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24人竞争1个职位,打工人如何度过招聘小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4人竞争1个职位,打工人如何度过招聘小年?

谁来收留失落的打工人?

图片来源:Unsplash-Marten Bjork

文|后厂青年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职场人脱下棉服换上春装,心里却做好了过冬的准备。

上个周末,队长造访西二旗著名地标——百望山时,眼睛里是含苞待放的桃花,耳朵旁飘来的却是大厂的「瓜」——

“你们公司可不算惨,你看看我们股价都跌成什么了?估值腰斩!”

队长忍不住一边爬山一边打开东方财富,悄咪咪地看了一下这家公司自由落体般的K线,倒吸一口凉气。

“铜三铁四“、“僧多粥少”成了公认的年度春招关键词。

根据脉脉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第一季度:平均每24个人竞争1个职位,激烈程度同比增长9%;仅从春节后第一周来看,企业招聘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4.5%,平均每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数量,却达到去年同期的2倍。

不过也不用过于悲观,曾经备受追捧的互联网大厂虽然开启了过冬模式,但在另一边,新经济行业的兴起也给职场人释放出不少新的机遇。

在这个招聘小年、求职大年,打工人该如何调整求职策略?35岁、梦碎互联网的职场人如何逆风翻盘?Z世代的到来又会给职场带来哪些变化?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宁可降薪,也要跳槽?

工作不好找,轻易不跳槽,除非忍不了。根据上述报告,49.1%的基层员工跳槽原因是“工资待遇低”,吃不饱就跑。

相较于“廉价螺丝钉”,中层管理者跳槽的首要原因和公司发展形势相关,薪酬及晋升问题位列第二。

这也很好理解,中层以上员工的薪资结构里,期权或股票占据相当的比例,已经和公司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只有公司的前景向好,才能吃到面前的那根胡萝卜。

而平时常被诟病爹味十足的高层管理者,在职场也有被人教育的时刻,他们中有48.3%的人因派系纷争跳槽,在脉脉上被称为“败北型跳槽”,即在职场斗争中败下阵来,不得以离开寻找下一个领地。这让队长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动物世界》里,猴王被挑战者揍得奄奄一息后,被赶出猴群、独自生活的情景。

但不论是大头兵、中层还是高层,跳槽一定能获得更高的薪水吗?

虽然在广大打工人的认知里,别说降薪,涨幅低了,都会怒称遭遇了“侮辱性涨薪”。而如今的调查显示,57.2%的职场人愿意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降薪跳槽。

在脉脉上,这种跳槽行为被称为“投资式降薪”,常见于求职者在投身新的领域时,选择主动降薪以谋求更远大的机会,降薪入门=投资上车。

有人主动跳槽,有人被动优化。那些被裁的职场人都去哪了?报告显示,41.5%的职场人在经历被动离职后,会选择转换行业——此行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在脉脉上,有人甚至会为被优化感到欣慰,「喜提N+1,你不要我,我也早就不想干这行了」。这种行为被脉友调侃为“双向解雇”,即公司认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员工也觉得行业有一定局限性而萌生转换赛道的想法。 除了换行业或者坚守,还有一些职场人会选择加入考公考编大军、响应政策灵活就业、回家乡发展或是投身实体经济。

《武林外传》里有句经典台词——“我出来打工,不惦记钱我惦记什么?”除了寄希望于跳槽,做副业也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多挣几个W"的途径。报告显示,58.5%的职场人倾向于利用专业技能,从事撰稿、设计、写代码等自由职业,46.8%的人偏向做自媒体“挣外快”。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嚷嚷着失业了就去送外卖,但实际上,在调查中,只有6.1%的职场人愿意接受这类体力劳动型工作。“一技双酬”——一项技能,公司内外两份薪水,才是职场人向往的状态。

35岁“大龄员工”如何逆风翻盘?

在一众职场人中,当属35岁“大龄员工”的心情最复杂。 一方面,他们对35岁之后的薪资抱有高期待。根据上述报告,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超过50%的职场人预估自己35岁之后年薪超过30万;其中,在北上广深,约十分之一的职场人认为:80万以上才是自己35岁之后的理想薪资。

另一方面,“35岁困境”近几年来愈发成为职场人的梦魇。36氪去年发起了一项关于「35岁危机」的调查,发现85.5%的受访者有「35岁危机感」。其中31-35岁的职场人危机感最强,强度平均值达到7.1,25-30岁的年轻人平均危机值也达到了6.7分。

而招聘方在岗位需求中对于年龄的限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危机感的来源。DT财经的调查显示,从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三季度,所有招聘职位中,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从3.14%升至5.02%,涨幅达60%。

在各类企业中,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最高的是国企,从公司规模来看,规模越大的公司,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就越高。 而且这一数据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求职环境,毕竟许多公司并不会把对于年龄的苛刻要求明晃晃地写在岗位简介里,而是贯彻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

当然,已在社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打工人,肯定不会任薪资增长瓶颈和大厂title困死自己。报告显示,35岁以上的大厂人,超过40%的人选择离开光环趋于暗淡的互联网大厂,投向前景可期的中小型企业怀抱。 在脉脉上,有脉友将这种行为抽象成“降维求稳”——因为这类中小型企业业务增长情况较好,就业环境相对稳定,而且在这里,前大厂人的能力会被认可,还能摆脱工具人的角色,大展拳脚。

除了降维求稳,还有38.2%的大厂人会选择独立自主创业,当一回自己的老板。出路有很多种,但很显然,在不同的大厂中横跳,已经不再是大厂人的心中首选。 在Magic Data创始人兼CEO张晴晴看来,35岁职场人逆风翻盘的关键在于练成“T型人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在某个有兴趣和自驱力的点上持续深挖,形成深度的认知,然后打开自己,接触陌生的领域,将深度思考融会贯通进新的领域,快速复制,从而打通任督二脉。 时下流行一个词语——“媚青”,指的是过度赞美并讨好年轻人。互联网公司在这点上不遑多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分析称,对于较多人,35岁左右可能是个体经验技能增长开始小于学习能力下降曲线的拐点,于是会出现企业偏爱年轻人的现象。 但这将是短期的招聘偏好,长期则会出现“终身学习+分工细化”的格局。「不是所有岗位都可以持续招到年轻人,资深员工也需通过学习胜任岗位......在一些岗位或任务上,更具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主导思考与创造,其他人负责支持与落地」。 总之,不断学习,持续更新技能和经验,提升职场竞争力,35岁职场人才能看到更宽的路。

互联网大厂梦碎,新经济成为香饽饽

互联网行业的调整尚未结束,过往“离开百度去字节、离开腾讯去美团”的纯互联网求职闭环正在被打破,新经济行业的兴起正给职场人带来新的机遇。 什么是新经济?目前较受认可的说法是,“新经济”应该满足三个标准——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商业模式和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典型的新经济行业有纯互联网、新零售、新生活服务、新消费品牌和智能硬件等。 从行业流动趋势来看,过去一年中,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和人工智能等“硬核科创”成为互联网人的新去处。报告显示,上述行业的人才供给都有数倍增加,增幅分别为131.05%、126.83%、124.51%和106.38%。

随着新经济行业的崛起,人才也在发生着地域流动——除了北上广深,杭州成为新经济领域人才的下一站。 上述报告显示,杭州对新经济人才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广州,位列第4。与此同时,杭州的90后人群留存率最高,成为年轻人最愿意留下来安家的城市。此外,成都和重庆领跑西南地区,南京和苏州也成为了华东地区人才聚集地。

新经济人才为什么愿意留在杭州?答案是钱给得多。数据显示,杭州的新经济领域薪资平均值超过深广,跻身前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但钱给到位了还不行,涨幅的空间也要充满想象力。在新经济领域的薪资平均增幅上,杭州稳稳地盖过北上的风头,以23.80%的平均增幅位列第3。

不同地域之间也有较为鲜明的产业特征:北京、深圳和杭州的互联网人转行首选人工智能,上海的互联网人转行首选电子商务。 新经济崛起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不再只是一个行业的名字,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提效能力的象征,掌握这种能力的人,将在“互联网+实体经济”领域产生新的势能,实现弯道超车。

反向背调:00后不吃画饼这一套

“单休或大小周,还不给加班费或调休的公司坚决不去”、“有多起法律纠纷的公司不考虑”、“领导喜欢‘画饼’和pua的要避开”……尽管整体的就业环境欠佳,职场人也并非“给活就干”。 在选择工作时,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尤其是以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开始通过脉脉、同行的评价或外部报道,了解备选企业、团队和岗位的真实状况,“反向背调”成为职场人求职新趋势。

在传统招聘流程的最后,公司会通过咨询候选人的毕业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关人士,对候选人的背景资料进行真实性核查。而颇具个性的00后反客为主,在还没入职之时,便背调起了公司。 面试时是否被尊重、团队领导是否平易近人、工作环境是否舒适、团队氛围是否融洽等,都会成为求职者的考量因素。

「面试造飞机,进厂拧螺丝」的套路,没法留住Z世代的职场人了。因为从小物质条件较好,加上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资讯、视野更加开阔,工作对于Z世代而言不再是仅仅满足温饱的手段。

报告显示,36.5%的Z世代讨厌重复性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伴随个体价值觉醒时代的到来,新一代职场人更加注重工作带来的价值感、意义感和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Z世代愿意为爱发电,工资待遇低依然是Z世代跳槽的首要原因。此外,领导无能、晋升不公、996、派系纷争等都是Z世代“说走就走”的理由。

结语

经过高速发展的20年,互联网告别跑马圈地、大肆招人的氪金时代。从互联网溢出的人才急切地寻找新的出路,而在另一边,新经济企业也迫切地需要人才。

弯道超车、逆风翻盘的机遇一直都在,但在行业波动之下,职场人难辨“风口”与“风险”,选择成本更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信息差、认知差带来的损失,困扰着打工人,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因此,队长建议:工友们在拓宽职业技能边界、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标公司,先看点评,再找工作,才能跳槽不跳坑。

而“反向背调”的流行,宣告着新一代求职者对于企业“真诚”、“透明”、“平等”的诉求,也提醒着企业:求职招聘本应是一场「双向奔赴」,每一份简历背后不是无差别的螺丝钉,而是一个个满怀希冀、希望与企业相互成就的职场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4人竞争1个职位,打工人如何度过招聘小年?

谁来收留失落的打工人?

图片来源:Unsplash-Marten Bjork

文|后厂青年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职场人脱下棉服换上春装,心里却做好了过冬的准备。

上个周末,队长造访西二旗著名地标——百望山时,眼睛里是含苞待放的桃花,耳朵旁飘来的却是大厂的「瓜」——

“你们公司可不算惨,你看看我们股价都跌成什么了?估值腰斩!”

队长忍不住一边爬山一边打开东方财富,悄咪咪地看了一下这家公司自由落体般的K线,倒吸一口凉气。

“铜三铁四“、“僧多粥少”成了公认的年度春招关键词。

根据脉脉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第一季度:平均每24个人竞争1个职位,激烈程度同比增长9%;仅从春节后第一周来看,企业招聘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4.5%,平均每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数量,却达到去年同期的2倍。

不过也不用过于悲观,曾经备受追捧的互联网大厂虽然开启了过冬模式,但在另一边,新经济行业的兴起也给职场人释放出不少新的机遇。

在这个招聘小年、求职大年,打工人该如何调整求职策略?35岁、梦碎互联网的职场人如何逆风翻盘?Z世代的到来又会给职场带来哪些变化?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宁可降薪,也要跳槽?

工作不好找,轻易不跳槽,除非忍不了。根据上述报告,49.1%的基层员工跳槽原因是“工资待遇低”,吃不饱就跑。

相较于“廉价螺丝钉”,中层管理者跳槽的首要原因和公司发展形势相关,薪酬及晋升问题位列第二。

这也很好理解,中层以上员工的薪资结构里,期权或股票占据相当的比例,已经和公司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只有公司的前景向好,才能吃到面前的那根胡萝卜。

而平时常被诟病爹味十足的高层管理者,在职场也有被人教育的时刻,他们中有48.3%的人因派系纷争跳槽,在脉脉上被称为“败北型跳槽”,即在职场斗争中败下阵来,不得以离开寻找下一个领地。这让队长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动物世界》里,猴王被挑战者揍得奄奄一息后,被赶出猴群、独自生活的情景。

但不论是大头兵、中层还是高层,跳槽一定能获得更高的薪水吗?

虽然在广大打工人的认知里,别说降薪,涨幅低了,都会怒称遭遇了“侮辱性涨薪”。而如今的调查显示,57.2%的职场人愿意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降薪跳槽。

在脉脉上,这种跳槽行为被称为“投资式降薪”,常见于求职者在投身新的领域时,选择主动降薪以谋求更远大的机会,降薪入门=投资上车。

有人主动跳槽,有人被动优化。那些被裁的职场人都去哪了?报告显示,41.5%的职场人在经历被动离职后,会选择转换行业——此行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在脉脉上,有人甚至会为被优化感到欣慰,「喜提N+1,你不要我,我也早就不想干这行了」。这种行为被脉友调侃为“双向解雇”,即公司认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员工也觉得行业有一定局限性而萌生转换赛道的想法。 除了换行业或者坚守,还有一些职场人会选择加入考公考编大军、响应政策灵活就业、回家乡发展或是投身实体经济。

《武林外传》里有句经典台词——“我出来打工,不惦记钱我惦记什么?”除了寄希望于跳槽,做副业也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多挣几个W"的途径。报告显示,58.5%的职场人倾向于利用专业技能,从事撰稿、设计、写代码等自由职业,46.8%的人偏向做自媒体“挣外快”。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嚷嚷着失业了就去送外卖,但实际上,在调查中,只有6.1%的职场人愿意接受这类体力劳动型工作。“一技双酬”——一项技能,公司内外两份薪水,才是职场人向往的状态。

35岁“大龄员工”如何逆风翻盘?

在一众职场人中,当属35岁“大龄员工”的心情最复杂。 一方面,他们对35岁之后的薪资抱有高期待。根据上述报告,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超过50%的职场人预估自己35岁之后年薪超过30万;其中,在北上广深,约十分之一的职场人认为:80万以上才是自己35岁之后的理想薪资。

另一方面,“35岁困境”近几年来愈发成为职场人的梦魇。36氪去年发起了一项关于「35岁危机」的调查,发现85.5%的受访者有「35岁危机感」。其中31-35岁的职场人危机感最强,强度平均值达到7.1,25-30岁的年轻人平均危机值也达到了6.7分。

而招聘方在岗位需求中对于年龄的限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危机感的来源。DT财经的调查显示,从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三季度,所有招聘职位中,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从3.14%升至5.02%,涨幅达60%。

在各类企业中,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最高的是国企,从公司规模来看,规模越大的公司,要求35岁以下的职位比例就越高。 而且这一数据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求职环境,毕竟许多公司并不会把对于年龄的苛刻要求明晃晃地写在岗位简介里,而是贯彻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

当然,已在社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打工人,肯定不会任薪资增长瓶颈和大厂title困死自己。报告显示,35岁以上的大厂人,超过40%的人选择离开光环趋于暗淡的互联网大厂,投向前景可期的中小型企业怀抱。 在脉脉上,有脉友将这种行为抽象成“降维求稳”——因为这类中小型企业业务增长情况较好,就业环境相对稳定,而且在这里,前大厂人的能力会被认可,还能摆脱工具人的角色,大展拳脚。

除了降维求稳,还有38.2%的大厂人会选择独立自主创业,当一回自己的老板。出路有很多种,但很显然,在不同的大厂中横跳,已经不再是大厂人的心中首选。 在Magic Data创始人兼CEO张晴晴看来,35岁职场人逆风翻盘的关键在于练成“T型人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在某个有兴趣和自驱力的点上持续深挖,形成深度的认知,然后打开自己,接触陌生的领域,将深度思考融会贯通进新的领域,快速复制,从而打通任督二脉。 时下流行一个词语——“媚青”,指的是过度赞美并讨好年轻人。互联网公司在这点上不遑多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分析称,对于较多人,35岁左右可能是个体经验技能增长开始小于学习能力下降曲线的拐点,于是会出现企业偏爱年轻人的现象。 但这将是短期的招聘偏好,长期则会出现“终身学习+分工细化”的格局。「不是所有岗位都可以持续招到年轻人,资深员工也需通过学习胜任岗位......在一些岗位或任务上,更具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主导思考与创造,其他人负责支持与落地」。 总之,不断学习,持续更新技能和经验,提升职场竞争力,35岁职场人才能看到更宽的路。

互联网大厂梦碎,新经济成为香饽饽

互联网行业的调整尚未结束,过往“离开百度去字节、离开腾讯去美团”的纯互联网求职闭环正在被打破,新经济行业的兴起正给职场人带来新的机遇。 什么是新经济?目前较受认可的说法是,“新经济”应该满足三个标准——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商业模式和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典型的新经济行业有纯互联网、新零售、新生活服务、新消费品牌和智能硬件等。 从行业流动趋势来看,过去一年中,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和人工智能等“硬核科创”成为互联网人的新去处。报告显示,上述行业的人才供给都有数倍增加,增幅分别为131.05%、126.83%、124.51%和106.38%。

随着新经济行业的崛起,人才也在发生着地域流动——除了北上广深,杭州成为新经济领域人才的下一站。 上述报告显示,杭州对新经济人才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广州,位列第4。与此同时,杭州的90后人群留存率最高,成为年轻人最愿意留下来安家的城市。此外,成都和重庆领跑西南地区,南京和苏州也成为了华东地区人才聚集地。

新经济人才为什么愿意留在杭州?答案是钱给得多。数据显示,杭州的新经济领域薪资平均值超过深广,跻身前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但钱给到位了还不行,涨幅的空间也要充满想象力。在新经济领域的薪资平均增幅上,杭州稳稳地盖过北上的风头,以23.80%的平均增幅位列第3。

不同地域之间也有较为鲜明的产业特征:北京、深圳和杭州的互联网人转行首选人工智能,上海的互联网人转行首选电子商务。 新经济崛起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不再只是一个行业的名字,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提效能力的象征,掌握这种能力的人,将在“互联网+实体经济”领域产生新的势能,实现弯道超车。

反向背调:00后不吃画饼这一套

“单休或大小周,还不给加班费或调休的公司坚决不去”、“有多起法律纠纷的公司不考虑”、“领导喜欢‘画饼’和pua的要避开”……尽管整体的就业环境欠佳,职场人也并非“给活就干”。 在选择工作时,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尤其是以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开始通过脉脉、同行的评价或外部报道,了解备选企业、团队和岗位的真实状况,“反向背调”成为职场人求职新趋势。

在传统招聘流程的最后,公司会通过咨询候选人的毕业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关人士,对候选人的背景资料进行真实性核查。而颇具个性的00后反客为主,在还没入职之时,便背调起了公司。 面试时是否被尊重、团队领导是否平易近人、工作环境是否舒适、团队氛围是否融洽等,都会成为求职者的考量因素。

「面试造飞机,进厂拧螺丝」的套路,没法留住Z世代的职场人了。因为从小物质条件较好,加上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资讯、视野更加开阔,工作对于Z世代而言不再是仅仅满足温饱的手段。

报告显示,36.5%的Z世代讨厌重复性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伴随个体价值觉醒时代的到来,新一代职场人更加注重工作带来的价值感、意义感和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Z世代愿意为爱发电,工资待遇低依然是Z世代跳槽的首要原因。此外,领导无能、晋升不公、996、派系纷争等都是Z世代“说走就走”的理由。

结语

经过高速发展的20年,互联网告别跑马圈地、大肆招人的氪金时代。从互联网溢出的人才急切地寻找新的出路,而在另一边,新经济企业也迫切地需要人才。

弯道超车、逆风翻盘的机遇一直都在,但在行业波动之下,职场人难辨“风口”与“风险”,选择成本更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信息差、认知差带来的损失,困扰着打工人,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因此,队长建议:工友们在拓宽职业技能边界、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标公司,先看点评,再找工作,才能跳槽不跳坑。

而“反向背调”的流行,宣告着新一代求职者对于企业“真诚”、“透明”、“平等”的诉求,也提醒着企业:求职招聘本应是一场「双向奔赴」,每一份简历背后不是无差别的螺丝钉,而是一个个满怀希冀、希望与企业相互成就的职场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