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传媒
化妆品市场由于其消费群体多、盈利利润大等特点,不断吸引生产厂商加入其中,导致鱼龙混杂、化妆品市场乱象始终难以有效消除。
2021年,国家药监局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化妆品非法添加禁用原料、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技术规范的化妆品等违法行为,助力提升化妆品标准体系建设,着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化妆品市场环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历时一年,3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年报。抽检结果具体如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11类化妆品被重点抽检,合格率为98.03%
2021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监管关切,以发现问题、防控风险为主要目标,以风险多发品种、场所为抽样重点对象,组织对染发类、洗发护发类、彩妆类、防晒类、宣称祛痘类、面膜类、宣称保湿滋润的一般护肤类、宣称紧致抗皱的一般护肤类、儿童类、祛斑/美白类和爽身粉类等11类化妆品进行抽检,共抽检20245批次产品。
经33家化妆品检验机构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检验,其中19847批次产品符合规定,全国化妆品抽检合格率为98.03%。
抽样主要采用现场抽样和网络抽样两种方式进行,从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化妆品监督抽样的数量分布情况(见图1)看,浙江、上海、四川、山东、广西、黑龙江、广东、山东、河北等省份的抽样批次数最多。比如,浙江抽样批次数为1000批次、四川900批次、山东730批次。
图2 各地域类型抽样数量分布图
根据抽样的区域分布情况图(见图2)来看,地级市、市县/区县的抽样量最多,分别为6573批次、6004批次,其次是省会城市,占到3880批次,直辖市为1947批次。
图3 样品产地分布图(按化妆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区划分)
另根据样品的产地分布情况(见图3),具体按化妆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区划分,广东产的抽样量达到9544批次,其次为上海产3658批次,再者江苏产1465批次、浙江产1187批次。福建、北京、天津、山东、湖北、港澳台地区均为不同批次抽样量的原产地。国内其余省份此外,原产地还包括江西、海南、云南、河南等16个省(区、市)。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年初至今(3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多个化妆品抽检通告:2022年1月19日,国家药监局关于71批次不合格化妆品的通告(2022年第6号);1月20日,国家药监局关于14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2022年第7号)(详情可见C2CC传媒x新妆资讯此前报道《“禁用原料”难禁!这是谁的锅?》);2月17日,国家药监局关于50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2年第11号);2月22日,国家药监局关于8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2022年第12号)。
美容美发市场规模3863亿元,染发类合格率仅87.6%
抽检年报显示(见图4),在抽检检验的11类化妆品中,爽身粉类、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儿童类、宣称紧致抗皱的一般护肤类、宣称保湿滋润的一般护肤类、面膜类、宣称祛痘类等9类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而洗发护发类以及染发类则是抽检检验不合格的重灾区。尤其是染发类,合格率仅为87.6%。
图4 11类化妆品抽检合格率图
去年10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82批次不合格化妆品通告。82批次不合格化妆品均为染发膏、染发水等染发类产品。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标签标识、苯基甲基吡唑啉酮、禁用原料。“苯基甲基吡唑啉酮”不合格数量为15批次(详情可见C2CC传媒x新妆资讯此前报道《最新!国药监公布82批次不合格化妆品,均为染发类》)。
而从近两年洗护发以及染发类不合格批次中,广州市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备案、生产的多批次尊荣染膏, 广州市景红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数批次景红达染发膏因“标签标识”不合格多次登黑榜。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汉高股份旗下国际知名品牌施华蔻的6批次染发品被检出未获批染发剂。汉高股份因此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行政处罚,罚款33.1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06万元(详情可见C2CC传媒x新妆资讯此前报道《汉高股份再罚!生产公司也曾连续三次被整改!》)。
乱象背后,是国民对美容美发服务需求增多的信号,美容美发行业也因此涌入大量企业。根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中国美容美发企业累计注册总数已经超过84万家。
另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4.0%,2021年市场规模为3863亿元,预计2022年美容美发行业规模将达4019亿元。
头部检测机构被暂停权限,严把“检测关”势在必行
2021年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元年,条例配套的各项规章、规范性文件正在陆续制定出台。国家药监局标识将依法继续做好化妆品国家监督抽检工作,着力提升化妆品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公众用妆安全作出更大的努力。
众所周知,标签标识不合规、使用禁用原料、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是化妆品不合格的几大重要原因。但没想到的是,化妆品检验机构也存在诸多乱象。
3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考评结果处置有关情况的通告(下称“通告”)。通告显示,46家检测机构被暂停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信息系统使用权限、12家机构被要求进行整改。
通告表示,根据存在问题的不同,此次公示对象分为:无特殊原因未按要求参加能力考评的检测机构、 能力考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检测机构,以及能力考评部分项目结果可疑的检测机构三类。
通告显示,多家行业内大家耳熟能详的检测机构,如谱尼、天祥,甚至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大连市药品检验检测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类官方机构都存在能力考评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多次对化妆品检测机构进行整顿。
2021年1月20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广州市宜健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检验检测机构存在未按规定的检验方法要求开展检验等问题,被暂停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信息系统的使用权限;同年4月,8家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因铅和汞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结果不合格,而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
化妆品检验是化妆品注册备案的重要一环,事关化妆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由于功效型化妆品需求大增和法规的硬性要求,检测机构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但也正因如此,这一产业链的竞争开始变得异常激烈,亦由此造成了整个化妆品检验市场恶性竞争,乱象丛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