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评论】职校学生实习成“卖人头”交易,为何难以清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职校学生实习成“卖人头”交易,为何难以清理?

对职校投入不足、地方对低端产业的依赖,“绑架”了对违规实习的处理。

图片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一些职校仍向企业或劳务中介机构输出学生工。

据《半月谈》报道,原本意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让职校专业和产业密切接轨的职校实习,在少数地方演变为向流水线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卖人头”交易。

这并非新问题。十多年前,就有职校生被当作“学生工”,作为廉价劳动力,以“顶岗实习”之名被派到工厂去做流水线操作工,曾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命令禁止,但职校我行我素照样赚“人头费”。

出现这种治理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对“卖人头”交易的处理,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职校投入不足、地方对低端产业的依赖,“绑架”了对违规实习的处理。有的地方还出现地方政府默许、纵容这种违规实习的情况。

要彻底铲除这一影响职业教育质量以及职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丑恶现象,就必须摆脱“绑架”,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涉事职校实施重罚,同时关停长期违规使用“学生工”的企业,以此淘汰当地的落后产能。

今年初,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不得安排学生从事Ⅲ级强度及以上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实习”、“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

然而,具体到违规组织实习的处理,很难说严格。

例如,“对违反本规定组织学生实习的职业学校,由职业学校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只有“拒不改正或者管理混乱,造成严重后果、恶劣影响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给予相应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这意味着职校违规组织实习,被学生举报、媒体曝光后,处理仅仅是叫停违规实习。这对职校来说,几乎就是“零风险”——发现了,“听话”叫停就是,下次继续这么干。这也是每次违规实习被曝光后,公众不见职校以及职校领导被处罚的原因。

而对实习单位的处理是“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职业学校可根据情况调整实习安排,根据实习协议要求实习单位承担相关责任。”这对实习单位来说,也是“软绵绵”的处理,如果企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违规实习基本不值一提。

何以至此?

首先,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一些职业学校通过违规组织学生实习获得办学收入,主管部门甚至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如果要堵住职业学校这条“赚钱”之道,就需要政府部门保障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并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违规实习严厉处罚。

其次,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很难从劳务市场招到工人,面临严重“用工荒”,于是运作以“学生工”填补“用工荒”。

这些企业本应该被淘汰,但淘汰之后,地方也暂无能力和条件发展其他创新企业、产业,于是,就想办法“支持”这些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发展。支持措施包括要求当地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在此背景下,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的违规实习怎么能被清除?

这涉及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地位等关键问题。要扭转国内职业教育“低端”的形象,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职业学校不愁办学经费,甚至在学校内就有一流的实习实训场所。国内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低于普通教育的。

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低端产业的存在,阻碍了中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低端产业,各地要下定决心淘汰,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如此,“卖人头”交易也就会绝迹。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产教融合”才会货真价实,推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也推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职校学生实习成“卖人头”交易,为何难以清理?

对职校投入不足、地方对低端产业的依赖,“绑架”了对违规实习的处理。

图片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一些职校仍向企业或劳务中介机构输出学生工。

据《半月谈》报道,原本意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让职校专业和产业密切接轨的职校实习,在少数地方演变为向流水线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卖人头”交易。

这并非新问题。十多年前,就有职校生被当作“学生工”,作为廉价劳动力,以“顶岗实习”之名被派到工厂去做流水线操作工,曾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命令禁止,但职校我行我素照样赚“人头费”。

出现这种治理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对“卖人头”交易的处理,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职校投入不足、地方对低端产业的依赖,“绑架”了对违规实习的处理。有的地方还出现地方政府默许、纵容这种违规实习的情况。

要彻底铲除这一影响职业教育质量以及职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丑恶现象,就必须摆脱“绑架”,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涉事职校实施重罚,同时关停长期违规使用“学生工”的企业,以此淘汰当地的落后产能。

今年初,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不得安排学生从事Ⅲ级强度及以上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实习”、“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

然而,具体到违规组织实习的处理,很难说严格。

例如,“对违反本规定组织学生实习的职业学校,由职业学校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只有“拒不改正或者管理混乱,造成严重后果、恶劣影响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给予相应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这意味着职校违规组织实习,被学生举报、媒体曝光后,处理仅仅是叫停违规实习。这对职校来说,几乎就是“零风险”——发现了,“听话”叫停就是,下次继续这么干。这也是每次违规实习被曝光后,公众不见职校以及职校领导被处罚的原因。

而对实习单位的处理是“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职业学校可根据情况调整实习安排,根据实习协议要求实习单位承担相关责任。”这对实习单位来说,也是“软绵绵”的处理,如果企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违规实习基本不值一提。

何以至此?

首先,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一些职业学校通过违规组织学生实习获得办学收入,主管部门甚至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如果要堵住职业学校这条“赚钱”之道,就需要政府部门保障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并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违规实习严厉处罚。

其次,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很难从劳务市场招到工人,面临严重“用工荒”,于是运作以“学生工”填补“用工荒”。

这些企业本应该被淘汰,但淘汰之后,地方也暂无能力和条件发展其他创新企业、产业,于是,就想办法“支持”这些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发展。支持措施包括要求当地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在此背景下,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的违规实习怎么能被清除?

这涉及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地位等关键问题。要扭转国内职业教育“低端”的形象,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职业学校不愁办学经费,甚至在学校内就有一流的实习实训场所。国内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低于普通教育的。

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低端产业的存在,阻碍了中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低端产业,各地要下定决心淘汰,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如此,“卖人头”交易也就会绝迹。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产教融合”才会货真价实,推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也推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