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燃财经 侯燕婷
编辑丨饶霞飞
“以前,哪有人知道汤加这个国家。这次火山爆发后,全世界突然都知道了这个地方。”在汤加生活过18年的子庆告诉燃财经,那里也是唯一没有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地方。
根据外媒报道,NASA地球观测站说,汤加的海底火山在1月15日爆发,火山向大气层喷出高达40公里的碎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水下火山的爆发给该地区带来了大量危险的火山灰,包括位于该地区以南约64公里的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火山灰迫使汤加机场关闭。
汤加政府称这次火山爆发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因为爆发切断了海底通讯电缆,全国的互联网和电话线服务中断。1月27日,汤加的Digicel电信公司称,他们已经通过一个卫星连接恢复了该公司所有用户的网络信号。
火山爆发后汤加王宫 来源/Mary Lyn FONUA拍摄
公开资料显示,汤加王国地处南太平洋中部, 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 西邻斐济, 由170多个小岛屿组成, 约10.5万人口分布在其中36个岛上,其他为无人岛。首都努库阿洛法坐落在群岛最南端的塔布岛北部的海岸上,约2.3万人居住在这里,也是汤加唯一的城市。
这次受到全球关注的灾难,让汤加走进世界视野,也让在汤加生活的华人出现在媒体中。中国驻汤加大使曹小林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在汤加主岛,有1000多名中国公民和公司员工。燃财经获悉,1月28日,中国运送紧急物资的运输机到达汤加机场。
“1998年,中国和汤加建立外交关系,大陆对汤加进行了一系列援建项目,如饮用水生产线、果汁生产线等。陆陆续续,有一批华商去到当地,主要做商超、餐饮等业务。”聊城大学教师康建军对燃财经表示。2019年1月,他与另外三位老师被教育部选派,组成援外的支教队伍,到汤加王国完成汉学专业建设和农学培训的工作。
汤加是世界上每天最早迎接阳光的国家之一,康建军在那里生活一年,还创作了诗集。“汤加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人们生活自给自足,跟外界联系不多,仿佛一个世外桃源。” 在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开过两年饭店的丁生说,汤加全国400多家超市、商店,90%以上都是中国人经营的。
他跟燃财经介绍道,“30年前左右,沿海地区的人‘下南洋’,比如福建人、广东人。福建人喜欢开小店,汤加的小店就是他们最先开起来的,接着广东人、东北人也加入。而广东人喜欢办厂,汤加的矿泉水厂、烟厂、海参养殖基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而随着中国人到当地营商,当地的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此后灾后报道中,汤加官方媒体表示,“在汤加的中国人,也是我们自己人。”
01、汤加“蔬菜大王”
来自山东聊城冠县的子庆,早在2004年就去了汤加。“我哥他们1995年就过去了,如今也已经在汤加扎根。当时是劳务输出,我们村里去了4个人。” 他在汤加塔布岛上,一待将近18年。到汤加之后,他接管了哥哥开展的农场业务,哥哥则再开电器店。
“一开始,我们也就种了30亩地,慢慢地越种越多,但当地人不太爱吃,卖得不太行。后来,当地陆陆续续有一些餐厅,我们就批发给餐厅。而且来旅游的白人和来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销量开始变好。”
子庆向燃财经介绍道,现在他的农场占地100亩,基本上涵盖各类农作物。因为汤加气候和中国南方差不多,他们会向广东购买各类种子,如菜心、油菜、油麦菜等,他们都会种植。农具等也会从中国进口,因为从当地购买的进口货也极其昂贵。
子庆的汤加菜园 来源/子庆提供
康建军也提到,汤加当地农作物种子极其昂贵,他们农学培训也包括帮助培育种子、育苗等工作。“种子、农药、化肥、农具都是比较昂贵的,比起中国贵10倍,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农业发展。”相对的,汤加当地蔬菜水果的价格也特别昂贵,可以比中国贵3-5倍。
除了客观条件限制,汤加人的农作态度也制约着农业发展。据悉,如今中国的农业组还在当地援建,包括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康建军参与的支教队伍也有这项任务。“我们在培训当地老师和学生时发现,汤加人就是‘看天吃饭’。
他们喜欢种植香蕉、面包果、木薯、山芋,因为这些农作物种下去就能自然生长,而需要精耕细作的,比如蔬菜、水果,要日常护理、赶鸟捕虫这类(农作物),他们就种不来。” 子庆透露,他经营农场,每天的营业额可以过万元人民币。他的农场,多的时候有10多位工人,现在剩下6位。
“工人既有中国人也有汤加人。汤加人没有太多追求,比如有一位汤加人,从我开始种菜就给我打工,已经十几年了,但他没想着自己出去单干。”子庆的农场规模已是全国最大,此外还有其他中国人、汤加人在做,但规模较小,因此他也被华人称为汤加的“蔬菜大王”。
2019年,因为想让孩子在中国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回了一趟国。接着就发生疫情,他没办法回汤加,只能将农场交给亲戚打理,“一开始很难受,毕竟那么多人的公司在那边。两年过去了,也很少打电话了,现在很多事情他们自己处理,再跟我汇报一下。”他告诉燃财经,疫情如果结束,他还会过去汤加,一家十几口人都在那边,肯定要去。
子庆还介绍道,他哥哥则在经营电器店,也从中国进口家用电器等,在当地销售。此前,他租了一间店铺在做,如今他已经自己买地建房,有两家店面,生意也比较不错。 在汤加,每家中国人的店,基本都会聘用汤加本地人,可以说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在汤加生意还是比较好做,因为没有什么竞争,当地人,根本不想跟我们竞争。”
02、东北人开店办厂
丁生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他在国内有公司,做包装材料批发的业务。他有一位客户,也是哈尔滨人,在汤加开了一家矿泉水厂,也做香肠等食品。 2018年,丁生受这位客户邀请,去汤加游玩。将国内公司交予信任的人打理之后,他也想去汤加考察一下经营环境,看看有没有好的机会。
“刚刚踏上汤加土地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世界上仅剩的几块净土之一了。因为那个地方,确实什么也没有。”丁生指出,汤加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却不发达。“汤加人劳动热情不高,更注重享受生活。比如,他们手里有200元,肯定先花完这200元,再想着继续赚钱。”
一开始,丁生想从简单的生意做起,就在首都努库阿洛法承包了一个饭店。“汤加的政策挺严格,很多行业不允许外国人做,比如不能直接开店,必须有本地人挂名。一般的方式就是,跟房东签一个合同,租他的房子,并以他的名字来开店。我租了一位华人的店面,他已经入籍汤加,有经营权。”
丁生的汤加饭店 来源/丁生提供
他的饭店主要做东北菜,也做烤串。彼时,是汤加全国第一家烧烤店,也是第一家中国东北菜馆,受到本地人欢迎。“原本我想象中,生意应该会很好,不过其实赚得也跟国内差不多。两年里,我们每天赚几百元汤币(1汤币兑换约3元人民币),不算多。”饭店里两个厨师,也是从中国聘请过去的,而店里食材,也多靠“进口”。
丁生介绍道,汤加这个岛国,不仅农业不发达,也没有太多产业,仅有手工、烘焙、水产养殖、建材等行业,而餐饮、商超甚至海水净化都是中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做起来的。
在这里,一把汤勺、一个碗都依靠进口,没有工业生产线。 “汤加的进口业务也多是中国人在做,中国人在这里经营了30年,已经有完整的经营模式和进口体系。比如我们的食材供应,就是跟中国人进货。
这些大批发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以及中国进口物品,直接发快递柜。” 在汤加,有300多家商超小店是华人经营的,而销售的日用品、食品等货物也由华人操作批发、进口流程,形成闭合的商业链条。“日用品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直接发货柜,有些批发商,每天就是几万元汤币的单。” 由于政策管制,在汤加经商,并不如想象那么容易。
2019年,试水饭店之后,丁生就想发展自己的本行,但过程可谓坎坷。“汤加没有废品回收这个行业,我做包材生意,对于废品回收再利用这样的循环经济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就想在汤加做这样一个公司。”他说,汤加当地互联网并不发达,申请注册这个公司就搞了大半年。
工商局、税务局、渔业部、消防局等等,在汤加,这些政府部门信息不是很畅通。丁生每找一个部门,都必须从头到尾跟部门领导讲一遍业务,说服对方,才能拿下介绍信或签字,连计划书他都写了好几套。
“其实很多部门领导是很支持的,毕竟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比如当时我跟渔业部长聊垃圾回收,老爷爷非常高兴,坐下来聊了半个小时他就给我签字了。只是,汤加政务手续非常繁琐。”
除了废品回收,丁生也想做一家建材店。当时,他找到工商局长,将两项业务都一并谈妥。此外,他在银行拍下一块地,交了定金,还从国内发了货柜,把一批建材货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都快递到汤加。 然而,2019年圣诞节,他回到国内,准备过完春节再去汤加“大干一番”,没想到疫情突然发生。“我只能打电话把饭店退了,但银行拍地的定金是拿不回来了,一批物品也可能已经损坏了。”
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位办矿泉水厂的客户,但这位客户因为已经有工厂、工人、业务,就将生意交给当地其他信任的中国人去经营了。 据他介绍,这位客户当年也是历经五年,才将矿泉水厂建设完毕,开始营业。“他的企业在东北很有名,当初也是汤加的领导团、工商部长来中国访问,跟他面谈,承诺如果他到汤加投资,就会给予各种便利。
2013年,他发了40多个货柜去汤加,整个家当都寄过去,准备干一番事业,没想到实际上没那么容易,拖到2019年才做起来。”遗憾的是,刚刚做起来,因为疫情缘故,也无法过去开展工作。 根据中国驻汤加大使馆2016年公开信息,中国燕北集团投资近1000万汤币在汤设立澳发公司,引入瓶装水和食品加工生产线。康建军指出,“这是汤加实际投入外资最大的一家矿泉水公司,一直到今天,在灾后饮用水保障上,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03、中国人“闯南洋”30年
“在汤加,华人首富是一个叫‘老蔡’的中国台湾人。”在广东人、福建人、东北人去汤加打拼之前,台湾人已经踏上这片土地。丁生告诉燃财经,当年,老蔡发现汤加生长着很多檀香木,但本地人熟视无睹,并不了解这种木材的价值。老蔡便砍伐这些檀香木,卖到汤加国外,积累了一大笔财富。
随后,老蔡也在汤加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王国,产业遍布,如房地产开发、住房租赁、香烟厂、渔业捕捞,“蔡老板能捕捞鲨鱼。”不过,丁生感觉,华人整体还是比较低调,“财不露富”。但汤加人也知道中国人“有钱”,因为吃穿用度、生活条件更好。
公开信息显示,在汤加生活的华人以经商为主,从事餐饮、旅游、开超市等行业,并成立了自己的商会。首都努库阿洛法的华人成立有汤加华联会、 汤加中国商会、 广东同乡会。
丁生分析道,之所以汤加90%以上的商超店铺都被中国人经营,是因为汤加人自己没有办法经营。“一来他们是没有储蓄的,喜欢有一分钱花一分钱。二来汤加全国就如同中国一个小镇,是个熟人社会,本地人开店,常常因为亲友赊账导致入不敷出,没有钱继续进货,只能关门。”他之前跟一个汤加人喝酒,就发现对方的这种遭遇,店面开不了两个月就黄了。 丁生指出,如今汤加有4家矿泉水厂,仅有一家是前工商局长在经营,其余3家都是中国人建设的。
汤加矿泉水 来源/汤加华人提供
康建军指出,对于汤加人来说,由于海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净化成本很高,水厂是当地的刚需,经营状况也比较好。比如这次灾难之后,保证饮用水和食品是最优先的。
丁生总结道,中国人到汤加做生意,有些是像他一样兴趣使然,而有的还是无奈之举。30年前,沿海城市经济一般,很多人“闯南洋”谋生。
“我认识一位经营钟表店的福建朋友,他30年前就去了汤加。他原本计划去新西兰发展,没想到手上的钱到了汤加就花光了,没办法,只能留下来。一旦扎根下来,做了自己的营生,就很少会再往外走了。”他表示,也不是所有中国人到了汤加就能赚大钱,可能最后的状况并不比国内好太多,但已经花了精力去做,也很少会放弃。
在康建军和丁生的讲述中,燃财经发现,汤加仍然是一个远离工业与科技发展的前现代社会,当地人过着现代城市中少有的慢生活。
汤加虽然已经有4G网络,但由于资费较贵,他们很少上网,连视频都很少观看,仍以收听广播为主,而这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丁生说,“这次火山爆发,海底光缆一断,在汤加的华人都很紧张,但这对于当地人来说其实根本没什么,他们习惯了没什么网络的生活。”
康建军在汤加期间也有相同感受,当时汤加学院的校长手机遗失,导致彼此失联两个月,但对于校长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他们在岛上习惯了无欲无求,可以说是顺其自然的、很开心很快乐地生活着,因此他们没有特别的商业需求,整个经济市场规模很小。”康建军说道。 根据中国驻汤加大使馆文件数据,汤加2019/2020财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63亿美元,不到5亿美元,整体生产水平低。
生产力水平低, 经济发展落后, 严重依赖侨汇。农业、渔业和旅游业是汤加经济支柱产业。康建军指出,“旅游业能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但是疫情之后就全部归零了,因为他们国内游客还是少,主要依赖于国际旅游。” 康建军分析道,“汤加岛上自然生产的食物充足,汤加人做做简单的手工,也可以满足日常所需。人口外流,很多年轻人到国外打工,侨民寄回来的钱,他们也会很快花完。
整体而言,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丁生说,在他离开汤加的时候,汤加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这与中国人积极做生意有很大关系。如今,疫情可能让当地发展又陷入停滞,但随着困难时期过去,中国人可能会进一步在这里做起更大的企业和生意。
你身边有朋友在海外经商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