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编程教育普及,止步少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编程教育普及,止步少儿?

在“人人会编程”的构想中,主角从未被限定。

图片来源:Pexels-Nemuel Sereti

文|鹿鸣财经 Millie

编辑|封成

编程学习的兴起,是一种必然。

放眼全球,从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编写了专为青少年使用的编程语言Logo,进入2010年之后,美国、英国、日本、芬兰等多个国家纷纷推进少儿编程课程改革。

而自2012年,“少儿编程”的概念舶来后,我国的少儿编程的进度更是像安装了助推器,发展迅速。电梯间、朋友圈、看电视的间隙,无不能看到少儿编程的身影。

“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但初学者的范围从不局限在少年儿童。

很难具体统计目前无基础学编程的成年人有多少,但可见的是,大量9.9元起的“Python入门”课程在网络上风行,甚至Python的评级一度逼近C语言。

掌握一门类似Python的编程语言,被无数打工人视为挤入高薪计算机行业的敲门砖,而哪怕不想跨行的,也将之当做基本掌握的职场素养之一,如同PPT一样。

从儿童至成年人,编程学习从一种流行趋势成为了社会共识。但要能支持全民学编程不容易,至少现在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的少儿编程仍存在许多问题。

在大量的少儿编程分析文章中,重新落脚到现在,我们更多的要追问,现在风生水起的少儿编程,还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难题?目前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究竟还限制了哪些初学者?

01 拓荒之路

全社会学习编程的热潮,塑造了一个百亿、乃至千亿的商业王国。

据多鲸资本发布的《2021少儿编程教育行业报告》显示,我国当前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78亿元,CAGR保持在17%,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各种少儿编程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样,快速涌出。2018年新增注册97家,2009年255家,2020年190家……尤其是在巅峰阶段的2009年,几乎每隔一天半,就有一家少儿编程相关企业成立。

如今,“双减”政策颁布后,作为相对稳健的一条赛道,少儿编程也成为诸多K12教培机构转型的方向之一。众多玩家涌入,少儿编程波澜再起。

千万人学习编程,这条编程教育普及化的大道,却走的崎岖。

少儿编程的普及率还十分低,据多鲸资本统计,目前国内少儿编程的渗透率仍在2%左右。在一至三线城市中,比起英语素质教育40%的渗透率,可谓相差甚远。

这意味着,少儿编程仍是蓝海,天花板很高,但开荒拓土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

据相关报告显示,有近五成的少儿编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编程,但参培率其实也只集中在这些阶段了。

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18岁以下的任何人。在我国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中,用户主要包括“少儿和儿童”,年龄集中在3—18岁。

但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在小学高年级,渗透率很快就大幅下降。遑论学业分外紧张的高中阶段,留存率更是下降严重。甚至更多的用户坚持不到那么久,来不及等到“少儿编程”的概念祛魅,匆匆一日体验后便放弃。

有报道显示,少儿编程新增当日留存显著低于其他在线教育行业,而不少抱着高期望而来的用户,并不能得到期望中的良好体验。

这与少儿编程行业的优质教师资源严重短缺有关。少儿编程老师既要满足教师标准,又要拥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符合两项要求的人才并不多,师资缺口仍然巨大。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STEAM教育行业教师人才缺口超过300万人,其中少儿编程赛道教师的短缺尤为严重,师生比一度达到1:200甚至1:500。

无疑,渗透率和留存率不佳的少儿编程目前还停留在素质教育化的初级阶段。而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少儿编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素质教育化阶段、素质学科化阶段和学科教育阶段。市场规模分别为500亿以下、500—1000亿之间,最后成为千亿规模的大赛道。

不过,要达到少儿编程教育学科化,大概需要10%的渗透率。要触达千亿市场,还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

02 “低”与“高”之困

少儿编程的渗透率与留存率问题,牵涉着方方面面。

据极数报告显示,儿童学习少儿编程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思维能力和获得实用技能。因此,教育机构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数学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实现启迪思维能力的方法是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和趣味性游戏,通过一个个积木搭建,或者一关关游戏闯下来,简单的编程知识和解决思路便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学生脑海,较有趣味性和启迪性。

不过这也顺势造成了另一个结果,因为在大部分家长看来,孩子学到五六年级,已经基本实现了锻炼思维的目的,无需再报名学习,留存率自然会下降。

同时,注重锻炼思维又面向少儿,也让部分编程工具无可避免地缺少实用性。有些编程平台虽然称不局限于少儿,也适用于成年的初学者,但始终和成年人的实用性需求相差甚远。

相对而言,要提升渗透率、留存率,来自政策的助推更靠谱。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由此,我国少儿编程进入了爆发阶段。山东、北京、江苏、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陆续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或中高考科目。其中,浙江将信息技术(包含编程)作为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中的一门,将编程抬至与理化生同等的地位。

尽管如此,将编程在K12阶段列入考试中,还只是小部分省市的试点。不过未来还是可期待的,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和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旺盛,少儿编程或会迎来新的爆发期。

比起客观环境等因素,留客的最关键还是少儿编程本身课程质量和设计的问题。

国内市面上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大多都选择用LOGO、Scratch语言或基于此的优化产品。形成以“图形化编程(如LOGO、Scratch)—Python—C++”,逐步从“入门—进阶—竞赛”的课程设计阶段。不过,这些产品们也大多受限于Scratch语言的功能性和拓展性,导致市面上大多课程内容同质化。

除LOGO和Scratch,目前国内外适合初学者的语言还有Scratch Jr、Swift、Kodu和Kitten等编程语言。相应的平台更是不胜枚举,例如Swift Playgrounds、Code.org、iD Tech、Codecademy和Tynker等平台。

Codecademy创立于2011年,曾经推出“编程年”活动,有超过45万人参与。Code.org也是美国老牌少儿编程平台,在2013年推出了“编程一小时”活动, 获得了奥巴马的站台。而Swift语言由苹果公司在2014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2017年,Swift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挤进编程语言的前10名。

多样的编程语言和平台,让儿童编程工具的设计原则开始明晰:

1.低地板。即工具简单直观,降低编程门槛,让用户适应且能有信心。

2.高天花板。工具要允许有经验的用户创建越来越复杂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3.宽阔的墙壁。该工具必须能够承载广泛的项目,能够让用户利用个人经验和流行文化的元素,设计和开发独特的程序,发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这三个准则,不仅覆盖了少年儿童们学习编程的需求,其实也符合非K12年龄段的学习者需求。毕竟初学者不应局限在“少儿”,一件事物被普及化的最基本前提,便是无圈层化、包容大部分群体。

目前,大多国内的编程工具,将重点放在“低地板”一项上,眼花缭乱的图形化界面,确实降低了学习门槛。但在进一步的承接与发展上,成长性不足。

有专业人士曾表示,如Scratch等过于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其实和真正严肃意义上的编程语言有着较大的误差。因此,很多图形化编程语言在学到一定程度后,要转向更专业的Python、C++,还要额外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

没有高天花板、宽阔的墙壁,实现“思维启蒙与训练”的基本任务后,在繁忙的压力下,学生们停止学习少儿编程,似乎也并不奇怪。

03 打破初学者局限

无论是解决我国少儿编程所存在的弊病,还是为了扩大用户群体,让编程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普及开来,首先都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编程产品,树立技术优势。

因此编程产品设计必须低门槛、高天花板、拥有宽阔的墙壁,直观又顺畅,让大部分群体都能适用。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表性的编程语言要有更深的成长空间、以及与专业编程语言之间的兼容性。随着用户学习的深入,会自然而然地探求更高级的操作,例如能直接建立app或网页等,而编程语言应当能满足这些进一步的操作需求。

同样,有了基础的概念和思路后,在和Python、Java等专业编程语言连接时,也不用费太多的时间来适应。

二是编程工具平台能真正运用于实践,让学习者们能学以致用。以Swift Playgrounds为例,用户可以直接开发APP。而且完成之后,可以将代码发送给朋友,而朋友同样可以在平台中查看代码并加入想法。当产品完成后,可邀请用户进行试用反馈,接受市场检验。

只有兼顾“启迪思维”与“转换实际”功能编程语言与平台,才能框住更多用户群体,既适用于无编程知识的全年龄初学者,也能方便专业的开发者们,成为“人人学编程”的基础。

编程工具的开源和移动端化,亦大势不可挡。只有开源,才能覆盖更多的用户:开发者能把代码加入APP中,相关机构教学者也能据此调整、开发课程,衍生出多样的教学工具。

例如Scratch在线学习平台,在三年前已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超过4600万个项目。而Swift的代码可直接加入部分APP,其语言本身也被全球多所大学接受,纳入课程。如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中国大陆的200多家学校等。

移动端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用移动端上网的使用率已高达99.7%,但如今少儿编程的平台仍多为PC端,学习成本较高。

现在,已有多款国内外少儿编程工具向移动端发力。Swift Playground可在iPad上操作,编程猫的Nemo也是一款移动端的少儿编程APP,未来会有更多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向移动端解放生产力。

乔布斯在27年前说,“每个人都应该花至少一年时间学习编程。”马斯克也在去年表示,未来想办一所编程方面的学校,“未来是机器人的时代,但相应的编程人才很少。”

作为生态中重要一环的少儿编程,苹果每年会举行少儿编程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由受过培训的店员带报名儿童体验Swift编程内容。他们先通过线下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先理解代码和指令的概念,之后才进入到具体的教学中。

据介绍,有不少儿童此前已经接触过少儿编程。不过参与活动的不仅是儿童,事实上,也有不少成年人颇感兴趣,从店外陆续走进来参观。

好的工具应该不局限任何人,在一步步朝更广阔的覆盖平面和更纵深成长空间进化之后,“少儿编程”或许真的不只是“少儿”。

在多年后,“人人会编程”的构想中,主角也不会只是现在接受少儿编程教育的孩子、专业出身的程序员以及未来接受学科化教育的孩子。

或许还有,当下对编程不了解的中老年人们。

参考资料:

1.Fastdata极数 《2021年中国少儿编程行报告》

2.多鲸资本 《2021少儿编程教育行业报告》

3.陈翠 凌晓俊 郑渊全《儿童编程工具发展历程、特征及对未来教育路向的影响》

4.远程教育杂志 《国内外青少年编程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启示——兼论智能时代我国编程教育的实施策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编程教育普及,止步少儿?

在“人人会编程”的构想中,主角从未被限定。

图片来源:Pexels-Nemuel Sereti

文|鹿鸣财经 Millie

编辑|封成

编程学习的兴起,是一种必然。

放眼全球,从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编写了专为青少年使用的编程语言Logo,进入2010年之后,美国、英国、日本、芬兰等多个国家纷纷推进少儿编程课程改革。

而自2012年,“少儿编程”的概念舶来后,我国的少儿编程的进度更是像安装了助推器,发展迅速。电梯间、朋友圈、看电视的间隙,无不能看到少儿编程的身影。

“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但初学者的范围从不局限在少年儿童。

很难具体统计目前无基础学编程的成年人有多少,但可见的是,大量9.9元起的“Python入门”课程在网络上风行,甚至Python的评级一度逼近C语言。

掌握一门类似Python的编程语言,被无数打工人视为挤入高薪计算机行业的敲门砖,而哪怕不想跨行的,也将之当做基本掌握的职场素养之一,如同PPT一样。

从儿童至成年人,编程学习从一种流行趋势成为了社会共识。但要能支持全民学编程不容易,至少现在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的少儿编程仍存在许多问题。

在大量的少儿编程分析文章中,重新落脚到现在,我们更多的要追问,现在风生水起的少儿编程,还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难题?目前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究竟还限制了哪些初学者?

01 拓荒之路

全社会学习编程的热潮,塑造了一个百亿、乃至千亿的商业王国。

据多鲸资本发布的《2021少儿编程教育行业报告》显示,我国当前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78亿元,CAGR保持在17%,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各种少儿编程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样,快速涌出。2018年新增注册97家,2009年255家,2020年190家……尤其是在巅峰阶段的2009年,几乎每隔一天半,就有一家少儿编程相关企业成立。

如今,“双减”政策颁布后,作为相对稳健的一条赛道,少儿编程也成为诸多K12教培机构转型的方向之一。众多玩家涌入,少儿编程波澜再起。

千万人学习编程,这条编程教育普及化的大道,却走的崎岖。

少儿编程的普及率还十分低,据多鲸资本统计,目前国内少儿编程的渗透率仍在2%左右。在一至三线城市中,比起英语素质教育40%的渗透率,可谓相差甚远。

这意味着,少儿编程仍是蓝海,天花板很高,但开荒拓土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

据相关报告显示,有近五成的少儿编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编程,但参培率其实也只集中在这些阶段了。

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18岁以下的任何人。在我国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中,用户主要包括“少儿和儿童”,年龄集中在3—18岁。

但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在小学高年级,渗透率很快就大幅下降。遑论学业分外紧张的高中阶段,留存率更是下降严重。甚至更多的用户坚持不到那么久,来不及等到“少儿编程”的概念祛魅,匆匆一日体验后便放弃。

有报道显示,少儿编程新增当日留存显著低于其他在线教育行业,而不少抱着高期望而来的用户,并不能得到期望中的良好体验。

这与少儿编程行业的优质教师资源严重短缺有关。少儿编程老师既要满足教师标准,又要拥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符合两项要求的人才并不多,师资缺口仍然巨大。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STEAM教育行业教师人才缺口超过300万人,其中少儿编程赛道教师的短缺尤为严重,师生比一度达到1:200甚至1:500。

无疑,渗透率和留存率不佳的少儿编程目前还停留在素质教育化的初级阶段。而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少儿编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素质教育化阶段、素质学科化阶段和学科教育阶段。市场规模分别为500亿以下、500—1000亿之间,最后成为千亿规模的大赛道。

不过,要达到少儿编程教育学科化,大概需要10%的渗透率。要触达千亿市场,还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

02 “低”与“高”之困

少儿编程的渗透率与留存率问题,牵涉着方方面面。

据极数报告显示,儿童学习少儿编程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思维能力和获得实用技能。因此,教育机构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数学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实现启迪思维能力的方法是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和趣味性游戏,通过一个个积木搭建,或者一关关游戏闯下来,简单的编程知识和解决思路便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学生脑海,较有趣味性和启迪性。

不过这也顺势造成了另一个结果,因为在大部分家长看来,孩子学到五六年级,已经基本实现了锻炼思维的目的,无需再报名学习,留存率自然会下降。

同时,注重锻炼思维又面向少儿,也让部分编程工具无可避免地缺少实用性。有些编程平台虽然称不局限于少儿,也适用于成年的初学者,但始终和成年人的实用性需求相差甚远。

相对而言,要提升渗透率、留存率,来自政策的助推更靠谱。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由此,我国少儿编程进入了爆发阶段。山东、北京、江苏、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陆续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或中高考科目。其中,浙江将信息技术(包含编程)作为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中的一门,将编程抬至与理化生同等的地位。

尽管如此,将编程在K12阶段列入考试中,还只是小部分省市的试点。不过未来还是可期待的,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和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旺盛,少儿编程或会迎来新的爆发期。

比起客观环境等因素,留客的最关键还是少儿编程本身课程质量和设计的问题。

国内市面上的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大多都选择用LOGO、Scratch语言或基于此的优化产品。形成以“图形化编程(如LOGO、Scratch)—Python—C++”,逐步从“入门—进阶—竞赛”的课程设计阶段。不过,这些产品们也大多受限于Scratch语言的功能性和拓展性,导致市面上大多课程内容同质化。

除LOGO和Scratch,目前国内外适合初学者的语言还有Scratch Jr、Swift、Kodu和Kitten等编程语言。相应的平台更是不胜枚举,例如Swift Playgrounds、Code.org、iD Tech、Codecademy和Tynker等平台。

Codecademy创立于2011年,曾经推出“编程年”活动,有超过45万人参与。Code.org也是美国老牌少儿编程平台,在2013年推出了“编程一小时”活动, 获得了奥巴马的站台。而Swift语言由苹果公司在2014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2017年,Swift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挤进编程语言的前10名。

多样的编程语言和平台,让儿童编程工具的设计原则开始明晰:

1.低地板。即工具简单直观,降低编程门槛,让用户适应且能有信心。

2.高天花板。工具要允许有经验的用户创建越来越复杂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3.宽阔的墙壁。该工具必须能够承载广泛的项目,能够让用户利用个人经验和流行文化的元素,设计和开发独特的程序,发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这三个准则,不仅覆盖了少年儿童们学习编程的需求,其实也符合非K12年龄段的学习者需求。毕竟初学者不应局限在“少儿”,一件事物被普及化的最基本前提,便是无圈层化、包容大部分群体。

目前,大多国内的编程工具,将重点放在“低地板”一项上,眼花缭乱的图形化界面,确实降低了学习门槛。但在进一步的承接与发展上,成长性不足。

有专业人士曾表示,如Scratch等过于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其实和真正严肃意义上的编程语言有着较大的误差。因此,很多图形化编程语言在学到一定程度后,要转向更专业的Python、C++,还要额外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

没有高天花板、宽阔的墙壁,实现“思维启蒙与训练”的基本任务后,在繁忙的压力下,学生们停止学习少儿编程,似乎也并不奇怪。

03 打破初学者局限

无论是解决我国少儿编程所存在的弊病,还是为了扩大用户群体,让编程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普及开来,首先都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编程产品,树立技术优势。

因此编程产品设计必须低门槛、高天花板、拥有宽阔的墙壁,直观又顺畅,让大部分群体都能适用。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表性的编程语言要有更深的成长空间、以及与专业编程语言之间的兼容性。随着用户学习的深入,会自然而然地探求更高级的操作,例如能直接建立app或网页等,而编程语言应当能满足这些进一步的操作需求。

同样,有了基础的概念和思路后,在和Python、Java等专业编程语言连接时,也不用费太多的时间来适应。

二是编程工具平台能真正运用于实践,让学习者们能学以致用。以Swift Playgrounds为例,用户可以直接开发APP。而且完成之后,可以将代码发送给朋友,而朋友同样可以在平台中查看代码并加入想法。当产品完成后,可邀请用户进行试用反馈,接受市场检验。

只有兼顾“启迪思维”与“转换实际”功能编程语言与平台,才能框住更多用户群体,既适用于无编程知识的全年龄初学者,也能方便专业的开发者们,成为“人人学编程”的基础。

编程工具的开源和移动端化,亦大势不可挡。只有开源,才能覆盖更多的用户:开发者能把代码加入APP中,相关机构教学者也能据此调整、开发课程,衍生出多样的教学工具。

例如Scratch在线学习平台,在三年前已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超过4600万个项目。而Swift的代码可直接加入部分APP,其语言本身也被全球多所大学接受,纳入课程。如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中国大陆的200多家学校等。

移动端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用移动端上网的使用率已高达99.7%,但如今少儿编程的平台仍多为PC端,学习成本较高。

现在,已有多款国内外少儿编程工具向移动端发力。Swift Playground可在iPad上操作,编程猫的Nemo也是一款移动端的少儿编程APP,未来会有更多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向移动端解放生产力。

乔布斯在27年前说,“每个人都应该花至少一年时间学习编程。”马斯克也在去年表示,未来想办一所编程方面的学校,“未来是机器人的时代,但相应的编程人才很少。”

作为生态中重要一环的少儿编程,苹果每年会举行少儿编程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由受过培训的店员带报名儿童体验Swift编程内容。他们先通过线下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先理解代码和指令的概念,之后才进入到具体的教学中。

据介绍,有不少儿童此前已经接触过少儿编程。不过参与活动的不仅是儿童,事实上,也有不少成年人颇感兴趣,从店外陆续走进来参观。

好的工具应该不局限任何人,在一步步朝更广阔的覆盖平面和更纵深成长空间进化之后,“少儿编程”或许真的不只是“少儿”。

在多年后,“人人会编程”的构想中,主角也不会只是现在接受少儿编程教育的孩子、专业出身的程序员以及未来接受学科化教育的孩子。

或许还有,当下对编程不了解的中老年人们。

参考资料:

1.Fastdata极数 《2021年中国少儿编程行报告》

2.多鲸资本 《2021少儿编程教育行业报告》

3.陈翠 凌晓俊 郑渊全《儿童编程工具发展历程、特征及对未来教育路向的影响》

4.远程教育杂志 《国内外青少年编程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启示——兼论智能时代我国编程教育的实施策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