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通社
近年来,“跨界”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代名词,而“智能汽车”则是新的科技风向标。从2021年开始,手机企业掀起了一波“造车热”,国内国外诸多手机制造商纷纷宣布进军汽车领域,苹果、索尼、小米、华为等都不想错过这个“风口”。它们或是直接与汽车企业合作,或是为车企提供智能操作平台,以此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汽车电子也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科技领域的下一个重要战场。
而就在手机企业大举挺进汽车行业腹地时,原本处在这一领域的汽车制造商也没闲着。一方面它们有着汽车制造销售的经验和资本,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它们也开始“反其道而行”,制定自己的“手机汽车生态融合”战略。
吉利率先吹响了进军手机领域的号角。
2021年9月28日,由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为高端智能手机。
当时李书福解释称,“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按照李书福的设想,手机可以与车联网、卫星互联网一起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吉利已经拥有汽车和卫星产业的布局。就在官宣入局手机行业的前一天,吉利科技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商业化卫星工厂首星也宣布下线。如此看来,手机自然是李书福需要涉足的下一领域。
吉利表示将不会采用目前主流厂商的代工模式,而是完全的自主研发,其手机的研发中心已经落地上海。但不管是造车还是造手机都需要有技术和供应链的支持。公开资料显示,担任星纪时代董事兼总经理的王勇曾担任过中兴通讯副总裁和华硕电脑中国区副总经理,去年还创办了上海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涉足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内容。而“吉利系”下的科技公司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也可以在芯片和软件上给吉利提供技术基础。
今年初,又有消息称,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正与手机厂商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吉利表示,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进展,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对于吉利来说当务之急是招兵买卖。如果传闻属实,这项收购可以达成,魅族有着完整的手机团队,有助于完善吉利的手机班底。
除了吉利之外,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也被传出要进军手机行业。
今年2月,有不少认证博主爆料称,蔚来有意进军手机行业。蔚来手机部门最近的动作很多,各种岗位都在招聘,工作地点是深圳前海卓越。消息人士透露,蔚来的手机业务确定要做,目前项目正处于最开始的调研阶段。后来又称,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已经加盟蔚来。对此,蔚来汽车给出的官方回应:“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沟通。”
在国外,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显示出要造手机的“野心”。去年初,马斯克表示要进军手机行业。“自己造手机,以星链技术,我想以后手机或将直接实现卫星永久免费上网”。
不过对于“车企造手机”的这一话题也有一些车企老板持不同态度。
近日,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目前奇瑞不会造手机,车企造手机可能是希望打造一个生态,通过手机扩大用户规模,增强与用户间的联系。我没有太多的研究,我们觉得汽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了。”同时,尹同跃也表示奇瑞和华为合作很多,已经在大量使用华为HI系统和很多传感器技术。尹同跃称和华为的合作非常好,并不觉得使核心被交出去了。
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在谈及“车企做手机”时则表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句话叫外面的诱惑很大,但更多时候是个坑。你要问自己,为什么你去做能做成?你就做自己擅长的,不擅长的让别人去做。手机生态和汽车生态不一样。买手机和买汽车时的消费习惯、心理活动是不一样的,手机的用户和汽车的用户不一样。造手机对于卖车有什么帮助呢?手机的高频使用在车辆使用上体现不了。”
其实,“造手机热”是比“造车热”更早出现的科技行业现象。
曾几何时,在空调、电视等领域赚到钱的企业想扩展业务,都往手机领域伸伸手。例如康佳、海尔、长虹、格力等,但不得不说这些从家电行业跨界做手机的企业,貌似都没有拿出一款让市场认可的手机产品。
如今,国内手机市场更是比较饱和了。与智能汽车渗透率逐年增加相反,智能手机市场却呈现销量下滑的趋势。IDC数据显示,2016至2021年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由4.67亿台下滑至3.0亿台。在此情况下进入手机这片“红海”还能有前景吗?格力手机早在2015年就已经亮相,在第一次上市中卖出了数万台。经过3年的升级格力手机2代在2018年推出,有报道称,这次仅卖出1万台左右。2019年的第三代格力手机结果更加残酷。
坚持跨界造手机的企业看重的绝不仅是手机。
还是从格力来说,董明珠最新发言表示:“要坚持做手机”。并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就会取得成果。同时她也表明“做手机不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做手机或是她扩大营收来源,扩充产品多元化的方式。
对于车企来说,造手机的意义或许还是在汽车上,甚至夸张的来说也是一种“自保”。
苹果公司CEO库克曾指出,汽车是移动设备的终极形态。智能汽车或将成为智能手机后的另一大智能终端。当苹果等科技企业开始造车时,它们在软件等技术上更具优势。蔚来这类汽车制造商的长期劲敌不再只是宝马等传统车企,还包括苹果、华为等。目前,汽车智能化功能的发挥,还需要与手机协同与互联,但各智能汽车厂家的数据,并不希望流入外部的手机厂商,这或许是车企“造手机”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智能网联时代,手机和汽车都能将成为进入生态链的入口和终端,为了避免自己主导的汽车环节易主,是不是掌握生态链上的多个环节才更保险。李书福就曾强调:“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
其实,在科技行业“跨界”这件事不仅仅表现在汽车和手机上。此前,互联网行业拓宽竞争边界,电商做社交,团购做打车的例子并不少。在芯片行业也是一样,作为芯片巨头CPU、GPU、FPGA芯片统统都有布局才最好。
当手机企业进入汽车领域时,这场生态竞争之战便已经打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