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57家基金公司“下注”超25亿元,自购潮下,基金后市是否可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7家基金公司“下注”超25亿元,自购潮下,基金后市是否可期?

自购不是儿戏,投下真金白银,真的就能增强市场信心吗?

文|独角金融  丁一

编辑|付影

时隔2年,基金公司又掀起一轮自购潮。

4月8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以固有资金认购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南方浩益进取聚申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2000万元。同时,南方基金还表示,近期将继续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1亿元。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7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总金额超25.3亿元。这是近两年来第二次基金自购潮下的缩影,上一次发生在2020年疫情之初。

作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基金公司的稳盘决心可见一斑。但自购不是儿戏,投下真金白银,真的就能增强市场信心吗?护盘之下,又有哪些基金经理借势实现了个人财富增长呢?

1、基金进入至暗时刻,多家公司自购护盘

黑天鹅事件频出,全球股市出现回调,A股显然无法独善其身。截至3月31日,上证指数年内跌10.65%,深证成指跌18.44%,创业板指跌19.96%,科创50跌21.97%。

受A股下跌影响,基金与净值型理财市场惨遭重创,大批主动权益基金大幅亏损,再度步入“至暗时刻”。

3月9日,即北上资金最近一轮巨量流出(始于3月7日)的第三日,同时也是A股连续收阴的第五个交易日,万家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将在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出资50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率先打响了月内自购的第一枪。此后几天时间,北上资金继续流出,A股及港股亦继续调整。

直至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之后,证监会表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提出包括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在内的多个工作重点。从数据上看,这一表态提振了市场信心。3月16日当天,北上资金结束连续7日大幅流出态势,A股及港股亦一扫颓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皆放量上涨,涨幅分别为3.48%和4.02%,恒生指数涨幅更是达到9.08%。

而证监会的信号一经释放,多家基金公司随即作出反应。

随着睿远基金自购公告的发布,这场自购潮拉开了大幕。次日,易方达、天弘等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易方达表示将以2亿元固有资金申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及FOF基金,天弘则表示已于3月17日运用1亿元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并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1年。

随后,中欧、海富通、益民等基金公司也先后发布自购公告,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基金承诺将在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自购1.50亿元,倘若这笔自购顺利完成,其2022年以来的自购金额将达到2.6亿元。

事实上,这波自购潮在年初就已初见端倪。

1月26日、27日两天内,18家公募基金掀起了自购潮,包括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工银瑞信,以及使用固有资金申购自家基金产品的中欧基金、华安基金和博道基金等,计划自购金额合计高达12.9亿元。

根据同花顺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共计57家基金公司和券商自购旗下基金,累计金额超25.3亿元,南方基金、华泰证券资管、大成基金、国泰基金等自购金额均已超亿元。

2、自购,是时间的玫瑰还是炮灰?

基金自购并非新鲜事物,在历次基金自购潮中,基金公司也往往承担着比以往更多的责任。

2015年股灾之际,近40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自购金额达21.46万元。

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市场异常低迷,不少人都认为是2015年股灾的再现,部分心智不坚定的股民更是割肉跑路,基金公司就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进行了真金白银的自购。

兴全基金率先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万,随后天弘、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富国、华安、东方红等基金公司也相继发布公告参与自购。

最终,2020年共41家基金公司宣布认购旗下公募产品,合计金额近26亿元,达到25.72亿元。其中自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达到7家,分别为天弘、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华安、东证资管、中银基金。

和本次情况类似,当时基金公司除了用固有基金自购外,还有不少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员工家属等参与自购。

两年时间已然过去,这些基金公司经历一番艰难的挣扎之后,是否等到了时间的玫瑰?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237只权益类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获得其所在基金公司固有资金的认购。从2020年初至今,213只基金已取得正收益,占比9成,其中79只的收益率超过50%,13只基金收益率翻倍。

以重仓新能源的中欧先进制造A为例,2020年一季度,中欧基金用1000万元的固有资金申购742万份,两年多来上涨150.02%,收益率高居榜首,同时也是唯一一只收益超过1.5倍的基金。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即便是大多数自购基金都已修成正果,也有少部分至今收益率仍未扭正。

据统计,2020年自购潮中,截至目前有21只基金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最多的是财通中证香港红利和先锋聚利,这两只基金的回撤分别达到18.03%和10.19%。

2020年3月,财通基金以1000万自有资金申购了中证香港红利1038万份额,成为该基金最大的持有人。但从被自购之后,净值不断走低,开始大幅落后基准的涨幅。

2021年四季报显示,中证香港红利的资产净值从2019年11月6日起连续526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而先锋聚利的季报中也提示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但2020年先锋基金的认购份额仅487万份,不及财通基金的一半,且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全部赎回。

对于一个流通市值近百亿的市场而言,基金公司的自购可谓杯水车薪,但回看历史不难发现,在公募基金自购潮中持有公募基金,坚持下来大概率可以获得正收益,这也给了如今低迷的市场更多的信心。

历史上,基金自购潮分别出现在在基金净值较低的时候,基金公司的自购往往能够缓解整体低迷的程度,或是维持产品延续期(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会被清盘),有利于基金规模的稳定,以及基金的长期运作管理。

3、基金经理额外的“奖励”

但基金经理并非全无私心。

一方面,通过大肆宣扬自购展示自己值得信任的形象,为基金公司提供“品牌营销”素材,另一方面,自购之下,也让一些基金经理个人财富获得增长。

自购对基金经理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年终奖。基金经理的业绩与其管理规模息息相关,管理规模越大,年终奖越丰厚。而基金经理自购行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毫无疑问会使摇摆不定的基民参与基金的认购,无形之中能坚定持有者继续持有的决心,进而扩大基金管理规模。不少基金公司还出台了激励政策,鼓励基金经理参与自购,这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据“阿尔法工场DeepFund”报道,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只要认购旗下基金,薪酬会按照每三个月10%的比例递增。如果基金经理自购的份额超过150万份,持有时间不少于两年,且业绩排名在前50%,自购部分盈利后还将翻倍给予作为年终奖。

此外,基金自购可以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根据业内人士说法,基金经理在低位时通过自购买入基金,相当于间接持有了部分股票,引发市场大量关注之后,股价抬升,基金净值水涨船高,基金经理可以顺势卖出此前自购的基金赚取差价。

另据《广州日报》早在2015年曾报道,为鼓励基金经理买入自己管理的基金,兴业全球基金启动了持基激励方案。方案表明,公司旗下基金经理须买入自己管理的偏股型基金,投资金额超12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2年,公司以百慕大式认购期权的方式为运作良好的基金提供“收益翻倍”的行权机会。

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自购的确可以看作行情见底的信号,但集体自购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追随买进,究竟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还是“做时间的朋友”,更应该是从基金投向、基金管理人战绩和风格、基金公司投研实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之后的谨慎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7家基金公司“下注”超25亿元,自购潮下,基金后市是否可期?

自购不是儿戏,投下真金白银,真的就能增强市场信心吗?

文|独角金融  丁一

编辑|付影

时隔2年,基金公司又掀起一轮自购潮。

4月8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以固有资金认购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南方浩益进取聚申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2000万元。同时,南方基金还表示,近期将继续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1亿元。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7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总金额超25.3亿元。这是近两年来第二次基金自购潮下的缩影,上一次发生在2020年疫情之初。

作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基金公司的稳盘决心可见一斑。但自购不是儿戏,投下真金白银,真的就能增强市场信心吗?护盘之下,又有哪些基金经理借势实现了个人财富增长呢?

1、基金进入至暗时刻,多家公司自购护盘

黑天鹅事件频出,全球股市出现回调,A股显然无法独善其身。截至3月31日,上证指数年内跌10.65%,深证成指跌18.44%,创业板指跌19.96%,科创50跌21.97%。

受A股下跌影响,基金与净值型理财市场惨遭重创,大批主动权益基金大幅亏损,再度步入“至暗时刻”。

3月9日,即北上资金最近一轮巨量流出(始于3月7日)的第三日,同时也是A股连续收阴的第五个交易日,万家基金发布公告表示将在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出资50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率先打响了月内自购的第一枪。此后几天时间,北上资金继续流出,A股及港股亦继续调整。

直至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之后,证监会表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提出包括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在内的多个工作重点。从数据上看,这一表态提振了市场信心。3月16日当天,北上资金结束连续7日大幅流出态势,A股及港股亦一扫颓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皆放量上涨,涨幅分别为3.48%和4.02%,恒生指数涨幅更是达到9.08%。

而证监会的信号一经释放,多家基金公司随即作出反应。

随着睿远基金自购公告的发布,这场自购潮拉开了大幕。次日,易方达、天弘等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易方达表示将以2亿元固有资金申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及FOF基金,天弘则表示已于3月17日运用1亿元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并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1年。

随后,中欧、海富通、益民等基金公司也先后发布自购公告,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基金承诺将在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自购1.50亿元,倘若这笔自购顺利完成,其2022年以来的自购金额将达到2.6亿元。

事实上,这波自购潮在年初就已初见端倪。

1月26日、27日两天内,18家公募基金掀起了自购潮,包括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工银瑞信,以及使用固有资金申购自家基金产品的中欧基金、华安基金和博道基金等,计划自购金额合计高达12.9亿元。

根据同花顺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共计57家基金公司和券商自购旗下基金,累计金额超25.3亿元,南方基金、华泰证券资管、大成基金、国泰基金等自购金额均已超亿元。

2、自购,是时间的玫瑰还是炮灰?

基金自购并非新鲜事物,在历次基金自购潮中,基金公司也往往承担着比以往更多的责任。

2015年股灾之际,近40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自购金额达21.46万元。

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市场异常低迷,不少人都认为是2015年股灾的再现,部分心智不坚定的股民更是割肉跑路,基金公司就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进行了真金白银的自购。

兴全基金率先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万,随后天弘、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富国、华安、东方红等基金公司也相继发布公告参与自购。

最终,2020年共41家基金公司宣布认购旗下公募产品,合计金额近26亿元,达到25.72亿元。其中自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达到7家,分别为天弘、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华安、东证资管、中银基金。

和本次情况类似,当时基金公司除了用固有基金自购外,还有不少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员工家属等参与自购。

两年时间已然过去,这些基金公司经历一番艰难的挣扎之后,是否等到了时间的玫瑰?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237只权益类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获得其所在基金公司固有资金的认购。从2020年初至今,213只基金已取得正收益,占比9成,其中79只的收益率超过50%,13只基金收益率翻倍。

以重仓新能源的中欧先进制造A为例,2020年一季度,中欧基金用1000万元的固有资金申购742万份,两年多来上涨150.02%,收益率高居榜首,同时也是唯一一只收益超过1.5倍的基金。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即便是大多数自购基金都已修成正果,也有少部分至今收益率仍未扭正。

据统计,2020年自购潮中,截至目前有21只基金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最多的是财通中证香港红利和先锋聚利,这两只基金的回撤分别达到18.03%和10.19%。

2020年3月,财通基金以1000万自有资金申购了中证香港红利1038万份额,成为该基金最大的持有人。但从被自购之后,净值不断走低,开始大幅落后基准的涨幅。

2021年四季报显示,中证香港红利的资产净值从2019年11月6日起连续526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而先锋聚利的季报中也提示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但2020年先锋基金的认购份额仅487万份,不及财通基金的一半,且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全部赎回。

对于一个流通市值近百亿的市场而言,基金公司的自购可谓杯水车薪,但回看历史不难发现,在公募基金自购潮中持有公募基金,坚持下来大概率可以获得正收益,这也给了如今低迷的市场更多的信心。

历史上,基金自购潮分别出现在在基金净值较低的时候,基金公司的自购往往能够缓解整体低迷的程度,或是维持产品延续期(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会被清盘),有利于基金规模的稳定,以及基金的长期运作管理。

3、基金经理额外的“奖励”

但基金经理并非全无私心。

一方面,通过大肆宣扬自购展示自己值得信任的形象,为基金公司提供“品牌营销”素材,另一方面,自购之下,也让一些基金经理个人财富获得增长。

自购对基金经理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年终奖。基金经理的业绩与其管理规模息息相关,管理规模越大,年终奖越丰厚。而基金经理自购行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毫无疑问会使摇摆不定的基民参与基金的认购,无形之中能坚定持有者继续持有的决心,进而扩大基金管理规模。不少基金公司还出台了激励政策,鼓励基金经理参与自购,这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据“阿尔法工场DeepFund”报道,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只要认购旗下基金,薪酬会按照每三个月10%的比例递增。如果基金经理自购的份额超过150万份,持有时间不少于两年,且业绩排名在前50%,自购部分盈利后还将翻倍给予作为年终奖。

此外,基金自购可以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根据业内人士说法,基金经理在低位时通过自购买入基金,相当于间接持有了部分股票,引发市场大量关注之后,股价抬升,基金净值水涨船高,基金经理可以顺势卖出此前自购的基金赚取差价。

另据《广州日报》早在2015年曾报道,为鼓励基金经理买入自己管理的基金,兴业全球基金启动了持基激励方案。方案表明,公司旗下基金经理须买入自己管理的偏股型基金,投资金额超12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2年,公司以百慕大式认购期权的方式为运作良好的基金提供“收益翻倍”的行权机会。

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自购的确可以看作行情见底的信号,但集体自购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追随买进,究竟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还是“做时间的朋友”,更应该是从基金投向、基金管理人战绩和风格、基金公司投研实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之后的谨慎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