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拿下德邦66.49%股份,京东物流讲起了新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拿下德邦66.49%股份,京东物流讲起了新故事

近几年里,京东物流的方针变了。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有牛财经  黑桃与长剑

发酵一月有余的“京东收购德邦”传言,终于尘埃落定。

3月11日,德邦股份发布公告称,京东物流将通过收购其控股公司(德邦物流)的方式,控制德邦股份66.49%的股份。此外,德邦股份还在公告中着重强调,为了提高京东对下属物流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将终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公司地位——也就是退市。

相比德邦,京东在自家公告中的表述则要温和得多。京东表示,公司将和德邦在快递快运、跨境、仓储和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达成“战略合作”后,德邦将继续保持品牌和团队独立运营,且战略和业务方向整体保持不变。

实际上,在被京东收购之前,德邦也有着一段辉煌的过去。

垂直赛道逞英雄,发力快递终成空

在国内物流领域,德邦早已是翘楚之一,特别是在快运这个细分领域。1998年,其创始人崔维星就在广东创办了“崔氏货运公司”,这便是德邦的前身,其前期主要承包南航客货运业务。2001年,它还成功开通了第一条广州-北京的汽运专线。

德邦正式成立后,所采用的运营策略也颇为物流人士所称道。一方面,它为了保证“企业文化纯洁”,开始大量聘用应届毕业生,还为这些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从面试、培训到导师制度、轮岗制度、外部学习的完善成长路线;另一方面,德邦的物流网点和车辆全部采用了自营模式,这是早期依赖加盟商快速扩张的“通达系”不敢想象的。

这样的运营策略大大加强了德邦在业内的整体竞争力,也让它“发大件、选德邦”的宣传口号更加深入人心。到了2011年,德邦已经拥有1300余家网点,车辆3200余台;2013年,德邦的营业额达到空前的94亿,而行业第二名天地华宇同期营业额仅为40亿,远逊于德邦。

若是德邦保持垂直优势,它或许仍是全国最大的快运企业,也不至于落到要寄人篱下的结局。但很可惜,一家企业总有犯错的时候,对于德邦来说,这个错误无疑是加码快递业务。

2018年德邦上市后,志得意满的崔维星将公司改名为“德邦快递”,意图结合公司在零担快运行业打拼多年的经验,做快运-快递融合浪潮下的先行者。然而,2018年似乎并不是入局快递行业的好时机——随着“通达系”巨头们在那一年纷纷上市,资本市场为它们带来了充裕的弹药,使得那一年的价格战烈度远超往年,再加上彼时快递行业服务严重同质化,大批二线物流企业无力与巨头相争,破产倒闭者甚众。出局的选手中,早早烧完资金,凄惨倒下的就有大达物流、亚风速递、远成物流、青旅物流、国通快递等。

作为一线企业,德邦虽不至于倒闭,但也难免落得个败走麦城的下场。从2019年财报来看,它的净利润从上一年的7亿元陡降至3.24亿元,时至今日仍未出现恢复迹象。2021年中报显示,德邦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565.84万元,同比下降89.88%;扣非后净利润更是成了负数,为-1.6亿元,同比下降了三倍还多。

与此同时,德邦的市场地位也逐渐被后来者们超越,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冲刺港交所的安能快运。据运联智库调研数据显示,安能在2020年的零担货量达到1025万吨,位居行业榜首。

拿下德邦,京东物流终于补齐短板

对于德邦物流而言,被收购比缓慢失去市场地位,最终湮灭于历史尘埃中要强上不少。无论如何,它作为独立企业的故事已经结束,而“接盘侠”京东物流的故事,则才刚刚开始。

作为京东自建的物流业务,京东物流与其他快递公司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毕竟它从出生起就自带京东商城这一大平台,在业务稳定性上远胜于“通达系”、极兔等。此外,凭着背后京东集团的不计成本投入,京东物流在此前的几年里建立了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和跨境网络,再加上大数据分析提前备货的运营策略,京东物流才能给消费者留下又快又好的印象,在短短几年内便做到了堪与顺丰比肩的程度。

然而,近几年里京东物流的方针有所改变。

首先,京东物流开始洗去外界对其“背靠京东的高端快递”的单一认知,向着“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方向一马绝尘。这一点从其财务数据就能看得出来。去年的招股书中显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贡献收入在2020年达到76%,单名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平均收入也由2018年的234.057元增至2020年的312.617元。种种迹象表明,京东物流正试图减少对京东集团基础业务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造血——这不仅是刘强东的愿望,更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们乐意见到的景象。

其次,京东物流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布局也是不遗余力,力图在短程配送这一领域弥补依赖第三方快递的缺陷,并构建起对其他物流企业的绝对优势。本次收购德邦,只是京东布局的一环,在这之前,它还收购了跨越速运,并成为同城配送企业达达的第一大股东。

再次,近些年来数智化物流之风愈吹愈烈,作为最早一批将智能化融入物流的企业,京东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风口。去年5月,京东物流成为了国内首批获得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的企业,在技术落地方面再度向前迈进一步。

目前来看,横亘在京东物流面前的物流市场还非常庞大——2021年,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广阔的市场和数年来不断增长的投入,是京东物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底气所在。但这一系列举措最终是否能真正收到回报,成效究竟几何,还需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微信公众号“有牛财经”(yncj_c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拿下德邦66.49%股份,京东物流讲起了新故事

近几年里,京东物流的方针变了。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有牛财经  黑桃与长剑

发酵一月有余的“京东收购德邦”传言,终于尘埃落定。

3月11日,德邦股份发布公告称,京东物流将通过收购其控股公司(德邦物流)的方式,控制德邦股份66.49%的股份。此外,德邦股份还在公告中着重强调,为了提高京东对下属物流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将终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公司地位——也就是退市。

相比德邦,京东在自家公告中的表述则要温和得多。京东表示,公司将和德邦在快递快运、跨境、仓储和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达成“战略合作”后,德邦将继续保持品牌和团队独立运营,且战略和业务方向整体保持不变。

实际上,在被京东收购之前,德邦也有着一段辉煌的过去。

垂直赛道逞英雄,发力快递终成空

在国内物流领域,德邦早已是翘楚之一,特别是在快运这个细分领域。1998年,其创始人崔维星就在广东创办了“崔氏货运公司”,这便是德邦的前身,其前期主要承包南航客货运业务。2001年,它还成功开通了第一条广州-北京的汽运专线。

德邦正式成立后,所采用的运营策略也颇为物流人士所称道。一方面,它为了保证“企业文化纯洁”,开始大量聘用应届毕业生,还为这些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从面试、培训到导师制度、轮岗制度、外部学习的完善成长路线;另一方面,德邦的物流网点和车辆全部采用了自营模式,这是早期依赖加盟商快速扩张的“通达系”不敢想象的。

这样的运营策略大大加强了德邦在业内的整体竞争力,也让它“发大件、选德邦”的宣传口号更加深入人心。到了2011年,德邦已经拥有1300余家网点,车辆3200余台;2013年,德邦的营业额达到空前的94亿,而行业第二名天地华宇同期营业额仅为40亿,远逊于德邦。

若是德邦保持垂直优势,它或许仍是全国最大的快运企业,也不至于落到要寄人篱下的结局。但很可惜,一家企业总有犯错的时候,对于德邦来说,这个错误无疑是加码快递业务。

2018年德邦上市后,志得意满的崔维星将公司改名为“德邦快递”,意图结合公司在零担快运行业打拼多年的经验,做快运-快递融合浪潮下的先行者。然而,2018年似乎并不是入局快递行业的好时机——随着“通达系”巨头们在那一年纷纷上市,资本市场为它们带来了充裕的弹药,使得那一年的价格战烈度远超往年,再加上彼时快递行业服务严重同质化,大批二线物流企业无力与巨头相争,破产倒闭者甚众。出局的选手中,早早烧完资金,凄惨倒下的就有大达物流、亚风速递、远成物流、青旅物流、国通快递等。

作为一线企业,德邦虽不至于倒闭,但也难免落得个败走麦城的下场。从2019年财报来看,它的净利润从上一年的7亿元陡降至3.24亿元,时至今日仍未出现恢复迹象。2021年中报显示,德邦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565.84万元,同比下降89.88%;扣非后净利润更是成了负数,为-1.6亿元,同比下降了三倍还多。

与此同时,德邦的市场地位也逐渐被后来者们超越,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冲刺港交所的安能快运。据运联智库调研数据显示,安能在2020年的零担货量达到1025万吨,位居行业榜首。

拿下德邦,京东物流终于补齐短板

对于德邦物流而言,被收购比缓慢失去市场地位,最终湮灭于历史尘埃中要强上不少。无论如何,它作为独立企业的故事已经结束,而“接盘侠”京东物流的故事,则才刚刚开始。

作为京东自建的物流业务,京东物流与其他快递公司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毕竟它从出生起就自带京东商城这一大平台,在业务稳定性上远胜于“通达系”、极兔等。此外,凭着背后京东集团的不计成本投入,京东物流在此前的几年里建立了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和跨境网络,再加上大数据分析提前备货的运营策略,京东物流才能给消费者留下又快又好的印象,在短短几年内便做到了堪与顺丰比肩的程度。

然而,近几年里京东物流的方针有所改变。

首先,京东物流开始洗去外界对其“背靠京东的高端快递”的单一认知,向着“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方向一马绝尘。这一点从其财务数据就能看得出来。去年的招股书中显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客户贡献收入在2020年达到76%,单名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平均收入也由2018年的234.057元增至2020年的312.617元。种种迹象表明,京东物流正试图减少对京东集团基础业务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造血——这不仅是刘强东的愿望,更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们乐意见到的景象。

其次,京东物流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布局也是不遗余力,力图在短程配送这一领域弥补依赖第三方快递的缺陷,并构建起对其他物流企业的绝对优势。本次收购德邦,只是京东布局的一环,在这之前,它还收购了跨越速运,并成为同城配送企业达达的第一大股东。

再次,近些年来数智化物流之风愈吹愈烈,作为最早一批将智能化融入物流的企业,京东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风口。去年5月,京东物流成为了国内首批获得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的企业,在技术落地方面再度向前迈进一步。

目前来看,横亘在京东物流面前的物流市场还非常庞大——2021年,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广阔的市场和数年来不断增长的投入,是京东物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底气所在。但这一系列举措最终是否能真正收到回报,成效究竟几何,还需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微信公众号“有牛财经”(yncj_c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