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被剩下”的新势力们,上演IPO生死时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剩下”的新势力们,上演IPO生死时速

一场IPO“抢钱”狂欢正在开启,“被剩下”的造车新势力,有机会超越“蔚小理”吗?

图片来源:Unsplash-Chips & Champagner

文|车市物语  

现在新能源市场上有多少家中国造车新势力?6、7年前,这个数字超过300家,可如今,有市场能见度的、稳定出货的,不到10家。但即便如此,仍有源源不断的跨界新玩家加入造车的队伍。

从ICU爬出来的“蔚小理”,渐渐完成了0到1的验证期,无论是营收,还是销量均保持增长状态。如今,他们手握着稳定的现金流,正逐步进入1-10的成长期。

曾有专家和车界大佬公开表示:“未来国产车只会存活5家车企,其余的将全部被淘汰”。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则认为,10-20年后,当智能电动汽车迎来竞争的终局时,可能只有5张最终的“船票”。

截至目前,没有人能够确保,自己能拿到决赛的门票。正当一线新势力感觉站稳脚跟时,二线新势力也在步步紧逼,除了2021年交付数据亮眼外,二线造车新势力们开始加速“赶考”资本市场,这是他们在不断烧钱基础上持续求存的一盏明灯。

近日,二线新势力对赴港IPO进行了集体“突围”——合众、零跑、威马、高合等都陆续传来相关信息。一场IPO“抢钱”狂欢正在开启,“被剩下”的造车新势力,有机会超越“蔚小理”吗?

一场“融资与烧钱”的游戏

如果把时间拉回1年前,威马、哪吒、零跑、吉利、恒大等近10家汽车企业都有宣布IPO计划,只是当时的目标是科创板。现在,这些曾铆足了劲冲击科创板IPO的企业,都集体转向了港股。

2021年初以来,IPO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上交所受理科创板IPO申请的节奏有所放缓。“除了头部企业,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不符合科创板的要求,研发投入占比未超过7%,市场份额也很低。”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称。

至今,仍未有一家主机厂能够成功登陆科创板。

在赴美IPO对中国企业大门基本关闭、科创板又道阻且长之下,由于自身盈利问题,港股IPO似乎成为了二线新势力们最后的机会。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哪吒总资产净额38.23亿元,营收16.32亿元,亏损6.93亿元,超过了2020年全年净亏损13.21亿元的一半。

2018年以来,零跑汽车每年亏损金额分别为3.07亿元、5.88亿元、13.9亿元、2021年一季度亏损8.6亿元。

从2017年初到2020年9月,威马已累计亏损约114亿元。2021年Q3财报数据中,威马汽车企业优先股公司股东的亏损为15.9亿元,同期相比扩张38.4%。

亏损始终是悬在造车新势力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按照李斌的说法,新创企业想要造车,至少需要200亿以上的资金准备。但之后他改变了说辞,“几年前我说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干不了。”

从量产、到交付、到盈利是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节点。2021年销量直逼十万辆的“蔚小理”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特斯拉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直到2020年才实现盈利。

为了拓宽融资通道,理想、小鹏已在港二次上市,蔚来或因为涉及用户信托持股问题,还没成功登陆。不过,2月28日消息称,蔚来申请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预期于3月10日开始在港交所交易。虽然“介绍上市”从一定层面来说,不再涉及融资,但也不排除后期市场环境好转,融资的可能,目前更多考虑的是先“占坑”。

智能电动化背景下的研发支出不必多说,背后既要拼市场与产品,还要拼人才规模。

在日前公布的《高管薪资排行 Top50》中,薪资排行第一的高管是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以4.35亿元的薪酬超越了腾讯总裁刘炽平。虽然之后小鹏汽车紧急辟谣称,“超过90%是几年累计的股权激励总和。”

据第三方招聘网站信息显示,与智能电动汽车相关岗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当前感知算法工程师、自动驾驶规划控制等职位的月薪达到50k-80k已是屡见不鲜。在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当下,挖人能够开出的条件,除了基本薪资外,更大的想象来自期权和股票。

“除了为拓宽融资渠道外,二线新势力一旦上市,就能比过去更容易得到公众的关注,知名度、企业品牌都会提升,挖人也有了更多的谈判条件,对人才吸纳均有好处。”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车市物语称。

二线新势力为资本注入兴奋剂

近日,有媒体报道,造车新势力哪吒品牌主体,合众汽车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计划,计划募资10亿美元,保荐人分别为中信、中金、摩根士丹利及UBS。

相关信息显示,哪吒汽车近期再获20亿元D++轮融资,算上最新一轮融资,哪吒融资总额超过140亿元。

记得“红衣教主”周鸿祎,在投资哪吒汽车时称,“蔚来、小鹏、理想都上市了,所以我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很小。”无可厚非,周鸿祎看中哪吒汽车,最终是奔着上市去的。

哪吒汽车在2021年的市场表现,确实可圈可点。数据显示,哪吒汽车2021年交付量达69674辆,同比增长超360%。2022年1月,哪吒汽车销量更是破万,超过“老大哥”蔚来,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销量仅次于小鹏、理想的第三大车企,并完成了第10万辆汽车的交付。

无独有偶,近期证监会披露的信息也坐实了零跑汽车赴港上市的传闻。

资料显示,于2015年成立的零跑汽车,至今已有7轮融资经历,至少完成120亿元人民币融资。最近一次融资来自2021年7月,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杭州市创投基金、中信建投和中信戴卡等,融资额达人民币45亿元。

一年前,零跑汽车的年度交付量仅为11391台,一度被市场认为走在了死亡的边缘。可到了2021年,零跑实现销量43121辆,同比增长96.8%。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甚至在2021年放出“三年内超过特斯拉”的狠话,力争达成2025年销售80万辆的目标。而要支撑新车与技术研发,充足的资金储备必不可少。

相比哪吒与零跑,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的威马,其上市之路走得异常艰难。但不久前,威马通过一系列换股方式获得力世纪28.51%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恰逢港交所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引入SPAC上市机制,此举被不少人看作是威马或将采取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港股市场。

如果横向对比二线新势力,威马有了掉队的迹象。作为新势力中曾经的领头羊,威马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沈晖曾在2018年称:“威马的小目标是今年年底前交付1万辆,明年争取交付10万辆。”但是,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年,蔚小理已经纷纷逼近10万大关,而威马曾经的“小目标”依然遥不可及。

据国内媒体报道,目前威马已经累计融资11轮,相比之下,蔚来仅用5轮融资就完成了在美股上市。

中国“最贵”电动汽车品牌华人运通也考虑最早于2022年在香港上市。近期有消息传,华人运通拟募集不超5亿美元资金,正就IPO事宜与瑞银和摩根士丹利合作。

一直鲜少透露财务情况的高合,其实背后有多笔未公开的融资。身处60万元以上的高端电动车赛道,高合面临的资金需求和压力只会更大,冲刺IPO是必然之路。

有新造车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车市物语,“在手里的资金还充裕时,车企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做到一定的销量规模,再寻求上市,能获得更好的融资效果。目前,部分二线新势力选择IPO是一个好时机。”

哪有什么“造车赢家”

可能眼下的一个问题是,港交所容得下那么多新势力企业吗?资本市场又为何要看中这些二线新势力企业?

蔚小理的上市之后走上了正循环,价量齐飞,更加引得其他新势力和资本摩拳擦掌。在经历了第一轮大浪淘沙后,这些二线新势力是幸存者,并且在攀升的交付量中有了底气。

一家知名豪华车企CFO张恒(化名)对车市物语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还远远谈不上存量竞争阶段,各大势力都是在抢增量市场,现在新能源车企的主要目的都是抢占传统燃油车的份额。”

在他看来,港交所依然有空间。中国在新能源车产业方面政策方向明确,参与者众多且活跃,资本市场关注度高,市场环境不错。这也给第二梯队的造车企业带来机会。

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4.8%。从5%飙升至近15%,只用了仅仅一年时间。多位业内专家预测,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一个陡峭的“增长曲线”。

不过,对于二线新势力来说,即使市场时机更加成熟,顺利赴港上市,但仍然难言水到渠成,仅仅是获得喘息机会。

如何利用好资本输送“粮草和弹药”,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持续融资能力、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也是造车新势力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勇曾说“哪吒汽车不做富人的玩具,只做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但哪吒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也是一把双刃剑,进入2022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再度出现退坡,倒逼全行业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

日前,欧拉旗下的黑/白猫两款车型暂时停止接单,原因在于 2022 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单台亏损超过万元。薄利多销,以牺牲产品毛利率为代价的扩大规模,并不是企业健康发展之道。如何突破“低价”标签,提高整车毛利率和营收水平,是哪吒接下来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排在哪吒销量之后的威马,更是一言难尽,能打出来的牌越来越少,无论在营销、服务、科技方面都难以与一线新势力所抗衡。有接近威马的内部人士称,“现在的威马,看起来更像是在漫无目的地‘烧钱’,内部财务斗争也比较混乱,以至于目前融资可能只收获了一波不良资产股票。”

相比哪吒与威马,零跑汽车在融资和销量上都不占优势,但“全域自研”是其欲“领跑”新势力的杀手锏。自研的最大好处是未来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但研发投入带给财务的压力是巨大的,烧钱不节制只会让投资者离得更远。不仅如此,自研技术的实力是否过关,这也是零跑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按照李想的说法,车企要在各自细分领域吃到3%左右的市场份额,才算是完成从0到1验证期的标志,那二线新势力即使成功IPO,还远远未到举杯欢庆的时刻。

在刚刚发布的理想Q4财报会上,李想坦言,“我们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刚刚完成从0到1的验证,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尚未完成。无论是从产品到应用,再到技术和系统层,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还没有做,这些都值得我们在接下来的五年、十年坚持去做。”

“急功近利是我们的弊病,希望有更多的车企可以静下心来把硬技术搞上去,而不是哗众取宠,我相信中国有好的车企可以经受住考验。”张恒意味深长地说,“有长远眼光的资本,更看重长期发展规划,这些是我们要向美股市场学习的地方。”

中国造车新势力,谁是最终赢家?先想办法活过10年以上再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剩下”的新势力们,上演IPO生死时速

一场IPO“抢钱”狂欢正在开启,“被剩下”的造车新势力,有机会超越“蔚小理”吗?

图片来源:Unsplash-Chips & Champagner

文|车市物语  

现在新能源市场上有多少家中国造车新势力?6、7年前,这个数字超过300家,可如今,有市场能见度的、稳定出货的,不到10家。但即便如此,仍有源源不断的跨界新玩家加入造车的队伍。

从ICU爬出来的“蔚小理”,渐渐完成了0到1的验证期,无论是营收,还是销量均保持增长状态。如今,他们手握着稳定的现金流,正逐步进入1-10的成长期。

曾有专家和车界大佬公开表示:“未来国产车只会存活5家车企,其余的将全部被淘汰”。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则认为,10-20年后,当智能电动汽车迎来竞争的终局时,可能只有5张最终的“船票”。

截至目前,没有人能够确保,自己能拿到决赛的门票。正当一线新势力感觉站稳脚跟时,二线新势力也在步步紧逼,除了2021年交付数据亮眼外,二线造车新势力们开始加速“赶考”资本市场,这是他们在不断烧钱基础上持续求存的一盏明灯。

近日,二线新势力对赴港IPO进行了集体“突围”——合众、零跑、威马、高合等都陆续传来相关信息。一场IPO“抢钱”狂欢正在开启,“被剩下”的造车新势力,有机会超越“蔚小理”吗?

一场“融资与烧钱”的游戏

如果把时间拉回1年前,威马、哪吒、零跑、吉利、恒大等近10家汽车企业都有宣布IPO计划,只是当时的目标是科创板。现在,这些曾铆足了劲冲击科创板IPO的企业,都集体转向了港股。

2021年初以来,IPO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上交所受理科创板IPO申请的节奏有所放缓。“除了头部企业,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不符合科创板的要求,研发投入占比未超过7%,市场份额也很低。”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称。

至今,仍未有一家主机厂能够成功登陆科创板。

在赴美IPO对中国企业大门基本关闭、科创板又道阻且长之下,由于自身盈利问题,港股IPO似乎成为了二线新势力们最后的机会。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哪吒总资产净额38.23亿元,营收16.32亿元,亏损6.93亿元,超过了2020年全年净亏损13.21亿元的一半。

2018年以来,零跑汽车每年亏损金额分别为3.07亿元、5.88亿元、13.9亿元、2021年一季度亏损8.6亿元。

从2017年初到2020年9月,威马已累计亏损约114亿元。2021年Q3财报数据中,威马汽车企业优先股公司股东的亏损为15.9亿元,同期相比扩张38.4%。

亏损始终是悬在造车新势力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按照李斌的说法,新创企业想要造车,至少需要200亿以上的资金准备。但之后他改变了说辞,“几年前我说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干不了。”

从量产、到交付、到盈利是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节点。2021年销量直逼十万辆的“蔚小理”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特斯拉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直到2020年才实现盈利。

为了拓宽融资通道,理想、小鹏已在港二次上市,蔚来或因为涉及用户信托持股问题,还没成功登陆。不过,2月28日消息称,蔚来申请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预期于3月10日开始在港交所交易。虽然“介绍上市”从一定层面来说,不再涉及融资,但也不排除后期市场环境好转,融资的可能,目前更多考虑的是先“占坑”。

智能电动化背景下的研发支出不必多说,背后既要拼市场与产品,还要拼人才规模。

在日前公布的《高管薪资排行 Top50》中,薪资排行第一的高管是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以4.35亿元的薪酬超越了腾讯总裁刘炽平。虽然之后小鹏汽车紧急辟谣称,“超过90%是几年累计的股权激励总和。”

据第三方招聘网站信息显示,与智能电动汽车相关岗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当前感知算法工程师、自动驾驶规划控制等职位的月薪达到50k-80k已是屡见不鲜。在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当下,挖人能够开出的条件,除了基本薪资外,更大的想象来自期权和股票。

“除了为拓宽融资渠道外,二线新势力一旦上市,就能比过去更容易得到公众的关注,知名度、企业品牌都会提升,挖人也有了更多的谈判条件,对人才吸纳均有好处。”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车市物语称。

二线新势力为资本注入兴奋剂

近日,有媒体报道,造车新势力哪吒品牌主体,合众汽车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计划,计划募资10亿美元,保荐人分别为中信、中金、摩根士丹利及UBS。

相关信息显示,哪吒汽车近期再获20亿元D++轮融资,算上最新一轮融资,哪吒融资总额超过140亿元。

记得“红衣教主”周鸿祎,在投资哪吒汽车时称,“蔚来、小鹏、理想都上市了,所以我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很小。”无可厚非,周鸿祎看中哪吒汽车,最终是奔着上市去的。

哪吒汽车在2021年的市场表现,确实可圈可点。数据显示,哪吒汽车2021年交付量达69674辆,同比增长超360%。2022年1月,哪吒汽车销量更是破万,超过“老大哥”蔚来,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销量仅次于小鹏、理想的第三大车企,并完成了第10万辆汽车的交付。

无独有偶,近期证监会披露的信息也坐实了零跑汽车赴港上市的传闻。

资料显示,于2015年成立的零跑汽车,至今已有7轮融资经历,至少完成120亿元人民币融资。最近一次融资来自2021年7月,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杭州市创投基金、中信建投和中信戴卡等,融资额达人民币45亿元。

一年前,零跑汽车的年度交付量仅为11391台,一度被市场认为走在了死亡的边缘。可到了2021年,零跑实现销量43121辆,同比增长96.8%。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甚至在2021年放出“三年内超过特斯拉”的狠话,力争达成2025年销售80万辆的目标。而要支撑新车与技术研发,充足的资金储备必不可少。

相比哪吒与零跑,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的威马,其上市之路走得异常艰难。但不久前,威马通过一系列换股方式获得力世纪28.51%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恰逢港交所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引入SPAC上市机制,此举被不少人看作是威马或将采取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港股市场。

如果横向对比二线新势力,威马有了掉队的迹象。作为新势力中曾经的领头羊,威马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沈晖曾在2018年称:“威马的小目标是今年年底前交付1万辆,明年争取交付10万辆。”但是,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年,蔚小理已经纷纷逼近10万大关,而威马曾经的“小目标”依然遥不可及。

据国内媒体报道,目前威马已经累计融资11轮,相比之下,蔚来仅用5轮融资就完成了在美股上市。

中国“最贵”电动汽车品牌华人运通也考虑最早于2022年在香港上市。近期有消息传,华人运通拟募集不超5亿美元资金,正就IPO事宜与瑞银和摩根士丹利合作。

一直鲜少透露财务情况的高合,其实背后有多笔未公开的融资。身处60万元以上的高端电动车赛道,高合面临的资金需求和压力只会更大,冲刺IPO是必然之路。

有新造车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车市物语,“在手里的资金还充裕时,车企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做到一定的销量规模,再寻求上市,能获得更好的融资效果。目前,部分二线新势力选择IPO是一个好时机。”

哪有什么“造车赢家”

可能眼下的一个问题是,港交所容得下那么多新势力企业吗?资本市场又为何要看中这些二线新势力企业?

蔚小理的上市之后走上了正循环,价量齐飞,更加引得其他新势力和资本摩拳擦掌。在经历了第一轮大浪淘沙后,这些二线新势力是幸存者,并且在攀升的交付量中有了底气。

一家知名豪华车企CFO张恒(化名)对车市物语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还远远谈不上存量竞争阶段,各大势力都是在抢增量市场,现在新能源车企的主要目的都是抢占传统燃油车的份额。”

在他看来,港交所依然有空间。中国在新能源车产业方面政策方向明确,参与者众多且活跃,资本市场关注度高,市场环境不错。这也给第二梯队的造车企业带来机会。

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4.8%。从5%飙升至近15%,只用了仅仅一年时间。多位业内专家预测,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一个陡峭的“增长曲线”。

不过,对于二线新势力来说,即使市场时机更加成熟,顺利赴港上市,但仍然难言水到渠成,仅仅是获得喘息机会。

如何利用好资本输送“粮草和弹药”,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持续融资能力、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也是造车新势力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勇曾说“哪吒汽车不做富人的玩具,只做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但哪吒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也是一把双刃剑,进入2022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再度出现退坡,倒逼全行业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

日前,欧拉旗下的黑/白猫两款车型暂时停止接单,原因在于 2022 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单台亏损超过万元。薄利多销,以牺牲产品毛利率为代价的扩大规模,并不是企业健康发展之道。如何突破“低价”标签,提高整车毛利率和营收水平,是哪吒接下来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排在哪吒销量之后的威马,更是一言难尽,能打出来的牌越来越少,无论在营销、服务、科技方面都难以与一线新势力所抗衡。有接近威马的内部人士称,“现在的威马,看起来更像是在漫无目的地‘烧钱’,内部财务斗争也比较混乱,以至于目前融资可能只收获了一波不良资产股票。”

相比哪吒与威马,零跑汽车在融资和销量上都不占优势,但“全域自研”是其欲“领跑”新势力的杀手锏。自研的最大好处是未来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但研发投入带给财务的压力是巨大的,烧钱不节制只会让投资者离得更远。不仅如此,自研技术的实力是否过关,这也是零跑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按照李想的说法,车企要在各自细分领域吃到3%左右的市场份额,才算是完成从0到1验证期的标志,那二线新势力即使成功IPO,还远远未到举杯欢庆的时刻。

在刚刚发布的理想Q4财报会上,李想坦言,“我们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刚刚完成从0到1的验证,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尚未完成。无论是从产品到应用,再到技术和系统层,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还没有做,这些都值得我们在接下来的五年、十年坚持去做。”

“急功近利是我们的弊病,希望有更多的车企可以静下心来把硬技术搞上去,而不是哗众取宠,我相信中国有好的车企可以经受住考验。”张恒意味深长地说,“有长远眼光的资本,更看重长期发展规划,这些是我们要向美股市场学习的地方。”

中国造车新势力,谁是最终赢家?先想办法活过10年以上再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