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医护人员在一块纸板上书写志愿者招募通知时,“90后”周晓婷就站在她身边,几乎压着“起跑线”成功报名,成为上海世博展览中心方舱医院的首位战“疫”志愿者。
她感染了新冠病毒,尚在恢复期,身体还有一些不适症状。
周晓婷是一位甜点师,在上海与丈夫在批发市场一起经营一家海鲜批发店。3月初疫情爆发后,批发市场多人感染,包括她和妹妹在内一家7口被波及。
3月23日,新冠病毒带来的强烈生理反应开始显现,“发烧、乏力,浑身酸痛,一口米饭都吃不下”。随后她前往医院就诊,核酸显示阳性。
她先是被送进一处隔离板房。“身体的不适,加上简陋的条件,一时让人很绝望。从未想过这个病毒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随着浦东感染人数的上升,上述隔离区人数激增。48小时后,她被转运至一家康复医院。住了不到24小时,她再次接到了转移的通知。护士告诉他们,上海已经改造建成临时集中隔离点,康复医院因为医疗设施齐全,将腾出来给儿童及老人以及身体状况更差的患者用于隔离治疗,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人群中有愤懑,有抵制,但周晓婷认为自己还可以扛一扛。
3月27日凌晨,上海世博展览中心方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迎来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
“抵达时,这里还没有住满,但是已经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忙碌,平均一个病区100多个人,配置了数名医护人员,她们要负责测温、发放盒饭等事情。”周晓婷回忆。
患者入住之后,大量的物资补充进舱,医护的管理负担加重。
周晓婷观察到,护士常常被患者团团围住,要求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医护是患者们寻求帮助的“第一选择”。连续工作数小时的医护人员,不能喝水、进食,扶着腰穿梭在病区里。
“有一天晚上,我睡不着,起床去转了转,发现一个医护人员凌晨两点还在强忍着疲惫值守在岗位上,我问她为什么不休息下,这位医护告诉我说,要时刻盯着,不然患者有什么急事该怎么办。”周晓婷说。
将心比心,周晓婷感到了心酸。
每天周晓婷几乎都会拍摄集中隔离点视频日记。她曾拍到一位身材娇小的医护慢慢拖行一袋医疗垃圾;还有一位医护脚上缠着垃圾袋,钻进“水漫金山”的茶水间,去“抗洪抢险”。
3月28日,仁济医院根据方舱医院的现场情况,开始在患者中征召志愿者。
原本6个志愿者的名额被8位患者“秒杀”。“我们中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大家都踊跃举手。”周晓婷如愿领到了一枚战“疫”志愿者的红色贴纸。
不仅是志愿者名额抢手,志愿者的工作任务也被大家抢着干。
志愿服务以分发水、药品等物资为主。“只要护士一举手,志愿者就会围过来,有些志愿者为了能抢到活,干脆站在了护士的旁边。”周晓婷说,“一不留神,举手慢了,事情可能就被别的志愿者做完了。”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患者的盒饭发放时间从半个小时缩短到5分钟以内。病区秩序井然,患者情绪也稳定了许多。
周晓婷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帮助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申请核酸检测二维码。
“当听到医护人员跟我们说感谢的时候,我反而内心是有些沉重的,因为这句感谢本应是我们对他们说的。”周晓婷说。
目前,仁济医院医疗队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已征召180名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另外,同济医院医疗队也启动了相应的志愿者招募活动。
周晓婷目前已经康复,最近的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在康复出舱之前,她说自己将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志愿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