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网商 管丽丹
编辑|王诗琪
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婴童辅食,真的适合孩子吗?
这是秋田满满创始人易钦浪刚当上父亲时的困惑,也是很多家长的共同疑问。
随着“精细养娃”成为90后父母的标签,零辅食赛道骤然拥挤起来。据媒体统计,仅2021年婴童食品领域就发生投融资事件近20起,融资金额超15亿元,超20个风投入局,领跑整个母婴行业。
赛道火爆,但这个行业的“老病根”一直存在。一方面,零辅食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发,甚至犹胜以往。雨后春笋般涌出的新品牌普遍采用代加工模式,缺少“婴标”辅助,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婴辅食的健康、安全问题是家长心中最大的担忧。
另一方面,零辅食品牌仍旧深陷同质化的泥淖,米饼、溶豆、海苔等家家都有,甚至可能出自同一家代工厂。
婴童零辅食赛道里有机遇,也有挑战,创业者们到底如何破局?
新老品牌齐下场,搅动千亿婴童辅食市场
在小红书上搜索“辅食”,可以看到140余万篇笔记,在大类内容中,还有分月龄、分制作方法、分作用等的细分笔记。
与大部分“糙养孩子”的70后、80后爸妈相比,经历消费升级洗礼的90后爸妈们,育儿更加精细。他们不仅关注品牌,更关注配方和制造工艺,从原材料到最终包装都要反复审视。
曾经的母婴赛道里,奶粉、纸尿裤、玩具这类“硬支出”品类是绝对顶流,但在新一代父母上任后,婴童零辅食的地位逐渐升级成了新刚需,带动着整个品类升温。
华映资本曾估算,儿童零食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达到210亿美元,约合1500亿元人民币。
过去,婴童辅食市场被国际品牌把控,但近几年,国货品牌正在崛起。既有秋田满满、宝宝馋了、哆猫猫这样的新锐,也有三只松鼠等布局新赛道的大品牌。
一个共同特点是,电商往往是国产婴童品牌爆发的渠道。
以2018年成立的秋田满满为例。创始人易钦浪是从一个从业电商九年的老兵,首战即选择天猫。
“易钦浪以前是电商运营的老手,以他既有的运营经验去运营婴童食品其实是降维打击。”清流资本是秋田满满早期投资人之一,运营合伙人张贝妮曾这样解释投资秋田满满的原因。
2019年,秋田满满正式在天猫销售婴童食品,3款首发单品迅速打爆。2021年第一季度,秋田满满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700%,月均销售额达数千万元。品牌方透露,2021年品牌GMV(总成交额)同比翻了6倍多。
如今,秋田满满已成长为团队数百人的新锐国产品牌。并在2021年拿下两轮金额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
不只是秋田满满,2021年,新锐品牌哆猫猫、窝小芽在一年内都获得了3笔融资,总融资金额均超1亿元;宝宝馋了也在年初拿下1亿元A+轮融资。顺为资本、不二资本、清流资本等多次出手,为零辅食赛道加码。
食品赛道的老玩家们也在入局。2020年下半年起,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就不约而同地向婴童零辅食赛道发力,纷纷上线自己的子品牌。2020年末,蒙牛也以30亿元收购奶酪品牌妙可蓝多。
2021年年底,三只松鼠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小鹿蓝蓝连续15个月稳居全网宝宝零食类目第一,市占率已超第二、三名之和。
代工为主,食品安全问题何解?
包括秋田满满在内,如今大多数零辅食品牌的SKU(存货单位)都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之多,但细看包装背后的产品说明,会发现即便同一品牌下不同系列的产品,都来自不同的生产商。
在婴童零辅食行业,代工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新锐品牌,甚至不少头部品牌也没有自建工厂,产品全靠外包。
“一些新品牌刚成立时,大包大揽做所有工作,对企业资金运营会有非常大的压力,确实很难做到绝对的自主生产。”哆猫猫联合创始人许庆飞坦言:“但如何选择代工厂,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一是要选择有国标生产标准及规范的工厂,二是要选择行业龙头,会更安全。”
秋田满满在创立初期的研发中也曾踩过不少坑。易钦浪对《天下网商》称,秋田满满接触过国内具备婴幼儿辅食标准的众多工厂,目前仍在合作的,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国家标准,还需要满足秋田满满制定的“升级版标准”。
秋田满满也在极力筹备建设自有工厂。据透露,今年,秋田满满在江苏的产业园区就将落地。
目前,关于婴幼儿食品的国家标准并不多,主要针对谷物类辅食,比如强化米粉、磨牙棒等由谷物制成的辅食,和罐装类食品,如果泥果酱、蔬菜泥肉泥等。但其他类目,例如大米、燕麦、坚果类、奶酪酸奶类以及面包零食类,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标准文件,而这些产品又都是宝宝们最常吃的。
《天下网商》采访获知,包括秋田满满、哆猫猫等众多国产品牌在内,都积极配合和推进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定,并力求将更安全的标准应用在产品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上就没有自有工厂生产的品牌。
嘉宝是雀巢旗下的辅食品牌,已有近百年历史,一直坚持自有工厂生产。其品牌负责人叶岚表示:“相对于国外,中国的婴幼儿辅食标准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严格,消费者购买到的食品不符合标准,问题可能是出在了最终销售环节,成人食品与婴幼儿辅食混卖。”
叶岚认为,想要保证产品质量,一方面是由国家监管,另外一方面也要极大依靠企业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
品牌如何保持长久创新力?
如今,大部分品牌都意识到“一款爆品走天下”的缺陷,而相比于美妆护肤等行业,母婴消费品是多单品的竞争。原因在于,妈妈们在选购母婴产品时,更多希望“一站式购全”,因此,许多母婴品牌会做纸巾、服装、护肤等等,往“大而全”的方向走。
放在婴童零辅食赛道,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如今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已持续多年,要破局,新玩家们必须打出差异化。
适用于中国宝宝的婴童辅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秋田满满的宝宝面条如今在天猫上月销超万,在最早研发这一类产品时,易钦浪就发现,当时市面上很多宝宝面条只是改进了原料,制作工艺与传统面条无异。可孩子的吃面习惯却和大人大相径庭。
“宝宝吃面喜欢玩、吃得慢,普通面条还没吃多少就烂成糊了;为了让面更劲道,很多面条都添加了食盐,但1岁以内的孩子饮食时不建议额外添加食盐;此外,不同月龄的孩子吃面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手抓、有的用勺、有的开始用筷子,对应面的形状也应该要有不同。”
和水果泥这类在国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的产品不同,中国宝宝吃的面条还没有什么成熟案例可借鉴。易钦浪在前后奔波了几家工厂,前后打样了20多次后,才终于定下来。
许庆飞自己是3个孩子的妈妈,看到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家拿了一个大果冻,第一反应是果冻的卡喉窒息风险。因为这个生活片段,哆猫猫的第一款大单品就是果冻吸吸乐,哆猫猫称,其不含防腐剂、香精、人工色素等,并且做成碎碎的果冻“液”,避开了传统果冻的几大问题,市场反馈不错。
而对于嘉宝这样,品类和单品都已经相当丰富的传统大牌,叶岚认为,新品开发,最重要的还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将产品做到极致。
叶岚拿嘉宝的零食类拳头产品星星泡芙举了个例子,“泡芙的60度角,是针对宝宝锻炼抓握期的设计,星星造型是为了极大化与口腔的接触面积,让零食好溶解,防卡喉。在外包装上,嘉宝也做了设计,铁罐装的泡芙可以做铁罐游戏,小包装的易于分享等等。”
叶岚表示,“相比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零辅食品牌更重要的是要有持续性的新品研发,长久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这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和秋田满满、哆猫猫的崭露头角不同,最近几年,也有不少婴童零辅食品牌赛场失意。
它们或是因为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是因为渠道运营效果不佳,还有的花大功夫做营销打声量但基础的产品却没做好。
市场在,机会在,品牌要想征服这一代年轻父母,长久地留住他们,必须拿出品质过硬的产品,否则声量再大,也是昙花一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