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动脉网
破纪录的投融资总额和翻倍的交易数量令2021年成为近十年来美国数字健康市场最风生水起的一年。美国数字健康市场在2021年共融资29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95%,而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则来自于88起超过1亿美元的大额融资。
这其中,一家体重和压力管理服务商(Noom)、一家数字诊所(Ro)和一家信息化平台(Commure)最令人瞩目,分别凭借5.4亿、5亿和5亿美元的单轮融资额成为了这一年大额融资的排头兵。事实上,这样的规模不仅仅在2021年表现抢眼,甚至位居美国数字健康赛道近十年来单轮融资额的前五位。
大额融资拉动整体融资规模不仅发生在美国。据动脉橙 、蛋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2021年全球医疗健康市场过亿美元融资达到前所未有的362起,同比增长约76%,打破2020年205起的纪录。这362家公司融资总额超649.32亿美元,意味着全球范围内,投入医疗健康产业约一半左右的资金被不到10%的企业所占据,而这些交易中近78%的事件发生在生物医药和数字健康领域。
在我国,数字健康细分领域在2021年共完成188起融资,总计341.96亿人民币,整体表现排在全年整个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细分领域的第三位,居生物医药和器械与耗材之后,但却以绝对优势称霸我国医疗健康行业融资额的前十位,其中领跑的三家——医联、圆心医疗和微医在融资额上也与美国企业旗鼓相当。
动脉橙 、蛋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
美国企业Noom、Ro和Commure均是在2018年以前成立的企业。在融资上,超过10年历史的Noom已经走过F轮,有望今年IPO,而较为年轻的Ro和Commure也完成了D轮融资。它们分表代表着数字健康市场上的三个维度——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上都已经显露出了相对成熟的气质。能够炼就年度最高交易额,Noom、Ro和Commure都拿出了什么看家本领?国内外在这三个领域又有何差别?动脉网试图梳理如下。
Noom:用13年时间找到独一无二的最佳模式
对于Noom的联合创始人Saeju Jeong来说,他一直在寻求一个终极答案,如何让医疗保健成为对于健康的护理(health care),而不是疾病的护理(sick care)。这也是身为医生的父亲,在51岁因晚期胃癌离世时,留给Jeong思考的问题。
Noom在2020年实现4亿美元的收入,在2021年5月获得由Silver Lake领投的5.4亿美元F轮融资——根据Pitchbook,这是全球移动和数字健康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 VC 交易,但它的成功远非一夜之间,而是一个长达13年的对于商业模式反复探索和验证的故事。
Noom历史融资情况
Noom的核心业务是体重管理,但与市场上常见的将运动、药物、节食等作为主要手段实现体重管理的企业不同的是,在十多年对产品连续不断地调整后,Noom选了一条非常独特的道路——心理学。
Noom于2007年初以WorkSmart Labs的名字成立,Jeong和合伙人Artem Petakov创造出了公司第一个产品的原型——面向健身房的、安装在单车机上的电脑触摸屏,用户在骑行时,屏幕上会显示其骑在彩虹上抓蝴蝶的画面,让锻炼变得更有动力。但由于健身房会员毕竟是少数用户,这样的商业逻辑并不能实现长久的效益。Jeong和Artem Petakov开始研究新的产品原型。
随着iOS和安卓系统先后在2007年和2008年面世,两个人看到了手机应用程序的市场,顺势推出了基于安卓系统的跑步和骑行记录应用CardioTrainer。该款产品在8个月后成为安卓市场下载量最高的健身应用之一。这时候,两人面临的商业问题是,用户不愿意为更高级的版本付费,他们对产品的使用也不持续,而且是一种被动使用。
但在对用户数据的观察中,Jeong和Artem Petakov有了新的发现——绝大多数用户把app当成了一种计步工具,而不是对于跑步的追踪,在进一步用户调研后,两个人意识到许多人有基础疾病并且需要减肥,而需要计步数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跑不起来。正是这一点观察为Noom带来了此后的发展契机,也令Jeong找到了父亲留下的问题的答案——减肥可以成为一种人们可以主动参与的预防性护理手段,健康的体重会是一个变革性的长期健康结果的重要基础。
2010年,Noom推出了名为Calorific的颜色编码卡路里计数app,这是该公司的业务向减肥转型的第一步,但Noom的终极使命并不是帮助人们减肥,而是帮助他们将健康的状态保持下去。从这一点上说,任何流行一时的体重控制方案,不论是基于饮食、营养、药物、还是锻炼,其效果都有可能在达成目标之后快速反弹。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普遍认知,行为认知疗法可以帮助人们主动理解和管理可能干扰自身减肥的想法和行为,从而实现体重的自我管理。人们忽视了它作为减肥主要依赖手段的可能性,但这却有可能是一个更长久健康状态的正解。于是在2011年,Noom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产品迭代,推出了由AI机器人辅导的、基于心理学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Noom Weight Loss Coach。到了这一步,科学和技术似乎实现了最理想的强强联合,但实际上效果也并不理想。
关键问题出在了AI技术的定位上——当人们减肥时,他们希望得到来自有同理心和情感的真人的辅导和互动,而非面对机器。2014年,来自纽约的临床医师Andreas Michaelides以首席心理学家的身份加入Noom。他的加入为公司招聘来了更多的辅导人员。直到2017年推出Noom Healthy Weight,Noom终于找到了如今属于自己的最准确定位。在现行的版本中,Noom的体重管理计划由记录饮食热量、参与心理学和行为改变课程和与教练保持沟通这三个关键环节构成。
心理学和行为改变是一系列变化产生的基础。Noom采用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疗法,围绕改变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式做大量的工作,从而助推他们改变导致增肥的行为模式,如暴饮暴食、做出糟糕的食物选择、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无法坚持某种饮食行为或对压力的反应。当人们开始迫使自己审视出现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时,他们在体重管理上的自我意识会更强,也会与食物发生更好的关系。
在记录食物的热量上,Noom将根据用户注册时的信息和健康目标为用户安排每天的卡路里摄入标准。Noom系统会根据食物的热量密度进行颜色编码。但与其他关注热量摄入从而达到减肥效果的产品不同的是,Noom只通过用户的饮食记录信息告知其营养分配情况,但不限制用户每天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一切关于饮食限制的动机都来源于用户自身,而此处正是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疗法发挥作用的地方,当用户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时,其饮食行为的改变便不会再依赖于某一种产品规定的范式。对于一些肥胖和糖尿病前期人群,Noom可能会直接推荐他们参与Noom的糖尿病预防计划——这是美国CDC认可的首个2型糖尿病预防虚拟服务商。
教练的辅导同样重要。用户会与Noom平台上的辅导进行匹配,他们会在用户的整个健康旅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用户完成目标的支持。这些教练能够看到用户的饮食和锻炼情况,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对一指导、支持和鼓励。此外,教练也会发起群聊,将用于与其他愿意分享减肥等技巧和窍门的人联系起来共同进行交流。这些教练都接受过Noom的培训,拥有至少四年或更高级的健康相关学科学位。
在Noom从AI辅导向真人辅导转变之后,AI并没有从Noom的底层框架中消失。它被用于针对用户的特有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测验、锻炼和阅读内容,同时用来分配教练的时间,以消除重复工作,并最大化用户和教练间的有意义的沟通。
在业务逻辑跑通后,Noom要做的就是接受市场的检验。据福布斯报道,Noom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了1200万、6100万和2.37亿美元的收入,app下载量在2019年超过5000万次。2020年,Noom的体重管理业务因为新冠疫情而更上一层楼——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大约 42%的美国成年人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增加了不必要的体重——这一年,Noom实现了4亿美元收入。疫情助长的不仅有人们的体重,更令缓解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有了更紧迫的需求。在向用户调研后,Noom于2021年10月推出了压力管理业务Noom Mood。
中国和美国同样拥有庞大的肥胖人群市场,市场上也不乏可供选择的减肥和健身计划,但能够在减肥和心理学中找到共鸣点的企业在两个市场都少之又少。当Noom出现时,必将以创新者的姿态吸引到资本的关注。同时,植根于心理学的技术本质意味着Noom可以将这一套理念向其他领域扩展。
这一点,资本同样认同。“Noom对于技术和人工指导的结合是令人信服,”红杉资本负责Noom的F轮投资的Ravi Gupta说,“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的人工智能公司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增强智能。而且,在Noom的案例中,他们在减肥方面取得的成功具备可以应用于其他地方的潜力。我们认为它正在成为一个数字健康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点的解决方案。”
Ro:大型数字诊所做对了什么?
Noom在预防性护理中做到了对于医疗保健的创新,而Ro的成功则在于它以D2C模式打造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大型数字诊所。Ro目前共融资8.76亿美元。
Ro历史融资情况
Ro成立于2017年,以面向男性的数字健康诊所起家,目前提供20多类疾病的远程医疗服务,涵盖Roman(男性健康)、Rory(女性健康)、Zero(戒烟)、Ro mind(心理健康)等多个垂直类别服务,还建造了自有药房Ro Pharmacy和EMR平台。Ro致力于打造一个“数字诊所即服务”的模式,认为美国的医疗保健正在向数字优先的思维模范式转变,线上会成为患者首先了解他们是否可以在线获得安全、高质量护理的第一环,如果线上远程医疗无法满足需求,患者可以再去寻求面对面的护理。
能够收获资本青睐,Ro在业务上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许多远程医疗企业往往会将雇主和保险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服务渠道。但对于个人而言,这相当于是将降低自身疾病医疗费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交到了别人手上。Ro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仅接受个人付费的方式,用更低、更直观的远程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面对消费者,直接实现医疗支出的降低。在医疗服务端,患者每次只需花费15美元就能够以远程手段获取到医生的诊疗和建议,并在其判断有需要的情况下拿到处方。在药房端,Ro为多类常见病提供超过500种仿制药选择,药物的补充周期从1个月到12个月不等,费用比保险的共付额更低廉,药品可以在两天内送达。
2、打通了医疗资源与美国初级保健沙漠(缺乏足够医生支持当地需求的地区)之间的联系。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 2020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32年,美国将短缺近 13.9万名医生,涵盖所有专业和实操类型。初级医疗保健医生的缺口大概在2.14万到5.52万之间。根据Ro的一项分析,美国初级保健沙漠的数量在2020年约为1884个,而Ro实现了95%的乡村沙漠的覆盖范围,和98%的城市沙漠覆盖率。
3、通过合作、收购等活动持续增强业务能力。在过去的两年中,Ro达成了4项合作和3项收购,动脉网梳理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对Workpath、Kit的收购使Ro具备了整合远程护理服务、线下面对面护理服务以及相关数据的能力。实验室检测通常是70%的医疗护理决策的前提。Kit的居家检测能力与Workpath的家庭护理服务API将形成一种互补,使得无论是自主进行的居家检测还是由医疗提供者进行的家庭访问,都能通过Ro的平台以无缝地方式进行,并便捷的收集到患者的临床数据。
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虚拟护理越来越被看作是医疗保健的关键一环。麦肯锡的一篇文章指出,远程医疗利用率目前已稳定在新冠疫情前的38 倍,未来虚拟护理的模式则可能会向优化混合了虚拟和面对面护理的服务模式发展。可见,Ro正在做的正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021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数字健康都保持了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我国数字健康赛道甚至以绝对优势称霸医疗健康行业大额融资的前十位,其中领跑的前两名医联、圆心医疗在提供远程问诊和开药业务方面与Ro相差无几,仅在线上/线下混合护理模式上略显逊色。美国的居家检测市场相对成熟,服务已经能够涵盖血液、荷尔蒙、和多类慢病指标检测。国内这一市场还在起步期,且能够获得NMPA认证、具有消费属性的居家检测产品有限。国内远程医疗企业若是能够扩大居家检测乃至配套的线下服务这一环,或许可以为某些疾病的医疗服务打通无缝链接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Commure:资本与企业跨圈合作,开放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2021年,有三股力量正在重塑美国的数字医疗市场,其中之一就是围绕信息化所做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改进。
美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从1970年代开始。从历史上看,美国医疗保健体系呈现碎片化,参与者几乎不可能在协调护理、计费或研究等方面共享数据。企业必须从头构建和管理自己的技术体系,或者适应已有的EMR模式。
2009年HITECH法案颁布给美国电子病历(EHR)系统建设和医保支付改革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影响。目前,美国医疗信息化已经从部门级应用和财务系统应用、临床信息化建设、全院级EHR系统整合,发展到了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的阶段。
2016 年底通过的《21st Century Cure Act》在推动医疗信息互操作性方面更进一步,要求医疗信息化服务开发者必须提供API,打破在医疗信息的获取、交换和使用过程中的程序阻碍,并完成相关技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互操作性的测试。由于隐私方面的担忧和HIPAA 法案规定限制,医疗行业的互联互通推进速度慢于多数行业,《21st Century Cure Act》对医疗信息互操作性进行了规范,并要求健康信息按法律规定公开且可以分享,并将对屏蔽信息的对象进行处罚。美国医疗信息化合作办公室(ONC)提出,到2024年要建立全美范围的医疗信息互操作性。可以说,美国医疗信息实现互操性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
Commure在2017年出现,从构建信息化的软件服务本身出发,以开放技术改变医疗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信息孤岛效应。Commure的创始人Hemant Taneja是投资机构General Catalyst的执行合伙人,著名的慢病数字管理企业Livongo也是由他联合创立的。2020年2月,Commure推出了涉及全栈技术的开发者平台,该平台基于FHIR标准,提供REST API、SDK和云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更快速安全地构建出色的需要的应用程序而不需要从最底层架构做起。
Commure历史融资情况
不仅如此,以Commure和其种子轮的投资方Catalyst为代表的企业和资本还创造出了跨圈合作的新模式。
2021年10月18日,General Catalyst和美国跨州医疗保健系统Jefferson Health宣布成立创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健康保障网络(Health Assurance)”。这是一群致力于在各自领域提供最佳产品的技术创新公司,并共同致力于帮助医疗保健系统进行自我转型,Commure也是该网络的一员。这种合作模式是对风投公司角色的一种重新构想,让它不再仅仅是初创企业的资金来源,而是主动考虑如何打造、关注和联合它们。
这种合作方式将解决如Jefferson Health这样的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即孤立的、不连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激增。每个医疗保健系统都有自己的市场区域和独特需求,也创建了自己的技术流程和系统,但缺乏一个通用的标准或交付平台,而与此同时,数百种技术解决方案也在争夺医院系统不断增长的技术预算,从而导致医疗信息化的进一步分散。
相比之下,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2009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新一轮医改的大幕被拉开。《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尚处于强调全员级电子病历的建立和推广的阶段。东方证券2019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国内医疗信息化公司多达五六百家,其中5家主要的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卫宁健康、创业慧康、思创医惠、和仁科技、久远银海)的市场份额处于0.6%至3%之间,市场整体较为分散。由此可见,国内医疗信息上从互操性角度而言面对更加碎片化的环境,利用开放的标准加速信息化互操性的创新,无论是企业还是资本,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思维和时间来进行布局。
数字健康赛道是一片红海,想要找一片海域扎个猛子不难,成为真正的弄潮儿却不易。Noom在13年的发展中多次被资本敦促尽快实现商业变现,却依然没有改变初心,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定位;Ro和Commure则放眼海的另一头,迎着时代的下一个浪潮而上。随着竞争的加剧,创业者需要不断找寻具有可持续性的竞争模式,方能真正在浪尖上起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