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这个300亿的硬科技赛道,被清华的创业者占据半壁江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个300亿的硬科技赛道,被清华的创业者占据半壁江山

毕业后的你,是母校的骄傲吗?

图片来源:pexels-Vidal Balielo Jr

文|动脉网

对于清华学子而言,有的在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大展身手,有的在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贡献力量,也有的在超声刀领域创业。

目前,国产超声刀正处于自主创新、国产替代、集中采购的漩涡中。动脉网梳理了国产超声刀领域的创业者,发现其中速迈医疗、厚凯医疗、水木天蓬、赛诺微医疗、世格赛思等企业的创始人、高管均来自清华大学。

这些人为何选择超声刀领域?为何集中来自清华大学?为解答上述问题,动脉网访谈了其中部分创业者,并根据资料理清了他们的故事。

从一家超声研究中心,走出的三家超声刀企业

1990年,清华超声研究中心成立,开始研发超声医疗仪器。1990年-2006年,清华超声研究中心陆续研发出超声骨科手术仪、超声吸引刀、超声止血刀等创新产品,并发表了多篇重磅论文。

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统计,周兆英、张毓竺、罗晓宁、曹群、史文勇等人出现次数最多。其中,周兆英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学子,也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张毓竺作为董事长,成立了速迈医疗。据介绍,速迈医疗前身为清华大学超声研究中心,其研发和管理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拥有丰富的行业履历和科研创新经验。例如,周兆英、罗晓宁作为清华超声研究中心的专家,在中心开始商业化后加盟速迈医疗,助推国产超声刀的研发与推广。

截至目前,速迈医疗依托清华大学的学术氛围、20多年的技术积累及高质量人才资源,已研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其中大部分成果陆续转化为超声医疗仪器产品,如超声止血刀、超声骨刀、超声吸引刀、超声清创刀等。

而曹群博士在2010年创办了水木天蓬,专注于超声外科手术设备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曹群博士作为水木天蓬的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研发超声骨刀、超声吸引系统、超声止血刀系统等产品,涉及骨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手足外科、肝胆外科等多个医疗治疗领域。

史文勇则于2014年开始运营厚凯医疗。资料显示,厚凯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微创外科品牌,在能量外科产品领域具备完整的产品开发、迭代及生产能力。目前,厚凯医疗拥有超声切割止血刀、超声刀头等针对不同科室及适应症的产品,且其产品已销往国内数千家医院及欧洲、北美等海外数百家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厚凯医疗已与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合作,为手术机器人提供配套的能量外科手术器械和外科集成能量平台,推动外科手术的精准化与智能化。

虽然速迈医疗、水木天蓬、厚凯医疗的创始人均来自于清华超声研究中心,但是各企业的技术细节有所不同,产品布局与战略也各有差异化优势。

速迈医疗

速迈医疗背靠清华大学,拥有极强的技术背景及学术氛围。受益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速迈医疗持续创新、迭代超声产品。2008年,其发明复合振动的超声骨骼手术仪,并凭此发明获北京市发明专利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奖一等奖;2009年,其发明外科手术用可拆卸切割多用剪;2012年,其发明超声集成手术系统……

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整理

企查查数据显示,速迈医疗截至目前申报及获得授权的专利达70项,技术实力雄厚。同时,速迈医疗与多家医院联合成立学术中心,一方面培训医生学习使用超声能量平台,另一方面与医生深入交流,配合医生改进临床术式,提高手术效果。

也许正是基于此,速迈医疗才能高效、快速地更新迭代产品,并使产品更符合临床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速迈医疗的超声手术系统集成了超声止血刀、超声骨刀、超声吸引刀、超声清创刀四种模块,可根据不同手术类型的需要进行搭配,满足了普外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颌面外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手术需求。

另外,速迈医疗的超声刀刀头为可复用刀头,相比强生等跨国品牌的一次性超声刀刀头,手术成本更低,患者及医保负担更小。而为避免复用刀头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速迈医疗研发出可拆卸刀具,剪和刀杆可分开消毒,使消毒更彻底,保障手术安全。

水木天蓬

同样注重研发创新的还有水木天蓬,企查查数据显示,其申报及获得授权的专利达64项,并拥有16项国际专利。目前,水木天蓬的核心产品包括超声骨刀及超声止血刀。其中,超声骨刀系列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基于水木天蓬的领先性,2021年6月,三友医疗对水木天蓬7.5倍溢价,估值6.87亿元,并出资3.43亿元收购其49.88%的股权,加上原本持有的1.94%股权,三友医疗成为水木天蓬的控股股东。

据三友医疗介绍,水木天蓬的超声骨刀适用于全身骨组织的切割、磨削和钻孔,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众多科室,且其超声骨刀能够精确切割骨组织,并有效避免损伤临近的硬膜、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大幅提升手术的安全性。

凭借在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便捷性优势,超声骨刀正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和使用,目前已进入北京、上海、广东等二十多个省市的三甲医院。最近一年,水木天蓬在招标超声骨刀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52.5%,独占鳌头。

超声止血刀方面,水木天蓬自主研发的超声止血刀应用了扭动和纵向振动相结合的技术,大幅提高了组织切割效率。目前,该产品已于2021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在商业化方面,水木天蓬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切入市场。例如,水木天蓬通过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持续建设临床研究和培训体系,并与众多知名医院、临床专家建立医工合作关系;最后通过超声骨刀的高品质优势抢占市场,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并为后续创新产品的推广打下基础。

厚凯医疗

与其他企业不同,厚凯医疗并不仅仅专注于超声刀领域,而是致力于成为微创外科器械平台企业。

微创外科器械包括吻合器、超声刀、内窥镜、穿刺器等。其中,超声刀占比较高,市场规模较大,因此厚凯医疗目前重点关注超声刀领域。

从超声刀切入医疗市场,厚凯医疗已推出系列超声止血刀、超声止血刀刀头以及超声止血刀手柄,满足不同科室使用。

在商业化方面,依托超声止血刀的高品质优势,厚凯医疗在2021年仅用10个月便使产品进入国内300多家三甲医院,并实现销售额过亿。同时,厚凯医疗还将产品销往海外30多个国家,并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保持海外销量持续增长70%。

在布局微创外科器械平台方面,厚凯医疗已与国内顶尖手术机器人企业合作,为手术机器人提供配套的能量外科手术器械和集成外科能量平台产品。下一步,厚凯医疗将推出更多微创外科器械。

也许正是基于厚凯医疗的技术实力及商业化实力,其在2019年-2020年累计完成三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新浚资本、德同资本、分享投资等知名机构。

从微创外科切入超声刀,从超声刀切入微创外科

除了速迈医疗、水木天蓬、厚凯医疗,还有获得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的张金迪也入局了超声刀领域。2015年,张金迪创办赛诺微医疗,专注于微创外科手术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赛诺微医疗官网显示,其已构建外科视觉、外科能量、肿瘤消融三大技术平台,在微创外科领域提供内窥镜、超声止血刀、超声高频外科集成手术设备、吻合器等众多产品。

与张毓竺、曹群、史文勇等人拥有超声研究背景,自然而然选择超声刀领域不同,张金迪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择微创外科和肿瘤介入治疗,是因为其多年的工作背景。

资料显示,张金迪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先后进入GE医疗、美敦力等跨国械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创业前,张金迪在美敦力担任全球新兴市场研发部高级技术总监,带领中国研发团队创造出多个医生及患者认可的创新产品。

基于多年的医疗器械研发经验及行业认知,张金迪决心专注于微创外科及肿瘤消融领域。与速迈医疗、水木天蓬等企业不同,赛诺微医疗是从微创外科器械切入医疗。

在微创外科器械领域,超声刀、吻合器、内窥镜等产品是占比较大的核心市场。因此,赛诺微医疗在成立之初便立项超声刀等项目,并在2018年取得超声止血刀CE认证,2020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可以明显看到,赛诺微医疗通过多线并进的方式打造微创外科器械平台,而支撑其持续创新的基础则是包含10余个实验室的研发中心及近百名研发工程师。目前,赛诺微医疗已申请约4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约10项PCT国际发明专利。

另外,凭借研发团队的深度创新,赛诺微医疗已研发出多款打破海外技术垄断的国产高端器械,如可凝闭7mm血管的国产超声刀。

在国际上,赛诺微医疗的创新实力也得到认可。法国古斯塔夫·鲁西肿瘤研究院、美国迈阿密Baptist医院、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均与赛诺微医疗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且Verily、Stryker、联影等知名企业也与赛诺微医疗达成技术战略合作。

如果说,赛诺微医疗是从微创外科切入超声刀的代表,那么世格赛思就是从超声刀切入微创外科的优秀案例。

据介绍,世格赛思创始人吕大玮、陶瓷材料技术负责人周博士、钛合金材料技术负责人王博士均是出自清华大学。

吕大玮表示:“我父亲是做医疗器械管理配送工作的,从小耳濡目染,我对医疗器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医疗器械行业,从事超声刀等医疗器械的代理销售工作。”

这一干,就是25年。在此期间,吕大玮发现:国内超声刀市场主要被强生等跨国械企垄断,而跨国品牌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产品价格十分昂贵。针对此等情况,吕大玮希望研发出高品质高产超声刀,降低生产成本,服务好国内医院及患者。

基于这一点,吕大玮与联合创始人冯先生联系到专攻钛合金材料的王博士,并在清华大学成都校友会邀请到负责陶瓷材料研发的周博士,四人组成世格赛思的核心团队。

从2017年公司成立,到2018年超声刀立项,再到2021年其第一代超声刀获批上市,世格赛思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而其超声刀产品迅速推进的背后,是世格赛思投入的50多人研发团队及合作的国内多家科研院所持续深度的研发攻关。

截至目前,世格赛思已自主研发出超声刀刀头的核心材料——钛合金材料,换能器的核心材料——高性能压电陶瓷材料。这不仅打破了底层材料的海外技术垄断,还使超声刀整体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世格赛思还成功申报了2项重大课题资助,掌握了20余项国内外专利。

世格赛思表示,其将基于底层材料、智能算法、核心工艺的创新研发,从超声刀切入微创外科领域。一方面,依托超声能量技术平台开发超声能量治疗设备,如儿外科超声刀、神经外科超声刀、手术机器人专业超声刀等;另一方面,依托智能微创手术平台开发智能手术工具,如智能超声刀、吻合器、缝合器、施夹钳、智能电刀等。双管齐下,最终成为智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平台企业。

为什么是清华大学?

除了上述创新企业,2019年成立的深圳市青鼎装备有限公司也有清华背景,其股东包括冯平法、吴志军、郁鼎文、张建富、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深圳市银宝山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

其中,冯平法、吴志军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郁鼎文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工程研究所教授、张建富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为清华技术100%控股的技术转移公司。

由此可见,清华大学中,除了超声研究中心,还有机械工程系、物理系、航空航天系等院系研究超声。同时,清华大学于2014年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负责其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应的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技术转移研究院成立后,清华大学在2016至2020年共转化科技成果497项,合同金额29亿元,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2642项,成果显著。

另外,清华大学成立荷塘创投等投资机构,专注于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和投资,覆盖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清洁技术等领域。清华大学建立科技园,孵化创新项目,如清华创业园、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总的来看,清华大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专注成果转化。

在科技创新上,清华大学拥有众多科研实验室,承担大量国家重点项目,从底层技术创新,通过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例如,2021年,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冯雪课题组在柔性超声能量传输及通讯技术上取得突破进展,其研发的一种柔性可延展超声阵列及系统,可在换能器尺寸小型化的同时兼具高效能量传输性能的优势,并实现无线生理遥测。

在成果转化上,清华大学从知识产权保护、孵化园到投资机构,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科研成果顺利转化。

基于清华大学的努力,众多清华学子毕业后在超声刀领域发光发热。例如,2021年12月,厚凯医疗、赛诺微医疗、世格赛思等创新企业均中标广东牵头的16省联盟超声刀刀头集采。

据悉,此次集采,采购数量约为44万把,采购规模和集采成果覆盖了50%以上的中国市场和人群。从集采结果而言,超声刀头平均降幅70.11%,最高降幅93%,预计首年节省费用约20亿元。

此前,我国超声刀市场被强生、奥林巴斯、美敦力等企业垄断。本次集采,不仅降低了患者及医保的价格负担,还推动了国产超声刀的发展。

而中标的国产超声刀企业,他们不仅推动科技创新,打破海外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还助力国产科技发展,降低创新产品的生产成本,让更多国人用得上、用得起高品质超声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个300亿的硬科技赛道,被清华的创业者占据半壁江山

毕业后的你,是母校的骄傲吗?

图片来源:pexels-Vidal Balielo Jr

文|动脉网

对于清华学子而言,有的在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大展身手,有的在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贡献力量,也有的在超声刀领域创业。

目前,国产超声刀正处于自主创新、国产替代、集中采购的漩涡中。动脉网梳理了国产超声刀领域的创业者,发现其中速迈医疗、厚凯医疗、水木天蓬、赛诺微医疗、世格赛思等企业的创始人、高管均来自清华大学。

这些人为何选择超声刀领域?为何集中来自清华大学?为解答上述问题,动脉网访谈了其中部分创业者,并根据资料理清了他们的故事。

从一家超声研究中心,走出的三家超声刀企业

1990年,清华超声研究中心成立,开始研发超声医疗仪器。1990年-2006年,清华超声研究中心陆续研发出超声骨科手术仪、超声吸引刀、超声止血刀等创新产品,并发表了多篇重磅论文。

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统计,周兆英、张毓竺、罗晓宁、曹群、史文勇等人出现次数最多。其中,周兆英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学子,也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张毓竺作为董事长,成立了速迈医疗。据介绍,速迈医疗前身为清华大学超声研究中心,其研发和管理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拥有丰富的行业履历和科研创新经验。例如,周兆英、罗晓宁作为清华超声研究中心的专家,在中心开始商业化后加盟速迈医疗,助推国产超声刀的研发与推广。

截至目前,速迈医疗依托清华大学的学术氛围、20多年的技术积累及高质量人才资源,已研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其中大部分成果陆续转化为超声医疗仪器产品,如超声止血刀、超声骨刀、超声吸引刀、超声清创刀等。

而曹群博士在2010年创办了水木天蓬,专注于超声外科手术设备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曹群博士作为水木天蓬的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研发超声骨刀、超声吸引系统、超声止血刀系统等产品,涉及骨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手足外科、肝胆外科等多个医疗治疗领域。

史文勇则于2014年开始运营厚凯医疗。资料显示,厚凯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微创外科品牌,在能量外科产品领域具备完整的产品开发、迭代及生产能力。目前,厚凯医疗拥有超声切割止血刀、超声刀头等针对不同科室及适应症的产品,且其产品已销往国内数千家医院及欧洲、北美等海外数百家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厚凯医疗已与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合作,为手术机器人提供配套的能量外科手术器械和外科集成能量平台,推动外科手术的精准化与智能化。

虽然速迈医疗、水木天蓬、厚凯医疗的创始人均来自于清华超声研究中心,但是各企业的技术细节有所不同,产品布局与战略也各有差异化优势。

速迈医疗

速迈医疗背靠清华大学,拥有极强的技术背景及学术氛围。受益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速迈医疗持续创新、迭代超声产品。2008年,其发明复合振动的超声骨骼手术仪,并凭此发明获北京市发明专利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奖一等奖;2009年,其发明外科手术用可拆卸切割多用剪;2012年,其发明超声集成手术系统……

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整理

企查查数据显示,速迈医疗截至目前申报及获得授权的专利达70项,技术实力雄厚。同时,速迈医疗与多家医院联合成立学术中心,一方面培训医生学习使用超声能量平台,另一方面与医生深入交流,配合医生改进临床术式,提高手术效果。

也许正是基于此,速迈医疗才能高效、快速地更新迭代产品,并使产品更符合临床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速迈医疗的超声手术系统集成了超声止血刀、超声骨刀、超声吸引刀、超声清创刀四种模块,可根据不同手术类型的需要进行搭配,满足了普外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颌面外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手术需求。

另外,速迈医疗的超声刀刀头为可复用刀头,相比强生等跨国品牌的一次性超声刀刀头,手术成本更低,患者及医保负担更小。而为避免复用刀头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速迈医疗研发出可拆卸刀具,剪和刀杆可分开消毒,使消毒更彻底,保障手术安全。

水木天蓬

同样注重研发创新的还有水木天蓬,企查查数据显示,其申报及获得授权的专利达64项,并拥有16项国际专利。目前,水木天蓬的核心产品包括超声骨刀及超声止血刀。其中,超声骨刀系列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基于水木天蓬的领先性,2021年6月,三友医疗对水木天蓬7.5倍溢价,估值6.87亿元,并出资3.43亿元收购其49.88%的股权,加上原本持有的1.94%股权,三友医疗成为水木天蓬的控股股东。

据三友医疗介绍,水木天蓬的超声骨刀适用于全身骨组织的切割、磨削和钻孔,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众多科室,且其超声骨刀能够精确切割骨组织,并有效避免损伤临近的硬膜、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大幅提升手术的安全性。

凭借在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便捷性优势,超声骨刀正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和使用,目前已进入北京、上海、广东等二十多个省市的三甲医院。最近一年,水木天蓬在招标超声骨刀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52.5%,独占鳌头。

超声止血刀方面,水木天蓬自主研发的超声止血刀应用了扭动和纵向振动相结合的技术,大幅提高了组织切割效率。目前,该产品已于2021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在商业化方面,水木天蓬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切入市场。例如,水木天蓬通过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持续建设临床研究和培训体系,并与众多知名医院、临床专家建立医工合作关系;最后通过超声骨刀的高品质优势抢占市场,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并为后续创新产品的推广打下基础。

厚凯医疗

与其他企业不同,厚凯医疗并不仅仅专注于超声刀领域,而是致力于成为微创外科器械平台企业。

微创外科器械包括吻合器、超声刀、内窥镜、穿刺器等。其中,超声刀占比较高,市场规模较大,因此厚凯医疗目前重点关注超声刀领域。

从超声刀切入医疗市场,厚凯医疗已推出系列超声止血刀、超声止血刀刀头以及超声止血刀手柄,满足不同科室使用。

在商业化方面,依托超声止血刀的高品质优势,厚凯医疗在2021年仅用10个月便使产品进入国内300多家三甲医院,并实现销售额过亿。同时,厚凯医疗还将产品销往海外30多个国家,并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保持海外销量持续增长70%。

在布局微创外科器械平台方面,厚凯医疗已与国内顶尖手术机器人企业合作,为手术机器人提供配套的能量外科手术器械和集成外科能量平台产品。下一步,厚凯医疗将推出更多微创外科器械。

也许正是基于厚凯医疗的技术实力及商业化实力,其在2019年-2020年累计完成三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新浚资本、德同资本、分享投资等知名机构。

从微创外科切入超声刀,从超声刀切入微创外科

除了速迈医疗、水木天蓬、厚凯医疗,还有获得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的张金迪也入局了超声刀领域。2015年,张金迪创办赛诺微医疗,专注于微创外科手术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赛诺微医疗官网显示,其已构建外科视觉、外科能量、肿瘤消融三大技术平台,在微创外科领域提供内窥镜、超声止血刀、超声高频外科集成手术设备、吻合器等众多产品。

与张毓竺、曹群、史文勇等人拥有超声研究背景,自然而然选择超声刀领域不同,张金迪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择微创外科和肿瘤介入治疗,是因为其多年的工作背景。

资料显示,张金迪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先后进入GE医疗、美敦力等跨国械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创业前,张金迪在美敦力担任全球新兴市场研发部高级技术总监,带领中国研发团队创造出多个医生及患者认可的创新产品。

基于多年的医疗器械研发经验及行业认知,张金迪决心专注于微创外科及肿瘤消融领域。与速迈医疗、水木天蓬等企业不同,赛诺微医疗是从微创外科器械切入医疗。

在微创外科器械领域,超声刀、吻合器、内窥镜等产品是占比较大的核心市场。因此,赛诺微医疗在成立之初便立项超声刀等项目,并在2018年取得超声止血刀CE认证,2020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可以明显看到,赛诺微医疗通过多线并进的方式打造微创外科器械平台,而支撑其持续创新的基础则是包含10余个实验室的研发中心及近百名研发工程师。目前,赛诺微医疗已申请约4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约10项PCT国际发明专利。

另外,凭借研发团队的深度创新,赛诺微医疗已研发出多款打破海外技术垄断的国产高端器械,如可凝闭7mm血管的国产超声刀。

在国际上,赛诺微医疗的创新实力也得到认可。法国古斯塔夫·鲁西肿瘤研究院、美国迈阿密Baptist医院、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均与赛诺微医疗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且Verily、Stryker、联影等知名企业也与赛诺微医疗达成技术战略合作。

如果说,赛诺微医疗是从微创外科切入超声刀的代表,那么世格赛思就是从超声刀切入微创外科的优秀案例。

据介绍,世格赛思创始人吕大玮、陶瓷材料技术负责人周博士、钛合金材料技术负责人王博士均是出自清华大学。

吕大玮表示:“我父亲是做医疗器械管理配送工作的,从小耳濡目染,我对医疗器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医疗器械行业,从事超声刀等医疗器械的代理销售工作。”

这一干,就是25年。在此期间,吕大玮发现:国内超声刀市场主要被强生等跨国械企垄断,而跨国品牌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产品价格十分昂贵。针对此等情况,吕大玮希望研发出高品质高产超声刀,降低生产成本,服务好国内医院及患者。

基于这一点,吕大玮与联合创始人冯先生联系到专攻钛合金材料的王博士,并在清华大学成都校友会邀请到负责陶瓷材料研发的周博士,四人组成世格赛思的核心团队。

从2017年公司成立,到2018年超声刀立项,再到2021年其第一代超声刀获批上市,世格赛思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而其超声刀产品迅速推进的背后,是世格赛思投入的50多人研发团队及合作的国内多家科研院所持续深度的研发攻关。

截至目前,世格赛思已自主研发出超声刀刀头的核心材料——钛合金材料,换能器的核心材料——高性能压电陶瓷材料。这不仅打破了底层材料的海外技术垄断,还使超声刀整体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世格赛思还成功申报了2项重大课题资助,掌握了20余项国内外专利。

世格赛思表示,其将基于底层材料、智能算法、核心工艺的创新研发,从超声刀切入微创外科领域。一方面,依托超声能量技术平台开发超声能量治疗设备,如儿外科超声刀、神经外科超声刀、手术机器人专业超声刀等;另一方面,依托智能微创手术平台开发智能手术工具,如智能超声刀、吻合器、缝合器、施夹钳、智能电刀等。双管齐下,最终成为智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平台企业。

为什么是清华大学?

除了上述创新企业,2019年成立的深圳市青鼎装备有限公司也有清华背景,其股东包括冯平法、吴志军、郁鼎文、张建富、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深圳市银宝山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

其中,冯平法、吴志军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郁鼎文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工程研究所教授、张建富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为清华技术100%控股的技术转移公司。

由此可见,清华大学中,除了超声研究中心,还有机械工程系、物理系、航空航天系等院系研究超声。同时,清华大学于2014年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负责其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应的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技术转移研究院成立后,清华大学在2016至2020年共转化科技成果497项,合同金额29亿元,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2642项,成果显著。

另外,清华大学成立荷塘创投等投资机构,专注于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和投资,覆盖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清洁技术等领域。清华大学建立科技园,孵化创新项目,如清华创业园、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总的来看,清华大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专注成果转化。

在科技创新上,清华大学拥有众多科研实验室,承担大量国家重点项目,从底层技术创新,通过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例如,2021年,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冯雪课题组在柔性超声能量传输及通讯技术上取得突破进展,其研发的一种柔性可延展超声阵列及系统,可在换能器尺寸小型化的同时兼具高效能量传输性能的优势,并实现无线生理遥测。

在成果转化上,清华大学从知识产权保护、孵化园到投资机构,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科研成果顺利转化。

基于清华大学的努力,众多清华学子毕业后在超声刀领域发光发热。例如,2021年12月,厚凯医疗、赛诺微医疗、世格赛思等创新企业均中标广东牵头的16省联盟超声刀刀头集采。

据悉,此次集采,采购数量约为44万把,采购规模和集采成果覆盖了50%以上的中国市场和人群。从集采结果而言,超声刀头平均降幅70.11%,最高降幅93%,预计首年节省费用约20亿元。

此前,我国超声刀市场被强生、奥林巴斯、美敦力等企业垄断。本次集采,不仅降低了患者及医保的价格负担,还推动了国产超声刀的发展。

而中标的国产超声刀企业,他们不仅推动科技创新,打破海外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还助力国产科技发展,降低创新产品的生产成本,让更多国人用得上、用得起高品质超声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