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告别互联网大厂,我回湖南老家卖粮食,也能年入百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告别互联网大厂,我回湖南老家卖粮食,也能年入百万

粮食经纪人:逃离回农村的新选择?

文|五环外OUTSIDE 周嬉皮

编辑|尾火

说起农村和种地,绝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辛苦劳作一年却收入微薄的农民们。但隐匿在黄土地上的,还有一个神秘而又高薪的职业:

粮食经纪人。

你可能听过明星经纪人,他们挑选、培养、包装明星。

但你可曾想过,我们饭桌上的白米饭,从地里的水稻到成为超市里粒粒晶莹的大米,背后也有这样一个经纪人的角色。

他们穿梭于田地间,在村里吆喝收购粮食,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集聚粮源的主力军。粮食经纪人们走街串巷,从农民手中精心挑选粮食,再在自己的粮食收购站进行筛选烘干,最终运往国库和粮食企业。

他们大多诞生于农民堆,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农民的甲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粮食经纪人队伍现已超过百万大军,收购粮食占收购总量的70%—80%,部分地区高达95%左右。

这些粮食经纪人,正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财富神话,在乡村中成为了年入百万的金字塔塔尖。这其中,竟也有一部分来自北上广互联网大厂的精英“叛徒”。

春节我回老家过年,遇到当地粮食经纪人李伯平的儿子李岩,昔日大厂白领,如今“逃离”回农村的李岩跟我讲述了这个有点神秘的职业。

01 现状:在三线小城,粮贩子也能年入百万

湖南省茶陵县火田镇,一个三线小城的一角,挂着“火田伯平粮食收购站”字样的大棚里,六台烘干机正在以20吨/小时的速度运转。稻谷堆放在右侧,按下开关,左侧出来的都是烘干完成的稻谷。李伯平凑近烘干的谷堆,抓起一把捏了一下,随声喊道:“装车”。

一辆约13米长的运粮大货车正停在谷堆5米处,8个工人流水线般进行烘干、装袋、搬运、装车几个环节,不到两个小时就装车完成了。

“这一整车稻谷是要发往广西的,大概35吨,是以113元/百斤的价格收购回来的,卖价是116元/百斤,这一车发出去大概能赚个1500块左右吧。”

粮食装车现场(图源:作者拍摄)

李伯平是火田伯平粮食收购站的负责人,一个当地已经小有口碑的粮食经纪人。这一车稻谷一经他的手,就赚了1500元。

这些质朴的乡村画面对北上广回来的李岩来说已经不算陌生。当年毕业后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找到了一份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奋斗了几年终于在一线城市月入过万。两年前,他辞掉了工作回到茶陵帮着父亲进行粮食收购。

“每次需要搬动稻谷的时候,就算满头是汗也毫无怨言。现在也算是半个粮食经纪人了。”李伯平对儿子的职业转型颇为满意。

据他描述,自己的销售网络遍布于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等地。在中部地区的经纪人也自发形成了互助网络,各自负责当地的粮食收购,同时还互相询价,互相帮忙调动粮食。

粮食的流通路径往往是:种粮农民-粮食收购点-粮食企业。李伯平的粮食收购站就是市场流通的重要一环。

今年52岁的李伯平是湖南茶陵人,从18岁起就开始入社会谋生的他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族。2014年回乡种了200亩田。

“我印象非常深刻,15年9月3日到10月3日这一个月下暴雨,粮食湿哒哒的,很容易发霉。也就是这场大雨,让我下决心要买粮食烘干机。”李伯平说道。

粮食烘干机(图源:作者拍摄)

为省时省力,很多种粮大户都直接将收上来的粮食送往粮食收购站,潮湿的稻谷全靠粮食烘干机进行烘干,避免发生霉变,减少损耗。因此,烘干机成为粮食收购站的必备品。

作为种粮大户的他,对于种粮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难”,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还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收益。因此,最终还是决定转型成为粮食经纪人。

李伯平说:“设备资金齐活了,2017年就投资280万元干脆做粮食经纪人了。”

二手车网站的广告高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口号。而在粮食收购行业,粮食经纪人就是赚差价的主要群体,还靠着赚差价年入百万。

在秋收之后,农民都会把多余的存粮送到粮食收购站进行售卖。而粮食收购站会根据粮食水分占比自主制定价格表,国家稻谷安全存储水分标准为13%,通常高于国家标准一个百分点会每斤压价1-2分钱。比如水分达到18%,那收购价格会压低一毛钱。

而在秋收之后,稻谷会随着供需关系不均衡出现价格上涨,通常粮食经纪人在粮食价格上涨时只收不出,等到价格到达一个峰值再售出。

关于自己的利润,李伯平说道:“平常每吨毛利润50元左右,除去开支,估计40元每吨,今年走了12000吨左右,也就是说今年的流动资金有一千四百多万。”

他从事粮食收购5年,已经买了一套房、两辆车。

做粮食经纪人,一年只要收购25000吨就能年入百万,而“25000吨”这个数字,在收成比较好的时候完全能达标。

种田的农民们虽然明知道粮食经纪人会赚取差价,还是不得不选择和其合作。对农民来说,直接卖粮困难重重:

首先,是粮食加工问题。大部分农户收上来的粮食是没有经过加工的,掺杂了很多杂质,距离国家的粮仓对粮食收购标准还有差距,因此,大多数农户手头的新粮食没办法入库的。

其次,是粮食收购门槛的问题。一些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再加工,工厂对粮食的收购需求较大,动辄就是上千吨的收购。而一般农户家庭一年的劳作收获的粮食数量真心达不到那么高的要求。

再者,还有粮食运输问题。一般农户家里没有运输设备,要将大批成吨的粮食运输到加工厂或者储粮点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不小的消费,假如粮食不合格,无法完成收购,农户的亏损就会很大。

火田伯平粮食收购站(图源:作者拍摄)

现如今,李伯平在茶陵县多个村镇设立了收购点,已然成为整个县城的“明星经纪人”。

李伯平骄傲地说:“我这些年就在茶陵这个三线城市收粮食,现在基本上能达到年入百万。”

02 回溯:收粮历史,从幕后走向台前

1984年,国家宣布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而农民不堪长距离运送和排队等候之苦,而国有粮库也没有主动下乡收粮的意愿。“粮贩子”作为个体户应势而生。

而回溯收粮历史,过去“粮贩子”可以说是人人喊打的对象。

他们是谋利的典型,是坑农的代名词, 是工商部门重点打击的非法经营对象。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大量粮贩子为了赚更多的钱的骗钱花招比比皆是。比如,在粮食包中掺杂沙子、干湿混卖或者兑付假币。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汤”, 当时的“粮贩子”形同幕后小丑, 难以登台。

2004年,粮食收购市场开放后,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全国各地的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逐渐壮大。截止2007年,全国从业者就超百万。

2011年7月下旬,《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正式纳入“粮食经纪人”这个职业。“粮贩子”正式从地下走到地上,并被冠以“粮食经纪人”的名字,正式成为正儿八经的工作。

粮食经纪人既是商人、又是农民。活跃在农村,又在走街串巷。所以他们既和农民打成一片,又要从中获利。而粮食关乎民生,为了规范行业。粮食经纪人需要有许可证才能上岗营业。

个体工商户办理许可证需要提供3万元以上的存款证明,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有效租赁合同等证件。其中,“需要200吨的仓容,一定的检测设备,还要有取得资质的质管员和保管员,并且有一定量的资金准备,这一条件成为卡住各位粮食经纪人的门槛。”李伯平说。

粮食收购许可证等证件(图源:作者拍摄)

许多粮食经纪人甚至因“无证收粮”进牢房。

2016年,颁布《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办法》明确将在2021年废止了粮食收购许可证,放低了粮食经纪人的门槛。上百万的粮食经纪人正式告别“无证收粮”。

粮食许可证制度自2004年实行17年来,我国粮食流通全面步入市场化、法治化轨道。现在,粮食收购许可制度已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在整个中国,类似李伯平的粮食经纪人,已经超过100万。粮站粮食有超七成来自粮食经纪人。

粮食经纪人们在粮食流通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成功走上台前唱大戏。但根源上种粮农民是粮食经纪人的供应源头,如果农民挣不到钱,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对粮食经纪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农民过得怎么样,就成了粮食经纪人不得不关心的话题。

03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农民有多难”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留在家里种粮食,种粮食不是个轻松活。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农民有多难。”李伯平说。

那农民难在哪呢?

这就要从租田、种田和卖粮三个环节来说了。

在农村,每家每户只有几亩田地,要实现规模化种田,很多农民都需要跟别人租。而在法制不完善的农村,很多人并不会签订合约,明文规定租期多久。经常会有半路杀出要归还田地的人。

同时,种田的身体劳累也击退了一大批人。你以为的农民是新型现代化机械一体化,农民只管等着卖粮食收钱,实际上大多数的农民都是人工劳作的。一亩地的利润约为1000元,分散的几亩田地用机器收割成本太高,几乎与利润持平。

因此,种地、除草、打药等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尤其是遇到双抢,也就是:抢收庄稼、抢种庄稼,那更是难上加难。

在南方,水稻种两季,七月早稻收割后,必须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前将晚稻秧苗插下。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一年有半年就要白干。

如此繁重的农活,老天留给种田人的时间只有十几天。

再说卖粮。卖粮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天收”的活动。割收期间碰上连续降雨,存粮就容易发霉,会导致粮食质量普遍达不到国家托市收购标准。要是种植期间遇上天灾,甚至会导致绝收。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场天灾,让农民所有的付出全部成为泡影。

如果运气好,碰上粮食丰收那是喜事,但有些地方“卖粮难”问题依然会出现,同样愁坏了农民。

2015年,河南夏粮总产突破700亿斤,连续13年增产。然而对粮农来说,丰收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积压在手的粮食成了烫手山芋。

农户们都选择在粮食收购点外守株待兔。农户们反映,当地的一家粮食收购点,每天只收一两车粮食。如此一来,他们就只能长久地在粮库外边和道路两边排队等待。“不卖粮食没钱花。”一名排队的卖粮农民说。

与此同时,国外粮食进口激增。现在的农民不仅跟当地的大户、合作社竞争,还要和国外竞争与之产生的规模效益来比,更是缺乏竞争力。

“但面对农民的难,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少赚一点,收粮范围扩大一点。帮他们也等于是帮自己。”李伯平说。

04 不一样的乡村:从农民到经纪人

从人人喊打的“粮贩子”到国家储备和企业商品粮源的主要提供者,粮食经纪人们凭借着自己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粮食流通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他们是连接在农民和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之间的纽带,在种粮农民依然有“粮在手中心却慌”的困难时,是粮食经纪人凭借着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为农民们搭建了通往市场的道路。

“做一个好的粮食经纪人,最重要的还是与农民站在一条线上。”这是李伯平多年经营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

从一个农民到粮食经纪人的转型,从辛苦打工到年入百万,李伯平、李岩父子的故事或许让我们看到了乡村致富的更多可能性。

注:李岩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告别互联网大厂,我回湖南老家卖粮食,也能年入百万

粮食经纪人:逃离回农村的新选择?

文|五环外OUTSIDE 周嬉皮

编辑|尾火

说起农村和种地,绝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辛苦劳作一年却收入微薄的农民们。但隐匿在黄土地上的,还有一个神秘而又高薪的职业:

粮食经纪人。

你可能听过明星经纪人,他们挑选、培养、包装明星。

但你可曾想过,我们饭桌上的白米饭,从地里的水稻到成为超市里粒粒晶莹的大米,背后也有这样一个经纪人的角色。

他们穿梭于田地间,在村里吆喝收购粮食,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集聚粮源的主力军。粮食经纪人们走街串巷,从农民手中精心挑选粮食,再在自己的粮食收购站进行筛选烘干,最终运往国库和粮食企业。

他们大多诞生于农民堆,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农民的甲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粮食经纪人队伍现已超过百万大军,收购粮食占收购总量的70%—80%,部分地区高达95%左右。

这些粮食经纪人,正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财富神话,在乡村中成为了年入百万的金字塔塔尖。这其中,竟也有一部分来自北上广互联网大厂的精英“叛徒”。

春节我回老家过年,遇到当地粮食经纪人李伯平的儿子李岩,昔日大厂白领,如今“逃离”回农村的李岩跟我讲述了这个有点神秘的职业。

01 现状:在三线小城,粮贩子也能年入百万

湖南省茶陵县火田镇,一个三线小城的一角,挂着“火田伯平粮食收购站”字样的大棚里,六台烘干机正在以20吨/小时的速度运转。稻谷堆放在右侧,按下开关,左侧出来的都是烘干完成的稻谷。李伯平凑近烘干的谷堆,抓起一把捏了一下,随声喊道:“装车”。

一辆约13米长的运粮大货车正停在谷堆5米处,8个工人流水线般进行烘干、装袋、搬运、装车几个环节,不到两个小时就装车完成了。

“这一整车稻谷是要发往广西的,大概35吨,是以113元/百斤的价格收购回来的,卖价是116元/百斤,这一车发出去大概能赚个1500块左右吧。”

粮食装车现场(图源:作者拍摄)

李伯平是火田伯平粮食收购站的负责人,一个当地已经小有口碑的粮食经纪人。这一车稻谷一经他的手,就赚了1500元。

这些质朴的乡村画面对北上广回来的李岩来说已经不算陌生。当年毕业后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找到了一份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奋斗了几年终于在一线城市月入过万。两年前,他辞掉了工作回到茶陵帮着父亲进行粮食收购。

“每次需要搬动稻谷的时候,就算满头是汗也毫无怨言。现在也算是半个粮食经纪人了。”李伯平对儿子的职业转型颇为满意。

据他描述,自己的销售网络遍布于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等地。在中部地区的经纪人也自发形成了互助网络,各自负责当地的粮食收购,同时还互相询价,互相帮忙调动粮食。

粮食的流通路径往往是:种粮农民-粮食收购点-粮食企业。李伯平的粮食收购站就是市场流通的重要一环。

今年52岁的李伯平是湖南茶陵人,从18岁起就开始入社会谋生的他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族。2014年回乡种了200亩田。

“我印象非常深刻,15年9月3日到10月3日这一个月下暴雨,粮食湿哒哒的,很容易发霉。也就是这场大雨,让我下决心要买粮食烘干机。”李伯平说道。

粮食烘干机(图源:作者拍摄)

为省时省力,很多种粮大户都直接将收上来的粮食送往粮食收购站,潮湿的稻谷全靠粮食烘干机进行烘干,避免发生霉变,减少损耗。因此,烘干机成为粮食收购站的必备品。

作为种粮大户的他,对于种粮的感受就是一个字“难”,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还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收益。因此,最终还是决定转型成为粮食经纪人。

李伯平说:“设备资金齐活了,2017年就投资280万元干脆做粮食经纪人了。”

二手车网站的广告高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口号。而在粮食收购行业,粮食经纪人就是赚差价的主要群体,还靠着赚差价年入百万。

在秋收之后,农民都会把多余的存粮送到粮食收购站进行售卖。而粮食收购站会根据粮食水分占比自主制定价格表,国家稻谷安全存储水分标准为13%,通常高于国家标准一个百分点会每斤压价1-2分钱。比如水分达到18%,那收购价格会压低一毛钱。

而在秋收之后,稻谷会随着供需关系不均衡出现价格上涨,通常粮食经纪人在粮食价格上涨时只收不出,等到价格到达一个峰值再售出。

关于自己的利润,李伯平说道:“平常每吨毛利润50元左右,除去开支,估计40元每吨,今年走了12000吨左右,也就是说今年的流动资金有一千四百多万。”

他从事粮食收购5年,已经买了一套房、两辆车。

做粮食经纪人,一年只要收购25000吨就能年入百万,而“25000吨”这个数字,在收成比较好的时候完全能达标。

种田的农民们虽然明知道粮食经纪人会赚取差价,还是不得不选择和其合作。对农民来说,直接卖粮困难重重:

首先,是粮食加工问题。大部分农户收上来的粮食是没有经过加工的,掺杂了很多杂质,距离国家的粮仓对粮食收购标准还有差距,因此,大多数农户手头的新粮食没办法入库的。

其次,是粮食收购门槛的问题。一些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再加工,工厂对粮食的收购需求较大,动辄就是上千吨的收购。而一般农户家庭一年的劳作收获的粮食数量真心达不到那么高的要求。

再者,还有粮食运输问题。一般农户家里没有运输设备,要将大批成吨的粮食运输到加工厂或者储粮点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不小的消费,假如粮食不合格,无法完成收购,农户的亏损就会很大。

火田伯平粮食收购站(图源:作者拍摄)

现如今,李伯平在茶陵县多个村镇设立了收购点,已然成为整个县城的“明星经纪人”。

李伯平骄傲地说:“我这些年就在茶陵这个三线城市收粮食,现在基本上能达到年入百万。”

02 回溯:收粮历史,从幕后走向台前

1984年,国家宣布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而农民不堪长距离运送和排队等候之苦,而国有粮库也没有主动下乡收粮的意愿。“粮贩子”作为个体户应势而生。

而回溯收粮历史,过去“粮贩子”可以说是人人喊打的对象。

他们是谋利的典型,是坑农的代名词, 是工商部门重点打击的非法经营对象。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大量粮贩子为了赚更多的钱的骗钱花招比比皆是。比如,在粮食包中掺杂沙子、干湿混卖或者兑付假币。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汤”, 当时的“粮贩子”形同幕后小丑, 难以登台。

2004年,粮食收购市场开放后,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全国各地的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逐渐壮大。截止2007年,全国从业者就超百万。

2011年7月下旬,《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正式纳入“粮食经纪人”这个职业。“粮贩子”正式从地下走到地上,并被冠以“粮食经纪人”的名字,正式成为正儿八经的工作。

粮食经纪人既是商人、又是农民。活跃在农村,又在走街串巷。所以他们既和农民打成一片,又要从中获利。而粮食关乎民生,为了规范行业。粮食经纪人需要有许可证才能上岗营业。

个体工商户办理许可证需要提供3万元以上的存款证明,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有效租赁合同等证件。其中,“需要200吨的仓容,一定的检测设备,还要有取得资质的质管员和保管员,并且有一定量的资金准备,这一条件成为卡住各位粮食经纪人的门槛。”李伯平说。

粮食收购许可证等证件(图源:作者拍摄)

许多粮食经纪人甚至因“无证收粮”进牢房。

2016年,颁布《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办法》明确将在2021年废止了粮食收购许可证,放低了粮食经纪人的门槛。上百万的粮食经纪人正式告别“无证收粮”。

粮食许可证制度自2004年实行17年来,我国粮食流通全面步入市场化、法治化轨道。现在,粮食收购许可制度已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在整个中国,类似李伯平的粮食经纪人,已经超过100万。粮站粮食有超七成来自粮食经纪人。

粮食经纪人们在粮食流通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成功走上台前唱大戏。但根源上种粮农民是粮食经纪人的供应源头,如果农民挣不到钱,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对粮食经纪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农民过得怎么样,就成了粮食经纪人不得不关心的话题。

03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农民有多难”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留在家里种粮食,种粮食不是个轻松活。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农民有多难。”李伯平说。

那农民难在哪呢?

这就要从租田、种田和卖粮三个环节来说了。

在农村,每家每户只有几亩田地,要实现规模化种田,很多农民都需要跟别人租。而在法制不完善的农村,很多人并不会签订合约,明文规定租期多久。经常会有半路杀出要归还田地的人。

同时,种田的身体劳累也击退了一大批人。你以为的农民是新型现代化机械一体化,农民只管等着卖粮食收钱,实际上大多数的农民都是人工劳作的。一亩地的利润约为1000元,分散的几亩田地用机器收割成本太高,几乎与利润持平。

因此,种地、除草、打药等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尤其是遇到双抢,也就是:抢收庄稼、抢种庄稼,那更是难上加难。

在南方,水稻种两季,七月早稻收割后,必须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前将晚稻秧苗插下。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一年有半年就要白干。

如此繁重的农活,老天留给种田人的时间只有十几天。

再说卖粮。卖粮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天收”的活动。割收期间碰上连续降雨,存粮就容易发霉,会导致粮食质量普遍达不到国家托市收购标准。要是种植期间遇上天灾,甚至会导致绝收。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场天灾,让农民所有的付出全部成为泡影。

如果运气好,碰上粮食丰收那是喜事,但有些地方“卖粮难”问题依然会出现,同样愁坏了农民。

2015年,河南夏粮总产突破700亿斤,连续13年增产。然而对粮农来说,丰收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积压在手的粮食成了烫手山芋。

农户们都选择在粮食收购点外守株待兔。农户们反映,当地的一家粮食收购点,每天只收一两车粮食。如此一来,他们就只能长久地在粮库外边和道路两边排队等待。“不卖粮食没钱花。”一名排队的卖粮农民说。

与此同时,国外粮食进口激增。现在的农民不仅跟当地的大户、合作社竞争,还要和国外竞争与之产生的规模效益来比,更是缺乏竞争力。

“但面对农民的难,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少赚一点,收粮范围扩大一点。帮他们也等于是帮自己。”李伯平说。

04 不一样的乡村:从农民到经纪人

从人人喊打的“粮贩子”到国家储备和企业商品粮源的主要提供者,粮食经纪人们凭借着自己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粮食流通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他们是连接在农民和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之间的纽带,在种粮农民依然有“粮在手中心却慌”的困难时,是粮食经纪人凭借着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为农民们搭建了通往市场的道路。

“做一个好的粮食经纪人,最重要的还是与农民站在一条线上。”这是李伯平多年经营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

从一个农民到粮食经纪人的转型,从辛苦打工到年入百万,李伯平、李岩父子的故事或许让我们看到了乡村致富的更多可能性。

注:李岩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