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为助力外贸企业缓解困难、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要更好发挥出口退税这一普惠公平、符合国际规则政策的效用,并从多方面优化外贸营商环境。
会议提出,一是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家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将外贸企业取得的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退税。扩大离境退税政策覆盖范围,推行“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
二是加快退税进度。强化部门数据共享,精简退税所需资料,做到申报、审核、反馈全程网上办,今年将正常退税办理时间由平均7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中代办退税。
三是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效率。研究制定支持海外仓发展、便利跨境电商退换货的政策。对守信企业在通关、退税等方面予以更多便利,对虚假出口、骗取退税等行为依法严惩。
近期深圳、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新冠疫情出现反弹,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受阻,给外贸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以美元计,3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4.7%,增速较1-2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0.1%,增速较前两个月下降15.6个百分点,为2020年9月来首次负增长。
分析师认为,随着海外疫情缓解,叠加去年高基数等因素,我国出口增速大概率将继续回落。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称,出口同比增速已由2021年第四季度峰值的20%放缓至2022年一季度的15.8%,不排除到年底出口增速回落至零附近的可能性。
为稳定外贸形势、纾困相关企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对企业来说,减轻资金压力是最直接的纾困方式。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2月,全国出口退税3191亿元,同比增长40.4%。去年全年出口退税18158亿元,同比增长33.2%。出口退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
此外,商务部3月印发通知提出,各地商务部门要结合外向型企业特点,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直接融资手段,推动金融信保机构与服贸基金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积极为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纾困解难。
着力推动疏导物流运输瓶颈是稳外贸的另一大方向。疫情下,物流受到严重冲击。3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3332.65,环比下降4.9%,已连续两个月下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周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海关在坚决守牢外防输入关口的同时,为促进外贸平稳发展做了多项工作。
他表示,针对上海、深圳受疫情影响地区,海关围绕企业反映突出的物流受阻、订单减少和快速反应等诉求,积极推动口岸升级改造,推进物流一体化改革、健全“一站式”通关机制、完善“问题清零”等服务跨周期调节系列措施,助力打通供应链堵点。
国务院周一印发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省、成渝等重点区域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协同联动。要确保涉疫地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航空机场的集疏运畅通。
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稳外贸措施。上海市商务委为支持上海市企业抗疫并稳定本市外贸发展,推出十项服务举措,包括强化金融科技对线上服务的支持、强化“单一窗口”对居家办公的服务支持、放宽承保受理限制,推动“应保尽保”、放宽理赔受理限制,确保企业权益、建立保费缓缴机制、建立快赔先赔机制等。
广东省提出支持拓展“湾区一港通”“湾区组合港”项目覆盖范围,并探索延伸至粤东和粤西港口,推动外贸货物可在支线港口完成通关手续。东莞市加大对跨境运输“陆路改水运”货主或订舱人的支持,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东莞企业使用跨境运输“陆路改水运”方式的货物,给予货主或订舱人每吨货物50元补贴。
辽宁省在去年筹措外经贸专项资金6.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增加安排外经贸领域扶持资金8500万元,用于稳外贸、稳外资。相关资金将用于支持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合作行动、外贸发展平台提效行动,支持实施外贸新业态提升行动、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