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4月1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亚伟介绍,今年3月,截至3月30日,全国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为7.1℃,较常年同期偏高2.5℃,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雨量32.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5.5%。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
王亚伟介绍,中国气象局预计,4月我国东北、新疆北部和西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同期或偏少;在气温方面,除广西西部、云南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基于预测,王亚伟提示,4月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需警惕森林或草原火灾。此外,4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势力总体较弱,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需关注对华北、西北地区等地空气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丰水期到来前,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也对今年汛期气候做出了预判。“汛期气候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且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暴雨、强对流、干旱、高温、台风常常在这一时段发生,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重大。”
肖潺介绍,根据研判,预计今年我国夏季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偏多。
“预计夏季北方多雨的可能性大,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暴雨过程多,可能有较重汛情;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东部、华南北部、新疆、西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预计今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分气温偏高,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热浪;预计今年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台风影响偏重。”肖潺说。
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还发布了《2021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和《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2021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的平均霾日数21.3天,较2020年减少2.9天,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4微克/立方米和30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分别降低3.6%、9.1%;全国臭氧平均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降低0.7%。
“但是在全国大气环境大幅改善的情况下,遇到不利气象条件仍然有大范围霾天气的发生,2021年一共发生6次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我们还要坚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持续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薛建军说。
另一方面,沙尘天气呈偏多偏早偏强的趋势。2021年,我国共出现了13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20年偏多3次。沙尘过程具有首发时间早、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对此,肖潺解释,沙尘是春季常见的高影响天气过程。去年3月,我国曾有4次冷空气过程,包括2次寒潮过程和1次强冷空气过程。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再加上1-3月西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出现。因此导致了2021年的沙尘天气偏多。
肖潺说:“未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年代际尺度上总体依然是有利于春季沙尘日数呈偏少特征,但在年际尺度上不排除仍有春季沙尘日数偏多的年份。”
《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00-2021年全国有76%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有96%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有利于植被生长。全国有91.8%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0.25~1.5,植被生态质量改善明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