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林子人
《上海胶囊》
这是一本拓展小说边界的作品,在这里,展览可以成为小说,在现实空间里创造虚构情境;小说也可以成为展览,把虚构的成分织进真实的生活。在《上海胶囊》里,保罗·奥斯特的译者btr搭建起19座展厅,在文字和图片构建的空间里,读者可以一起进入19段虚实互涉的旅行。这不是btr第一次让展览与文字连接,他是一位当代艺术评论人,曾担任大声展文学单元及朱浩摄影展《就像电影一样》策展人,举办过包括《意思意思》《21.4平方米的朝圣之旅》等个展。
小说中,来自2060年的历史学家穿越回2021年的上海,借助胶囊——“以文字、绘画、音频、视频等方式对特定时空的记录,可作为时间旅行者落脚的时空节点”——抵达现场,并在小说中提到的“胶囊画廊”找到画家的秘密。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看来,整个展览可以理解为“一个相互引用、彼此索引,集哥德尔的精确、埃舍尔式的迷宫及巴赫式的节奏感为一体的,同时绘出艺术家自身肖像的‘集异璧大胶囊’”。
《火星俱乐部》
1968年生于美国俄勒冈州蕾切尔·库什纳在这部小说里描绘了在美国生为穷人和女性的处境。2003年,舞娘罗米·霍尔被判处两次无期徒刑外加六年有期徒刑,被遣送至斯坦维尔女子监狱服刑。其实,罗米的人生在很久以前就被判了无期徒刑:她的母亲沉迷于止痛药和离婚,用沉默、愤怒和不赞成的态度对待她;她在11岁时被强奸,后来成为吸毒者和性工作者。
“火星俱乐部”的题目来自于罗米曾经工作过的脱衣舞俱乐部,在那里,洗过澡或没有明显怀孕会给人带来“竞争优势”。与俱乐部更衣室一样,牢房也有着等级制度和规则。在这里,囚犯们一面讲述着真真假假的故事,一面抢夺着生存必需品。库什纳曾经在监狱中度过一段时间进行研究,并在书中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监狱生活知识。
《看不见的孩子:美国儿童贫困的代价》
本书作者、美国专栏作家、经济新闻记者和评论员杰夫·马德里克看到,在今天还是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而贫困儿童的数量可以说超过2000万。但是,美国现行福利体制是失败的,在这个制度下,最有需要的人却得不到帮助。致使贫困率无法下降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1996年的福利制度改革,新实施的TANF与被其取而代之的“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相比,现金补助的力度大幅下降。如今的TANF对于最贫穷的人来说已经无足轻重,因为不但能够从中获得的补助额度大幅缩水,受惠者还必须满足工作要求,所以根本无法帮助家庭摆脱贫困。事实上,很多被迫工作的人仍旧很穷。除此之外,顽固的种族主义以及无心帮助最无助公民的美国政府也成为了儿童贫困的原因。
作者看到,人们甚至不能就美国究竟有多少贫困人口达成共识,更别说减少穷人的数量了。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承认这个国家儿童贫困的现实。以全民儿童津贴的方式将贫困儿童数量减少一半,“这将是美国最为伟大的道德胜利之一。”
《美国的分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
司法能动主义(judicial activism),单边主义(unilateralism)、希望政治(the politics of hope),这些词都是因为小阿瑟·M.施莱辛格才得到普及的。他是美国民主行动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肯尼迪家族的知己,一直在捍卫着他的中间派自由主义概念,反对左右激进派。
“美国的分裂”这样的标题可能会让读者认为这本书是关于社会两极分化的,其实施莱辛格面对的是对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经典战争”:当时历史和文学课程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传统主义者”和“多元文化主义者”就“死白男”在经典中到底占有多少位置而展开了激烈辩论。1987年,哲学家艾伦·布卢姆(Allan Bloom) 出版的《美国精神的封闭》也是针对这场辩论而写的。在本书中,施莱辛格试图提出一个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来取代他眼中左翼激进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右翼顽固的单一文化主义。在这两个群体中,施莱辛格认为单一文化主义者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肖邦:生平与时代》
肖邦的人生轨迹其实非常清晰——华沙的童年和早期的成功,19岁第一次去维也纳,在华沙起义(1830-31年)前三周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华沙,在巴黎的日子、与乔治·桑的恋情、有许多私人演出和很少的公开表演、1849年的悲惨去世。
肖邦虽然是一个东欧艺术家,但是他的创作生活几乎完全在西方世界度过,而且想要了解肖邦年少时期的历史,还得研习斯拉夫语言,因此西方的传记作者在这个部分划水是常见的。不过,艾伦·沃克在这本书对肖邦在波兰的前21年生活(毕竟他也只活了39年)却相当重视。在沙俄占领军以残暴的方式镇压华沙起义之前,波兰首都文化繁盛,肖邦过着充满爱意的家庭生活,他的父母提供了纪律严明且全面的教育。肖邦离开华沙只是因为它不能够为自己提供合适的平台,但其实它始终贴近他的内心。肖邦创造了很多波兰风格的舞曲,并在其中注入了苦乐参半的悲怆,也体现出他作为幸存者内疚的心境。除了波兰以外,艾伦·沃克在本书中还涉及了肖邦同时代的音乐和音乐家、肖邦与男性和女性的浪漫关系、肖邦的疾病等话题,向读者展示了这个挑剔、冷漠、敏感又难以捉摸的音乐天才不为人知的各种面向。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
关公崇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如果你不知道作为《三国演义》主角之一的关羽和作为财神的关公,那么我们可要好好问问你到底是不是中国人。不过,关公还有多重面向,包括饿鬼、护法恶魔、驱邪将军、雨神、文士之神等等,甚至在今天关羽的形象也非常流行,比如近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先生请出山”等三国系列还在流传网络。此外,关羽的冒险经历也成为了电子游戏的主题,甚至会被改编成同志小说( slash fan fiction),小说中的曹操和关羽被凑成了一对。
本书作者德国汉堡大学汉学教授田海认为,目前的关公崇拜和人们对关羽的仰慕需要单独进行研究,需要进行长期且适当的田野作业,并且应该将其放置于地方崇拜及其复兴、变迁和创新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他认为,关羽信仰兴起于口头文化,而非大多数研究认为的三国叙事传统。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
本书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计划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编著的自然图鉴,近600页的篇幅包含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及周边有代表性的700多种野生动植物,用1000多张照片和通俗的科学语言进行了介绍。据编辑手记介绍,在这本书里每个物种的基础信息用约250字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附有若干展示其外观和辨识特征的照片。例如,动物部分的文字会描述物种的生境、生活史、食性、习性等,照片则展示雌与雄、冬毛与夏毛、繁殖羽与非繁殖羽、成体与亚成体的区别,某些动物会展示其足迹;植物部分既有植株照片,也会尽量展示花序、果、叶等细部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图鉴中的几乎每个物种都标注了藏文名称,也方便藏族百姓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本土的生物多样性。
《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
今年冬奥会上谷爱凌在副项大跳台上取得了金牌,得到万众瞩目与喝彩。她比赛所在的首钢园区北区的滑雪大跳台,在北京冬奥会后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也有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首钢会有一个滑雪大跳台?从钢花四溅、钢水奔流的炼钢厂到冬季训练中心,首钢如何完成这样的转变?曾经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在他的新书《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里详细讲述了在北京工业遗产转型升级下, 首钢园区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办公区、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是如何诞生的。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眼中,首钢园区是一个“令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本书从城市规划视角讲解了首都北京城市建设中,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故事。本书上篇讲述了首钢老厂区从钢铁工业龙头转型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功能文化园区,工业遗存和现代元素如何在园区内融合,饱含铁色记忆的工业建筑怎样变为现代创意空间。下篇则讲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的历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