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马消费 任建新
知乎正加速回到港股上市,上周五已通过聆讯。
美股上市一周年,知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内忧与外患:持续亏损且商业化探索进展缓慢,互联网监管加深了中概股的尴尬处境。多重因素叠加,公司股价一度暴跌九成,市值远低于Pro-IPO轮融资时的估值。
从一个小而美的慢公司,到现在不得不考虑用户增长,以及老业务(广告、会员)和新业务(内容商业化)如何平稳运行。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知乎能否回答自己的问题?
小而美的慢公司
来自贵阳的80后小城青年周源,经历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和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多年的学习后,最知名的一段工作履历,是在《IT经理世界》担任记者。
后来,他离开媒体进入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终于在2010年创立知识问答社区知乎。
他曾说,记者确实是能够近距离观察浪潮的人,而自己想成为的,是让浪潮翻滚的人。
当时,百度早就上线了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百度知道,大洋彼岸,专门做问答的社交网站Quora已经得到了一级市场的认可。
知乎上线后,很快拿到了李开复的天使投资,又很快完成启明创投主导的A轮融资。随后几年,赛富、今日资本等股权投资基金,腾讯、快手、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争相成为公司股东。
不过,即便有强势资本加持,周源也选择让知乎成为一家小而美的慢公司。
到现在,知乎员工总数仍然只有2600多人,在积累数亿用户的互联网平台中,比较罕见。
慢,是因为知乎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运营初期采用邀请制,直到2013年才开放注册,用户量实现规模增长。2016年才开始接广告,此后慢慢走上增长+商业化的双轨路线。
公司名下没有银行借款。尽管未能实现业务盈利,但在一二级市场的融资,帮助知乎积累了累计超过80亿元的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
这些个性化的色彩并未影响知乎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有获得感的内容”,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中国排名前五的综合在线内容社区,比肩抖音、快手和B站等。
2021年Q4,知乎的平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9960万,平均每月浏览人次5亿,平均每月用户互动3.9亿次。
截至去年年底,知乎的内容创作者累计达到5500万,累计贡献4.2亿条问答内容,涵盖超过1000种垂直领域。
2021年3月底,知乎(ZH)登陆纽交所。不过,因多年亏损且商业化进展迟滞,公司上市当日破发。之后虽然股价略有上涨,最高市值逼近78亿美元,但随后便是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大调整,市值曾一度缩水九成。
近期因港股上市落定,知乎股价略有回升,仍较最高点下降了八成以上,市值蒸发超过63亿美元。
就是从准备上市开始,知乎变得和以前有些不一样。
商业化道阻且长
没有哪一家企业不想拥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即便没有投资人的压力,周源也不可能完全没考虑过商业化的问题,毕竟,这是所有创业者的源动力。
无论是2016年开始的广告业务,还是2019年推出的会员计划,对于内容社区而言,都算是比较基础的变现模式。
直到上市之前,知乎才终于寻求到一条相对确定的商业化路径——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这种在内容中植入品牌推广甚至是购买链接的变现模式,吸引了大批消费类企业。
2019年-2021年,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板块的收入分别为64.1万元、1.36亿元、9.74亿元,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从0.1%提升到32.9%,帮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三级跳,报告期内分别为6.71亿元、13.52亿元、29.59亿元。
对于知乎来说,这种盈利模式,就像是B站的游戏、快手的直播电商一样。
不过,从现在的业绩表现来看,这项业务能否提高知乎的盈利能力,其实还有待观察。
毕竟,随着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业务的大力推动,公司毛利率随即出现下滑,近3年分别为46.6%、56.0%及52.5%。
同时,内容商业化就意味着要与内容创作者分润,随之而来的内容及运营等成本上升,加剧了公司的亏损。2019年-2021年,知乎净利润分别为-10.04亿元、-5.18亿元、-12.99亿元。
更为关键的是,在最核心的内容中,植入推广内容,需要直面来自用户端的压力。如果知乎变身为隐藏版的什么值得买,还会有多少人为了获取知识流连于此?
内容-用户-收入,在递进关系的正向循环中,才能保持相对均衡。三大因素都想要,便触动了这不可能三角。
知乎的用户天花板本来就低于其他内容平台,现在,则切实现陷入增长瓶颈了。
从2019年Q1到2021年Q4,知乎的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速及环比增速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去年四季度,月活1.033亿,环比增长仅2.1%,为3年以来最低。
月活增速下滑,可能与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的投入下滑有关,但去年知乎的这项投放同比增长了122.5%。更有可能的原因,或许是公司内容的“异化”。
毕竟,知乎积累了中国互联网层次最高的网友,对推广内容的接受程度,可能低于抖音快手这类娱乐性内容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