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巴以冲突、伯格曼、陈嘉映、茶叶与帝国、古代书画家、智性冒险、糖……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无极形》

[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著  方柏林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01

《无极形》是爱尔兰作家科伦·麦凯恩2020年的作品,曾获得2020年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并入选布克奖长名单、奥威尔奖短名单、都柏林文学奖最终名单。书名“无极形”意指有无限条边和无限个顶点的多边形,这本小说也采取了独特的章节编排,用1001个章节呈现了中东大地世世代代的仇恨与和解。小说的主角是两位痛失爱女的父亲,一位是以色列的犹太人,另一位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两人原本生活在对立的两极,却因为爱女在巴以冲突中不幸丧生建立了联系。他们决定用自己的故事向世界证明,只有缔造和平才能终结世代相传的仇恨与创伤。

两位父亲的故事不仅是小说的核心,也是真实存在的现实。麦凯恩大胆地将想象和推断与历史相结合,用自由跳跃的章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也让读者一步步走进充满张力的冲突内部,看到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无限复杂性。除本书外,科伦·麦凯恩作品系列还包括《佐利姑娘》《舞者》《转吧,这伟大的世界》《隧道尽头的光明》《飞越大西洋》等。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

渡澜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01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是蒙古族青年作家渡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书中的11篇故事大多从动物或植物入手,充满了神秘气息,但讲述的仍然是人类的情感、欲望与悲喜。例如《昧火》中,被羊皮包裹着的亦人亦兽的初生儿嘎乐不为世间所容;《威风老虎》中,老虎时而耐心地听着人们的肺腑之言,时而摆着尾巴迷惑人们;《傻子乌尼戈消失了》中,被镇民们排斥的傻子乌尼戈拥有着惊人的自然美,他受到嘲笑、虐待,甚至被割断了喉咙,后来“在一个鼬鼠满世界跑的春季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很多主角的名字不源于汉语传统,而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含义。比如“乌尼戈”就是蒙语词汇,意为“狐狸”,也就是小说中提到的“鼬鼠”的天敌。在童话与寓言之间,渡澜让笔下的人与物享有了平等的权利,也让万物浑然一体,迎向广博的宽容和自由。

《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著  王凯梅 译
雅众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2022-03

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一生编剧、执导了60余部电影、170余部戏剧,曾荣获多项国际电影大奖,被誉为“电影界的哲学家”。从早期使他成名的《不良少女莫妮卡》,到60年代的影史经典之作《处女泉》《野草莓》,再到著名的“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和《沉默》,伯格曼的电影总是聚焦人的内心和灵魂,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和生命的孤独痛苦。他曾说:“我相信——至少我愿意相信——电影的最大的使命就是为观众竖起一面镜子,让人们在里面看到自己和他人,看清人性中最隐秘的情感,那些我们社会中站在强势地位的人竭力想去否认的情感。”

这本文集分为“艺术与艺术家”“评论与批判”“我和我的对话”“辩论”四个部分,收录了伯格曼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发表的80余篇文章,囊括散文、私人信件、日记、电影批评、文学评论、讲座讲稿等。与其电影作品中严峻、压抑的氛围不同,真实生活中的伯格曼辛辣幽默,真诚而率直,总能以轻松的姿态应对周遭世界的变化。书中不乏他对影评界、观众的嬉笑怒骂,以及对自我的诘问、嘲讽,为读者呈现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陈嘉映 著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01

“感知”“理知”和“自我认知”是哲学学者陈嘉映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本书以他近年来做过的几个系统性报告的录音整理稿为底本,加入其他讲座中的内容汇集而成,既面向专业读者,也面向一般大众。陈嘉映善于从小词的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问题,最终通达他一直在思考的大问题,也就是那个古老的苏格拉底之问:“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与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息息相关。

作为长期关注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哲学家,陈嘉映也在书中阐述了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人的位置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从感觉开始,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他在书中从感知、理知等概念辨析角度入手,跨越现象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帮助读者认识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明确人生的方向。书中还涉及到认知科学的发展研究,保留了原讲座的语言风格以及问答环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抽象的哲学问题。

《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美] 埃丽卡·拉帕波特 著  宋世锋 译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日本流行茶道,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视为茶叶帝国,而茶叶也是南非人心目中的历史版图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几乎每一种与茶叶接触的文化都将其描述为一种文明开化的象征,认为它能带来一种节制的愉悦感。一千多年前,这样的观点首先出现在中国;到了17、18世纪,欧洲的学者、商人和传教士解读并重构了中国人关于茶叶(及类似商品)的思想,将其转化为欧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茶叶与帝国》为我们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中英两国围绕茶叶贸易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并通过丰富的档案资料探究了欧洲人是如何接受、挪用和改变中国茶文化,以在英国及其他全球市场建立广泛的茶叶需求。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学教授埃丽卡·拉帕波特在调研中发现,将茶叶视为文明力量的观念对茶叶消费的成败至关重要,英国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给大英帝国的茶产业创造出世界市场,英国在南亚和非洲建立的种植园的园主们做出了很多努力,茶叶生产商和推广者不仅强调茶叶使人“精神焕发”的功用,还让它作为“禁酒改革家最有价值的盟友”,唤起了英国人在二战后对民主、健康和文明的认同。英帝国主义推动了茶叶的大众消费和观念传播,但事实上,是中国人和国际商业社会培育出了在维多利亚时代极受欢迎的中国茶叶。茶叶激发出的商业模式至今仍然存在,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和宣传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至关重要。

《王羲之放鹅记》

叶行一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1-12

这是一本看似奇特又杂乱无章的故事集。用作者叶行一的话说,这部书像是“一个人在摸索中胡乱打的王八拳”,“形式上有模仿传奇的、故事新编的、伪笔记的、日记的、随笔的,还有几篇是后来感觉手稍微没那么生涩后,想写成更现代一点的小说的。”最初的写作契机是想学习王羲之的《十七帖》,进而要了解王羲之这个人,再读过一些美术史后,更多古代书画家的故事冒了出来,诸如米芾、韩干、宋徽宗、杨凝式、倪云林。

书里关于艺术家们的故事,有些是史实有之,有一些则是虚构,还有一些纯属作者煞有介事的伪托。鲁迅曾评价唐朝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的风格是“古艳颖异”——既保持了原始浑然的质地,又浪漫优美,有天马新空的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王羲之放鹅记》延续了这样一种早已式微的创作思路,它既不是我们熟悉的人物传记,也不是有着丰富情节和鲜明人物的小说。但正因其中的故事没头没尾,不强调任何意义与价值,我们方有机会体验到纯粹的奇异与美。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意]卡洛·罗韦利 著  胡晓凯 译
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2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是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著有《时间的秩序》《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等多部科普读物。这本《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收录了他在过去十多年间发表在不同报纸上的文章,里面谈到了影响过他的诗人、科学家和哲学家,涉及主题有旅行、无神论、三维球面、黑洞、引力波、全球变暖等,不一而足。它们像一篇篇简短的日记,记录了一个物理学家智性上的冒险之旅,也展现了他在物理学之外的广泛兴趣。

罗韦利始终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探究人类的未来,这部书也如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试图以诗意的语言颠覆我们的常识和直觉,提供一个宽广但条理清晰的视角。他在序言中提到,本书的意大利语原版书名是《在世界上有些地方,善意比规则更重要》,出自书中收录的一篇文章,这句话传达出这些文章所共有的某种精神,也揭示了他愿意生存其中的那种世界的精神。

《甜蜜的,致命的:糖如何毁掉我们,以及我们如何摆脱它》

[英] 约翰·尤德金 著  睿莹 水白羊 译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12

自从人类放弃打猎采集、开始生产食物,我们的食谱里就满是这样那样的碳水化合物。从前,这些碳水化合物几乎全由小麦、水稻或是玉米中的淀粉组成,但在最近一两百年的时间里,糖已经逐渐取代淀粉,在日常饮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1972年,英国营养学家约翰·尤德金首次在《甜蜜的,致命的》一书中论证了糖如何毁坏我们的身体,时至今日,他的观点已成为营养学界的共识。当代年轻人越来越崇尚零糖饮食,因为糖不利于心脏、不利于牙齿、不利于塑形……总的来说,不利于健康。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这本书并未受到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在尤德金站出来之前,科学界和资本界一直联手误导人们脂肪才是导致发胖、威胁健康的罪魁祸首。制糖业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坚决否认糖摄入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刻意淡化、歪曲大量吃糖对身体有害的科学事实,甚至对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进行威胁、抵制。尤德金在书中详细记录了自己与世界糖业研究组织、英国营养基金会等机构斗智斗勇的经历。在今天看来,他不仅是在教会大众如何辨识与对抗那些令人上瘾的危险事物,也在用行动告诫人们:选择的自由,取决于获取信息的自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巴以冲突、伯格曼、陈嘉映、茶叶与帝国、古代书画家、智性冒险、糖……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无极形》

[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著  方柏林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01

《无极形》是爱尔兰作家科伦·麦凯恩2020年的作品,曾获得2020年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并入选布克奖长名单、奥威尔奖短名单、都柏林文学奖最终名单。书名“无极形”意指有无限条边和无限个顶点的多边形,这本小说也采取了独特的章节编排,用1001个章节呈现了中东大地世世代代的仇恨与和解。小说的主角是两位痛失爱女的父亲,一位是以色列的犹太人,另一位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两人原本生活在对立的两极,却因为爱女在巴以冲突中不幸丧生建立了联系。他们决定用自己的故事向世界证明,只有缔造和平才能终结世代相传的仇恨与创伤。

两位父亲的故事不仅是小说的核心,也是真实存在的现实。麦凯恩大胆地将想象和推断与历史相结合,用自由跳跃的章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也让读者一步步走进充满张力的冲突内部,看到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无限复杂性。除本书外,科伦·麦凯恩作品系列还包括《佐利姑娘》《舞者》《转吧,这伟大的世界》《隧道尽头的光明》《飞越大西洋》等。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

渡澜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01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是蒙古族青年作家渡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书中的11篇故事大多从动物或植物入手,充满了神秘气息,但讲述的仍然是人类的情感、欲望与悲喜。例如《昧火》中,被羊皮包裹着的亦人亦兽的初生儿嘎乐不为世间所容;《威风老虎》中,老虎时而耐心地听着人们的肺腑之言,时而摆着尾巴迷惑人们;《傻子乌尼戈消失了》中,被镇民们排斥的傻子乌尼戈拥有着惊人的自然美,他受到嘲笑、虐待,甚至被割断了喉咙,后来“在一个鼬鼠满世界跑的春季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很多主角的名字不源于汉语传统,而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含义。比如“乌尼戈”就是蒙语词汇,意为“狐狸”,也就是小说中提到的“鼬鼠”的天敌。在童话与寓言之间,渡澜让笔下的人与物享有了平等的权利,也让万物浑然一体,迎向广博的宽容和自由。

《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著  王凯梅 译
雅众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2022-03

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一生编剧、执导了60余部电影、170余部戏剧,曾荣获多项国际电影大奖,被誉为“电影界的哲学家”。从早期使他成名的《不良少女莫妮卡》,到60年代的影史经典之作《处女泉》《野草莓》,再到著名的“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和《沉默》,伯格曼的电影总是聚焦人的内心和灵魂,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和生命的孤独痛苦。他曾说:“我相信——至少我愿意相信——电影的最大的使命就是为观众竖起一面镜子,让人们在里面看到自己和他人,看清人性中最隐秘的情感,那些我们社会中站在强势地位的人竭力想去否认的情感。”

这本文集分为“艺术与艺术家”“评论与批判”“我和我的对话”“辩论”四个部分,收录了伯格曼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发表的80余篇文章,囊括散文、私人信件、日记、电影批评、文学评论、讲座讲稿等。与其电影作品中严峻、压抑的氛围不同,真实生活中的伯格曼辛辣幽默,真诚而率直,总能以轻松的姿态应对周遭世界的变化。书中不乏他对影评界、观众的嬉笑怒骂,以及对自我的诘问、嘲讽,为读者呈现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陈嘉映 著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01

“感知”“理知”和“自我认知”是哲学学者陈嘉映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本书以他近年来做过的几个系统性报告的录音整理稿为底本,加入其他讲座中的内容汇集而成,既面向专业读者,也面向一般大众。陈嘉映善于从小词的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问题,最终通达他一直在思考的大问题,也就是那个古老的苏格拉底之问:“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与我们如何认识自我息息相关。

作为长期关注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哲学家,陈嘉映也在书中阐述了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人的位置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从感觉开始,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他在书中从感知、理知等概念辨析角度入手,跨越现象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帮助读者认识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明确人生的方向。书中还涉及到认知科学的发展研究,保留了原讲座的语言风格以及问答环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抽象的哲学问题。

《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美] 埃丽卡·拉帕波特 著  宋世锋 译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日本流行茶道,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视为茶叶帝国,而茶叶也是南非人心目中的历史版图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几乎每一种与茶叶接触的文化都将其描述为一种文明开化的象征,认为它能带来一种节制的愉悦感。一千多年前,这样的观点首先出现在中国;到了17、18世纪,欧洲的学者、商人和传教士解读并重构了中国人关于茶叶(及类似商品)的思想,将其转化为欧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茶叶与帝国》为我们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中英两国围绕茶叶贸易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并通过丰富的档案资料探究了欧洲人是如何接受、挪用和改变中国茶文化,以在英国及其他全球市场建立广泛的茶叶需求。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学教授埃丽卡·拉帕波特在调研中发现,将茶叶视为文明力量的观念对茶叶消费的成败至关重要,英国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给大英帝国的茶产业创造出世界市场,英国在南亚和非洲建立的种植园的园主们做出了很多努力,茶叶生产商和推广者不仅强调茶叶使人“精神焕发”的功用,还让它作为“禁酒改革家最有价值的盟友”,唤起了英国人在二战后对民主、健康和文明的认同。英帝国主义推动了茶叶的大众消费和观念传播,但事实上,是中国人和国际商业社会培育出了在维多利亚时代极受欢迎的中国茶叶。茶叶激发出的商业模式至今仍然存在,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和宣传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至关重要。

《王羲之放鹅记》

叶行一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1-12

这是一本看似奇特又杂乱无章的故事集。用作者叶行一的话说,这部书像是“一个人在摸索中胡乱打的王八拳”,“形式上有模仿传奇的、故事新编的、伪笔记的、日记的、随笔的,还有几篇是后来感觉手稍微没那么生涩后,想写成更现代一点的小说的。”最初的写作契机是想学习王羲之的《十七帖》,进而要了解王羲之这个人,再读过一些美术史后,更多古代书画家的故事冒了出来,诸如米芾、韩干、宋徽宗、杨凝式、倪云林。

书里关于艺术家们的故事,有些是史实有之,有一些则是虚构,还有一些纯属作者煞有介事的伪托。鲁迅曾评价唐朝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的风格是“古艳颖异”——既保持了原始浑然的质地,又浪漫优美,有天马新空的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王羲之放鹅记》延续了这样一种早已式微的创作思路,它既不是我们熟悉的人物传记,也不是有着丰富情节和鲜明人物的小说。但正因其中的故事没头没尾,不强调任何意义与价值,我们方有机会体验到纯粹的奇异与美。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意]卡洛·罗韦利 著  胡晓凯 译
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2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是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著有《时间的秩序》《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等多部科普读物。这本《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收录了他在过去十多年间发表在不同报纸上的文章,里面谈到了影响过他的诗人、科学家和哲学家,涉及主题有旅行、无神论、三维球面、黑洞、引力波、全球变暖等,不一而足。它们像一篇篇简短的日记,记录了一个物理学家智性上的冒险之旅,也展现了他在物理学之外的广泛兴趣。

罗韦利始终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探究人类的未来,这部书也如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试图以诗意的语言颠覆我们的常识和直觉,提供一个宽广但条理清晰的视角。他在序言中提到,本书的意大利语原版书名是《在世界上有些地方,善意比规则更重要》,出自书中收录的一篇文章,这句话传达出这些文章所共有的某种精神,也揭示了他愿意生存其中的那种世界的精神。

《甜蜜的,致命的:糖如何毁掉我们,以及我们如何摆脱它》

[英] 约翰·尤德金 著  睿莹 水白羊 译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12

自从人类放弃打猎采集、开始生产食物,我们的食谱里就满是这样那样的碳水化合物。从前,这些碳水化合物几乎全由小麦、水稻或是玉米中的淀粉组成,但在最近一两百年的时间里,糖已经逐渐取代淀粉,在日常饮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1972年,英国营养学家约翰·尤德金首次在《甜蜜的,致命的》一书中论证了糖如何毁坏我们的身体,时至今日,他的观点已成为营养学界的共识。当代年轻人越来越崇尚零糖饮食,因为糖不利于心脏、不利于牙齿、不利于塑形……总的来说,不利于健康。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这本书并未受到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在尤德金站出来之前,科学界和资本界一直联手误导人们脂肪才是导致发胖、威胁健康的罪魁祸首。制糖业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坚决否认糖摄入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刻意淡化、歪曲大量吃糖对身体有害的科学事实,甚至对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进行威胁、抵制。尤德金在书中详细记录了自己与世界糖业研究组织、英国营养基金会等机构斗智斗勇的经历。在今天看来,他不仅是在教会大众如何辨识与对抗那些令人上瘾的危险事物,也在用行动告诫人们:选择的自由,取决于获取信息的自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