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俄罗斯花滑“套娃”背后:备受争议的传奇教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俄罗斯花滑“套娃”背后:备受争议的传奇教练

魔鬼式训练的同时,教练还会密切关注体重以及“不让青春期到来”。

图特贝里泽与这一届最知名的学生瓦利耶娃。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子象

自2013年以来,世界女子花样滑冰一直由一群俄罗斯女孩主宰。她们都跟着同一个教练在莫斯科一家名为“Sambo-70”的学校里训练。

这位教练名叫图特贝里泽(Eteri Tutberidze),她一手缔造了俄罗斯花滑王朝,但却很少接受采访,颇为神秘。但她让女孩们如此成功的方法——魔鬼式训练——早已不是秘密。这种训练方法令她的名声陷入两极。她本届最得意的弟子瓦利耶娃深陷“禁药风波”,引发公平竞争以及严酷训练方法背后的思考。

魔鬼训练下的“红色军团”

图特贝里泽这一届最知名的学生非瓦利耶娃莫属,喜爱她的中国粉丝称其为k宝。虽然她5个月前才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但已被赞为一代天才。她将高难度的技术和优雅完美结合,俘获了无数粉丝。

1998年冬奥会花滑女单冠军Tara Lipinski称她的技术是“纯粹的完美”,每一帧空中姿态都是教科书级别。然而,她只是图特贝里泽王朝里众多“天才”之一。

图特贝里泽第一个成功的“作品”是利普尼茨卡娅。2014年冬奥会上,当她帮助俄罗斯赢得团体金牌时,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15岁的红衣小女孩。4年之后的平昌冬奥会,“红衣小女孩”换成了扎吉托娃和梅德韦杰娃。

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上,聚光灯下的又是另外一批“红衣小女孩”。在2月17日晚的女单自由滑决赛中,特鲁索娃、谢尔巴科娃以超高难度的连续四周跳大放异彩,再加上早已声名在外的瓦利耶娃,俄罗斯“三套娃”的表现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无一例外,她们全都出自图特贝里泽之手。

俄罗斯喀山地区的花滑学生为“K宝”加油。来源:视觉中国

为何获胜的总是图特贝里泽的女孩?秘诀在竞技体育圈甚至都不算秘密:鼓励内部竞争,同时也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以及“非常辛苦的训练”,更精确说是“魔鬼”训练。

魔鬼式训练的同时,还会密切关注体重以及“不让青春期到来”。扎吉托娃在接受《俄罗斯魅力》杂志采访时透露,在训练中有时甚至不被允许喝水。她们每天都有公开称重环节,为了减重,尽量只吃“粉末状营养素”,或服用一种名为Lupron的青春期阻滞剂。因为青春期之前的女孩体重更轻,更容易做到她们的“独门绝技”四周跳。

已有金牌傍身的女孩也没有特权。图特贝里泽一次次告诉她们,走得更远的唯一方法就是像以前一样努力训练,走下领奖台后就什么都不是,直到下次登上领奖台再次证明自己。她相信只有艰苦的训练才能让战斗变得轻松,“若高出对手两个头,你就永远不会受不公平裁判的影响。”

然而,这种魔鬼训练下的选手“花期”非常短。这些短暂闪耀的女孩往往在18岁左右退休,也落下一身伤病。利普尼茨卡娅在19岁退休时,透露自己一直在与厌食症作斗争。扎吉托娃17岁退役。梅德韦杰娃在2018年冬奥会上脚部骨折。3个月后,她离开了图特贝里泽,前往加拿大跟随另一位教练训练,她说想与“朋友般的教练一起工作”。

被父亲“嫌弃”的女孩

如果回溯幼年经历,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图特贝里泽会如此严苛。

她出生于苏联时期的莫斯科,父母是格鲁吉亚人。在《俄罗斯报》旗下新闻网RBTH的一次罕见采访中,图特贝里泽回忆了在她4岁时,格鲁吉亚老家的亲戚来莫斯科探望。一位亲戚问她父亲有几个孩子,父亲回答“一个儿子”。图特贝里泽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爸爸,我们有5个人。”然而父亲却让她走开后说道:“我的儿子姓图特贝里泽……你们是女孩,不算数。”

图特贝里泽在采访中说:“所以我一直想证明他错了。”

她从小就开始滑冰,梦想是成为一名出名的职业运动员,但后因伤病无法圆梦。1995年,20岁的图特贝里泽跟随“俄罗斯冰上芭蕾舞团”去美国巡演,却在俄克拉荷马城遭遇了恐袭爆炸事件,该爆炸案造成168人死亡。

当时,图特贝里泽住在爆炸大楼对面的教会宿舍,爆炸发生后,她“握着一个牙刷”从废墟中逃了出来。作为幸存者,她得到了美国政府1200美元的补偿,之后定居美国。在此期间,她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教练经验——教授业余爱好者滑冰。

然而在美国生活6年之后,她回到了俄罗斯。当她成名后解释回俄罗斯的决定时说,在美国其实过着非常舒适和安静的生活,也拥有良好的人际圈子。但这种安逸的生活对她来说缺乏落差,“如果没有苦难来衬托,你就无法体会到什么是幸福。”

这种理念也适用于她的教练风格——成功总是需要艰难时期。成名之后,伴随着争议,她也确实获得了业界褒奖。2020年,她获得了国际滑联首届“最佳教练”奖。全美广播公司花滑评论员Johnny Weir参观Sambo-70学校时,犹如终于圆梦参观梦工厂一样兴奋,赞其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学校”。

“禁药风波”背后

曾经不被看见的图特贝里泽和她的女孩们早已站上世界舞台,享受追光灯,以及被全方位审查。

“禁药风波”之前,人人都夸瓦利耶娃是天才少女,冬奥金牌对她来说犹如囊中取物。转折发生在2月8日。这一天,瓦利耶娃在去年12月俄罗斯花滑锦标赛的尿检结果出炉,样本中检出了违禁药物曲美他嗪,这是一种治疗老年人心绞痛的药物。

经过一番禁赛和上诉之后,瓦利耶娃被允许继续参加北京冬奥比赛。在17日晚的女单自由滑决赛中,曾被认为是夺金最大热门的她多次摔倒,最后名列第四,无缘奖牌。

图特贝里泽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绝对确信瓦利耶娃是无辜和干净的。”舆论普遍认为,孩子或许无辜,但她身边的成人该为此负责。目前,针对瓦利耶娃身边“辅助人员”的调查正在进行。

在专业的机构调查之外,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抨击瓦利耶娃身边人的“极度冷漠”。18日,巴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看到瓦利耶娃在比赛中极度不安,“每个动作都透露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也许她宁愿离开冰场。”而他注意到瓦利耶娃身边人对待她的方式,“似乎是一种极度的冷酷,看到这件事令人毛骨悚然。”

此番话语引来俄罗斯方面的反击。俄罗斯副总理回应称深感失望:“一位国际奥委会主席虚构我们运动员的感受,然后用国际奥委会的声音将它公诸于众。”

瓦利耶娃卷入“禁药风波”。来源:视觉中国

瓦利耶娃的“禁药风波”确实是应该关注的焦点。北美著名体育数据新闻网FiveThirtyEight文章称,但应该看到事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关乎“兴奋剂和公平竞争”。

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前负责人Grigory Rodchenkov曾在书中写道,应看到,运动员们精疲力竭的训练方案,对他们的伤害远超大多数兴奋剂,“兴奋剂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强肌肉,而是帮助身体从比赛中恢复过来,或在严酷的训练中存活下来。”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权衡。“当过度训练的潜在危害超过嗑药的潜在危害时,运动员开始使用兴奋剂。”在这种程度上,兴奋剂可以被视为一种遮羞布,掩盖了艰苦训练的成本——令人骨碎的训练、饥饿、青春期延迟。而“Sambo-70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与世界许多其他溜冰场发生的事情仅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对于图特贝里泽的训练方法,在过去八年中媒体已有诸多报道。但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将其看作是“残忍的虐童文化”,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严厉的摘金路径。

在“图特贝里泽王朝”建立之前,对花滑运动员来说,三周跳还只是个别顶级运动员才能尝试的动作,而现在,图特贝里泽女孩几乎个个可以完美拿下四周跳,做到了“高出对手两个头”。

总有一天,图特贝里泽和她的“王朝”会退出舞台或被取代,但她留下的东西,已经改变了这项运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俄罗斯花滑“套娃”背后:备受争议的传奇教练

魔鬼式训练的同时,教练还会密切关注体重以及“不让青春期到来”。

图特贝里泽与这一届最知名的学生瓦利耶娃。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子象

自2013年以来,世界女子花样滑冰一直由一群俄罗斯女孩主宰。她们都跟着同一个教练在莫斯科一家名为“Sambo-70”的学校里训练。

这位教练名叫图特贝里泽(Eteri Tutberidze),她一手缔造了俄罗斯花滑王朝,但却很少接受采访,颇为神秘。但她让女孩们如此成功的方法——魔鬼式训练——早已不是秘密。这种训练方法令她的名声陷入两极。她本届最得意的弟子瓦利耶娃深陷“禁药风波”,引发公平竞争以及严酷训练方法背后的思考。

魔鬼训练下的“红色军团”

图特贝里泽这一届最知名的学生非瓦利耶娃莫属,喜爱她的中国粉丝称其为k宝。虽然她5个月前才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但已被赞为一代天才。她将高难度的技术和优雅完美结合,俘获了无数粉丝。

1998年冬奥会花滑女单冠军Tara Lipinski称她的技术是“纯粹的完美”,每一帧空中姿态都是教科书级别。然而,她只是图特贝里泽王朝里众多“天才”之一。

图特贝里泽第一个成功的“作品”是利普尼茨卡娅。2014年冬奥会上,当她帮助俄罗斯赢得团体金牌时,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15岁的红衣小女孩。4年之后的平昌冬奥会,“红衣小女孩”换成了扎吉托娃和梅德韦杰娃。

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上,聚光灯下的又是另外一批“红衣小女孩”。在2月17日晚的女单自由滑决赛中,特鲁索娃、谢尔巴科娃以超高难度的连续四周跳大放异彩,再加上早已声名在外的瓦利耶娃,俄罗斯“三套娃”的表现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无一例外,她们全都出自图特贝里泽之手。

俄罗斯喀山地区的花滑学生为“K宝”加油。来源:视觉中国

为何获胜的总是图特贝里泽的女孩?秘诀在竞技体育圈甚至都不算秘密:鼓励内部竞争,同时也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以及“非常辛苦的训练”,更精确说是“魔鬼”训练。

魔鬼式训练的同时,还会密切关注体重以及“不让青春期到来”。扎吉托娃在接受《俄罗斯魅力》杂志采访时透露,在训练中有时甚至不被允许喝水。她们每天都有公开称重环节,为了减重,尽量只吃“粉末状营养素”,或服用一种名为Lupron的青春期阻滞剂。因为青春期之前的女孩体重更轻,更容易做到她们的“独门绝技”四周跳。

已有金牌傍身的女孩也没有特权。图特贝里泽一次次告诉她们,走得更远的唯一方法就是像以前一样努力训练,走下领奖台后就什么都不是,直到下次登上领奖台再次证明自己。她相信只有艰苦的训练才能让战斗变得轻松,“若高出对手两个头,你就永远不会受不公平裁判的影响。”

然而,这种魔鬼训练下的选手“花期”非常短。这些短暂闪耀的女孩往往在18岁左右退休,也落下一身伤病。利普尼茨卡娅在19岁退休时,透露自己一直在与厌食症作斗争。扎吉托娃17岁退役。梅德韦杰娃在2018年冬奥会上脚部骨折。3个月后,她离开了图特贝里泽,前往加拿大跟随另一位教练训练,她说想与“朋友般的教练一起工作”。

被父亲“嫌弃”的女孩

如果回溯幼年经历,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图特贝里泽会如此严苛。

她出生于苏联时期的莫斯科,父母是格鲁吉亚人。在《俄罗斯报》旗下新闻网RBTH的一次罕见采访中,图特贝里泽回忆了在她4岁时,格鲁吉亚老家的亲戚来莫斯科探望。一位亲戚问她父亲有几个孩子,父亲回答“一个儿子”。图特贝里泽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爸爸,我们有5个人。”然而父亲却让她走开后说道:“我的儿子姓图特贝里泽……你们是女孩,不算数。”

图特贝里泽在采访中说:“所以我一直想证明他错了。”

她从小就开始滑冰,梦想是成为一名出名的职业运动员,但后因伤病无法圆梦。1995年,20岁的图特贝里泽跟随“俄罗斯冰上芭蕾舞团”去美国巡演,却在俄克拉荷马城遭遇了恐袭爆炸事件,该爆炸案造成168人死亡。

当时,图特贝里泽住在爆炸大楼对面的教会宿舍,爆炸发生后,她“握着一个牙刷”从废墟中逃了出来。作为幸存者,她得到了美国政府1200美元的补偿,之后定居美国。在此期间,她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教练经验——教授业余爱好者滑冰。

然而在美国生活6年之后,她回到了俄罗斯。当她成名后解释回俄罗斯的决定时说,在美国其实过着非常舒适和安静的生活,也拥有良好的人际圈子。但这种安逸的生活对她来说缺乏落差,“如果没有苦难来衬托,你就无法体会到什么是幸福。”

这种理念也适用于她的教练风格——成功总是需要艰难时期。成名之后,伴随着争议,她也确实获得了业界褒奖。2020年,她获得了国际滑联首届“最佳教练”奖。全美广播公司花滑评论员Johnny Weir参观Sambo-70学校时,犹如终于圆梦参观梦工厂一样兴奋,赞其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学校”。

“禁药风波”背后

曾经不被看见的图特贝里泽和她的女孩们早已站上世界舞台,享受追光灯,以及被全方位审查。

“禁药风波”之前,人人都夸瓦利耶娃是天才少女,冬奥金牌对她来说犹如囊中取物。转折发生在2月8日。这一天,瓦利耶娃在去年12月俄罗斯花滑锦标赛的尿检结果出炉,样本中检出了违禁药物曲美他嗪,这是一种治疗老年人心绞痛的药物。

经过一番禁赛和上诉之后,瓦利耶娃被允许继续参加北京冬奥比赛。在17日晚的女单自由滑决赛中,曾被认为是夺金最大热门的她多次摔倒,最后名列第四,无缘奖牌。

图特贝里泽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绝对确信瓦利耶娃是无辜和干净的。”舆论普遍认为,孩子或许无辜,但她身边的成人该为此负责。目前,针对瓦利耶娃身边“辅助人员”的调查正在进行。

在专业的机构调查之外,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抨击瓦利耶娃身边人的“极度冷漠”。18日,巴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看到瓦利耶娃在比赛中极度不安,“每个动作都透露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也许她宁愿离开冰场。”而他注意到瓦利耶娃身边人对待她的方式,“似乎是一种极度的冷酷,看到这件事令人毛骨悚然。”

此番话语引来俄罗斯方面的反击。俄罗斯副总理回应称深感失望:“一位国际奥委会主席虚构我们运动员的感受,然后用国际奥委会的声音将它公诸于众。”

瓦利耶娃卷入“禁药风波”。来源:视觉中国

瓦利耶娃的“禁药风波”确实是应该关注的焦点。北美著名体育数据新闻网FiveThirtyEight文章称,但应该看到事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关乎“兴奋剂和公平竞争”。

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前负责人Grigory Rodchenkov曾在书中写道,应看到,运动员们精疲力竭的训练方案,对他们的伤害远超大多数兴奋剂,“兴奋剂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强肌肉,而是帮助身体从比赛中恢复过来,或在严酷的训练中存活下来。”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权衡。“当过度训练的潜在危害超过嗑药的潜在危害时,运动员开始使用兴奋剂。”在这种程度上,兴奋剂可以被视为一种遮羞布,掩盖了艰苦训练的成本——令人骨碎的训练、饥饿、青春期延迟。而“Sambo-70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与世界许多其他溜冰场发生的事情仅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对于图特贝里泽的训练方法,在过去八年中媒体已有诸多报道。但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将其看作是“残忍的虐童文化”,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严厉的摘金路径。

在“图特贝里泽王朝”建立之前,对花滑运动员来说,三周跳还只是个别顶级运动员才能尝试的动作,而现在,图特贝里泽女孩几乎个个可以完美拿下四周跳,做到了“高出对手两个头”。

总有一天,图特贝里泽和她的“王朝”会退出舞台或被取代,但她留下的东西,已经改变了这项运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