魅力的物质实践》 [英] 尼格尔·斯瑞福特 著 汪民安 / 郭晓彦 编

《爱欲之死》[德] 韩炳哲 著 宋娀 译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2019-3-1

《作为激情的爱情:关于亲密性编码》 [德] 尼克拉斯·卢曼 著 范劲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1-28

《爱,为什么痛》[法] 伊娃·易洛思 著 叶嵘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9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1900-1950》[美]李海燕 著修佳明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7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恋爱综艺如此流行,我们还能分辨出爱情在其中的真与假吗?

正因为爱情的神秘,所以它总是存在某种溢出,无法被个人主义所穷尽,也无法被资本所碾压。

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王皓和史策成为近期很火的cp,两人在台上演绎了从偶遇、相恋到结婚的爱情六部曲,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看起来十分真实,但实际上他们在生活中并非情侣,在剧本里加入爱情元素也纯属歪打正着。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从真正的恋爱综艺中走出来的素人情侣们,虽然其中也不乏修成正果的例子,但也有不少翻车事件。看节目时,观众们也总是在“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和“我的cp是真的”两端来回摇摆。

虽然上述两种现象看似截然相反,但是这种半真半假、在剧本里找糖嗑的心态,却指向了同一个疑问——在看别人谈恋爱变得如此流行的这几年,我们还能分辨出爱情的真与假吗?

推理与悖论中的现代爱情

近年来的许多恋爱综艺都走起了以素人恋爱观察为主的路线。其实早在2012年,日本Netflix就曾推出了《双层公寓》系列,让素人男女共六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自由互动、恋爱。除了爱情,节目里还展现了素人间的友谊,和他们作为一个立体的人所呈现出的缺陷和压力。此外,还设置了第二现场,邀请明星嘉宾一同观察和讨论公寓中发生的事情。

2017年大热的韩国恋综《心脏信号》则进一步升级了恋爱观察环节,明星们不仅要记录素人们的互动,还要通过互动中出现的信号抽丝剥茧,推理出每个人的爱情线,爱情成为了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主旨,不管参演者是否愿意,都要选择一个人组成情侣,这种标准化的设置,也是被诟病剧本痕迹重的原因之一。次年,《心动的信号》在中国的推出,迎来了国内恋爱观察类综艺的春天,此后,相继涌现了《我们恋爱吧》、《喜欢你,我也是》等节目,虽然这些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呈现出疲软之态,但《心动》系列仍然在去年迎来了第四季。

纵观这些恋爱综艺,会发现即使大家心知肚明节目有剧本,却依然热衷于追踪心动火花出现的瞬间。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推理爱情呢?答案可以很简单:因为爱情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也可以很复杂,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在著作《作为激情的爱情》中就提出,成为爱情推理系统之基础的,是现代爱情的悖论性。

卢曼指出,17世纪开始,西方的爱情范式从“理想型爱情”转变为“激情型爱情“。在那时,法国女性获得了更自主的社会地位,男女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决定如何行事,这样一来,古老而彬彬有礼的爱情伦理就失效了,人们开始向往更自由的爱情。但是这就导致了一个悖论——此时的人们仍然想追求以往理想的爱情,然而理想范式已然失效了;人们一方面想要掌控不可抵御的激情,一方面又意识到一旦掌握了激情,激情也便不复存在。

作者: [德] 尼克拉斯·卢曼译者: 范劲
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19-11

激情型爱情的诞生引发了许多悖论性的表述,如“激情是一座监狱,但是没有人想逃离”,或者“女子虽然害怕受骗,但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不爱了。”关于爱情的悖论变得愈来愈复杂,直到悖论本身使得爱情变成一种独立的、一般化的媒介——于是,在爱情中,悖论反而证明了爱情的可贵:明明知道不可能一生一世,但是却相信对方发誓说永远爱我,恋爱者应该不顾实际,在虚幻的永久性指引下行动。

Ta真的爱我吗?有多爱?会爱多久?——这些亘古的问题,就自此成为了浪漫作品的基础,这当然也包括今天的恋爱推理真人秀。

在中国的语境下,要到改革开放,爱情重回私人领域并与消费文化相纠缠之后,我们对于爱情的定义和要求才逐渐与西方趋同。李海燕在《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一书中指出,在五四时期,爱情之真象征着一种超善,其对立面更多的是父权制家庭,是儒家礼教的虚伪和形式主义。

而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爱情之真假”概念,基本来自现代西方社会,即一个人是真心实意地爱别人,还是出于个人算计另有所图。伊娃·易洛思在著作《爱,为什么痛》中提到,在爱的情感中有两种文化结构在起作用:一种是基于情感自我调节和最优选择的理性模型,另一种是基于情感融合的强大幻想。一方面爱情已经祛魅,遵循着经济关系和交换的逻辑;另一方面,人们又想去相信爱情中真诚、牺牲性的部分。

恋爱综艺中涉及到的“剧本”和欺骗问题,也往往如易洛思所提及这般。2019年在一档播客节目中,嘉宾阿莫就提到,一方面,现在恋爱综艺宣告着爱情就要结婚,而结婚一定是浪漫的;另一方面,它又是非常去浪漫化的,素人嘉宾们的经济状况、性格等被当做个人条件列举出来供彼此筛选,嘉宾们说是在谈恋爱,其实只是在相互竞争。

在2019年的综艺《喜欢你,我也是》中,就出现过一个例子。第一集里,女嘉宾杨倩倩对长相帅气的男嘉宾董浩然发起攻势,但是到了第二集,当大家公布了自己的职业和年龄,董作为一个在校研究生,在一众海归青年中就显得有些“失色”了,杨对董的态度也旋即冷淡下来,转而去撩拨另一位新来的男嘉宾周海涛。弹幕上人们会说,杨倩倩这个人”太现实,有心机”。不过随着节目的推进,当观众们逐渐看到杨倩倩的成长经历,又开始理解她,觉得“她也没那么讨厌,还挺率真的”。

以易洛思的观点来看,观众对于杨倩倩的批评可以得到如下解释:尽管爱情可以由个人利益驱动,但是只有当那个人同时证明了自己的无私,他的爱情才是令人信服的。爱情的真诚与虚假总是同时在场,互相博弈,而杨倩倩之所以受到指责,大概是因为她把自我利益的那一面摆到了台面上,无意中把名为爱情的袍子里的虱子抖落给众人看,从而冒犯了众人罢了。

当真假不再被追究,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说杨倩倩因为“不真诚”引起了观众的反感,那么在2021年冬天播出的韩国恋综《单身即地狱》中,同样掌握一套撩男大法的女嘉宾宋智雅却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喜爱。她漂亮性感、名牌加身,每天都会搭配好几身Chanel套装,在恋爱的修罗场上也游刃有余。在开场时,她就放话说这里没有自己的理想型,而在节目中,即使同时被三名男嘉宾追求,她似乎也没有交付过真心。而宋智雅之所以受到追捧,并不是因为她拥有爱情,恰恰是因为她(至少是表现得)不屑于拥有爱情。 

与之相比,另一名女嘉宾姜素妍则成为了“没人要”的反面典型。这涉及到节目的环节设置,素人们一开始被困在地狱岛,只有每晚配对成功,才能去有豪华酒店的天堂岛。而且,第一次配对成功后,第二天再选择时要挑选新的人才能成功同行。在这样的规则下,姜还是听信了第一次约会时男方的承诺,试图绑定彼此。随后,姜的行为被网友吐槽为情感不成熟、情商低。这也印证了易洛思所认为的,在现代爱情的选择制度中,太急切地承诺自己是一种心理幼稚的标志,如果要收获所谓的“完美爱情”,那就要懂得何时付出、何时收手。

和杨倩倩的情况类似,网友也对姜的行为到底是出于真情实感,还是只是想随便拴住一个人的算计展开了讨论,无论是哪种,总之都并不体面。在这时,重要的已经不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个人是否姿态好看,能否在爱情游戏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就像宋智雅那样。

网友讨论截屏

宋的个人魅力其实很大程度上基于其拥有的情欲资本,即一个人可以引起性反应的能力,包括外表以及整体的文化风格,而为了积累这类资本,就必须通过一系列情感性的劳动,这既包括在行为上制造浪漫、让对方心动,也包括针对自我身体的劳作,比如化妆或健身。

在节目中,就经常出现参演嘉宾在沙滩上健身的镜头,或者男性嘉宾为了取得芳心互相搏斗,这不异于一场情欲资本的集中展演,还是最原始的那种。而宋智雅主要的情感劳动则是像模特一样时刻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她本人的职业就是美妆博主和模特)。英国学者尼格尔·斯瑞福特曾经在文章《解读魅力的物质实践》中指出,魅力是当代资本主义中的神奇力量,它完全是审美层面的,不需要文字和叙事,也不需要智识上的提示,仅靠感觉即可获得。通过制造魅力,便可创造出真正的社会资本,比如电影女明星可以提高票房,或宋智雅在节目结束后,广告费报价飞升至60万一条的天价。

就这样,魅力和情欲带着爱的影子,却再也不需要真实的爱情参与其中,宋也就逃逸出了对于爱情真假的质疑。在小红书上流传的,几乎都是她的同款穿搭和妆容分享,或者是“姐姐这么飒,活该姐姐赚钱”的赞美,和组cp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在哲学家韩炳哲的眼中,这样的现象应该是值得警醒的,他曾在谈论爱情消亡的著作《爱欲之死》中提到,“爱情的本质在于牺牲自我意识,将自我置于他者之中而导致忘我”,但如今,爱情变成了实现自恋的工具,以及工作绩效和能力的证明。宋智雅的故事似乎在告诉我们,只有美丽富有的人才有资格谈恋爱,但是现在最时髦的做法,却是把这种资格随意地抛到脑后,而唯有那个充满魅力的自我永存。

作者: [德] 韩炳哲
译者: 宋娀
版本: 中信出版集团   2019-03

有趣的是,就在不久前,宋智雅突然深陷穿假货争议,富家女人设轰然倒塌,这倒是和素人cp的人设崩塌没有太大区别。不管是爱情的真诚,亦或是真金白银,你总得占一个,不然受到资本的宠爱之后,也会被资本所抛弃。

与技术互相缠绕的爱情,想要又得不到的真实

除去围绕爱情本身的讨论,恋爱综艺中的技术维度也不容忽略。从素人的选拔到最终镜头的剪辑和呈现,这一切都经过了精心计算。但同时,节目组又会尽量缩小嘉宾本人平时的表现和节目中的反差,淘汰带有表演性质的素人。这也经常让观众困惑,我的cp到底有几分是真,有几分是剧本?

在伦敦艺术大学从事比较媒体与科技研究的Lee Mackinnon以浪漫小说为例,说明了爱情与技术的复杂交织。她认为浪漫小说宣传了一种观念,即爱情都是不可预料的,仿佛爱独立于技术系统。但讽刺的是,这种不可预料性远不是自然或先验的,而恰好是通过传播其理念的文学技术而发生的,比如,小说作者总是会先部署一个“偶遇”作为前奏,随后设置种种情节达到高潮。除此之外,Lee还在浪漫小说技术的人为性中看到了隐含着权力结构,通过浪漫小说的流行,女性和爱情被等同于自然,但是自然是无法为自己说话的,必须通过男性作者来发出文化的声音,爱情才能成立。

如此看来,恋综里也是同样,它所展现出来的心动,都无法剥离技术安排而单独存在,并且,这一点在今天只会愈加明显,毕竟观众得到的已经不是小说的线性叙事,而是具有多重维度的片段,这包括摄像机监视下的素人互动,又包括观察室里的推理解读,还包括节目结束后,cp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售后服务”,比如日常上传的恋爱记录vlog等。

在一篇以视觉文化视角探讨恋爱综艺的论文中,作者刘晓蕙也提到,在剪辑视频时,素人嘉宾的动作和微表情都会被无限放大,我们看到的已经是“拼贴粘凑”的事实,甚至是人为构建的“超真实”拟像,所有的高甜瞬间都需要被记录下来,作为真相呈现给观众。

《心动的信号》节目截图

而某种程度上,正因为观众不再相信所见即所得,不同的片段才需要相互印证,彼此连贯,似乎只有这样,他们的感情才能成为真正的真实。于是,对于素人cp来说,恋爱不只是为了自己,也要在公众的注视和参与中继续下去。比如,《心动的信号》节目结束后,有的情侣至今还在一起,顺利成为大家心中的典范,像是方彬涵和陈思铭;有的则经历过狗血事件,像是张天和陈奕辰,虽然在节目里两人十分甜蜜,但是在随后的交往中,陈私自录下和张的电话录音,里面涉及许多对张不利的私密对话,让不少人对陈的滤镜破碎,再也圆不回来了。

这不禁让我们追问,这是否说明爱情的真实已经不再值得追寻?或者,是否真实根本就不存在?其实不必如此悲观。自然,身处所谓的“后真相时代”,我们拥有的知识都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成立,这也包括爱情这一谜题。但是,也正因为爱情的神秘,所以它总是存在某种溢出,无法被个人主义所穷尽,也无法被资本所碾压,这一点,任何一个真情实感追过恋综、感受过心动的人都能懂得吧。

 

参考资料:

《今天的恋爱约会节目,不过是偶像剧的变种?》

https://mp.weixin.qq.com/s/4hrIG3oKbIbIZ6ZOx3qL-A

《CP售后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A0MjQ5MA==&mid=2652224139&idx=1&sn=6b96617cac3a14c385f3b80c0f62d019&chksm=f74acf9ec03d46883531bf16995f3c348128572d7a0159981d1ed8f42bbf40cda080873108d5&mpshare=1&scene=1&srcid=0121o6l9JAn1spFxiVYNHYJd&sharer_sharetime=1642717522702&sharer_shareid=b29b057dc74662d29418f16c52804bcb#rd

《节目 | 没有剧本的双层公寓与云端化的当代爱情》

https://mp.weixin.qq.com/s/aV_JJSi-9pdA3uKBd3QZdw

婚恋综艺,2022年长视频的“兵家必争之地”

https://mp.weixin.qq.com/s/DK7439bdtj-sHFu6d5pV8w

“Love Machines and the Tinder Bot Bildungsroman”

https://www.e-flux.com/journal/74/59802/love-machines-and-the-tinder-bot-bildungsroman/

《视觉文化视角下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走红分析》张晓蕙 视听研究

《解读魅力的物质实践》 [英] 尼格尔·斯瑞福特 著 汪民安 / 郭晓彦 编

《爱欲之死》[德] 韩炳哲 著 宋娀 译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2019-3-1

《作为激情的爱情:关于亲密性编码》 [德] 尼克拉斯·卢曼 著 范劲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1-28

《爱,为什么痛》[法] 伊娃·易洛思 著 叶嵘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9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1900-1950》[美]李海燕 著修佳明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7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