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统一康师傅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统一康师傅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

方便面还能指望提价自救吗?

图片来源:pexels-Gratisography

文|斑马消费 陈碧婷

统一企业中国2021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下降7.7%。业绩公布后,公司股价暴跌16.13%,连累康师傅控股也大跌8.43%。

问题还是出在方便面上。统一方便面销售收入再度下滑,且原材料价格大涨,导致公司食品板块分部盈利下降了超过70%。

如果说2014年-2017年的方便面行业调整,是受外卖冲击所致,最后以提价来扭转,那么,这一次的行业危机,要深重得多。

行业内,是红油面皮、螺蛳粉等爆款方便食品对传统方便面的替代,行业外,自热食品、预制菜、餐饮O2O的持续发展,都将对方便面的消费场景形成致命打击。

这一次,方便面企业们还能指望提价自救吗?

增收不增利

3月7日,快消巨头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率先披露了2021年业绩公告。

公司营业收入252.31亿元,同比增长10.8%,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毛利率下降2.8个百分点至32.6%,净利润15.01亿元,同比下降7.7%。

公司解释称,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2020年合肥分厂部分土地政策性回收产生了一笔一次性收益,同时2021年棕榈油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

从分部业绩来看,这一次,公司的问题还是出在了方便面上。

去年,统一企业中国饮料板块营业收入147.38亿元,同比增长17.3%。传统产品统一绿茶、冰红茶、鲜橙多,创新产品小茗同学、茶里王、阿萨姆奶茶等,均表现不俗。核心品类茶饮料和奶茶稳步增长,占比不大的果汁品类,收入增长超40%。

但是,方便面品类销售收入90.07亿元,比2020年减少了4780万元,导致公司食品板块规模原地踏步,分部盈利减少了七成以上。

哪里有统一,那里就有康师傅。作为发展模式、业务结构、经营风格都颇为相似的两家企业,业绩表现也呈现了同步性。

虽然康师傅还未披露2021年业绩公告,但该公司去年上半年也一样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2021年1-6月,康师傅控股(00322.HK)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7.47%,但毛利率下降了2.38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4.50%。预计2021年全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

业绩披露后,昨日,统一企业中国股价暴跌16.13%,报收6.24港元/股,最新市值269.5亿港元,一日蒸发51.8亿港元。

统一也顺带把康师傅带进了沟里。昨日,康师傅控股报收14.56港元/股,大跌8.43%,市值蒸发75.5亿港元。

涨价救业绩

这并非统一企业中国和康师傅控股的首次业绩危机。

这两家台资快消品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后来相继在港交所上市。

之后,在统一和康师傅的助力下,中国快消品行业迎来黄金时代,两大巨头的业绩自然也水涨船高。

体量小一些的统一企业中国,2007年港股上市当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6.57亿元和4.24亿元,此后连续多年稳步上涨。康师傅同样在火箭上坐了很多年,直到2013年。

2011年千团大战之后,脱颖而出的美团于2013年推出美团外卖,再加上已经运作多年的饿了么,中国网络订餐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216.8亿元一路飙升至2016年的1662.4亿元。

此消彼长。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方便面,从2013年到2016年,行业规模原地踏步多年。

再加上2012年统一企业中国和康师傅控股之间持续多时的“口水大战”,这两大快消企业从2014年开始进入业绩衰退周期。

2013年-2017年,统一企业中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3.29亿元、224.88亿元、221.02亿元、209.86亿元、208.21亿元,逐年下滑。

康师傅的表现也差不多,因为体量更大,调整期消失的规模和利润自然也更多。

2018年,它们决定不扛了,涨价。

一方面,直接调价。当年1月,统一企业中国宣布,将方面便业务中的袋面、桶面产品每件提价1-2元,对饮品板块中的茶饮和果汁产品每件提价1-3元。康师傅快速跟进。

另一方面,推出高端新品,向上进行价格突破。统一的汤达人、康师傅的速达面馆等产品,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效果立竿见影,从2018年开始,统一企业中国和康师傅控股,又过了3年好日子。

全面替代何解?

2021年,方便面行业就像2014年一样,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而且,这一次的危机,比上一次更深重。

方便面进入中国已经有50年的历史,但行业的创新,基本都是在最近这几年、依托本土企业实现的。

原来做方便粉丝、品牌模仿白象的白家食品,近几年通过红油面皮、四川米线等产品火出圈,不仅培养了自有品牌阿宽,还与三只松鼠等品牌探索代工合作模式;杭州微念的螺蛳粉,在李子柒的品牌加持下,也成为爆款。

新时代的消费者们仍然吃方便食品,但方便面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唯一选项。

除了方便食品领域内本土企业发动的品类和品牌替换,疫情之后消费者居家时间变长,其他餐饮形式对方便食品的替换,同样如火如荼,比如说自热食品、预制菜。

同时,随着外卖行业的逐步规范,餐饮O2O市场的用户体验,这些年得到明显的提升。

现在稍微好一点的方便面,动辄10块钱一桶,在这个预算等级,我吃点啥不好?

面对这三座大山,统一和康师傅,首先想到的策略就是,学习对手。

以统一企业中国为例,它推出的开小灶系列,将自热小火锅、自热米饭、自热馄饨等中餐种类几乎一网打尽。

市场传言称,拥有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味全、全家便利店、康师傅等品牌的食品巨无霸顶新国际,有意赴港上市。这一举动,可以突出其大食品的定位,方便公司谋取更多商业机会,用来抵消方便面市场的下行趋势。

同时,像上次一样,方便面企业今年年初推出了提价计划,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的调价幅度在10%-12%。比如说,一份原来4块钱的桶面,现在要4.5元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方便面市场的价格阈值早已临近,几乎没什么涨价空间了。强敌环伺之下,这个时候强行提价,只是把本就不多的方便面受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统一康师傅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

方便面还能指望提价自救吗?

图片来源:pexels-Gratisography

文|斑马消费 陈碧婷

统一企业中国2021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下降7.7%。业绩公布后,公司股价暴跌16.13%,连累康师傅控股也大跌8.43%。

问题还是出在方便面上。统一方便面销售收入再度下滑,且原材料价格大涨,导致公司食品板块分部盈利下降了超过70%。

如果说2014年-2017年的方便面行业调整,是受外卖冲击所致,最后以提价来扭转,那么,这一次的行业危机,要深重得多。

行业内,是红油面皮、螺蛳粉等爆款方便食品对传统方便面的替代,行业外,自热食品、预制菜、餐饮O2O的持续发展,都将对方便面的消费场景形成致命打击。

这一次,方便面企业们还能指望提价自救吗?

增收不增利

3月7日,快消巨头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率先披露了2021年业绩公告。

公司营业收入252.31亿元,同比增长10.8%,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毛利率下降2.8个百分点至32.6%,净利润15.01亿元,同比下降7.7%。

公司解释称,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2020年合肥分厂部分土地政策性回收产生了一笔一次性收益,同时2021年棕榈油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

从分部业绩来看,这一次,公司的问题还是出在了方便面上。

去年,统一企业中国饮料板块营业收入147.38亿元,同比增长17.3%。传统产品统一绿茶、冰红茶、鲜橙多,创新产品小茗同学、茶里王、阿萨姆奶茶等,均表现不俗。核心品类茶饮料和奶茶稳步增长,占比不大的果汁品类,收入增长超40%。

但是,方便面品类销售收入90.07亿元,比2020年减少了4780万元,导致公司食品板块规模原地踏步,分部盈利减少了七成以上。

哪里有统一,那里就有康师傅。作为发展模式、业务结构、经营风格都颇为相似的两家企业,业绩表现也呈现了同步性。

虽然康师傅还未披露2021年业绩公告,但该公司去年上半年也一样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2021年1-6月,康师傅控股(00322.HK)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7.47%,但毛利率下降了2.38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4.50%。预计2021年全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

业绩披露后,昨日,统一企业中国股价暴跌16.13%,报收6.24港元/股,最新市值269.5亿港元,一日蒸发51.8亿港元。

统一也顺带把康师傅带进了沟里。昨日,康师傅控股报收14.56港元/股,大跌8.43%,市值蒸发75.5亿港元。

涨价救业绩

这并非统一企业中国和康师傅控股的首次业绩危机。

这两家台资快消品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后来相继在港交所上市。

之后,在统一和康师傅的助力下,中国快消品行业迎来黄金时代,两大巨头的业绩自然也水涨船高。

体量小一些的统一企业中国,2007年港股上市当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6.57亿元和4.24亿元,此后连续多年稳步上涨。康师傅同样在火箭上坐了很多年,直到2013年。

2011年千团大战之后,脱颖而出的美团于2013年推出美团外卖,再加上已经运作多年的饿了么,中国网络订餐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216.8亿元一路飙升至2016年的1662.4亿元。

此消彼长。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方便面,从2013年到2016年,行业规模原地踏步多年。

再加上2012年统一企业中国和康师傅控股之间持续多时的“口水大战”,这两大快消企业从2014年开始进入业绩衰退周期。

2013年-2017年,统一企业中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3.29亿元、224.88亿元、221.02亿元、209.86亿元、208.21亿元,逐年下滑。

康师傅的表现也差不多,因为体量更大,调整期消失的规模和利润自然也更多。

2018年,它们决定不扛了,涨价。

一方面,直接调价。当年1月,统一企业中国宣布,将方面便业务中的袋面、桶面产品每件提价1-2元,对饮品板块中的茶饮和果汁产品每件提价1-3元。康师傅快速跟进。

另一方面,推出高端新品,向上进行价格突破。统一的汤达人、康师傅的速达面馆等产品,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效果立竿见影,从2018年开始,统一企业中国和康师傅控股,又过了3年好日子。

全面替代何解?

2021年,方便面行业就像2014年一样,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而且,这一次的危机,比上一次更深重。

方便面进入中国已经有50年的历史,但行业的创新,基本都是在最近这几年、依托本土企业实现的。

原来做方便粉丝、品牌模仿白象的白家食品,近几年通过红油面皮、四川米线等产品火出圈,不仅培养了自有品牌阿宽,还与三只松鼠等品牌探索代工合作模式;杭州微念的螺蛳粉,在李子柒的品牌加持下,也成为爆款。

新时代的消费者们仍然吃方便食品,但方便面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唯一选项。

除了方便食品领域内本土企业发动的品类和品牌替换,疫情之后消费者居家时间变长,其他餐饮形式对方便食品的替换,同样如火如荼,比如说自热食品、预制菜。

同时,随着外卖行业的逐步规范,餐饮O2O市场的用户体验,这些年得到明显的提升。

现在稍微好一点的方便面,动辄10块钱一桶,在这个预算等级,我吃点啥不好?

面对这三座大山,统一和康师傅,首先想到的策略就是,学习对手。

以统一企业中国为例,它推出的开小灶系列,将自热小火锅、自热米饭、自热馄饨等中餐种类几乎一网打尽。

市场传言称,拥有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味全、全家便利店、康师傅等品牌的食品巨无霸顶新国际,有意赴港上市。这一举动,可以突出其大食品的定位,方便公司谋取更多商业机会,用来抵消方便面市场的下行趋势。

同时,像上次一样,方便面企业今年年初推出了提价计划,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的调价幅度在10%-12%。比如说,一份原来4块钱的桶面,现在要4.5元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方便面市场的价格阈值早已临近,几乎没什么涨价空间了。强敌环伺之下,这个时候强行提价,只是把本就不多的方便面受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