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界PEdaily
又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来了。
投资界-解码LP消息,3月7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上海银保监局关于上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文件显示,上银理财获上海银保监局同意开业,注册资本为30亿元人民币,全部由上海银行以货币资金方式认购并一次性足额缴纳。
时间回到《资管新规》出台前,商业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通道认购结构化私募基金的优先级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募资渠道。每当创投机构面临新一轮基金募集的时候,第一个选择去拜访的便是银行。
2018年4月,随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规则出台,一切戛然而止。直至同年12月,银保监会出台《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允许其发行私募理财产品参与股权投资,参与方式即可以是直接投资模式(即直接投资未上市企业),也可以是LP模式(即投资股权投资基金)。
自此,LP江湖迎来了新活水。2019年6月3日,首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开业。资料显示,建信理财在2020年10月和12月出资9亿和37.5亿分别投资了由武侯资本管理的成都武侯武资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由广东恒信基金管理的广东建恒乡村振兴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随后,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相继开业。及至2019年末,国有六大商业银行全部完成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及开业。
从2020年至今,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呈加速趋势。2022年1月7日晚间,浦发银行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浦银理财获准开业,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成为今年首家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而在不到10天前,2021年12月29日,广银理财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成为国内第七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贵阳银行也于2021年12月20日发布关于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公告,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贵银理财。
时至今日,银行理财子公司扩充至25家。
截至2022年3月5日,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情况(图片来源:移动支付网)
VC/PE为何对银行理财资金念念不忘?这里有两组数据: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资金总规模达到2.21万亿人民币,同比上涨84.5%,然而结构上却出现剧烈分化,大额基金积极设立的同时,单支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却连续下滑,九成基金募集规模低于10亿元,不少中小机构仍直呼“募资难”。
而另一边,根据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已达到29万亿元。
如果这些资金能有一部分流向股权投资行业,将为整个市场带来大量源头活水。据清科研究报告,截至2021年6月,10家理财子公司共投资19支基金和3家企业,投资金额超100亿人民币。
例如信银理财投资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招银理财投资君联资本管理的君联新海基金、工银理财投资正心谷管理的上海乐永基金。
不过,权益投资(包括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仍未成为理财资金的主流投资portfolio。当前,理财产品投资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占全部理财产品的80%左右,其次是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发行量最低,不到8%。
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直言,期限错配问题目前仍是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难以逾越的障碍。
由于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均在1年左右,而股权投资周期短则4、5年,长可达8-10年,如何匹配时间,是一大难题。
在今年两会期间,张懿宸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发言,建议结合《商业银行法》修订,研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逐步扩大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选择范围,建立可持续出资机制。
事实上,最近以来,各方也是接连发文支持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股权投资。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第18条指出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合作。
2021年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等,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股权融资。
本次银保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由于银行属于风险厌恶型机构,而创投天生具有风险的属性,为鼓励银行大胆尝试私募股权,《指导意见》在提出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完善专业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同时,也提出改进专门考核机制,即延长科技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周期,细化落实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政策。
可以看到,随着越来越多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大笔出资VC/PE有望成为不远的现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