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萌
“感觉今年以来,知名基金经理跳槽特别多?”近日,伴随着曾经的“四冠王”赵诣从农银汇理离职,关于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的话题再度在基民中掀起热烈讨论,“还能买主动权益类基金吗?基金公司让我长期投资,结果基金经理自己先离职了!”
今年以来,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华安基金崔莹、宝盈基金肖肖、农银汇理赵诣、国泰基金杨飞等多位业绩不错的知名基金经理宣布离职。
“XX经理就是赶在4月1日前离职的,因为按照最新的《管理办法》,4月1号以后,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离职需要满6个月后,才能继续被机构聘用。这就意味着基金经理在两份工作之间的空窗期要至少6个月。”某圈内人士表示。
事实到底如何?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由证监会于今年2月18日颁布,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在第四章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 执业规范和履职限制》中,该《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离任未满6个月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从事投资、研究、 交易等相关业务。
那么今年的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是否真的大超往年?Wind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全年,公募基金行业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是212、233、294位基金经理离任;截至今年3月24日,有66位基金经理离任。从数据来看,尚位于正常的水平。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尽管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但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2日,行业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达到129位,在历史同期处于高位水平。也就是说,在1位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约有两位新聘基金经理上岗,行业新人层出不穷,这表明在基金行业正持续吸引人才。
”离职人数看起来较多,主要是由于基数的增加。投资者和行业内部都应该理性看待基金经理的离职,这是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人才资源配置将在流动中不断趋于优化。“百家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表示。
王群航表示,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就是在基金经理及其他人员的不断变动中发展壮大的。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20多年的发展至今,没有哪个基金经理能够一直霸榜。
“说句大实话,在很多普通投资者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光彩耀目的、崇拜无比的基金经理,其实都是基金公司投资部里的一名员工,工作时间里,就趴一个工位,因此,人家动一动,又有何妨呢?更何况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基金经理自身的努力、刻苦、敬业、勤奋等之外,还有国内国外、市场内外等多方面他无法控制的因素。“王群航直言道。
不过,也有公募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知名基金经理离任的担忧。
“总体来说,现在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基金经理比较浮躁。就从业经历来看,他们都是高学历学霸,然后一路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很多从业只有3-5年的基金经理,他们入行时正好赶上了2019年-2021年的行业红利期,公募行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金融细分行业迅速发展成国民理财首选,加上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崛起,很多基金经理可谓是‘一朝成名天下知’。名气大了,基金经理就有了跳槽的打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希望很多同业可以冷静下来分析,此前2-3年的业绩,究竟是时代赋予你的红利,还是你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华南某公募投研部负责人表示。
基金经理离职后,对于原来管理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是去是留?
盈米基金认为,对于基民来说,若持有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出现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况,可以观察两点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基金:其一,基金经理离任原因。如果是公司内部调整,影响不大;如果比较认可原来的基金经理,不妨赎回后继续关注他的后续动向。其二,观察新任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和投资风格,可以给新基金经理四五个月的“考察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