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电圈 池栾
价格,至今仍是中国家电产业的所有从业者们“离不开”、“逃不过”的竞争要素之一。但,家电厂商们不要神化价格,更不要魔化价格,而是要善于利用价格撬动市场和需求、应对同行竞争和产业变化。
在经历了2020年、2021年的疫情周期影响后,面对已经开启的2022年市场竞争序幕,家电厂商最为关注的话题,仍然离不开价格。
过去2年间,对于价格,家电厂商有着深刻却不同一般的感受:一边是降价促销卖货的市场效果直线下滑,一度让不少厂商深刻感受到价格无用论;另一边则是原材料、物流运输、人工等成本直线上涨,导致众多企业原本微薄的经营利润,被不断挤压,却还只能利用价格撬动市场和需求。
于是很多厂商陷入了近十年来最大的经营困局:低价格手段效果锐减,但用户对于价格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敏感度,一涨价很多产品就卖不动了,同样很多家电产品虽然成本高企却不敢轻易在终端市场涨价;想继续低价促销,很多厂商却没有空间和能力了,各种经营成本持续上涨,降价就是牺牲企业的利润和透支公司的未来;面对原材料等价格的跌宕起伏、涨跌不一,很多企业的市场价格到底是涨还是降?是继续囤货赌一把,还是坚持勤进快销薄利多销?
2022年,价格仍是有趣的竞争要素
对于家电产业来说,影响价格的要素有很多。简单来说,涉及两个维度:一是厂商对于产品价格的定义权,涉及原材料成本要素,还有市场竞争要素;贴着原材料成本定价可能会出现经营亏损,但产品定价太高又可能会卖不动,如何找到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至关重要;
二是厂商对于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涉及公司发展、成长和可持续经营等问题,既要面对市场的变数,以及竞争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顺应竞争、引领竞争。还要考虑公司的短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方向。更要兼顾企业在产业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方向。
由此面对2022年家电产业继续会出现的“原材料价格动荡不定”,“市场格局涨跌不一”,以及“用户新增和焕新需求的艰难挖掘”等变数,价格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润滑剂”和“缓冲带”。由此,这也提醒所有的家电厂商,不是价格没有用,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利用价格撬动需求、搅局竞争。
有几个方向大致,家电圈认为可以判断:一是,价格促销仍然是2022年家电厂商在一线市场上抢夺用户需求的最有效手段;而且不排除大企业们会借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利用子品牌、新品牌,继续在五一、618、十一、双11等促销节点的继续放价,从而展开一轮激烈的价格战。这会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空间和动能。
二是,价格还会出现多轮变化和调整。除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特别是大宗原材料价格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可能会回落,但一定会保持在高位运营。由此这也会让2022年家电厂商的经营成本在高位动荡。同时,市场竞争在国家促消费、厂商抢订单背景下,降价让利仍然会阶段性、高频率出现,厂商想要彻底摆脱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促销,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去试错。
三是,价格不是猛虎怪兽,而是家电厂商谋求商业制胜的竞争良器。过去几十年来,家电厂商最习惯的就是降价促销,但价格营销除了降价,还有涨价,还有价格背后的饥饿营销、卡位营销等等。可以预见,在家电消费高端化、品质化,以及多元化等大潮之下,行业还是会出现一轮新的变局,那就是在降价之外涨价营销不可避免,而且会出现“规模化、批量化”势头。
善于利用价格,激活消费并发起主动竞争
价格,一直以来都是服务于家电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所以,众多家电厂商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价格所拖累和误导,更不要掉进价格战的泥坑中难以自拔,必须要利用价格,撬动用户消费,直面商业竞争。
目前来看,家电厂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价格。包括直接一步到位的降价,以及促销优惠,比如“买一送一”等价格包装,还有更为多元的品鉴会、体验会、分享会、用户座谈等,其实都是价格营销的一种衍生与变化。
首先,必须要拿“价格让利和惠民补贴”激活消费者的欲望。价格在任何时候,面对用户时都拥有绝对的吸引力和诱惑力,特别是对于大品牌的精品,或者高端科技新品,只要降价促销或主动让利,就会抢夺市场上的一部分用户需求。同样,一些高性价比产品,也会很快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像京东与拼多多,对于市场上的众多用户来说,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并不矛盾也不会相互取代。所以,在家电市场上,对于高端精品和优质优价产品,同样也会拥有各自的用户群体。
其次,利用“价格杠杆”在市场发起主动性竞争,成为新一轮市场变革的主导者,从而掌握商业竞争的主动权。无论是十年前,还是五年前,或是2020年以来,价格正在成为很多大企业在一线市场上发起主动竞争、加速品牌格局清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的子品牌、互联网品牌,就是换一种方式打出价格竞争牌,挤压同行生存空间、抢夺用户订单。未来,这种“价格为核心”的竞争手段,仍然是众多头部企业们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不被价格拖累和困惑,而是要充分学会并利用价格策略发起主动竞争、提升市场战斗力,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众多家电厂商们必须掌握的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