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将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进一步加强“双减”背景下中考命题的研究工作,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同时推动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南,发挥质量评价导向作用。
国内的中考命题分省级统一命题与地市命题两类。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即取消地市命题、实行省级命题。主要目的是提高中考命题质量,避免参差不齐的问题,并减少命题成本。而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需进一步推进中考录取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首先必须明确,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并不会改变各地的中考录取格局。这和实行高考全国统一命题一样,只是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卷,但还是按考生在本省的考分排名进行评价、录取。因此,考生和家长不必担心各地的教育资源不同,影响中考成绩和录取。
有舆论认为,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是推进省级统一命题难以达成的目标。客观而言,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可以整体提高中考命题质量,让中考命题保持更合理的难度,但这只是命题改革。
由于中考录取还是按考生的分数从高低排序,结合学生的志愿进行。因此,学生的学业压力并不会因采用统一命题卷而减轻。国内已经有很多省市的中考实行省级统一命题,但并不见学生的中考负担和家长的中考焦虑有所减少。
事实上,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在中考录取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还可能产生新问题。由于各地市都使用统一命题的试卷,这让各地市的中考考试分数具有了“可比性”。随之,可能出现用中考分数评价各地的义务教育质量的问题。这会进一步助长唯分数论,引导各地抓中考分数。
201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国新中考改革启动。总体看来,新中考改革,主要聚焦考试科目改革与命题改革,包括推进两考合一、全科开考,取消中考考试大纲等。
在录取改革方面,虽然也强调把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并推进部分高中学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但不论是中考统一录取、名额分配录取以及高中自主招生,都主要看学生的中考成绩。统一录取,是看本地市的统一中考排名;名额分配是看学生所在学校的统一中考排名;自主招生也将中考成绩作为重要的依据。
由于中考还根据普高与中职招生计划,结合本地学生的中考分数,划定中考的普高录取线、中职录取线,没有达到普高线的学生,按规定不能读普高。这令一些家长产生“普职分流”焦虑,担心孩子的中考分数达不到普高线只能去读中职。很显然,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各地市的普高招生计划不会因实行统一命题而增加,确切地说,中考的竞争格局不会因实行省级统一命题有什么变化。
命题改革会一定程度上引导初中教学进行调整,如命题更灵活,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那么,中学教学就会关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对扭转“考什么,才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倾向作用有限。
有人认为,如果省级统一命题的难度降低,就会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是不了解中考录取基本规则的表现。中考不是评价考试,中考录取看的不是学生的中考分数,而是中考排名,中考难度降低,也就意味着各校的录取分数提高,中考分数更高而排名没有提高的学生,还是进不了更好的高中。某种程度上,会进一步刺激内卷,并增加学生的负担——为避免在简单的题目上失分,就要搞题海战术,反复训练重复性、机械性题目。
因此,推进中考改革,不能只是聚焦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命题改革,而应该推进中考录取改革并重新规划高中教育发展战略。在中考录取改革方面,要切实推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高中发展战略方面,要结合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普及、家长对“普职分流”存在焦虑的现实,推进普职融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