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
智能音箱,到底是不是鸡肋。
如果让微软回答,或许是有嚼头的鸡肋,先留着。
但如果这个鸡肋价值200亿美元,你还觉得微软只是将其看作是鸡肋吗!
近日,微软宣布完成对老牌智能语音厂商Nuance的收购,Nuance正式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摘牌退市。
据悉,此次收购的交易额为200亿美元。
微软于去年4月宣布收购Nuance,两家公司称将共同开创人工智能未来, 在其帮助下,医疗人员能够减少在文档记录上花费的时间,而更多与病人相处,将共同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帮助各行各业的组织创造无摩擦、个性化的客户体验。
显然,进击的方向非常明确:专业方向AI语音。
而在国内,过去过于泛大众化却由于智能程度不高而形同鸡肋的智能音箱厂商们,也在转向。
日前。思必驰旗下智能硬件品牌“思麦耳”推出了首款产品,即360°降噪会议麦克风音箱,具有智能降噪、免费音频实时转写等功能。
主打商务功能、走专业化路线,成为了思必驰的目标。
与之类似的还有云知声。
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分别投入553.03万元、1166.93万元、6071.15万元和1755.80万元,面向物联网领域的“雨燕”和面向小家电市场的“蜂鸟”系列芯片已量产和规模销售,“雪豹”车规级芯片尚在进行稳定性测试。
而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也可以看到国内人工智能语音公司的声影。
声智科技承担的“冬奥核酸应检尽检决策系统”、冬奥核酸“声智门”(IDA数字哨点系统)、“冬奥赛事综合保障组指挥调度平台”、“冬奥大脑-冬奥人员信息分析系统”等4项数字基础设施,构成了确保冬奥安全的一道道保险绳。
对此,《中国经营报》的曲忠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逃离客厅,正在成为智能音箱的趋势。
AI语音技术目前来说整体“智商”还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高期望值,AI公司希望通过智能音箱和消费者交互来达成所谓深度学习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目前也没实质性的突破。
因此,针对专业领域进行突破,将智能的理解能力控制在较窄的领域,反而是看起来更智能、其实很鸡贼的一种打法。
表面上,AI语音承载体依然是智能音箱,倒不是说智能音箱是目前AI语音最成熟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智能音箱只是语音技术中一个容易被普通人掌握和熟悉的工具,本质上依然是个播放器,只是有一定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功能。
整体并没有突破一个音箱的格局,也没有达成智能家居行业此前所期待的以智能音箱为智能家居的连接枢纽功能。
但在商业场景下的AI语音环境中,依然要这个具象作为承载罢了。
而且较之智能家居所需求的多功能体验,商业场景的诉求简单反而容易突破。
在这一点上,微软之所以花费200亿美元进行收购,其用心也很容易理解。
毕竟,在AI语音上,目前全球水平大同小异,主要在于AI语音技术目前来说整体“智商”堪忧,而通过智能音箱和消费者交互来达成所谓深度学习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目前也没实质性的突破。
先期占子布局,避免真正行业大爆发时落后,甚至谋求技术率先突破,成为了200亿美元重注的根本落脚点。
之所以如此选择,就在于语音一直被看作是一个人机互动的潜力入口,是最容易达成泛大众化的可能方向,而且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原始场景,也同样更容易在人与模仿人类的AI中被认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