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五部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未来五年,我国将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吴艳华介绍,过去五年,我国长征火箭共实施20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96.7%。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目前,中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五年,我国锚定航天强国建设目标,以航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吴艳华称,我国将建成中国空间站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实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测等新的重大工程,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设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体系,培育太阳系边际探测等重点项目。
此外,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我国将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深化通信、导航、遥感信息综合应用。加快航天技术成果向经济社会的转移转化,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太空经济新业态。”吴艳华表示。
为此,未来五年我国将制定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北斗卫星导航等条例,出台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法治航天建设。同时,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落实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协定,推广空间信息服务全球应用,在月球探测、空间站、行星探测、北斗导航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更多方式的国际互利合作。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探月工程,从2004年实施以来,到2020年“嫦娥五号”携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一、二、三期“绕、落、回”目标任务。实际上,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就启动了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研究工作。
刘继忠表示,探月工程四期第一次任务,是“嫦娥四号”落在月球背面,已经成功实施。后续还有三次任务,一是“嫦娥六号”要到月球的高价值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主要是对月球极区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进行探测;“嫦娥八号”将实施极区的科学探测以及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刘继忠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和俄罗斯签订协议,共同进行探测。按照目前整体研制进展,在2025年前后,将完成“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的相关工作,同时开展“嫦娥八号”的研制;在2030年之前,要完成“嫦娥八号”发射。到2030年以前,探月四期能够取得预期成果。
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建设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中俄基于各自的计划和规划联合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俄罗斯规划的相应任务,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设施建设,像建立一个小城镇一样,它要有能源系统,要有通信导航系统,要有远程运输系统,要有天地往返系统,还要有地面支持系统,如果远期要有人的话,还要有生命保障系统。
吴艳华介绍,中俄两国正在紧锣密鼓地磋商,已基本达成共识,今年有望尽早签署政府间协定。中俄两国航天机构还要向全世界正式发布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宣言,把建设原则、参与宗旨向国际社会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