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开端》火了,“爆款制造机”正午阳光的资本博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开端》火了,“爆款制造机”正午阳光的资本博弈

将资本形容为“镣铐”的侯鸿亮最终也不得不学会“戴着镣铐起舞。”

文 | 野马财经 姚悦

编辑 | 缪凌云

在本就是资本密集的影视行业,曾将资本形容为“镣铐”的侯鸿亮最终也不得不学会“戴着镣铐起舞。”

2022年开年,“循环”题材悬疑剧《开端》爆火网络。

工整的架构、精湛的演技、以及入微的细节,凭借精良制作,《开端》已经累计收获超12亿的平台播放量,超过40万人参与打出7.9的豆瓣评分。

甚至,豆瓣“开端”小组在两周之内收获超过12万的小组成员,受众讨论热情可见一斑。而在讨论声中,“你永远可以相信正午阳光”、“正午出品,必属精品”再一次成为主流评价。

不选择爆款题材,不选用流量明星,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下称:正午阳光)的爆款策略似乎与一些喜欢赚快钱的资本思路相左,但其实正午阳光一路走来与资本密不可分。

出走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下称:山影)后,正午阳光经历了《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爆款频出,到《外科风云》、《欢乐颂2》口碑扑街,再到《都挺好》、《大江大河》重新振作,以及《山海情》、《乔家的儿女》、《开端》稳步上升,背后贯穿的正是与资本的分分合合。

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曾表示,当初在山影IPO前夕出走“是想要挣脱镣铐跳舞”。事实上,在本就是资本密集的影视行业,将资本形容为“镣铐”的侯鸿亮最终也不得不学会“戴着镣铐起舞。”

“铁三角”出走山影

讲正午阳光的故事不得不先说三个灵魂人物:侯鸿亮、孔笙、李雪。

成立于1986年的山影,是国内最早的电视剧生产单位之一,几十年来制作了《白眉大侠》《大染坊》《闯关东》等众多高口碑的电视剧,打响了“山影”品牌,侯、孔、李三人最初就是在这里聚首。

三人中最年长的是现年60岁的孔笙,其曾凭借《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父母爱情》三部作品获得第30届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导演奖,江湖别称导演界的“扫地僧”。

孔笙也是三人中最早进入山影的。1990年,35岁的孔笙凭借过硬的技术,被招到山影投拍的电视剧《孔子》剧组担任摄影助理,也因此跨入了“贵圈”。

三年后,20岁的侯鸿亮也加入山影干起了摄像,并且师从孔笙。侯鸿亮后在业内前辈的建议下转型职业制片人,遂在选择题材、改编剧本、挑选演员、确定播出平台、全产业链研发等各个方面得心应手。

孔笙身边还有一个叫李雪的摄像助理,就是后来首次独立执导《伪装者》,就一举摘得飞天奖和华鼎奖等桂冠的导演。

就这样,导演孔笙、摄像李雪、制片侯鸿亮,日后逐渐成长为山影的核心骨干,被坊间戏称为“铁三角”。

2011年,孔笙、李雪等人离开山影,创立了正午阳光。只是当时正午只是为了方便孔笙的后期制作,并没打算做一家制作和出品公司,关键是也没什么资金实力。

那时,负责制片工作的侯鸿亮还留在山影,担任总经理。正午阳光依附于山影,与其保持着密切合作,“铁三角”也继续搭档,合作了包括《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等剧作。正午阳光还一度被认为是山影的影子公司。

2014年,正当山影股份第一次对资本敞开怀抱,摩拳擦掌筹备上市时,42岁的侯鸿亮却辞掉了总经理一职,加入正午阳光。

他给出的理由是“上市涉及到太多资本运作的事,让我疲于应对,甚至对我擅长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想到此后这些会成为我生活的常态,我就觉得该走了”。

随后正午阳光进行了改组:侯鸿亮任董事长,孔笙、李雪、等任董事。正午阳光就开始负责电视剧的出品、制作、发行等一条龙工作,从制作团队发展为真正的影视公司。

不过,即便是完全独立于山影,正午阳光仍然需要依靠山影原有的强大资源。因此,包括《琅琊榜》、《伪装者》等电视剧都是两家共同出品的爆款。

但凭借着热度,正午阳光还是走到了前台,以往身居幕后的两位导演孔笙和李雪也擦亮了自己的招牌。

拥抱资本,积极布局

虽说侯鸿亮称是被“资本所累”,才离开了山影。但侯加入之后,正午阳光却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了资本。

2016年,正午阳光拿到华人文化基金的A轮投资,后者持股25%,成为第一大股东,侯鸿亮以23.5%的股份位居第二,孔笙等几位导演占有其它不同比例的股份,个人比例在15.19%-1.47%之间。

执掌华人文化的黎瑞刚和侯鸿亮相似,都是从体制内走向市场化运作。黎瑞刚曾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下称:SMG)。

2005年,倡导旗下广播电视媒体全面介入市场竞争的黎瑞刚,在网络宽频、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领域大举出击,SMG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在新媒体方面准备好了所有的布局,黎瑞刚和SMG也从此为外界所广泛关注。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则是SMG旗下的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发起成立,专注于媒体和文化产业投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

华人文化的投资领域以传媒文化产业为主,板块众多,涉及电影院线,文化地产,综艺等各个方面。市场化竞争方面,华人文化要比正午阳光成熟得多。

黎瑞刚本人还出任香港TVB副主席、香港邵氏兄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入股全球最大经纪公司——美国CAA后,黎瑞刚也出任了美国CAA董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持股正午阳光最多的苏州志厚是华人文化的子公司,华人文化背后有马云和马化腾两位资本大佬。算下来,马云持有正午阳光9.44%股份,马化腾持有正午阳光6.41%股份,在几位主要受益人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六。

搭上这样的背景,正午阳光无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在获得华人文化的投资之后,正午阳光也进行了一些投资布局。其中包括跟三位明星王凯、靳东、刘涛分别成立了三家公司。法人均为侯鸿亮,注册资金1000万元。

除了三家公司,正午阳光还以同样的方式建立了十余家子公司,合伙人包括演员、导演,业务涵盖影视投资、电视剧拍摄、后期制作、艺人经纪等。

经历资本阵痛

在资本的推动下,原来在山影旗下十年磨一剑的正午阳光也开始快速扩产,仅2016年就开拍了五部电视剧,而之前最多是一年一到两部的节奏。

中佳时代创始人刘忠靖曾对投中新消费表示:“这个行业缺的就是钱,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有很多好的项目迟迟没等来那个伯乐”。

资金涌入,正午阳光尝试从年代剧、历史剧转向时尚的现代剧,渴望再创佳绩。但不得不说资本是把双刃剑。

2017年4月,《外科风云》开播后被不少医学专家指出存在大量专业错误;同年5月,《欢乐颂2》上线,被诟病为主演油腻,剧情逻辑混乱,豆瓣评分5.4;就连成名作《琅琊榜》续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也在当年年底收视惨淡。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午阳光的剧作名单中热播口碑剧,几乎都有一个导演的名字——孔笙,而口碑扑街的剧作,则来自二代导演。也就是说,正午创作者成长速度赶不上资本的速度,是剧作质量下行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当时正午阳光有一部分精力分散到了公司艺人经纪业务板块。从资本角度看,影视公司总是希望减少艺人片酬,降低成本;而艺人经纪又希望将艺人的利益最大化,成本不可避免会提升,由此两部分业务就会陷入一个怪圈。

此外,背靠资本的正午阳光还陆续传出要造影城、建各类影视下游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公司的消息。

2017年,有消息称正午阳光的估值已经突破90亿元,同时据《第一财经》报道,公司的上市计划已经启动,处于初级阶段。但口碑起伏下,正午阳光上市的声音也迟迟未有下文。

长板理论,专注内容

也正是2017年,44岁的侯鸿亮带着困惑和一帮骨干前往美国考察,希望在好莱坞学点经验。

侯鸿亮从美国回来,不少人都认为从好莱坞见识了一圈的正午阳光肯定会趁着资本热潮的东风大干一场。正午阳光却一纸公告,不仅宣布暂停建设影城,还砍掉了艺人经纪业务,宣布和旗下艺人解约。

要知道,艺人经纪也不失为一头现金奶牛。北京文化2020年年报显示,艺人经纪业务营收达464.47万元,毛利率达45.18%,华策影视年报显示,经纪业务营收达1.15亿元,毛利率高达65.37%。

放弃全产业链布局的行为在投资圈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位影视投资人曾对河豚影视档案表示,正午阳光的市值被高估了,上一轮融资传闻的80亿应该调整。

对于自己的决定,侯鸿亮则对媒体表示,“全产业链发展是个悖论。一个公司发展,取决于你最长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短的那块。我们把制作做好了,其实就能在业内收获很多尊重了。”

侯鸿亮也曾坦言,希望正午阳光能像HBO(即美国HBO电视网,精良美剧的出品代表),一样,依靠优质内容建立品牌,再逐渐探索更多盈利模式。

一番大刀阔斧调整后,正午也确实很快找回了状态。2018年,孔笙的《大江大河》一播出就创造了双台收视率破1、网络日播量破亿、豆瓣8.8分的成绩。后生力量张开宙、简川訸的《知否》《都挺好》也叫好叫座。

按照此前有媒体报道的《如懿传》单集总价1500万推算,炙手可热的《都挺好》版权收入可能接近5亿元。

正午阳光不止一次出现在东阳市年度“纳税超亿元企业”榜单上,2020年,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纳税仅仅超5000万元。

虽然正午阳光又开启“爆款”模式,回归叫好叫价的轨道,但影视圈近年一直处于资本寒冬。华视娱乐、新丽传媒、开心麻花、和力辰光4家影视公司先后终止IPO。冲了好多次IPO的新丽传媒,选择以155亿元的天价卖身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曲线上市。

短期内看,正午阳光的上市之路注定不好走,不知道电视荧屏内展现精彩故事的正午阳光,未来又会在资本市场上演怎样的故事。

你看过正午阳光的哪些剧作?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开端》火了,“爆款制造机”正午阳光的资本博弈

将资本形容为“镣铐”的侯鸿亮最终也不得不学会“戴着镣铐起舞。”

文 | 野马财经 姚悦

编辑 | 缪凌云

在本就是资本密集的影视行业,曾将资本形容为“镣铐”的侯鸿亮最终也不得不学会“戴着镣铐起舞。”

2022年开年,“循环”题材悬疑剧《开端》爆火网络。

工整的架构、精湛的演技、以及入微的细节,凭借精良制作,《开端》已经累计收获超12亿的平台播放量,超过40万人参与打出7.9的豆瓣评分。

甚至,豆瓣“开端”小组在两周之内收获超过12万的小组成员,受众讨论热情可见一斑。而在讨论声中,“你永远可以相信正午阳光”、“正午出品,必属精品”再一次成为主流评价。

不选择爆款题材,不选用流量明星,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下称:正午阳光)的爆款策略似乎与一些喜欢赚快钱的资本思路相左,但其实正午阳光一路走来与资本密不可分。

出走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下称:山影)后,正午阳光经历了《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爆款频出,到《外科风云》、《欢乐颂2》口碑扑街,再到《都挺好》、《大江大河》重新振作,以及《山海情》、《乔家的儿女》、《开端》稳步上升,背后贯穿的正是与资本的分分合合。

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曾表示,当初在山影IPO前夕出走“是想要挣脱镣铐跳舞”。事实上,在本就是资本密集的影视行业,将资本形容为“镣铐”的侯鸿亮最终也不得不学会“戴着镣铐起舞。”

“铁三角”出走山影

讲正午阳光的故事不得不先说三个灵魂人物:侯鸿亮、孔笙、李雪。

成立于1986年的山影,是国内最早的电视剧生产单位之一,几十年来制作了《白眉大侠》《大染坊》《闯关东》等众多高口碑的电视剧,打响了“山影”品牌,侯、孔、李三人最初就是在这里聚首。

三人中最年长的是现年60岁的孔笙,其曾凭借《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父母爱情》三部作品获得第30届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导演奖,江湖别称导演界的“扫地僧”。

孔笙也是三人中最早进入山影的。1990年,35岁的孔笙凭借过硬的技术,被招到山影投拍的电视剧《孔子》剧组担任摄影助理,也因此跨入了“贵圈”。

三年后,20岁的侯鸿亮也加入山影干起了摄像,并且师从孔笙。侯鸿亮后在业内前辈的建议下转型职业制片人,遂在选择题材、改编剧本、挑选演员、确定播出平台、全产业链研发等各个方面得心应手。

孔笙身边还有一个叫李雪的摄像助理,就是后来首次独立执导《伪装者》,就一举摘得飞天奖和华鼎奖等桂冠的导演。

就这样,导演孔笙、摄像李雪、制片侯鸿亮,日后逐渐成长为山影的核心骨干,被坊间戏称为“铁三角”。

2011年,孔笙、李雪等人离开山影,创立了正午阳光。只是当时正午只是为了方便孔笙的后期制作,并没打算做一家制作和出品公司,关键是也没什么资金实力。

那时,负责制片工作的侯鸿亮还留在山影,担任总经理。正午阳光依附于山影,与其保持着密切合作,“铁三角”也继续搭档,合作了包括《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等剧作。正午阳光还一度被认为是山影的影子公司。

2014年,正当山影股份第一次对资本敞开怀抱,摩拳擦掌筹备上市时,42岁的侯鸿亮却辞掉了总经理一职,加入正午阳光。

他给出的理由是“上市涉及到太多资本运作的事,让我疲于应对,甚至对我擅长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想到此后这些会成为我生活的常态,我就觉得该走了”。

随后正午阳光进行了改组:侯鸿亮任董事长,孔笙、李雪、等任董事。正午阳光就开始负责电视剧的出品、制作、发行等一条龙工作,从制作团队发展为真正的影视公司。

不过,即便是完全独立于山影,正午阳光仍然需要依靠山影原有的强大资源。因此,包括《琅琊榜》、《伪装者》等电视剧都是两家共同出品的爆款。

但凭借着热度,正午阳光还是走到了前台,以往身居幕后的两位导演孔笙和李雪也擦亮了自己的招牌。

拥抱资本,积极布局

虽说侯鸿亮称是被“资本所累”,才离开了山影。但侯加入之后,正午阳光却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了资本。

2016年,正午阳光拿到华人文化基金的A轮投资,后者持股25%,成为第一大股东,侯鸿亮以23.5%的股份位居第二,孔笙等几位导演占有其它不同比例的股份,个人比例在15.19%-1.47%之间。

执掌华人文化的黎瑞刚和侯鸿亮相似,都是从体制内走向市场化运作。黎瑞刚曾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下称:SMG)。

2005年,倡导旗下广播电视媒体全面介入市场竞争的黎瑞刚,在网络宽频、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领域大举出击,SMG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在新媒体方面准备好了所有的布局,黎瑞刚和SMG也从此为外界所广泛关注。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则是SMG旗下的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发起成立,专注于媒体和文化产业投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

华人文化的投资领域以传媒文化产业为主,板块众多,涉及电影院线,文化地产,综艺等各个方面。市场化竞争方面,华人文化要比正午阳光成熟得多。

黎瑞刚本人还出任香港TVB副主席、香港邵氏兄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入股全球最大经纪公司——美国CAA后,黎瑞刚也出任了美国CAA董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持股正午阳光最多的苏州志厚是华人文化的子公司,华人文化背后有马云和马化腾两位资本大佬。算下来,马云持有正午阳光9.44%股份,马化腾持有正午阳光6.41%股份,在几位主要受益人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六。

搭上这样的背景,正午阳光无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在获得华人文化的投资之后,正午阳光也进行了一些投资布局。其中包括跟三位明星王凯、靳东、刘涛分别成立了三家公司。法人均为侯鸿亮,注册资金1000万元。

除了三家公司,正午阳光还以同样的方式建立了十余家子公司,合伙人包括演员、导演,业务涵盖影视投资、电视剧拍摄、后期制作、艺人经纪等。

经历资本阵痛

在资本的推动下,原来在山影旗下十年磨一剑的正午阳光也开始快速扩产,仅2016年就开拍了五部电视剧,而之前最多是一年一到两部的节奏。

中佳时代创始人刘忠靖曾对投中新消费表示:“这个行业缺的就是钱,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有很多好的项目迟迟没等来那个伯乐”。

资金涌入,正午阳光尝试从年代剧、历史剧转向时尚的现代剧,渴望再创佳绩。但不得不说资本是把双刃剑。

2017年4月,《外科风云》开播后被不少医学专家指出存在大量专业错误;同年5月,《欢乐颂2》上线,被诟病为主演油腻,剧情逻辑混乱,豆瓣评分5.4;就连成名作《琅琊榜》续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也在当年年底收视惨淡。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午阳光的剧作名单中热播口碑剧,几乎都有一个导演的名字——孔笙,而口碑扑街的剧作,则来自二代导演。也就是说,正午创作者成长速度赶不上资本的速度,是剧作质量下行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当时正午阳光有一部分精力分散到了公司艺人经纪业务板块。从资本角度看,影视公司总是希望减少艺人片酬,降低成本;而艺人经纪又希望将艺人的利益最大化,成本不可避免会提升,由此两部分业务就会陷入一个怪圈。

此外,背靠资本的正午阳光还陆续传出要造影城、建各类影视下游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公司的消息。

2017年,有消息称正午阳光的估值已经突破90亿元,同时据《第一财经》报道,公司的上市计划已经启动,处于初级阶段。但口碑起伏下,正午阳光上市的声音也迟迟未有下文。

长板理论,专注内容

也正是2017年,44岁的侯鸿亮带着困惑和一帮骨干前往美国考察,希望在好莱坞学点经验。

侯鸿亮从美国回来,不少人都认为从好莱坞见识了一圈的正午阳光肯定会趁着资本热潮的东风大干一场。正午阳光却一纸公告,不仅宣布暂停建设影城,还砍掉了艺人经纪业务,宣布和旗下艺人解约。

要知道,艺人经纪也不失为一头现金奶牛。北京文化2020年年报显示,艺人经纪业务营收达464.47万元,毛利率达45.18%,华策影视年报显示,经纪业务营收达1.15亿元,毛利率高达65.37%。

放弃全产业链布局的行为在投资圈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位影视投资人曾对河豚影视档案表示,正午阳光的市值被高估了,上一轮融资传闻的80亿应该调整。

对于自己的决定,侯鸿亮则对媒体表示,“全产业链发展是个悖论。一个公司发展,取决于你最长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短的那块。我们把制作做好了,其实就能在业内收获很多尊重了。”

侯鸿亮也曾坦言,希望正午阳光能像HBO(即美国HBO电视网,精良美剧的出品代表),一样,依靠优质内容建立品牌,再逐渐探索更多盈利模式。

一番大刀阔斧调整后,正午也确实很快找回了状态。2018年,孔笙的《大江大河》一播出就创造了双台收视率破1、网络日播量破亿、豆瓣8.8分的成绩。后生力量张开宙、简川訸的《知否》《都挺好》也叫好叫座。

按照此前有媒体报道的《如懿传》单集总价1500万推算,炙手可热的《都挺好》版权收入可能接近5亿元。

正午阳光不止一次出现在东阳市年度“纳税超亿元企业”榜单上,2020年,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纳税仅仅超5000万元。

虽然正午阳光又开启“爆款”模式,回归叫好叫价的轨道,但影视圈近年一直处于资本寒冬。华视娱乐、新丽传媒、开心麻花、和力辰光4家影视公司先后终止IPO。冲了好多次IPO的新丽传媒,选择以155亿元的天价卖身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曲线上市。

短期内看,正午阳光的上市之路注定不好走,不知道电视荧屏内展现精彩故事的正午阳光,未来又会在资本市场上演怎样的故事。

你看过正午阳光的哪些剧作?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