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学门技能轻松月入过万?深扒1元培训真面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学门技能轻松月入过万?深扒1元培训真面目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文|熊出墨请注意 彬彬

偷偷报个插画班,超越身边同龄人

只要1元,学配音做个经济独立的女人

挑战高薪副业!售完下架,限购一次

......

初次看到这些广告,很难不心动。但若每天都能在朋友圈刷到相同的文案,每次的课程内容却不一样,就难免令人起疑:我与财富自由之间的距离,真的只差那1块钱吗?

不知从何时起,类似的广告铺天盖地。从配音到剪辑,从插画到插花,从编程到数据分析,培训课程五花八门,但卖点都集中在同一个:低投入高回报、分分钟秒杀上班工资。而且定价多为1元、8元、9.9元,四舍五入等于白送。

而一旦交了学费进了课堂,等待你的培训又将是另一个画风。

以声音变现课程为例,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声音课”,相关投诉为842条,问题涉及课程内容质量低、退款纠纷、变现难、虚假宣传等多个方面。此外,理财课、插画课、数据分析课等等,无一例外均被学员投诉包围。

苦口婆心要教你赚钱的人,大概率是想从你口袋里掏钱。

近期,熊出墨斥资1元完整地体验了一次相关培训课程,在短暂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由此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1元课”的镰刀抬起,在培训市场大肆收割,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套路模板,步步是坑

久病成良医,广告看得多了,并且亲身经历之后,自然能够梳理出“1元课”背后的经典套路:

套路一:诱惑

1块钱买不来一罐肥宅快乐水,却能换来下半辈子的吃喝不愁。虽然明知其中可能有诈,但总有人会因为较低的沉没成本愿意去试试看,

“万一是真的呢”、“说不定我可以呢”、“1块钱就当丢了也不心疼”,熊出墨联系到的几位“同班同学”都说出了类似的想法。

而这,恰是课程广告的传播目标。

详细拆解其广告策略,又能看到两点共性:一是偏爱流量大的平台,二是模板化的文案。

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大家看到广告主要来自朋友圈和抖音。从数据来看,两大APP分别对应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两极。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短视频和即时通讯的用户使用时长在全网分列第一、第二。

广告内容方面,无论什么领域的课程,基本遵循着三段论模板,即低门槛、普通人也可以、高回报。

统一回复:是真的,

学个**吧,只要1块钱

收入反超老公2倍

0基础的你也能学会

照着葫芦画瓢,是不是有那味了?

而且,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会围绕这几点进行反复强调,明里暗里给学员灌输“钱很好赚”的思想。总之,就是要见缝插针,把精心编排的诱惑话术放出去,然后等待愿者上钩。

套路二:包装

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世界里,如何在学员心中快速打好信任基础?包装是第一要义。

首先是对“老师”的包装。“老师”可以不具备教学资质,但一定让学员清晰地认识到给你上课的“老师”在所属领域的专业性、权威性。

熊出墨报名的梨花声音研究院,1元学费包含五节课,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认识张弛“老师”。亮出一系列头衔,秀了一下播音腔,同时还拿出了一本由他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

助力特别强调,“教材就是张弛老师编的”。

已经做了四年有声读物配音工作的苏苏表示,这位“老师”确实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不过编教材这件事,“其实普通话考试没有什么专用教材,或者说每本都是专用。因为各版本的书都大同小异,而且现在大家都用APP学习。”

另外,产品的包装也是课堂的重点内容。具体到梨花声音研究院,产品包括教学和变现两个部分,在平台学习内容,之后通过平台接单赚钱,他们能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

比如课上“老师”亮出接单平台的截图,某客服语音试音订单,标价500元/小时。并且,平台保证每天都会更新大量接单资源。

所有包装工作做到位,把学员的学习热情、心理预期拉高,整个培训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套路三:再次付费

认真学习的第三天,说好直播教学,摇身一变成了大型直播带货现场。

支付1元学费,讲师、导师、助理等好几个人围着你转。学员会觉得“值回票价”,但对于培训机构而言,他们是商业公司,绝不可能如此投身慈善。

于是便有了二次付费。

学员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老师”顺势向付费引导,告诉学员现在基础课程其实很难满足接单需求,后面会有进阶的教学以及手把手地变现辅导。这些服务,当然是额外收费的,售价14800元,并贴心地为学员准备了分期付款。

1元的入场券,背后还藏着一出14800元的大戏。

而切换到卖货模式之后,“老师”的带货能力不输李佳琦。一边抽奖,一边发放限量优惠券。抢到直播间专享福利,券后学费仅需8800元。

随之,评论区气氛组就位,“分期入学了”、“已付款”、“冲着老师、我报名”等刷满屏幕。

与前面的广告文案模板一样,再次付费的剧本也是行业通用。比如十倍教育的理财小白培训班,1元入学,等着学员的是7999元的金卡进阶班。又如开课吧的剪辑课,1元教程之后还有5980元的变现全能班。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各家培训机构基于上述三重套路,得没得到人心已不重要,因为大几千元的学费已经到手了。

花钱买到的是教训

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交了学费,学员以为花钱换来了轻松月入过万的机会,实际上买到的却很可能是一次教训。

“最近太多人来问我了,都看了广告觉得这个行业的钱很好赚,想要花钱报班”,苏苏只能不停地给朋友泼冷水。

抛开竞争不谈,行业的报酬标准其实一直都很透明。比如有的广告宣称配音100字收入50-100元,简单换算一下,每分钟读220-240字的话,时薪能到万元以上。这个价格并非不存在,只不过那是“站在金字塔顶尖的配音员”。

所以说,“打着高薪的培训,业内人搭眼一瞅就知道其中门道,广告都是写给小白看的。”

假设交了数千元的学费,也真的学到了技能,具备了接单能力,变现前景如何?苏苏拿有声书来举例,“四年经验,报价在1500元/小时左右。普通的行情一般是在200元/小时上下,刚刚入门的新人肯定还要更低,100元以下也有可能。”

简而言之,声音变现本身就不是预期中那么简单,行业并不具备学员理想中轻松赚钱的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高价甚至分期贷款买来的课程,或许名不副实。

在消费者维权平台搜索相关案例,声音课、剪辑课、编程课、插画课等等课程,都能看到付费学员提出的“虚假宣传”投诉。

课程内容方面,机构前期宣称1对1教学,后续得到的却是线上录播课。且有学员对课程质量表达不满,表示付费内容其实都是“网上能搜到的基础知识”。

变现环节,许多培训机构以从学习到接单的一条龙服务为卖点,实际上后期在就业资源方面难以保障。黑猫投诉上不少用户集体投诉称毕业一年多,实际上一单也没有接到,培训机构也不再有人继续对接服务。

付款时幻想轻轻松松月入过万,认清现实后才发现回本都是奢望。

此时,不少人回想起交费时“老师”的退款承诺,试课7天无理由退款、接不到单也能退款,“会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承诺归承诺,执行则是另外一回事。

一位用户在分期付款开课吧平台的公考培训课程后表示,“听了两节课后,就过了四五天了,向班主任老师申请退款,班主任老师要么继续忽悠学员继续听课,要么一拖再拖,甚至直接不回复,一晃七天过去了,最后退款无门。”

乱象背后,谁在收割焦虑

“根源还是贩卖焦虑”,苏苏认为,疫情期间很多人可能居家的时间变多了,就想着做一些配音之类的可以在家轻松赚钱的工作,培训机构正好抓住了这种心理。

委实,贩卖焦虑一直是“割韭菜”的一把利器。

企鹅智库此前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显示,用户对于“功利性”知识的付费意愿远高于“非功利”知识,由精英人士提供的个性化“干货”相对更能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而,知识付费领域的套路屡试不爽:制造焦虑,然后平台给出精英速成内容。

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增速达到202%。这一年,正是以得到APP为首的产品高歌猛进的一年,而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身上最大的标签便是贩卖焦虑。

视线回到当下,把知识付费的成功经验嫁接到五花八门的培训课程之上,联系疫情居家、失业待业等客观背景,镰刀又一次挥向了焦虑的人群。

此外,教培产业的巨变亦是上述乱象爆发的内因。

去年“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一众教培机构转型求生。转型方向要么是从学科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么就是更为彻底,直接把受众从儿童转向成人,拓展成人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等。前文“1元课”所涉及的多种培训课程,正在上述业务范围之内。

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想象空间更大。一方面,面向成人的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客单价普遍高于儿童学科类培训。另一方面,考公、考证、技能培训是成年人的刚需,以“生活课”为代表素质教育则迎合提升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观需求,成人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值得看好。

以成人职业教育为例,企查查发布的《近十年职业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职业教育赛道共发生33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94.1%;披露融资额超53亿元,同比增长206.4%。

由此,新东方,开始向课后托管、素质教育等方向探索,好未来布局了成人教育、素质教育等业务,高途集团则开始回归成人职业教育。

更多玩家涌入,竞争进一步加剧。你争我抢之间,乱象在所难免。

比如,开课吧原本以成人职业教育为主,2021年推出米堆学堂向成人素质教育转型,便开始在线上线上加大投放,力推“生活课”。同时也在抖音等平台以“1元课”的套路投放视频剪辑、公考等成人课程。

但是,竞争加剧并不能作为培训机构收割焦虑的借口和挡箭牌。特别是某些机构还涉嫌存在违规经营的情况下,乱象亟待清理。

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相关培训机构的经营活动是否违法,需要依据实际做进一步判断。比如理财课培训所谓的“老师”向学员推荐股票,相关人员是否具备证券从业资质,教育机构是否经过证监会核准。退款纠纷方面,则要看相关条款是否落实到了合同等证据之上。

凡事皆有代价,1元培训的另一面

套路得人心,也必然会招来反噬。

近日,知名教育机构万门大学突然暴雷。付费的VIP用户群被全部解散,APP无法登录使用,创始人童哲被传卷钱跑路。

在此之前,万门大学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全额退费活动。用户在购买价值15000元的终身VIP服务之后,再缴纳9999元,然后学习课程满3600小时,就可以收到全额退款的学费和入班费。

传言中童哲卷走的款项,核心就是学员3.75亿终身VIP学费和1.75亿的奖学金活动学费。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为之震惊,教培产业则再次蒙羞。

回想几年前,线下教培机构爆发了一波倒闭潮,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知名机构陆续出现因经营不善而停业关门情况。

以2020年第三季度为例,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219909件,其中,教育培训服务投诉有1563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3.7%。其中,虚假宣传、套路贷、商家跑路等均是投诉重灾区。

结合如今在线教育、培训行业的乱象,不难看出,教培行业的套路一直存在,只不过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1元课”在线下也能找到“同款”。例如街边健身房、游泳馆、理发店发放的低价体验卡,也多是为引流之后向进店的客户推销更高价格的套餐服务。

从线下到线上,在流量、短视频、直播等工具的辅助下,套路的效果得以放大。触达更多人,同时也意味着更多人了解了套路背后的真相,再借助当下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效率,反噬由此而来。

黑猫投诉平台的集体投诉分区内,以投诉热度排序,在线教培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万门大学、尚德教育、讲真学堂、加盐课堂、十方教育、开课吧、中公教育等机构都存在集体纠纷。

用户在各个渠道的投诉和发声,不仅把相关机构钉在了耻辱柱上,更可为后来人提供决策参考。他们的维权经历,将会给所有处在焦虑中想要提升自我的人提一个醒,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而披着互联网外衣扰乱市场的机构,也必然会引起监管部门注意。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从财务、资质等方面对教培行业作出规范,接下来针对线上教培存在的乱象,监管力度定会继续加强。

凡事皆有代价,“1元课”对教培机构、产业的反噬,正在路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学门技能轻松月入过万?深扒1元培训真面目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文|熊出墨请注意 彬彬

偷偷报个插画班,超越身边同龄人

只要1元,学配音做个经济独立的女人

挑战高薪副业!售完下架,限购一次

......

初次看到这些广告,很难不心动。但若每天都能在朋友圈刷到相同的文案,每次的课程内容却不一样,就难免令人起疑:我与财富自由之间的距离,真的只差那1块钱吗?

不知从何时起,类似的广告铺天盖地。从配音到剪辑,从插画到插花,从编程到数据分析,培训课程五花八门,但卖点都集中在同一个:低投入高回报、分分钟秒杀上班工资。而且定价多为1元、8元、9.9元,四舍五入等于白送。

而一旦交了学费进了课堂,等待你的培训又将是另一个画风。

以声音变现课程为例,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声音课”,相关投诉为842条,问题涉及课程内容质量低、退款纠纷、变现难、虚假宣传等多个方面。此外,理财课、插画课、数据分析课等等,无一例外均被学员投诉包围。

苦口婆心要教你赚钱的人,大概率是想从你口袋里掏钱。

近期,熊出墨斥资1元完整地体验了一次相关培训课程,在短暂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由此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1元课”的镰刀抬起,在培训市场大肆收割,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套路模板,步步是坑

久病成良医,广告看得多了,并且亲身经历之后,自然能够梳理出“1元课”背后的经典套路:

套路一:诱惑

1块钱买不来一罐肥宅快乐水,却能换来下半辈子的吃喝不愁。虽然明知其中可能有诈,但总有人会因为较低的沉没成本愿意去试试看,

“万一是真的呢”、“说不定我可以呢”、“1块钱就当丢了也不心疼”,熊出墨联系到的几位“同班同学”都说出了类似的想法。

而这,恰是课程广告的传播目标。

详细拆解其广告策略,又能看到两点共性:一是偏爱流量大的平台,二是模板化的文案。

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大家看到广告主要来自朋友圈和抖音。从数据来看,两大APP分别对应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两极。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短视频和即时通讯的用户使用时长在全网分列第一、第二。

广告内容方面,无论什么领域的课程,基本遵循着三段论模板,即低门槛、普通人也可以、高回报。

统一回复:是真的,

学个**吧,只要1块钱

收入反超老公2倍

0基础的你也能学会

照着葫芦画瓢,是不是有那味了?

而且,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会围绕这几点进行反复强调,明里暗里给学员灌输“钱很好赚”的思想。总之,就是要见缝插针,把精心编排的诱惑话术放出去,然后等待愿者上钩。

套路二:包装

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世界里,如何在学员心中快速打好信任基础?包装是第一要义。

首先是对“老师”的包装。“老师”可以不具备教学资质,但一定让学员清晰地认识到给你上课的“老师”在所属领域的专业性、权威性。

熊出墨报名的梨花声音研究院,1元学费包含五节课,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认识张弛“老师”。亮出一系列头衔,秀了一下播音腔,同时还拿出了一本由他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

助力特别强调,“教材就是张弛老师编的”。

已经做了四年有声读物配音工作的苏苏表示,这位“老师”确实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不过编教材这件事,“其实普通话考试没有什么专用教材,或者说每本都是专用。因为各版本的书都大同小异,而且现在大家都用APP学习。”

另外,产品的包装也是课堂的重点内容。具体到梨花声音研究院,产品包括教学和变现两个部分,在平台学习内容,之后通过平台接单赚钱,他们能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

比如课上“老师”亮出接单平台的截图,某客服语音试音订单,标价500元/小时。并且,平台保证每天都会更新大量接单资源。

所有包装工作做到位,把学员的学习热情、心理预期拉高,整个培训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套路三:再次付费

认真学习的第三天,说好直播教学,摇身一变成了大型直播带货现场。

支付1元学费,讲师、导师、助理等好几个人围着你转。学员会觉得“值回票价”,但对于培训机构而言,他们是商业公司,绝不可能如此投身慈善。

于是便有了二次付费。

学员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老师”顺势向付费引导,告诉学员现在基础课程其实很难满足接单需求,后面会有进阶的教学以及手把手地变现辅导。这些服务,当然是额外收费的,售价14800元,并贴心地为学员准备了分期付款。

1元的入场券,背后还藏着一出14800元的大戏。

而切换到卖货模式之后,“老师”的带货能力不输李佳琦。一边抽奖,一边发放限量优惠券。抢到直播间专享福利,券后学费仅需8800元。

随之,评论区气氛组就位,“分期入学了”、“已付款”、“冲着老师、我报名”等刷满屏幕。

与前面的广告文案模板一样,再次付费的剧本也是行业通用。比如十倍教育的理财小白培训班,1元入学,等着学员的是7999元的金卡进阶班。又如开课吧的剪辑课,1元教程之后还有5980元的变现全能班。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各家培训机构基于上述三重套路,得没得到人心已不重要,因为大几千元的学费已经到手了。

花钱买到的是教训

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交了学费,学员以为花钱换来了轻松月入过万的机会,实际上买到的却很可能是一次教训。

“最近太多人来问我了,都看了广告觉得这个行业的钱很好赚,想要花钱报班”,苏苏只能不停地给朋友泼冷水。

抛开竞争不谈,行业的报酬标准其实一直都很透明。比如有的广告宣称配音100字收入50-100元,简单换算一下,每分钟读220-240字的话,时薪能到万元以上。这个价格并非不存在,只不过那是“站在金字塔顶尖的配音员”。

所以说,“打着高薪的培训,业内人搭眼一瞅就知道其中门道,广告都是写给小白看的。”

假设交了数千元的学费,也真的学到了技能,具备了接单能力,变现前景如何?苏苏拿有声书来举例,“四年经验,报价在1500元/小时左右。普通的行情一般是在200元/小时上下,刚刚入门的新人肯定还要更低,100元以下也有可能。”

简而言之,声音变现本身就不是预期中那么简单,行业并不具备学员理想中轻松赚钱的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高价甚至分期贷款买来的课程,或许名不副实。

在消费者维权平台搜索相关案例,声音课、剪辑课、编程课、插画课等等课程,都能看到付费学员提出的“虚假宣传”投诉。

课程内容方面,机构前期宣称1对1教学,后续得到的却是线上录播课。且有学员对课程质量表达不满,表示付费内容其实都是“网上能搜到的基础知识”。

变现环节,许多培训机构以从学习到接单的一条龙服务为卖点,实际上后期在就业资源方面难以保障。黑猫投诉上不少用户集体投诉称毕业一年多,实际上一单也没有接到,培训机构也不再有人继续对接服务。

付款时幻想轻轻松松月入过万,认清现实后才发现回本都是奢望。

此时,不少人回想起交费时“老师”的退款承诺,试课7天无理由退款、接不到单也能退款,“会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承诺归承诺,执行则是另外一回事。

一位用户在分期付款开课吧平台的公考培训课程后表示,“听了两节课后,就过了四五天了,向班主任老师申请退款,班主任老师要么继续忽悠学员继续听课,要么一拖再拖,甚至直接不回复,一晃七天过去了,最后退款无门。”

乱象背后,谁在收割焦虑

“根源还是贩卖焦虑”,苏苏认为,疫情期间很多人可能居家的时间变多了,就想着做一些配音之类的可以在家轻松赚钱的工作,培训机构正好抓住了这种心理。

委实,贩卖焦虑一直是“割韭菜”的一把利器。

企鹅智库此前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显示,用户对于“功利性”知识的付费意愿远高于“非功利”知识,由精英人士提供的个性化“干货”相对更能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而,知识付费领域的套路屡试不爽:制造焦虑,然后平台给出精英速成内容。

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增速达到202%。这一年,正是以得到APP为首的产品高歌猛进的一年,而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身上最大的标签便是贩卖焦虑。

视线回到当下,把知识付费的成功经验嫁接到五花八门的培训课程之上,联系疫情居家、失业待业等客观背景,镰刀又一次挥向了焦虑的人群。

此外,教培产业的巨变亦是上述乱象爆发的内因。

去年“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一众教培机构转型求生。转型方向要么是从学科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么就是更为彻底,直接把受众从儿童转向成人,拓展成人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技能培训等。前文“1元课”所涉及的多种培训课程,正在上述业务范围之内。

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想象空间更大。一方面,面向成人的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客单价普遍高于儿童学科类培训。另一方面,考公、考证、技能培训是成年人的刚需,以“生活课”为代表素质教育则迎合提升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观需求,成人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值得看好。

以成人职业教育为例,企查查发布的《近十年职业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职业教育赛道共发生33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94.1%;披露融资额超53亿元,同比增长206.4%。

由此,新东方,开始向课后托管、素质教育等方向探索,好未来布局了成人教育、素质教育等业务,高途集团则开始回归成人职业教育。

更多玩家涌入,竞争进一步加剧。你争我抢之间,乱象在所难免。

比如,开课吧原本以成人职业教育为主,2021年推出米堆学堂向成人素质教育转型,便开始在线上线上加大投放,力推“生活课”。同时也在抖音等平台以“1元课”的套路投放视频剪辑、公考等成人课程。

但是,竞争加剧并不能作为培训机构收割焦虑的借口和挡箭牌。特别是某些机构还涉嫌存在违规经营的情况下,乱象亟待清理。

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相关培训机构的经营活动是否违法,需要依据实际做进一步判断。比如理财课培训所谓的“老师”向学员推荐股票,相关人员是否具备证券从业资质,教育机构是否经过证监会核准。退款纠纷方面,则要看相关条款是否落实到了合同等证据之上。

凡事皆有代价,1元培训的另一面

套路得人心,也必然会招来反噬。

近日,知名教育机构万门大学突然暴雷。付费的VIP用户群被全部解散,APP无法登录使用,创始人童哲被传卷钱跑路。

在此之前,万门大学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全额退费活动。用户在购买价值15000元的终身VIP服务之后,再缴纳9999元,然后学习课程满3600小时,就可以收到全额退款的学费和入班费。

传言中童哲卷走的款项,核心就是学员3.75亿终身VIP学费和1.75亿的奖学金活动学费。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为之震惊,教培产业则再次蒙羞。

回想几年前,线下教培机构爆发了一波倒闭潮,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知名机构陆续出现因经营不善而停业关门情况。

以2020年第三季度为例,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219909件,其中,教育培训服务投诉有1563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3.7%。其中,虚假宣传、套路贷、商家跑路等均是投诉重灾区。

结合如今在线教育、培训行业的乱象,不难看出,教培行业的套路一直存在,只不过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1元课”在线下也能找到“同款”。例如街边健身房、游泳馆、理发店发放的低价体验卡,也多是为引流之后向进店的客户推销更高价格的套餐服务。

从线下到线上,在流量、短视频、直播等工具的辅助下,套路的效果得以放大。触达更多人,同时也意味着更多人了解了套路背后的真相,再借助当下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效率,反噬由此而来。

黑猫投诉平台的集体投诉分区内,以投诉热度排序,在线教培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万门大学、尚德教育、讲真学堂、加盐课堂、十方教育、开课吧、中公教育等机构都存在集体纠纷。

用户在各个渠道的投诉和发声,不仅把相关机构钉在了耻辱柱上,更可为后来人提供决策参考。他们的维权经历,将会给所有处在焦虑中想要提升自我的人提一个醒,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而披着互联网外衣扰乱市场的机构,也必然会引起监管部门注意。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从财务、资质等方面对教培行业作出规范,接下来针对线上教培存在的乱象,监管力度定会继续加强。

凡事皆有代价,“1元课”对教培机构、产业的反噬,正在路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