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规模或达2643亿,医美成“真香”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规模或达2643亿,医美成“真香”市场?

医美到底是美丽的泡沫还是某些生意的新的增长点?

文|C2CC新传媒

让人变美一直是个好生意。

但是,操作起来却有风险。

比如,此前2022年315再度点名的医美,便是乱象丛生。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医美的确是个风口,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医美相关企业4.98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8855家、2021年新增1.13万家,同比增长27.92%。

从数据上来看,整体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至于托不托得住这一风口,当然要看各方面的配合。

此番,我们且从医美市场的整体数据、现状,及入局者、监管等层面,分析一下,其到底是美丽的泡沫?还是某些生意的新的增长点?

2022市场规模或将达2643亿,哪些医美项目被pick?

随着消费观和美容观的变化和提升,医美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据新氧数据显示,50.17%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接受医美,且值得关注的是,在受访者中没有完全不接受医美的人。

而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则显示,2016-2020年,我国美容医院诊疗人次呈上升趋势,即便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我国美容医院诊疗人次仍达到了889.30万人,同比增长6.16%。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2014-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由501亿增长到1795亿。与此同时,据更美APP发布的《更美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预测,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仍然会维持高速增长,增速超过16%,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643亿元。

结合上述一系列的数据来看,医美市场是一个颇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此,除了整体的市场数据外,我们从专业微整形整容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医美的财报中也能得到相关佐证。

近日,新氧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据其财报显示,2021年新氧实现总收入为16.9亿元,同比增长30.7%。

从用户和交易额来看,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新氧上购买预订服务的用户总数为15.99万,而由该平台促成的医学美容治疗交易的平均客单价则约合3331元。

那么,他们所消费的医美项目都是什么?

据新浪时尚联合新氧数据颜究院携fresh馥蕾诗共同发布的《医美白皮书2.0》显示,2021年消费者最急需解决的5大肌肤诉求分别是美白嫩肤、保湿补水、紧致抗衰、清洁祛痘、祛斑去色素。

而从肌肤诉求划分的热门医美项目来看,则涉及光子嫩肤、水光针、热玛吉、超微小气泡、皮秒激光。

而这些项目想必诸位看官并不陌生,近年来不仅在医美平台和整形院、美容院能见到其身影,在我们所熟知的化妆品门店也能见到,并且不少门店,靠着这些项目收割了一部分消费者。

2021年C2CC传媒曾报道过的恩科瑞奇,便携手多家化妆品店,推动热玛吉活动的落地,据悉,某家参与的门店,活动期间成交12.9万,成交率达到80%以上,由此也不难证实上述言论。

需要关注的是,除了手术类的医美项目外,轻医美也是颇受美妆行业和医美行业关注,诸多品牌、门店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譬如,不断加码轻医美市场的纽西之谜、轻医美单品牌店理肤印象等都是个中案例。结合过往品牌、门店的发展来看,轻医美市场拥有高客单、高复购的特性。

而医美人群的扩大和轻医美的高复购率恰是驱动我国医美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新氧《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医美项目中,轻医美市场规模占比为49.2%。

值得一提的是,轻医美的兴起还拉动了玻尿酸的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22年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较2021年增长近27%。

涉足玻尿酸领域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皆因此受益。其中,爱美客202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104.13%,从其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方面,溶液类注射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0.46亿元,同比上涨133.84%;凝胶类注射产品的营业收入为3.85亿元,同比上涨52.80%。

未来轻医美的市场规模或将不断增加,有望成我国医美行业的主要增量市场,在此之下,不少美业人士表示,实体店可以抓住机会发展。

如美道诚(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浩就曾在朋友圈内表示,大众消费市场对于医美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实体服务的基础就是生活美容+轻医美。

除了实体店外,C2CC传媒X新妆资讯组还发现,新入局或加码医美市场的化妆品企业并不在少数。

入局、加码者众,医美项目真是一门好生意?

此前,C2CC传媒就曾报道过,起家于线上渠道的新锐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颜值经济和悦己消费崛起的当下,布局了微生态护肤、并切入医美新赛道。详情可戳《连续投资护肤医美企业,逸仙电商有什么“阳谋”?》

另外,我们还报道了云南白药在2022年豪掷5亿+8家医疗门诊机构,重磅进军医美赛道。详情可戳《豪掷5亿,云南白药宣布进军医美赛道|一周鲜事》

近期,C2CC传媒又获悉,复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复锐医疗科技”)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年度业绩,从数据上来看,基于多年来持续发力医美,复锐医疗科技年收入实现18.69亿元人民币(合294.3百万美元),较去年收入增加81.6%;年净利润达到2.06亿元人民币(合32.5百万美元),较去年净利润增加121.5%。

据其公众号相关信息显示,这是得益于其持续聚焦研发领域,以产品力、科研力加持,所取得的结果。

在产品层面,据了解,复锐医疗科技在2021年推出了个人护理品牌LMNT,即基于光波能量的嫩肤家用美容仪,加码医美赛道。

而在科研力上,2021年复锐医疗科技研发人员占比达13%,且结合财报来看,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由去年同期的0.11亿美元增加至0.156亿美元,同比增长42.3%。

这一系列数据,让C2CC传媒记者想起,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问题,托不托得住风口?

私以为,这要看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如硬核的研发力、技术等的支撑。

至此,我们也可以得到其中一个答案,医美的尽头拼的是供应链(科研力)。我想供应链之于企业、行业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述。

接受C2CC传媒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就不止一次强调,医美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所以会乱象丛生,但是,要想在这个行业里持续盈利,就必须走向正规化、正向化。

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生产资料,在研发和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唯有真正具有产品力,才能不断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频频出现,医美速成班:0基础学员6天培训后可拿到高级证书、医美毁容、黑医美等事件,是因为中游医美医院培养合格的医美医生的成本较大,再加上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也就乱了套了。

据中国整容美容协会统计,医美行业自称“医生、专家”的非法从业者人数超10万。

针对此不少平台,如饿了么、天猫医美等都采取过相应的举措,如推出医美医疗行业平台标准。

近期,曾针对医美乱象开启过“至美行动”的美团,便在加码医美私域时,于“美团变美福利社”放送了专业医美科普、辟谣指南的福利,欲在帮助本地医美机构引流的同时,让消费者自身也能了解到科普医美的相关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监管的靴子落地,暴利医美的乱象止得住吗?

除平台会采取一些措施外,行业及国家层面近年来也是在不断地针对医美行业进行整顿。

比如,在2022年1月18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人民健康就发布了《2022年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下称《指南》),指出要对医疗机构规范运营和质量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在国家层面,早在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公告。该《指南》提出,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除了广告营销监管趋严以外,医美行业还成了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

据C2CC传媒X新妆资讯组获悉,2022年税务局将重点打击医美行业偷税漏税。

武汉五洲莱美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近日就因逃避缴纳税款被查,据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发现,该企业在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采取偷税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1701.89万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决定对其处以追缴税款1701.89万元的行政处理、处以罚款850.95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也就意味着,本就乱象丛生的医美行业,更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税筹合规体系,肃清不良经营行为,为医美行业的正规化出力。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各项指南的落地外,医美近日来还迎来了“新变”。

比如,在2022年3月28日,国家药监局则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与此同时,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的企业,不得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可以预见,这一系列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医美行业医疗器械的“正规化”。

此外,近日C2CC传媒发现,第一类医用冷敷贴也被“整治”了。2022年3月29日,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取消“医用冷敷贴”等产品《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的公示,对“医用冷敷贴”等产品《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予以取消备案。

在C2CC传媒记者所在的金华市同样也有相关消息的露出,2022年3月30日,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金华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结果公布,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在陆续发布了公告,表示,医用冷敷贴若符合新的第一类分类目录“09-02-03”物理降温设备要求的,可作为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否则需要取消备案。

而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修订说明显示,对2017版目录中“09-02-03物理降温设备”,新修订的目录在品名举例方面删除了“医用冷敷贴”。

以上种种,意味着第一类医用冷敷贴正式退出了江湖。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国家、平台等监管“靴子”的落地,无疑给风头正盛的医美行业打了一剂预防针。

一位从事医美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C2CC传媒记者,“监管”不一定是坏事,会加速行业洗牌,也会激发新的机会,或许还让医美行业更具“想象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规模或达2643亿,医美成“真香”市场?

医美到底是美丽的泡沫还是某些生意的新的增长点?

文|C2CC新传媒

让人变美一直是个好生意。

但是,操作起来却有风险。

比如,此前2022年315再度点名的医美,便是乱象丛生。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医美的确是个风口,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医美相关企业4.98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8855家、2021年新增1.13万家,同比增长27.92%。

从数据上来看,整体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至于托不托得住这一风口,当然要看各方面的配合。

此番,我们且从医美市场的整体数据、现状,及入局者、监管等层面,分析一下,其到底是美丽的泡沫?还是某些生意的新的增长点?

2022市场规模或将达2643亿,哪些医美项目被pick?

随着消费观和美容观的变化和提升,医美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据新氧数据显示,50.17%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接受医美,且值得关注的是,在受访者中没有完全不接受医美的人。

而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则显示,2016-2020年,我国美容医院诊疗人次呈上升趋势,即便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我国美容医院诊疗人次仍达到了889.30万人,同比增长6.16%。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2014-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由501亿增长到1795亿。与此同时,据更美APP发布的《更美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预测,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仍然会维持高速增长,增速超过16%,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643亿元。

结合上述一系列的数据来看,医美市场是一个颇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此,除了整体的市场数据外,我们从专业微整形整容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医美的财报中也能得到相关佐证。

近日,新氧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据其财报显示,2021年新氧实现总收入为16.9亿元,同比增长30.7%。

从用户和交易额来看,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新氧上购买预订服务的用户总数为15.99万,而由该平台促成的医学美容治疗交易的平均客单价则约合3331元。

那么,他们所消费的医美项目都是什么?

据新浪时尚联合新氧数据颜究院携fresh馥蕾诗共同发布的《医美白皮书2.0》显示,2021年消费者最急需解决的5大肌肤诉求分别是美白嫩肤、保湿补水、紧致抗衰、清洁祛痘、祛斑去色素。

而从肌肤诉求划分的热门医美项目来看,则涉及光子嫩肤、水光针、热玛吉、超微小气泡、皮秒激光。

而这些项目想必诸位看官并不陌生,近年来不仅在医美平台和整形院、美容院能见到其身影,在我们所熟知的化妆品门店也能见到,并且不少门店,靠着这些项目收割了一部分消费者。

2021年C2CC传媒曾报道过的恩科瑞奇,便携手多家化妆品店,推动热玛吉活动的落地,据悉,某家参与的门店,活动期间成交12.9万,成交率达到80%以上,由此也不难证实上述言论。

需要关注的是,除了手术类的医美项目外,轻医美也是颇受美妆行业和医美行业关注,诸多品牌、门店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譬如,不断加码轻医美市场的纽西之谜、轻医美单品牌店理肤印象等都是个中案例。结合过往品牌、门店的发展来看,轻医美市场拥有高客单、高复购的特性。

而医美人群的扩大和轻医美的高复购率恰是驱动我国医美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新氧《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医美项目中,轻医美市场规模占比为49.2%。

值得一提的是,轻医美的兴起还拉动了玻尿酸的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22年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较2021年增长近27%。

涉足玻尿酸领域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皆因此受益。其中,爱美客202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104.13%,从其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方面,溶液类注射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0.46亿元,同比上涨133.84%;凝胶类注射产品的营业收入为3.85亿元,同比上涨52.80%。

未来轻医美的市场规模或将不断增加,有望成我国医美行业的主要增量市场,在此之下,不少美业人士表示,实体店可以抓住机会发展。

如美道诚(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浩就曾在朋友圈内表示,大众消费市场对于医美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实体服务的基础就是生活美容+轻医美。

除了实体店外,C2CC传媒X新妆资讯组还发现,新入局或加码医美市场的化妆品企业并不在少数。

入局、加码者众,医美项目真是一门好生意?

此前,C2CC传媒就曾报道过,起家于线上渠道的新锐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颜值经济和悦己消费崛起的当下,布局了微生态护肤、并切入医美新赛道。详情可戳《连续投资护肤医美企业,逸仙电商有什么“阳谋”?》

另外,我们还报道了云南白药在2022年豪掷5亿+8家医疗门诊机构,重磅进军医美赛道。详情可戳《豪掷5亿,云南白药宣布进军医美赛道|一周鲜事》

近期,C2CC传媒又获悉,复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复锐医疗科技”)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年度业绩,从数据上来看,基于多年来持续发力医美,复锐医疗科技年收入实现18.69亿元人民币(合294.3百万美元),较去年收入增加81.6%;年净利润达到2.06亿元人民币(合32.5百万美元),较去年净利润增加121.5%。

据其公众号相关信息显示,这是得益于其持续聚焦研发领域,以产品力、科研力加持,所取得的结果。

在产品层面,据了解,复锐医疗科技在2021年推出了个人护理品牌LMNT,即基于光波能量的嫩肤家用美容仪,加码医美赛道。

而在科研力上,2021年复锐医疗科技研发人员占比达13%,且结合财报来看,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由去年同期的0.11亿美元增加至0.156亿美元,同比增长42.3%。

这一系列数据,让C2CC传媒记者想起,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问题,托不托得住风口?

私以为,这要看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如硬核的研发力、技术等的支撑。

至此,我们也可以得到其中一个答案,医美的尽头拼的是供应链(科研力)。我想供应链之于企业、行业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述。

接受C2CC传媒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就不止一次强调,医美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所以会乱象丛生,但是,要想在这个行业里持续盈利,就必须走向正规化、正向化。

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生产资料,在研发和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唯有真正具有产品力,才能不断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频频出现,医美速成班:0基础学员6天培训后可拿到高级证书、医美毁容、黑医美等事件,是因为中游医美医院培养合格的医美医生的成本较大,再加上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也就乱了套了。

据中国整容美容协会统计,医美行业自称“医生、专家”的非法从业者人数超10万。

针对此不少平台,如饿了么、天猫医美等都采取过相应的举措,如推出医美医疗行业平台标准。

近期,曾针对医美乱象开启过“至美行动”的美团,便在加码医美私域时,于“美团变美福利社”放送了专业医美科普、辟谣指南的福利,欲在帮助本地医美机构引流的同时,让消费者自身也能了解到科普医美的相关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监管的靴子落地,暴利医美的乱象止得住吗?

除平台会采取一些措施外,行业及国家层面近年来也是在不断地针对医美行业进行整顿。

比如,在2022年1月18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人民健康就发布了《2022年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下称《指南》),指出要对医疗机构规范运营和质量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在国家层面,早在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公告。该《指南》提出,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除了广告营销监管趋严以外,医美行业还成了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

据C2CC传媒X新妆资讯组获悉,2022年税务局将重点打击医美行业偷税漏税。

武汉五洲莱美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近日就因逃避缴纳税款被查,据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发现,该企业在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采取偷税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1701.89万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决定对其处以追缴税款1701.89万元的行政处理、处以罚款850.95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也就意味着,本就乱象丛生的医美行业,更要加快构建完善的税筹合规体系,肃清不良经营行为,为医美行业的正规化出力。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各项指南的落地外,医美近日来还迎来了“新变”。

比如,在2022年3月28日,国家药监局则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与此同时,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的企业,不得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可以预见,这一系列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医美行业医疗器械的“正规化”。

此外,近日C2CC传媒发现,第一类医用冷敷贴也被“整治”了。2022年3月29日,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取消“医用冷敷贴”等产品《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的公示,对“医用冷敷贴”等产品《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予以取消备案。

在C2CC传媒记者所在的金华市同样也有相关消息的露出,2022年3月30日,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金华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结果公布,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在陆续发布了公告,表示,医用冷敷贴若符合新的第一类分类目录“09-02-03”物理降温设备要求的,可作为第一类医疗器械管理,否则需要取消备案。

而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修订说明显示,对2017版目录中“09-02-03物理降温设备”,新修订的目录在品名举例方面删除了“医用冷敷贴”。

以上种种,意味着第一类医用冷敷贴正式退出了江湖。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国家、平台等监管“靴子”的落地,无疑给风头正盛的医美行业打了一剂预防针。

一位从事医美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C2CC传媒记者,“监管”不一定是坏事,会加速行业洗牌,也会激发新的机会,或许还让医美行业更具“想象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