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你花大价钱买的防晒霜,可能都是‘套证’的便宜工厂货!”
这几天,打着揭露防晒产品“套证”乱象的内容开始在抖音、小红书上走红,吸引了诸多消费者的关注。然而,早在2021年5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即新条例)及一系列配套新规落地后,“套证”就已成为历史。那么究竟什么是套证?为何已经消失将近快1年,突然被关注重提,走红网络?
什么是套证,套证违法吗?
这里的证,是指“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以下简称“特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一审核颁发,有效期5年。包括:美白、防晒在内的九类特殊化妆品需取得“特证”后方可合法销售和使用。
因“特证”申请门槛较高、周期长,不少达人口中的“套证”现象就出现了。事实上,“套证”并不是一个被严谨定义的用语,一些达人口中的“套证”其实囊括了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行为。
第一种,品牌方直接将其他产品的“特证”挪为己用,即“挂羊头买狗肉”,属违法行为。业内常说的“套证乱象”也特指此类行为。这种“套证”产品在外包装上也会标注特证号,但与国家药监局官网上该特证号对应的产品名称、配方等信息不相符。近年来,不少品牌因有此类行为被监管重罚。
比如去年8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停止经营标示名称为“伊丽莎柏早霜、晚霜”系列化妆品的通告。通告表示,“伊丽莎柏早霜”及“伊丽莎柏晚霜”两款产品对应的特证号为“国妆特字20190065”和“国妆特字20111108”。但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这俩特证号对应的产品为“米契尔美白祛斑霜”、“幽爽臻白祛斑乳霜”。以伊丽莎柏两款产品名称为关键词搜索则显示“暂无数据内容”。这就是一种明显的违规“套证”行为。
第二种,品牌向工厂购买配方,或品牌和工厂约定共同研发配方。在老法规时代,申请一张特证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工厂往往会把开发好的配方先以工厂自己的品牌名称去申请特证,后面有品牌看上了并购买了配方后,再通过更名的方式完成“过户”。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品牌推出新品的效率,而大受欢迎。
品牌与工厂共创配方也会出现更名的情况。同样因为特证申请的复杂性,共创的配方为了提升整个流程的效率,很多也会由工厂先申请特证,后经更名手续,将特证对应的产品名更新为品牌最终销售的产品名。
今天,凡是能在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注册备案平台上查询到“特证”,且产品名称完全对应的产品都属于合规的化妆品。消费者无需因为产品“特证”有过更名记录就感到恐慌,甚至抛弃产品。
更过名的产品配方都不行?可能只是达人的新流量密码
诚然新条例落地前,所有的“特证”都允许多次更名,导致部分特证被多个品牌方先后使用,但一张“特证”的有效期为5年。虽然能续,但续证时无法修改配方。在产品配方快速迭代的当下,大部分品牌在特证到期后都会选择放弃续证。用新研的产品,去重新申请特证。
因此,消费者在关注“特证”号时,可在年份上多留个心。特证号的组成为:“国妆特字G+4位年号+4位编号”,如一款产品4位年号为2017-2021年(5月),则该款产品有更名记录属于正常。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切勿简单地将“特证”更过名,与产品配方不行对等起来。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家门口的小吃店因为店铺装修升级,从“老王小吃店”,更名为“老王饭店”,这并不会影响店里食物的质量与口感。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更是全球化妆品制造业领先技术的所在地。中国顶尖的化妆品工厂不再仅仅是雅诗兰黛、迪奥等国际品牌的生产方,也都有着完善的研发实验室和化妆品配方工程师团队,更是这些大牌们的共创共研方。国际大牌的产品经理前往这些工厂挑选配方早已是常态。
而在国货美妆和中国美妆供应链快速崛起的今天,品牌方使用工厂的配方,只要配方本身是好的,就并不是罪过。而品牌如果能与工厂优势互补,充分互动去共创配方,甚至是一件特别值得鼓励的行为。以近期在类似话题中被一位达人点名的花西子为例,据花西子官方账号回复,它被指“套证”的防晒产品就是自身与科玛共创开发的。
据花西子方面表示,2018年,花西子与科玛协定共同创新研发该款产品。花西子提出产品概念,负责提供天然植物成分的活性添加剂,在妆效、防晒SPF值等有效性层面进行生物学研究、人体功效评价、消费者评测,并基于上述研究和评测结果,提出调整配方或研发方案的思路。科玛进行配方的组合和调整。最终这款产品的上线时间是2021年。
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这款产品上线一年多的好评率也确实能够支撑这种精打细磨的表述。而就像上面说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好不好才是最关键的。
再过1个月,“套证”即将迎来消失一周年。最近,或许会有更多媒体、达人、业内人士回顾“套证”,将“套证”重新带回大众的视野。这是对新法规落地的肯定,亦是对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鞭策,但也希望在这过程中,各方能够向消费者传递更多科学科普信息,行业发展正能量。切勿为了流量,讲理一知半解,引发消费者误解,为行业的高速进步挂倒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