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3月,多地监管部门处理了对化妆品店违规销售小样的处罚,但这似乎还是没有给市场带来威慑,仍有店铺抱着侥幸心理在销售。几乎要成为美妆市场顽疾的违规小样问题,到底要如何才会被各方正视?
“到底是卖还是不卖?卖就违规违法,不卖则失去了小样带来的流量。”近日,有业内人士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无不担忧地表示。
继HARMAY話梅因小样被罚没80余万后,日前,海南省药监局稽查处在一次化妆品专项稽查活动中,对16家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经营者(含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当场责令改正,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作进一步深入调查处理。
据公开消息,专项稽查行动主要针对近期群众反映较多的在市场上购买到进口化妆品“小样”无中文标签、未经注册或备案、假冒等突出问题。也就是说,被查的经营场所,均存在上述问题。
一边,连续的被查被罚,小样俨然成为市场重点整治对象;另一边,仍有小样经营者抱着矛盾、侥幸的心态,舍不得丢弃这块“肥肉”,使得小样市场乱象不止。
01、多地化妆品店被罚,小样不合规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美妆小样成为市场的“网红”。目前,多家美妆零售店纷纷入局线下小样销售。在线上,化妆品小样也在各个平台涌现。然而,小样假货多、定价不规范、出现纠纷维权难等问题也饱受诟病,规范小样市场,责任不小。
为什么违规小样屡屡被罚?一方面,大牌小样可以引流,并被部分店铺玩得轻车熟路,有的店铺销售小样毛利率高达20%,是正装的2倍,在利润面前有人愿意铤而走险。一方面,小样始终游走在“灰色地带”,说不清来源和无中文标签信息,使其多次在市场抽查中被发现。
有销售小样产品的店铺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该店铺的小样产品来源都是通过合法途径,并能够提供进货的收据和发票。但是面对记者反问“该机构提供的小样产品是否都符合正规的办理手续”时,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这代表了部分小样化妆品经营者的想法,“只要保证进货渠道的正规性就行,至于产品的来源渠道,应该是上游负责的”。
事实上,单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市场上的中小样来源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供应量上来看,也曾经有国际大牌质疑过,市场销售的量超过了品牌的生产量,那就意味着有些货源是有问题的。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其实对小样产品的要求有明文的规定,就是需要等同于其他国外进口品的备案手续。
然而,从小样产品的诞生历史上看,最早仅是作为正品的“赠品”“试用装”“促销装”等搭配产品,即“添头”的形式存在,因此多数并不具备以上完整手续。
“目前市面上的小样化妆品,只有欧莱雅集团做得相对规范,不少大牌仍旧是乱象不止。”上述渠道商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他相信,只有从源头上控制小样产品的正规化,才能消除市场上违规小样的顽疾,毕竟大多数是品牌方流出来的。
02、是品牌自我监管还是渠道自主变革?
记者了解到,HARMAY話梅也注意到了小样问题被纳入严监管的趋势,开始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
目前,小样销售占到話梅业务的50%左右,剩下的50%为海外小众美妆品牌。据HARMAY話梅方面称,其采取独家代理、资本运作等方式引入一系列海外小众品牌,旨在提升品牌差异化,提高门店复购率。
如果说,HARMAY話梅的自主变革是在为了顺应市场的监管,那么在市面上仍存在售卖的不合格小样,将会呈现何种走向?这些小样到底从何而来?是大品牌本身的监管不力,还是假货制造泛滥?
某国际品牌方面透露,针对市场的违规小样问题,并不是从品牌方流出去的,通常品牌公司的小样不做销售之用,小样是给消费者试用的。据该人士推测,如果是真货,那么一种可能是渠道方从经销商那里拿货,“本是品牌给经销商作为赠品、福利的,被他们流出去了”。
此外,还有一种现象是从境外拿货,因为没有中文标签,即是市场所说的“水货”。
不过,市面上货源模糊的小样真伪难辨。比如,兰蔻中国声明没有出过任何质地1.6克的196色号口红小样,纪梵希官方辟谣从未生产过6克散粉小样,而这些“小样”在市场都能找到。
记者走访了几家卖小样化妆品店看到,因为没有相对正规化的管理,小样产品甚至并不提供发票。这意味着如果小样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维权因取证难等问题也存在困难。
有消费者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买小样多是用于尝新,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即使买到了假货,损失也并不大。这种心理,某种程度上也放任了小样市场“疯长”。
化妆品监管趋严,“小样经济”风险增加。作为“引流”、“吸睛”、“高利润”的化妆品小样,其合规性或进一步受到大众监督。门店若是还在无视法规,无疑将面临被罚被查的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