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见财经
自上市以来,海底捞的麻烦就没断过。
菜品涨价、锅里吃出东西(后被辟谣)、创始人移民新加坡、给顾客打标签、疯狂扩张、关店300家,过往两三年里,每一件发生在海底捞身上的事情都能将这家明星餐饮企业送上热搜。
热搜的背后是“海底捞文化”的一种反噬,还是这家企业本身具有“招黑”体质?
我认为,海底捞自从上市之后,作为全国最大的餐饮企业,其服务与价格皆是行业的标杆。但是由于上市之后,很多东西都开始“透明”,包括其财报等等,所以发生任何一件小事情就容易被放大,这就成为了海底捞频繁上热搜的诱因。
但海底捞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并非食品涨价以及其他的相关问题,而是其业绩问题。伴随着疫情的以及海底捞疯狂扩张出现的后遗症,海底捞的市值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跌去了近80%(超过了3500亿港元)。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跌幅超过80%都是一场灾难,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事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曾反思过自己的错误。
他承认了自己疯狂扩张的行为,是盲目自信的。
因此,自2021年年底开始,海底捞开始关店。近期,海底捞发布了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预期将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
按照最高亏损额度计算,海底捞一年亏光了三年的净利润。而这就是海底捞疯狂开店的后遗症。实际上对于当下的海底捞来说,这并非最糟糕的事情。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海底捞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一,关闭300家店面能否达到盈亏平衡。如果不能实现盈亏平衡,海底捞是否会继续关店?在我看来,自海底捞上市之后,其开店的数量超过了其历史的总和,对于海底捞来说,这是一种负担。
另外,随着这几年疫情的常态化,很多餐饮企业发展均比较艰难,所以海底捞选择逆势扩张也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第二,剩余店面翻台率是否会上升。对于海底捞来说,翻台率是判断店面“健康”的重要标志。实际上,自海底捞上市之后,随着店面越来越多,其翻台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目前更是达到了3次/天左右。
所以,海底捞在收缩的过程中,提高店面的翻台率就变得尤为重要。
第三,减少外界的关注,尽量少吸引媒体的目光,当下作为餐饮企业的龙头,海底捞每一步动作都会成为外界的焦点。但从过去几年的状况来看,其负面的消息远大于正面的消息。因此,降低媒体关注度也是未来海底捞要做的重点工作之一。
3月1日,海底捞发布了新的人事任命,公告称,海底捞董事会主席张勇辞任CEO一职,接替张勇的是公司的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任命生效之后,张勇继续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以及执行董事。另外,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
据悉,杨利娟成为公司CEO之后,负责监督集团的管理及战略发展,并继续负责“啄木鸟计划”的落实与推进。
综合而言,对于张勇而言选择此时进行公司内部高管的调整,总体弊大于利。一方面这可以降低外界对张勇本人的关注度,另外一方面张勇本人也能认真思考海底捞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今年对于张勇和海底捞来说,扭亏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假如海底捞今年不能扭亏,那么未来两年公司将会非常地被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