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娱乐硬糖 谢明宏
编辑 | 李春晖
先有金句还是先有剧,这是个问题。
最佳情况当然是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中自然产生了金句,但眼下更普遍的情况却似创作者先列出“网络金句一百句”,再编出故事将它们连连看。就像北方冬天小区里光秃秃的树杈,愣是被绑上一身塑料花。
典型如早年的“歌名电影”《一生有你》《大约在冬季》《栀子花开》《同桌的你》《为你写诗》……这几年不知是受了日剧的传染还是热搜的蛊惑,国剧的金句也眼瞅着亩产万斤。
金句能拉高作品的调性,更妙的是直接给观众准备好了转发语,也给非观众递了话头,走过路过,都来唠两句。如今很多演员和制片人在看剧本的时候,都要求鲜明的标签和金句,否则就是定位不准。倒也不是大家都得了“金句癌”,归根结底是现在的传播环境闹得。
不管是微博热搜还是抖音剪辑,二次传播和观众本身都在刻意放大焦虑和选择性消费“短平快”的金句。一些富有攻击性、情绪化的台词截图被社交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广泛传播,好的效果是靠话题营销和情绪炒作带动出圈。副作用则是对剧集断章取义,损害作品本身内涵。
“也不是说不行,但真心希望这种一篇公众号几个热搜就能说明白的剧,少少益善。”这是网友给《婚姻的两种猜想》的评价,挪来给同期的《我们的婚姻》似乎也并无不妥。它们都是“金句体剧集”,乍一看很有话题度和丰富的价值输出,代入角色却时常让人感到脱节割裂。
一个普通人在二十集里经历十七八个狗血事件,本身就够drama了。而在每一个满地鸡毛的夹缝里,她都不忘输出犀利漂亮的金句,自信的眼神里满是对热搜的渴望,难道不可怕吗?
大众共情被社交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推至高潮,情节成为猎奇爆点和媒介景观。根本没人注意到角落里的那个角色,承载了多少不堪承载之重。
反推式创作
“收起你那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们的婚姻》里,当御姐范儿十足的白百何,对“好嫁风”佟大为飙出这话时,爽度拉满!金句体剧集的口号总是这样充满女性自我解放的正能量,但实际却更为深度地陷入了一种现代媒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中。
好比十几年前的慈善活动,总喜欢叫山区被资助的小孩上台唱《感恩的心》。非要台上台下陷入普遍的涕泗横流,主持人当天的煽情工作才宣告达标。他们的确心怀感恩,但这种过度剖白自身的展演,本身就是对其身份焦虑的二度强化。
同样的,如今“三观够正”的都市剧里,还没尝过996的苦就以革命者姿态去抨击社会习见的女人们,也避免不了类似的尴尬展演。凭什么你在外挣钱养家,我就要负责貌美如花。为什么你以为我喜欢智利车厘子,而不是仙居杨梅?到了点不下班,在那儿演给谁看呢?
白百何在《我们的婚姻》里饰演的沈彗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带着价值观去战斗,从剧作角度看有多么割裂。二十多集的剧情下来,这种“金句书写—场景构建—剧情串联”的创作方式,恕硬糖君难以苟同。
首先,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这些剧情和金句都是为热搜量身订做。男女分工,亲密关系,亲子陪伴,原生家庭,职场奋斗,商战风云,婚姻危机,公众号爱写什么金句体剧集就有什么。不说全都政治正确,听完那也是舒坦熨帖。
其次,为了给金句们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场景搭建”。比如全职妈妈嘲笑职场妈妈的场景,完全生拉硬拽。曹曦文饰演的全职妈妈带孩子第一天转学,门口的全职妈妈就拉着她说沈慧星的坏话。今天菜买了吗?老公的西服熨了吗?茶道花艺点心班报名了吗?怎么有时间在门口嚼舌根。
最后,虽然剧的大主题是激情演讲,但也不能真弄成PPT。金剧体剧集把多个场景进行串联,就构成了一集乃至几集的故事线。可那些本来就不适合揉在一起的场景,串联之后会更加诡异。《我们的婚姻》里,佟大为女儿被绑架一段,没有十年脑血栓都写不出来。
一个想卷走投资人资金的女创业者,通过监控视频得到了佟大为女儿信息实行绑架,并通过“小天才儿童手表”对其进行远程威胁。佟大为化身詹姆斯邦德,抽丝剥茧思考自己得罪了谁,最终找回了女儿。天马行空的演绎,令人不禁想起《星辰的大海》里刘涛被绑架时的枪战戏。
如此离了大谱的剧情,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恐怕就是为了给这夫妻俩制造“终极拉扯”的由头。果不其然因为这个导火索,女方提出了离婚,剧集如愿以偿又回了正常的叙事链条。
倒悬式言说
“你还没有真正的变成孙悟空,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那个给你三颗痣的人。”《大话西游》里这段时空倒错的谶语,恰好类比金句体剧集的“倒悬式价值言说”。在角色还没有足够多的经历之前,她就已经拥有了波伏娃的学术水平与张爱玲的怼人功力。
事实上,当我们把《三十而已》和《我们的婚姻》的叙事架构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后者不讨喜的原因。《三十而已》用拼盘的形式,讲述了三个女性的三十而立:
顾佳是想要实现阶层跃迁的中产主妇,她的每一段故事都是新剧情的牵引线。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完美的全职太太、合格的母亲、优秀的创业者;王漫妮是典型沪漂,对更好生活与更好自己的幻想是她留在异乡的精神支柱;钟晓芹在经历婚姻危机后放弃小奶狗的追求,与幡然醒悟的前夫重修旧好。
虽然有标签化的缺陷,顾佳、王漫妮、钟晓芹三人的友谊也颇多牵强之处,但走马观花移步换景,倒不觉得具体哪一个人物有多失真。在顾佳身上看中产,在王漫妮身上看打工人,在钟晓芹身上看婚姻牢笼,都是她们生活的侧面而非全部。
而到了《我们的婚姻》的人物建构中,完全可以在沈慧星身上看到顾佳、王漫妮、钟晓芹三个人的身影。在家带孩子阶段,她是住在金融街的“顾佳”。职场被排挤时,她是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王漫妮”。而和佟大为分工“一三五、二四六”谁带孩子时,她是被困在温水煮青蛙婚姻里的“钟晓芹”。
都市剧是具有生活化、现实化和戏剧化的影视文化艺术,通过将普通人现实生活优化整合后深加工演绎,有情绪共鸣,也有风尚引领。如果《三十而已》还能勉强称为女性群像,那么《我们的婚姻》无疑是东拼西凑后的无所适从,在消费受众对女性议题关注的同时,也消耗了大众对女性主义题材的耐心。
同时,我们能明显感到白百何的角色潜藏着一套不够均衡的标准,某些情节甚至是双标的。她自己要完成计划书,就毁约不带女儿去动物园。可两夫妻吵架的时候,口口声声指责丈夫对女儿不够关心。之前调侃丈夫每天抽出几个小时就能毁掉你的事业,那你的事业也不怎么样。后来自己要加班有急事的时候,不也抽不出那几个小时了吗?
尽管白百何总是宣称新房装修的钱是自己挣的,但却绝口不提金融街房子的首付和房贷大头是丈夫在还。如同她所批评的丈夫一样,她在工作后也变成了和丈夫差不多的人,但却看不到或者不想承认。
从何而来,往何处去?
“有时间绝望的话,不如好好吃顿饭然后睡一觉。”曾几何时,日剧里那种轻描淡写说出的话,却让人忍不住转发朋友圈的冲动。但人家也是有感而发,绝非金句体剧集那样“为赋新词强说愁”。
早期的金句体剧,不论是《男人帮》《裸婚时代》还是《我们结婚吧》,都是在传统婚恋剧的基础上适当嘴炮,人物基本还是立得住的。尤其是《男人帮》,通过娘化完成了《欲望都市》的汉化,开启了黄磊老师的荧幕碎嘴子时代。
真正风气为之一转的,是《三十而已》出现的2020年。同年的《谁说我结不了婚》《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了不起的女孩》,女主们仿佛人均公众号爆款文写手,每集都能发出三五句惊人之语。更恐怖的是,在《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每集结尾,主人公们都会戴上耳机录制情感心得,张嘉佳听了都要写进新书里去。
去年的《爱的理想生活》改编自《涩女郎》,原本的“金句体祖宗”却遭遇了滑铁卢。同样的话,为啥小时候万人迷陈好念出来我信了,风情万种的殷桃说出来就像“卖假药”呢。因为一个屋檐下的四个女生情同手足,如果你不觉得她们是在另一个世界“过家家”,那你一定就是导演和编剧最喜欢的观众。
政治正确一旦拘泥于言说兜售,那就离毒鸡汤不远了。《爱的理想生活》和《我们的婚姻》干的是同一件事,本意是展现多元女性精神世界,但逻辑却总是处于A等于A非的矛盾之中。
过度追求话题,却并未真正展开女性议题。往往一个矛盾才刚爆发,剧情就迫不及待地在追寻下一个热搜。在降低剧情连贯性与合理性的同时,也让女性叙事的意义大打折扣。
这样的金句体剧集非但不提供启发与出路,甚至沦为了简单的矛盾罗列和情绪堆砌。它们虽然强烈地在表达女性主体意识,但将女性叙事表现为过分注重女性自我、对男性存在偏执的支配想象,实则是走向了另一种误区。
金句体高发在女性主题剧集中,是这几年性别议题过热的一种文艺反馈。但当女性们说着差不多的宣言,怼着差不多的老公,上着差不多的班,观众也只能得到差不多的观感。
而若再上纲上线一下,金句的过度流行也实在伤害了个人的思考能力。大多数金句都是有语境的,不成功的剧集为金句制造了不恰当的语境,二次传播则让金句压根脱离了语境。金句俯拾即是,人们未通过艰难的学习和思考,却自以为已经掌握了绝对真理,这也是如今互联网言论越来越极化、摩擦越来越高频的原因之一。
按照事物的普遍发展模式,欲其毁灭必先疯狂。金句体的下一站,莫不是女演员的台词朗诵大赛?大家声情并茂的演绎金句,甚至不需要情节和故事。那是时候请咪蒙老师重出江湖了,总比编剧们摘抄的去年二手金句要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