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就算你不会成为加害人,但如果成为加害人家属呢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就算你不会成为加害人,但如果成为加害人家属呢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新移民文学、博尔赫斯、翁贝托·埃科、德累斯顿、加害人家属、后现代主义、摄影、动物追踪……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海中白象》

[美] 凌岚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01

作为美籍华人作家,凌岚笔下的故事始终聚焦新时代的华人移民。其于2020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离岸流》就是基于过去20多年来中国大陆留学生在美国的移民生活创作,题材包括异乡漂泊、中年危机、移民二代对父母辈的认同与反叛等。最新出版的这部《海中白象》共收入九个中短篇小说,书写的仍是身处美国的华人移民的日常生活。

在这本集子中,同名短篇小说《海中白象》从女儿的视角讲述了父母情感破裂的故事;《消失》与《陀飞轮》采取不同角度展现少男少女青春期的悸动、反叛与成长;《萍聚》通过一次疫情期间的老友聚会书写华人间的互助与亲情……这些故事共同拼凑出一幅华人移民眼中的美国图景,让我们看到这一特定群体真实的生活面貌。

《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1989》

[阿根廷]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 著 / [阿根廷] 丹尼尔·马蒂诺 编 
郑菁菁 / 陆恺甜 / 徐泉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1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与比奥伊·卡萨雷斯的友谊始于20世纪30年代。尽管两人在诸多方面观念不同,但他们都对书有着狂热的兴趣,这令他们的友谊迅速升温,并持续了超过五十年。在此期间,他们曾一起写过侦探小说、幻想小说,写过电影剧本、文章,作过序,一起带头编纂过系列文丛和内容繁杂的文选,编注过文学经典,还一起办过杂志。可以说,无论在创作上还是生活上,没有谁比卡萨雷斯更了解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自己也承认:“我的生活对他而言没有秘密。”

1947年,卡萨雷斯开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那些与博尔赫斯“似乎永无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对话”,并笔耕不辍地坚持了近四十年,最终汇集成了这部《日记中的博尔赫斯》。卡萨雷斯曾表示:“我能做的仅仅是讲述我是如何看待博尔赫斯以及他是如何与我相处的,纠正人们对他的错误认识,维护博尔赫斯,尤其要维护真相。”在书中,博尔赫斯“如亲密友人一般侃侃而谈,将他本人过往所尊崇的诸事付之笑谈”。这些日记也为读者呈现了当时世界文坛的种种风云轶事,一窥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

[意] 翁贝托·埃科 著  陈英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03

本书是意大利百科全书式作家翁贝托·埃科的文学小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有评论家说,阅读翁贝托·埃科对我们的精神痼疾而言是一种解毒。他的写作范围无所不包,诸如足球、色情片和咖啡壶之类看似“无脑”的话题也能在他笔下变得既有趣又深刻。正如标题“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一样,读者还将在书中看到作家对现代生活中种种荒诞之事的精妙解答,比如,如何购买飞机上的小玩意儿、如何谈论动物、如何避免使用手机、如何摆脱“千真万确”等等。

本次新版由陈英从意大利语版本直接翻译而来,新增了《如何变得受人欢迎》《如何惩罚散布垃圾邮件的人》《如何在媒体的纷乱中生存》等十篇文章。这部妙趣横生的非典型生活指南也充分体现了埃科的写作观念:“我坚信写作仿讽文学不仅合理,而且根本就是我的神圣责任之所在。”

《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毁灭与重生》

[英] 辛克莱·麦凯 著  张祝馨 译
新经典文化 |  文汇出版社 2022-02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仅次于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被誉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欧洲文明的中心。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1945年2月的一天,上千架盟军的轰炸机飞过这里,造成大约2.5万人丧生,德累斯顿在一夜之间沦为废墟。这场灾难的亲历者之一、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曾如此评价其呈现出的残酷的黑色幽默:“耗资巨大,计划周密,最后,却毫无意义。”这次轰炸是为尽快结束战争,摧毁纳粹的战斗意志而进行的,包括丘吉尔在内的英国高层批准了这一计划,但就连丘吉尔本人也在事后对空袭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究竟谁该为德累斯顿的毁灭负责?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未终止。

近年来,德累斯顿的档案馆一直在努力收集证词和目击者描述,从攻击计划的制定者到实施轰炸的飞行员,从大火中的幸存者到惊愕于毁灭程度的局外人,这项鼓舞人心的公共历史计划让许多失落的记忆重见天日。本书基于大量史料和档案还原了灾难的全过程,并充分讨论了其引发的道德争论,一直写到今天的和解与复兴。在作者看来,德累斯顿的故事既关乎死亡也关乎生命,它诉说了人类精神在最特殊的境遇下展现出的无限坚忍。

《加害人家属》

[日] 铃木伸元 著   陈令娴 译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2022-02

很多人都相信“我不会成为加害人”,但自己不犯罪,并不代表不会成为加害人家属。例如小孩犯罪的家长、配偶犯罪的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犯罪的儿童,连同亲戚犯罪的人一并算起来,每起案件背后其实牵连者众。这些加害人家属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一些人因为家人犯案而失去工作、不停搬家、被骚扰或人身攻击,无法过上正常生活,更有人因过重的负罪感而自杀。本书聚焦至今鲜有人讨论的加害人家属,向大众揭示了他们是如何面对亲人犯罪,又是如何度过往后人生的。

本书作者铃木伸元任职于NHK电视台,他以2010年4月初NHK电视台播放的《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为基础,在书中大幅加入了没有被剪辑进节目的信息,包括大量加害人家属的手记和采访报道。他坦言,这些采访曾让他屡次遭到斥责:“你把被害人家属置于何地?”在他看来,现在的日本社会的确缺乏对被害人与被害人家属的援助,他也无意高声呼吁加害人家属的权利,但让社会大众了解后者的现况仍有意义——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反过来说,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

《时髦的空话:后现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的滥用》

[美]艾伦·索卡尔 / [比]让·布里克蒙 著  蔡佩君 译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02

1996年,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艾伦·索卡尔模仿当代理论家,胡乱引用与科学有关却晦涩难懂的术语写下了一篇文章,并发表在当时作为思想界标志期刊的《社会文本》上。后续,索卡尔自己揭露了这种故作高深但语焉不详的荒谬手法,这起恶作剧在学术界引发了剧烈反响,被称为“索卡尔事件”。《时髦的空话》是索卡尔与另一位物理学教授让·布里克蒙对该事件的直接回应。他们列举了一系列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论著文本,尖锐地指出部分内容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暴露了作者对科学概念的无知、误解与误用。事实上,深奥难解并不一定都有深度,含糊地套用科学模型来论述人文社会议题对读者并无助益。

索卡尔和布里克蒙检视和批判的对象有不少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包括深受读者仰慕的拉康、克里斯蒂娃、鲍德里亚、德勒兹等。在索卡尔看来,这些思想家对很多基本的科学概念一知半解,却用博学的假面具来炫惑不懂科学的读者,他们对科学术语的大量使用反而反映出一种“科学主义”(scientism)的心态。当代人文社会学者对科学似乎有一种暧昧的心理:一方面批判科学已变成霸权;另一方面又极力为自己的研究争取“科学”的资格。本书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场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派的“世纪之战”,重新审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潮流。

《霍克尼论摄影》

[英]大卫·霍克尼 / [英]保罗·乔伊斯 著  栾志超 译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11

本书第一版曾在1994年被引进中国,是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唯一一部专门论述摄影与影像艺术的著作,收录了他与好友保罗·乔伊斯关于摄影的对谈。自20世纪80年代起,霍克尼创作了一系列名为“Joiners”的摄影拼贴作品,深入探索了绘画与摄影在视觉表现上的关系,以及摄影作为艺术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中,他的作品和理念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本时隔多年的增订本将为那些对霍克尼或摄影感兴趣的读者弥补缺憾。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霍克尼就开始利用多张图像及“剪纸照片”(cut-up)进行实验,但直到发现了宝丽来照相机,他多年的实践才得以厚积薄发。当时,人们相信相机是一架可以记录客观事实的机器,艺术家也渴望用摄影来呈现事物真实的一面,但“真实”恰恰是霍克尼想要推翻的概念。在他看来,相机是艺术家画板的扩充,他此后创作的摄影作品本质上都是在同摄影既定的“写实主义”观念进行斗争,以其观看方式为参照,我们对观看的传统理解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可贵的是,这本对话集的核心议题不囿于摄影,在霍克尼与乔伊斯长达17年的交流中,它成为了一本涉猎广泛的文集,探讨艺术家与其所栖居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动物去哪里》

[英] 詹姆斯·切希尔 / [英] 奥利弗·乌贝蒂 著  谭羚迪 译
后浪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1-12

早期,生物学家从动物的足迹、巢穴、粪便中寻找它们在野外的踪迹;如今,借助新科技,动物的痕迹不只印在地上,还印在电脑的硅基芯片里。本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动物追踪技术革命史上的重大突破,旨在向读者呈现陆地、天空和海洋中的前沿研究。大部分故事都谈到了“做标记”(tagging),即科学家把一个设备装在动物身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的小型化,这些设备能收集到数以十亿字节计的行为、生理、环境数据:从兀鹫的翱翔盘旋轨迹,到南极沿岸的海水温度,再到熊蜂的飞行,让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自然世界。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研究者正在和工程师合作,开发远程研究动物的新方法,生态学与技术的融合也让来自更多学科的人参与到动物保护问题的对话中。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如今科学家收集到的数据太多,不可能独自处理,这就需要跨国、跨学科的团队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动物数据。本书就是由一位地理学家和一位设计师合作的结果,他们借助跨海光缆创作了这些故事和地图,或许可为追踪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相关数据分析师和可视化分析工程师带去灵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就算你不会成为加害人,但如果成为加害人家属呢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新移民文学、博尔赫斯、翁贝托·埃科、德累斯顿、加害人家属、后现代主义、摄影、动物追踪……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海中白象》

[美] 凌岚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2-01

作为美籍华人作家,凌岚笔下的故事始终聚焦新时代的华人移民。其于2020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离岸流》就是基于过去20多年来中国大陆留学生在美国的移民生活创作,题材包括异乡漂泊、中年危机、移民二代对父母辈的认同与反叛等。最新出版的这部《海中白象》共收入九个中短篇小说,书写的仍是身处美国的华人移民的日常生活。

在这本集子中,同名短篇小说《海中白象》从女儿的视角讲述了父母情感破裂的故事;《消失》与《陀飞轮》采取不同角度展现少男少女青春期的悸动、反叛与成长;《萍聚》通过一次疫情期间的老友聚会书写华人间的互助与亲情……这些故事共同拼凑出一幅华人移民眼中的美国图景,让我们看到这一特定群体真实的生活面貌。

《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1989》

[阿根廷]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 著 / [阿根廷] 丹尼尔·马蒂诺 编 
郑菁菁 / 陆恺甜 / 徐泉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1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与比奥伊·卡萨雷斯的友谊始于20世纪30年代。尽管两人在诸多方面观念不同,但他们都对书有着狂热的兴趣,这令他们的友谊迅速升温,并持续了超过五十年。在此期间,他们曾一起写过侦探小说、幻想小说,写过电影剧本、文章,作过序,一起带头编纂过系列文丛和内容繁杂的文选,编注过文学经典,还一起办过杂志。可以说,无论在创作上还是生活上,没有谁比卡萨雷斯更了解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自己也承认:“我的生活对他而言没有秘密。”

1947年,卡萨雷斯开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那些与博尔赫斯“似乎永无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对话”,并笔耕不辍地坚持了近四十年,最终汇集成了这部《日记中的博尔赫斯》。卡萨雷斯曾表示:“我能做的仅仅是讲述我是如何看待博尔赫斯以及他是如何与我相处的,纠正人们对他的错误认识,维护博尔赫斯,尤其要维护真相。”在书中,博尔赫斯“如亲密友人一般侃侃而谈,将他本人过往所尊崇的诸事付之笑谈”。这些日记也为读者呈现了当时世界文坛的种种风云轶事,一窥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

[意] 翁贝托·埃科 著  陈英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03

本书是意大利百科全书式作家翁贝托·埃科的文学小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有评论家说,阅读翁贝托·埃科对我们的精神痼疾而言是一种解毒。他的写作范围无所不包,诸如足球、色情片和咖啡壶之类看似“无脑”的话题也能在他笔下变得既有趣又深刻。正如标题“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一样,读者还将在书中看到作家对现代生活中种种荒诞之事的精妙解答,比如,如何购买飞机上的小玩意儿、如何谈论动物、如何避免使用手机、如何摆脱“千真万确”等等。

本次新版由陈英从意大利语版本直接翻译而来,新增了《如何变得受人欢迎》《如何惩罚散布垃圾邮件的人》《如何在媒体的纷乱中生存》等十篇文章。这部妙趣横生的非典型生活指南也充分体现了埃科的写作观念:“我坚信写作仿讽文学不仅合理,而且根本就是我的神圣责任之所在。”

《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毁灭与重生》

[英] 辛克莱·麦凯 著  张祝馨 译
新经典文化 |  文汇出版社 2022-02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仅次于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被誉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欧洲文明的中心。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1945年2月的一天,上千架盟军的轰炸机飞过这里,造成大约2.5万人丧生,德累斯顿在一夜之间沦为废墟。这场灾难的亲历者之一、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曾如此评价其呈现出的残酷的黑色幽默:“耗资巨大,计划周密,最后,却毫无意义。”这次轰炸是为尽快结束战争,摧毁纳粹的战斗意志而进行的,包括丘吉尔在内的英国高层批准了这一计划,但就连丘吉尔本人也在事后对空袭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究竟谁该为德累斯顿的毁灭负责?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未终止。

近年来,德累斯顿的档案馆一直在努力收集证词和目击者描述,从攻击计划的制定者到实施轰炸的飞行员,从大火中的幸存者到惊愕于毁灭程度的局外人,这项鼓舞人心的公共历史计划让许多失落的记忆重见天日。本书基于大量史料和档案还原了灾难的全过程,并充分讨论了其引发的道德争论,一直写到今天的和解与复兴。在作者看来,德累斯顿的故事既关乎死亡也关乎生命,它诉说了人类精神在最特殊的境遇下展现出的无限坚忍。

《加害人家属》

[日] 铃木伸元 著   陈令娴 译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2022-02

很多人都相信“我不会成为加害人”,但自己不犯罪,并不代表不会成为加害人家属。例如小孩犯罪的家长、配偶犯罪的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犯罪的儿童,连同亲戚犯罪的人一并算起来,每起案件背后其实牵连者众。这些加害人家属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一些人因为家人犯案而失去工作、不停搬家、被骚扰或人身攻击,无法过上正常生活,更有人因过重的负罪感而自杀。本书聚焦至今鲜有人讨论的加害人家属,向大众揭示了他们是如何面对亲人犯罪,又是如何度过往后人生的。

本书作者铃木伸元任职于NHK电视台,他以2010年4月初NHK电视台播放的《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为基础,在书中大幅加入了没有被剪辑进节目的信息,包括大量加害人家属的手记和采访报道。他坦言,这些采访曾让他屡次遭到斥责:“你把被害人家属置于何地?”在他看来,现在的日本社会的确缺乏对被害人与被害人家属的援助,他也无意高声呼吁加害人家属的权利,但让社会大众了解后者的现况仍有意义——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反过来说,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

《时髦的空话:后现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的滥用》

[美]艾伦·索卡尔 / [比]让·布里克蒙 著  蔡佩君 译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02

1996年,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艾伦·索卡尔模仿当代理论家,胡乱引用与科学有关却晦涩难懂的术语写下了一篇文章,并发表在当时作为思想界标志期刊的《社会文本》上。后续,索卡尔自己揭露了这种故作高深但语焉不详的荒谬手法,这起恶作剧在学术界引发了剧烈反响,被称为“索卡尔事件”。《时髦的空话》是索卡尔与另一位物理学教授让·布里克蒙对该事件的直接回应。他们列举了一系列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论著文本,尖锐地指出部分内容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暴露了作者对科学概念的无知、误解与误用。事实上,深奥难解并不一定都有深度,含糊地套用科学模型来论述人文社会议题对读者并无助益。

索卡尔和布里克蒙检视和批判的对象有不少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包括深受读者仰慕的拉康、克里斯蒂娃、鲍德里亚、德勒兹等。在索卡尔看来,这些思想家对很多基本的科学概念一知半解,却用博学的假面具来炫惑不懂科学的读者,他们对科学术语的大量使用反而反映出一种“科学主义”(scientism)的心态。当代人文社会学者对科学似乎有一种暧昧的心理:一方面批判科学已变成霸权;另一方面又极力为自己的研究争取“科学”的资格。本书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场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派的“世纪之战”,重新审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潮流。

《霍克尼论摄影》

[英]大卫·霍克尼 / [英]保罗·乔伊斯 著  栾志超 译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11

本书第一版曾在1994年被引进中国,是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唯一一部专门论述摄影与影像艺术的著作,收录了他与好友保罗·乔伊斯关于摄影的对谈。自20世纪80年代起,霍克尼创作了一系列名为“Joiners”的摄影拼贴作品,深入探索了绘画与摄影在视觉表现上的关系,以及摄影作为艺术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中,他的作品和理念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本时隔多年的增订本将为那些对霍克尼或摄影感兴趣的读者弥补缺憾。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霍克尼就开始利用多张图像及“剪纸照片”(cut-up)进行实验,但直到发现了宝丽来照相机,他多年的实践才得以厚积薄发。当时,人们相信相机是一架可以记录客观事实的机器,艺术家也渴望用摄影来呈现事物真实的一面,但“真实”恰恰是霍克尼想要推翻的概念。在他看来,相机是艺术家画板的扩充,他此后创作的摄影作品本质上都是在同摄影既定的“写实主义”观念进行斗争,以其观看方式为参照,我们对观看的传统理解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可贵的是,这本对话集的核心议题不囿于摄影,在霍克尼与乔伊斯长达17年的交流中,它成为了一本涉猎广泛的文集,探讨艺术家与其所栖居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动物去哪里》

[英] 詹姆斯·切希尔 / [英] 奥利弗·乌贝蒂 著  谭羚迪 译
后浪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1-12

早期,生物学家从动物的足迹、巢穴、粪便中寻找它们在野外的踪迹;如今,借助新科技,动物的痕迹不只印在地上,还印在电脑的硅基芯片里。本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动物追踪技术革命史上的重大突破,旨在向读者呈现陆地、天空和海洋中的前沿研究。大部分故事都谈到了“做标记”(tagging),即科学家把一个设备装在动物身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的小型化,这些设备能收集到数以十亿字节计的行为、生理、环境数据:从兀鹫的翱翔盘旋轨迹,到南极沿岸的海水温度,再到熊蜂的飞行,让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自然世界。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研究者正在和工程师合作,开发远程研究动物的新方法,生态学与技术的融合也让来自更多学科的人参与到动物保护问题的对话中。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如今科学家收集到的数据太多,不可能独自处理,这就需要跨国、跨学科的团队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动物数据。本书就是由一位地理学家和一位设计师合作的结果,他们借助跨海光缆创作了这些故事和地图,或许可为追踪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相关数据分析师和可视化分析工程师带去灵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