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许悦 牙韩翔
在2月8日北京冬奥会大跳台赛场最后一跳的惊天一跃,谷爱凌稳当落地,仿佛象征着一位超级巨星降落在公众视野中。
2月15日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中国队选手谷爱凌以86.23分的成绩又获得一枚银牌。
但在接连拿到金银牌之前,谷爱凌已经以碾压的姿态,频繁出现在电视、公交站台、电梯、超市货架甚至时尚杂志封面,押宝成功的品牌们尽情让她代表品牌形象密集出现。冬奥会正式打响之后,社交网络上,人们都在热烈讨论她的成长轨迹、人生细节、家庭教育、路径选择。
这位出生于2003年的年轻女孩,因为其超越性的运动成绩,也因为其性格、形象和成长轨迹背后所折射的年青一代的精神气质,成为了中国视野中的第一个“00后”超级巨星。
巨星要在时代的苍穹下才具备意义,而当我们去细究,谷爱凌身上所凝聚的目光到底折射了哪些时代性,会发现她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运动员,也被视为是一个教育榜样,是中国万千送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以及出国留学的中产家庭心目中的“完美女孩”。
作为运动员,在伤痛与荣誉并重的竞技体育行业里,这位年轻运动员所打破的,是一种传统的苦难叙事,是对滑雪这项运动的热爱本身驱动着她不断挑战。
如后来广为流传的一句评价所言:“谷爱凌身上没有一丁点要榨干自己、孤注一掷的苦情感,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求胜欲。”
在比赛中,直到最后一秒钟,谷爱凌才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的最后一跳选择1620的超高难度——拒绝了母亲让她做1440力争银牌的建议,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选择,因为在此前的训练中,她甚至从未在雪上做过,也没有在蹦床上做过。在此之前,也只有她的对手泰丝·勒德挑战过。
这是一场豪赌,而她赌赢了。
“我在比赛里面那种心态不是想赢别人,我更想赢我自己。所以无论我做这个动作最后落(成功)还是不落(失败),我都会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挑战这个动作,就是想让全世界都能看到我心里的想法。”她说。
“玩得开心”“享受比赛”——这大概是在谷爱凌的成长过程和比赛生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达。她从3岁开始学习滑雪,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兴趣爱好之一。在她眼中,滑雪与其他爱好并无不同,甚至学习都要排在滑雪之前。她喜欢的运动还包括越野跑、足球、篮球、射箭、骑马和攀岩。
中国另一位00后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也是如此,他和谷爱凌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相识,在他刚获得自己冬奥的一枚银牌时,就对即将参加决赛的好友隔空喊话“玩得开心”。
“他们很优秀,在做这些(冰雪运动)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快乐。”曾经将纪录片《少年志》的拍摄镜头对准二人的导演张绍波觉得,苏翊鸣与谷爱凌的成功,不能简单以“家里有钱培养”来概括。
透过谷爱凌,目睹一个人能够如此尊从内心的愿望,为热爱用尽全力,也激发了许多比谷爱凌年长的中国人内心沉睡的热情,想起自己未竟——甚至是从未找到过——的梦想。
而这份梦想起初并不“主流”。
在谷爱凌童年刚在中国接触滑雪运动时,中国的自由式滑雪圈子仍然非常小,用她的话来说,加起来可能也没有100个人,几乎全国从事这项运动的人都互相认识。而如今这个圈子的壮大速度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而对于大多数只通过冬奥会第一次密集关注冰雪项目的人来说,这样的极限运动,是观察人类能力突破边界的一扇窗口。“中国好像还没有冰雪运动的科幻小说。我在想要把谷爱凌这样一个人写进一个故事里。”科幻作家韩松在看完比赛后在微博上写下了他的构思,“那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运动会在南极举行。”
这或许也是中国积极举办冬奥会,带动谷爱凌等一批归化运动员代表中国参赛,带动3亿人参与的冰雪运动的价值所在。这让人们看到了新一代运动员的时代意义,也影响更多的00后们在冰雪运动,乃至更多的体育项目、艺术领域成就自我。
同时,许多人对谷爱凌的高度认同,还在她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于对性别偏见的藐视,给予了更多女性鼓励和感召。
12岁时的谷爱凌,在学校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她参加自由式滑雪队时,是队里唯一的女孩,运动和独立并不存在于传统女性形象中,但她用了三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改变队友的偏见。
这段演讲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留言用户多为女性,热评第一位写着“girls can do anything(女孩能做任何事)”。
“对所有的青少年们,尤其是女孩们,我最大的希望是让大家去接触,去试试,去找到冰雪运动的热爱。通过冰雪运动去了解自己、挑战自己,去打破界限,去认识朋友,去做一些以前没有想到要去做的事情。”
而谷爱凌更深层次的跨越,是跨越了中美迥异的文化和社会。而她所呈现的全球化和融合特质,正是如今许多中国家长对下一代所殷切期望的。
《卫报》将她称之为“双文化之星”。你也许很难在过往的运动员、偶像艺人当中找到一个如谷爱凌这般将千禧一代中西文化融合得如此绝妙的个体——一个长着混血面孔,以英文为母语却讲着京腔普通话的年轻女孩,像一个典型的美国高中生,又有地道的北京生活经验和文化认同。这种反差性也是她独特气质的来源。
在美国旧金山出生,但几乎每年都会在北京度过暑假。在她的成长轨迹中,既有美国中产阶层兴趣培养、私立学校、度假等“精英式”生活方式,也有在北京海淀黄庄补习奥数这样让中国人“秒懂”的经历。
她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美国同伴,在纪录片中,谷爱凌的美国教练在与她交流中也学会了颇为地道的中文表达,甚至是网络用语,用“她是个250”来开玩笑,也用“666”来给她加油。
面临外媒提出的关于中美关系的挑战性问题时,谷爱凌给出的答案是:“我能在约七米高的U型雪场里做后空翻,那不是政治,而是在挑战人类极限,将人类连结起来。”
谷爱凌的谈吐与价值观,也是中国走向包容开放历程中,年轻一代价值观重塑的注脚。它代表着成长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中一代人的模样:受过高等教育、有国际化视野、在学习之外有着自己擅长的事物、有充分个性化的表达。
所有家长都在讨论成为谷爱凌的可能性——当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
但到底从哪里学起?
是像谷爱凌说的一天睡足10小时那样,多睡觉才是成功的法宝?是要在美式的教育环境下,也不忘继承应试教育传统,继续投身海淀补习班?还是“鸡娃先鸡自己”,否则高昂的培训花销无从谈起?
对于焦虑的中国家长来说,“完美”的教育模板从未缺席,并且不断演化。
20年前《哈佛女孩刘亦婷》在那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远不如今天的年代风靡一时,父母们纷纷试图复刻刘亦婷“用分钟计算时间”式的刻苦;2011年美国华裔母亲蔡美儿的《虎妈战歌》连续数月位居美国畅销书榜首,吸引了包括《华尔街日报》等几十家外媒的跟踪报道,蔡美儿对学业与练琴的高度关注、要求孩子力争第一的严格,成为中美父母共同讨论的焦点;甚至到如今,郎朗式每天至少练琴8小时的勤奋,仍是万千家长教育孩子时的告诫。
中国人视教育为养育下一代最重要的投入,即便四散海外,华人依旧紧握这一传统。尽管教育的内涵在发生改变,从分数至上到素质教育获得更多认同,不变的是中国城市家长在子女身上投注的无限感情、精力与资源。而紧张的教育资源,对子女更高的期待,进一步共同加剧了当代中国家长的焦虑。
对于60后和70后的父母而言,让子女好好读书、考个好学校是人生收益确定性最高的一条明路。但对于中国如今成规模的中产家庭来说,谷爱凌投射了另一个出口,她身上所具备的或许是00后这一代共同的成长烙印。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不再是从小乡镇走到大城市,而是送孩子去各种艺术、音乐、体育的兴趣班培训,以求他们能成为一个更为立体的人——有所热爱与追求的兴趣,为自己而活。
“我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人生遗憾,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陈苑明是一名90后母亲,本科赴美求学,归国后从事金融行业。“我们这代中国人是麻木的,我们出国读书的这批人都是读商科,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做生意、搞金融赚钱,一直活在别人眼光中。最可怕的事情在于,我们没有信仰也没有热爱的事情,这是很遗憾的。”
而谷爱凌的启发在于,“如果一个人能找到她所热爱的事情并坚持下去,从中得到的成就感或许自然能赋予向上的能量。”陈苑明说道。
这背后是中产家庭涌现与中国教育模式转变的一种注解。
“80后其实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当时出生的状况刚好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张聪对界面新闻说,“在这一代,接受高等教育被认为是获得高薪工作、社会地位、声望和人脉等资本再生产的最佳途径,实现向上流动越来越依赖于个人的教育程度。”
不过,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加深,父母对成功所需的理想特质有了新的认识。
眼下的中国父母尤其是城市中的父母并不完全赞同传统的育儿理念,而希望在“传统中式”和“西式”养育形式之间取得平衡。学者们也注意到,在1998年至2002年,上海市父母的育儿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对子女的关爱、自主性的支持的上升和高压强措施的下降。
张聪在一项研究中表示,生育较少子女的当代中国家庭在鼓励学习成绩的同时,父母也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体适应性等已在全球新自由主义体系中获得成功的特质。
而谷爱凌,正凝聚了大众对培养当代成功特质的全部想象。她的个人特质与超越意义最终折射在现代社会之中,成为了一个符号。
这当然让商业品牌们为之兴奋,因为它们不单单需要一个这样的形象去与年轻一代沟通,更是需要这样一个符号去代表自己。随着2011年姚明退役、2014年李娜退役和2015年刘翔退役,商业领域对于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体育超级偶像期待已久。
“谷爱凌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实际上就是跨越中美。”营销机构时趣的CMO康迪说。在她看来,一个运动员身上的独特性,就是品牌们想要追逐的,值得放大和出彩的地方,“既代表了中国人最优秀的品质,又代表了美国社会的成功要素。”
这对于渴望国际化的国产品牌来说价值更加凸显,比如抢先与谷爱凌签下合约的运动品牌安踏,选择用她的大幅照片贴满门店。
瑞幸早在2021年9月就抢先与谷爱凌合作,并在今年1月就把谷爱凌的照片和“谷爱凌yyds”的字样印在了两款和雪有关的定制产品上。瑞幸联合创始人、首席增长官杨飞告诉界面新闻,品牌寻找代言人更看重运动员的形象与品牌调性的契合,“专业、年轻、时尚、健康”。
谷爱凌是在充分舒展下成长起来的,滑雪训练并没有束缚她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往运动员在商业代言中,承担的常常是诉说品牌形象上的、产品功能上的健康性,但谷爱凌打破了这种单一。
在央视总台转播奥运比赛的间隙,谷爱凌出镜的小红书广告频繁播放,而这个以“种草”知名的内容社区与她合作,在运动员的身份之外,还试图放大她身上关于时尚、生活、美妆、学习等不同标签带来流量的可能性。
在小红书与谷爱凌合作的理由中,“真实”是品牌方看中的一点。在签约她成为代言人之前,品牌方不仅了解了她的竞技水平,还对她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网友的互动做了大量功课。
对谷爱凌好奇的人不难找到大量的素材和细节,仅仅在微博,8年时间里她就发布了700多条。
“我们非常关注运动员对于年轻人的正向激励,同时也非常希望运动员能够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小红书告诉界面新闻。
让网友感兴趣的,不止是她的滑雪成绩,还有穿搭和造型。围绕谷爱凌夺冠后被媒体抓拍到的Tiffany戒指,小红书上的笔记已经达到数百篇;在她入驻平台的问答中,网友会问最近在看什么书,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备考SAT的心得经验等等。
“谷爱凌是兼具极佳的个人条件、商业价值和运动价值的天才运动员。”奥美北京体育营销副总裁刘聿帆对界面新闻总结道,“品牌营销要顺应社会价值认同,现在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不仅是拥有很高的竞技水平,还需要有高知、高能、高颜值,比如学习好、情商高以及时尚健康的外表。体育能力是其基本,更要求其作为一个偶像拥有全方位才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