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9亿做营销0.4亿做研发的妙可蓝多,靠什么卫冕“奶酪一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9亿做营销0.4亿做研发的妙可蓝多,靠什么卫冕“奶酪一哥”

3月24日,妙可蓝多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60.6%。

文|一味研究 昔年

编辑|艺馨

妙可蓝多最近刚交出一份亮眼财报。

3月24日,妙可蓝多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60.6%。

奇怪的是,财报发布后一天,妙可蓝多股票竟下跌1.83%,此后一直在波动中持续下跌,截至4月11日,妙可蓝多收盘价为32.22元/股,已比财报发布前一天下跌11.80%。

要知道,妙可蓝多一度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其股价曾从2020年初的14元/股,一路飙升至2021年84.5元/股的高点,然而如今较高点已下跌超60%。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妙可蓝多过度依赖营销,高昂的销售费用不断蚕食净利润,一旦停止烧钱推广,其能否维持第一的市占率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另一方面则是新老竞品虎视眈眈,面对竞争对手的持续施压,妙可蓝多想要继续拔高市场份额与业绩,阻力重重。

事实上,奶酪行业入局门槛相对低,产品同质化也较严重,除了先发优势打下的品牌、渠道等影响力基础,妙可蓝多或许并没有太多竞争壁垒。

中国市场的"奶酪一哥"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本土奶酪市场的启蒙,是由妙可蓝多开启的。

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年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0.1公斤。对比来看,同期欧盟国家年人均奶酪消费量高达18.7kg。即使是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年人均奶酪消费量也分别达到了2.4kg和3.1kg。

彼时,国外品牌占据了市场的大半份额。欧睿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奶酪市场的前三甲均为国外品牌,分别为百吉福、乐芝牛和安佳,市占率分别为28.3%、7.7%和7.0%。

妙可蓝多的前身广泽乳业,原本是东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乳企,或许是看到了国内较低的人均奶酪消费量和巨大的消费潜力,2015年广泽乳业开始主动求变,收购了以奶酪产品为主的天津妙可蓝多和达能上海工厂,开始聚焦奶酪业,并于2016年完成重组上市,成为“中国奶酪第一股”;2019年其正式更名为妙可蓝多,并从乳企全面转型为奶酪企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妙可蓝多业务较为简单,主要生产奶酪和液态奶两大系列产品,拥有“妙可蓝多”“广泽”“澳醇牧场”等品牌,产品体系包括奶酪棒、马苏里拉奶酪、芝士片、儿童成长杯、奶油芝士等奶酪产品,其中,儿童奶酪棒是妙可蓝多主推的大单品。

近年来,在90后父母们愈加推崇“健康的儿童零食”的大背景下,乘着时代红利,凭借着洗脑营销,妙可蓝多强势崛起。

财报显示,2016~2021年,妙可蓝多营业收入分别实现5.12亿元、9.82亿元、12.26亿元、17.44亿元、28.47亿元及44.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76%、91.96%、24.82%、42.32%、63.20%及57.31%;其中,2017年妙可蓝多奶酪业务的营收仅为1.93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33.35亿元。

与此同时,欧睿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在中国奶酪零售市场拿到了27.7%的份额,超越百吉福、乐芝牛等国际大牌,位列第一。

奶酪卖得风生水起,也因此受到巨头密切关注。2020年1月,蒙牛以2.87亿元受让妙可蓝多5%股份。之后蒙牛又多次举牌妙可蓝多。2021年4月19日,妙可蓝多推出30亿元定增计划,定增完成后,蒙牛持股28.79%,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

这意味着,妙可蓝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与供应链资源,这也让其在渠道扩张上更有底气加速狂奔。

据妙可蓝多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有经销商5363家,较2020年底数量增长1倍以上;销售网络覆盖约60万个零售终端,覆盖全国96%以上地级市以及85%以上县级市;仅2021年就新增经销商数量达3606,超过公司2020年末2626的经销商总数。

同时,在《2021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妙可蓝多以超过200亿元的市值入围,成为国内唯一上榜的奶酪品牌。

然而,光鲜的表面背后,妙可蓝多正陷入利润微薄,营销远高于研发投入的尴尬境地。

9亿广告费,0.4亿研发投入

实际上,妙可蓝多的快速增长并非一帆风顺,自2016年上市以来,其营收虽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却并不尽人意。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的毛利率为38.21%,净利率却只有4.33%,而这已经是其2017年以来的最高盈利水平;2018~2021年,妙可蓝多净利润分别仅为0.11亿元、0.19亿元、0.59亿元、1.54亿元——这与其高昂的营销费用脱不了干系。

在营销上,妙可蓝多一直高举高打,下足本钱:选择与汪汪队、宝可梦及哆啦A梦等热门动画IP合作,靠精美包装和卡通形象吸引小朋友;选用形象良好的孙俪作为代言人,同时大力投放电梯广告,进行洗脑式营销,打出“奶酪就选妙可蓝多”的口号。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妙可蓝多的广告几乎充斥着整个市场。

反映在财报上,2016~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638.6万元、1.22亿元、2.05亿元、3.59亿元、7.10亿元、11.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5.35%、68.03%、75.12%、97.77%和63.24%。

其中,广告促销费占了大头。2016年,妙可蓝多广告费仅约350万元,2018~2020年,分别高达1.05亿元、2.01亿元及5.6亿元,三年支出共约8.8亿元;到2021年,妙可蓝多广告促销费更是直接增长至9.06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例高达78.18%,并占到公司全年营收的20.23%。

也就是说,2021年妙可蓝多同比增长160.6%后的1.54亿元净利润,还不足当年广告促销费的1/5。

与销售费用极不成正比的则是惨淡的研发费用。

财报显示,2016~2021年,妙可蓝多的年度研发支出分别为1006.6万元、718万元、1397.7万元、2230万元、3886万元、4009万元,同比增速为-28.63%、94.57%、59.63%、74.26%、3.17%,2021年研发投入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仅为0.9%。

不仅如此,截至2021年底,妙可蓝多研发人员数量仅为76,占公司总人数的2.49%;在这些研发人员中,有45人为本科以下学历,占总研发人数的59.21%。

值得关注的是,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妙可蓝多加大了广告促销和渠道费用,导致扣非净利润与单季最高点相比,减少约126.3%,但营收却只增加不到20%,这说明广告效果相当有限。然而,妙可蓝多在2021年财报中强调:“公司会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加大营销及广告投放力度”。

只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妙可蓝多的营销攻势还能奏效多久?

追兵不断,C位难当

中研普华发布的调研报告《2021-2025年中国奶酪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显示,2004~2018 年,中国奶酪市场的复合增速超20%,预计2023年,相关市场规模将增至105.3亿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品牌涌入奶酪这一细分领域。

一方面,食品巨头不断加码:伊利、蒙牛、三元、光明、新乳业等乳制品公司纷纷布局奶酪业务,加大奶酪品类的研发与市场投放。

值得一提的是,因电商渠道红利触顶等原因,诸多初代网红零食巨头纷纷布局含奶酪品类的儿童零食赛道:2020年6月,三只松鼠推出婴童食品品牌"小鹿蓝蓝";2019年5月良品铺子发布儿童零食品牌“小食仙”;百草味也推出了“童安安小朋友”系列产品,定位于3~12岁儿童营养食品。

在品质、研发、供应链、渠道建设及品牌影响力上,上述企业并不输于妙可蓝多——这意味着,后者将面临强有力竞争。

另一方面,新兴品牌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包括哆猫猫、宝宝馋了、秋田满满、小黄象、奶酪博士等在内的至少9家新儿童零食品牌获得融资。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妙可蓝多多年耕耘奶酪行业,在产品创新及产品工艺上并不具备足够坚实的护城河。这是因为,奶酪行业本身壁垒并不高,配料相对简单,包装、口味都容易被模仿、被替代。

例如,区别于市面上常见的低温奶酪棒,常温奶酪棒不需要冷链运输,储存起来也更简单,因而近年来逐渐成为市场风向,基于此,妙可蓝多于2021年9月推出了常温奶酪棒产品,但竞争者们很快就纷纷跟进:去年11月初,伊利研发的常温奶酪棒产品开始铺货;12月1日,君乐宝旗下思克奇品牌宣布8倍牛奶的钙-思克奇高钙奶酪棒常温新品上市;此外,均瑶、认养一头牛、良品铺子、夏洛克、淘吉、妙奇等品牌也纷纷推出常温奶酪棒产品。

显然,随着“抢食者”越来越多,妙可蓝多想要坐稳行业第一把交椅,任重而道远。

要知道,营销换市场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消费者的忠诚度建立在产品之上,只有在产品创新上加大力度,打出与其它品牌的差异性,或许才能站稳奶酪市场C位,重赢资本信心。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小孩最爱的妙可蓝多:一年9亿广告费,76个研发人员高中生最多》,财经无忌

2.《妙可蓝多,C位难坐》,子弹财观

3.《从财报里看妙可蓝多的“营养价值”》,节点财经

4.《奶酪大战不止,妙可蓝多核心业务增速骤降》,市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妙可蓝多

2.5k
  • 涨超5.6%,食品饮料ETF(515170)冲击6连涨
  • 妙可蓝多(600882.SH):2024年中报净利润为7677.83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68.77%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9亿做营销0.4亿做研发的妙可蓝多,靠什么卫冕“奶酪一哥”

3月24日,妙可蓝多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60.6%。

文|一味研究 昔年

编辑|艺馨

妙可蓝多最近刚交出一份亮眼财报。

3月24日,妙可蓝多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60.6%。

奇怪的是,财报发布后一天,妙可蓝多股票竟下跌1.83%,此后一直在波动中持续下跌,截至4月11日,妙可蓝多收盘价为32.22元/股,已比财报发布前一天下跌11.80%。

要知道,妙可蓝多一度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其股价曾从2020年初的14元/股,一路飙升至2021年84.5元/股的高点,然而如今较高点已下跌超60%。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妙可蓝多过度依赖营销,高昂的销售费用不断蚕食净利润,一旦停止烧钱推广,其能否维持第一的市占率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另一方面则是新老竞品虎视眈眈,面对竞争对手的持续施压,妙可蓝多想要继续拔高市场份额与业绩,阻力重重。

事实上,奶酪行业入局门槛相对低,产品同质化也较严重,除了先发优势打下的品牌、渠道等影响力基础,妙可蓝多或许并没有太多竞争壁垒。

中国市场的"奶酪一哥"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本土奶酪市场的启蒙,是由妙可蓝多开启的。

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年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0.1公斤。对比来看,同期欧盟国家年人均奶酪消费量高达18.7kg。即使是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年人均奶酪消费量也分别达到了2.4kg和3.1kg。

彼时,国外品牌占据了市场的大半份额。欧睿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奶酪市场的前三甲均为国外品牌,分别为百吉福、乐芝牛和安佳,市占率分别为28.3%、7.7%和7.0%。

妙可蓝多的前身广泽乳业,原本是东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乳企,或许是看到了国内较低的人均奶酪消费量和巨大的消费潜力,2015年广泽乳业开始主动求变,收购了以奶酪产品为主的天津妙可蓝多和达能上海工厂,开始聚焦奶酪业,并于2016年完成重组上市,成为“中国奶酪第一股”;2019年其正式更名为妙可蓝多,并从乳企全面转型为奶酪企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妙可蓝多业务较为简单,主要生产奶酪和液态奶两大系列产品,拥有“妙可蓝多”“广泽”“澳醇牧场”等品牌,产品体系包括奶酪棒、马苏里拉奶酪、芝士片、儿童成长杯、奶油芝士等奶酪产品,其中,儿童奶酪棒是妙可蓝多主推的大单品。

近年来,在90后父母们愈加推崇“健康的儿童零食”的大背景下,乘着时代红利,凭借着洗脑营销,妙可蓝多强势崛起。

财报显示,2016~2021年,妙可蓝多营业收入分别实现5.12亿元、9.82亿元、12.26亿元、17.44亿元、28.47亿元及44.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76%、91.96%、24.82%、42.32%、63.20%及57.31%;其中,2017年妙可蓝多奶酪业务的营收仅为1.93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33.35亿元。

与此同时,欧睿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在中国奶酪零售市场拿到了27.7%的份额,超越百吉福、乐芝牛等国际大牌,位列第一。

奶酪卖得风生水起,也因此受到巨头密切关注。2020年1月,蒙牛以2.87亿元受让妙可蓝多5%股份。之后蒙牛又多次举牌妙可蓝多。2021年4月19日,妙可蓝多推出30亿元定增计划,定增完成后,蒙牛持股28.79%,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

这意味着,妙可蓝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与供应链资源,这也让其在渠道扩张上更有底气加速狂奔。

据妙可蓝多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有经销商5363家,较2020年底数量增长1倍以上;销售网络覆盖约60万个零售终端,覆盖全国96%以上地级市以及85%以上县级市;仅2021年就新增经销商数量达3606,超过公司2020年末2626的经销商总数。

同时,在《2021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妙可蓝多以超过200亿元的市值入围,成为国内唯一上榜的奶酪品牌。

然而,光鲜的表面背后,妙可蓝多正陷入利润微薄,营销远高于研发投入的尴尬境地。

9亿广告费,0.4亿研发投入

实际上,妙可蓝多的快速增长并非一帆风顺,自2016年上市以来,其营收虽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却并不尽人意。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的毛利率为38.21%,净利率却只有4.33%,而这已经是其2017年以来的最高盈利水平;2018~2021年,妙可蓝多净利润分别仅为0.11亿元、0.19亿元、0.59亿元、1.54亿元——这与其高昂的营销费用脱不了干系。

在营销上,妙可蓝多一直高举高打,下足本钱:选择与汪汪队、宝可梦及哆啦A梦等热门动画IP合作,靠精美包装和卡通形象吸引小朋友;选用形象良好的孙俪作为代言人,同时大力投放电梯广告,进行洗脑式营销,打出“奶酪就选妙可蓝多”的口号。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妙可蓝多的广告几乎充斥着整个市场。

反映在财报上,2016~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638.6万元、1.22亿元、2.05亿元、3.59亿元、7.10亿元、11.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5.35%、68.03%、75.12%、97.77%和63.24%。

其中,广告促销费占了大头。2016年,妙可蓝多广告费仅约350万元,2018~2020年,分别高达1.05亿元、2.01亿元及5.6亿元,三年支出共约8.8亿元;到2021年,妙可蓝多广告促销费更是直接增长至9.06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例高达78.18%,并占到公司全年营收的20.23%。

也就是说,2021年妙可蓝多同比增长160.6%后的1.54亿元净利润,还不足当年广告促销费的1/5。

与销售费用极不成正比的则是惨淡的研发费用。

财报显示,2016~2021年,妙可蓝多的年度研发支出分别为1006.6万元、718万元、1397.7万元、2230万元、3886万元、4009万元,同比增速为-28.63%、94.57%、59.63%、74.26%、3.17%,2021年研发投入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仅为0.9%。

不仅如此,截至2021年底,妙可蓝多研发人员数量仅为76,占公司总人数的2.49%;在这些研发人员中,有45人为本科以下学历,占总研发人数的59.21%。

值得关注的是,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妙可蓝多加大了广告促销和渠道费用,导致扣非净利润与单季最高点相比,减少约126.3%,但营收却只增加不到20%,这说明广告效果相当有限。然而,妙可蓝多在2021年财报中强调:“公司会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加大营销及广告投放力度”。

只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妙可蓝多的营销攻势还能奏效多久?

追兵不断,C位难当

中研普华发布的调研报告《2021-2025年中国奶酪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显示,2004~2018 年,中国奶酪市场的复合增速超20%,预计2023年,相关市场规模将增至105.3亿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品牌涌入奶酪这一细分领域。

一方面,食品巨头不断加码:伊利、蒙牛、三元、光明、新乳业等乳制品公司纷纷布局奶酪业务,加大奶酪品类的研发与市场投放。

值得一提的是,因电商渠道红利触顶等原因,诸多初代网红零食巨头纷纷布局含奶酪品类的儿童零食赛道:2020年6月,三只松鼠推出婴童食品品牌"小鹿蓝蓝";2019年5月良品铺子发布儿童零食品牌“小食仙”;百草味也推出了“童安安小朋友”系列产品,定位于3~12岁儿童营养食品。

在品质、研发、供应链、渠道建设及品牌影响力上,上述企业并不输于妙可蓝多——这意味着,后者将面临强有力竞争。

另一方面,新兴品牌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包括哆猫猫、宝宝馋了、秋田满满、小黄象、奶酪博士等在内的至少9家新儿童零食品牌获得融资。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妙可蓝多多年耕耘奶酪行业,在产品创新及产品工艺上并不具备足够坚实的护城河。这是因为,奶酪行业本身壁垒并不高,配料相对简单,包装、口味都容易被模仿、被替代。

例如,区别于市面上常见的低温奶酪棒,常温奶酪棒不需要冷链运输,储存起来也更简单,因而近年来逐渐成为市场风向,基于此,妙可蓝多于2021年9月推出了常温奶酪棒产品,但竞争者们很快就纷纷跟进:去年11月初,伊利研发的常温奶酪棒产品开始铺货;12月1日,君乐宝旗下思克奇品牌宣布8倍牛奶的钙-思克奇高钙奶酪棒常温新品上市;此外,均瑶、认养一头牛、良品铺子、夏洛克、淘吉、妙奇等品牌也纷纷推出常温奶酪棒产品。

显然,随着“抢食者”越来越多,妙可蓝多想要坐稳行业第一把交椅,任重而道远。

要知道,营销换市场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消费者的忠诚度建立在产品之上,只有在产品创新上加大力度,打出与其它品牌的差异性,或许才能站稳奶酪市场C位,重赢资本信心。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小孩最爱的妙可蓝多:一年9亿广告费,76个研发人员高中生最多》,财经无忌

2.《妙可蓝多,C位难坐》,子弹财观

3.《从财报里看妙可蓝多的“营养价值”》,节点财经

4.《奶酪大战不止,妙可蓝多核心业务增速骤降》,市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