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继今年1月首个NMN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公示后,NMN概念股涨声一片。近期,又有一家企业申请NMN新原料备案,多家企业“杠”上同一个新原料还属首次,那么,这两个NMN有何不同?
两个NMN化妆品新原料,咋回事?
NMN学名为“β-烟酰胺单核苷酸”,据公开资料显示,它是NAD+(辅酶I)的前体物质,后者与人体内能量代谢、糖酵解、DNA复制等活动都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提高人体内NAD+水平的NMN,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抗衰老功能的产品。所以,一直以来NMN也被商家宣传为“不老药”。不过,在我国,NMN尚未被批准在食品、药品中使用,因此NMN化妆品新原料备案被视为迎来了转机。
根据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原料备案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显示,此次新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备案人为康盈红莓(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盈红莓”),其备案号为国妆原备字20220007,该新原料的备案日期显示为2022年3月29日。
根据康盈红莓公布的“技术要求”项显示,该原料使用目的为皮肤保护剂、保湿剂,可用于各类肤用化妆品,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需≤10%。
而今年1月申请NMN新原料备案的余姚莱孚斯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莱孚斯本”)提交的“技术要求”项显示,该原料使用目的为皮肤保护剂、保湿剂、抗氧化剂,可用于除了唇部产品、口腔卫生产品和喷雾产品之外的各类化妆品,最大允许浓度为≤3%。
目前,这两个新原料都进入了监测期。不过对比来看,二者在应用层面有着一定差异,特别是最大允许浓度的数值范畴差距较大。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两次提交备案申请的NMN原料是否为同一种原料?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研究NMN的还不是很多,各家只能基于自身的研究和理解,但是大方向上差不多。”
“尽管分子式和化学结构式书写方式不同,但它们的CAS号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是同一种原料。”某位从事微生物研发的工程师告诉青眼,CAS号是美国化学会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简称CAS)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的唯一识别号,“相当于每个人的身份证。”
广州禾力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范皓然认同道,“CAS是一物一码。”他表示,结构和分子量都相同,只是两家企业的分子式书写方式不同,康盈红莓的分子式是按照中国要求来的,更规范一些。
对此,青眼也致电了康盈红莓以了解情况。“是同一种原料,该原料存在已久,从各类研究来看,是对人体有益的一种原料,所以是有一定潜质的。”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青眼表示,但此前这一原料很难量产,“现在我们是有能力量产的。”
“国家药监局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同一个原料应该是可以有多个生产厂家的。”对此,高级配方工程师薛涛分析认为,一家公司毕竟比较片面,多一家公司来评估这个原料也是好事,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对这个原料进行检验。
范皓然提到,“按个人理解,三年的监测期过后,药监部门会根据三年中每年的新原料使用和安全情况做出判定,是否纳入原料目录,这个环节具有唯一性。”
至于两家企业填报的最大允许浓度为何会相差较大?“这个是企业自己申报的,应该是企业当时做的动物实验的用量不一样。”中国检科院检科测试集团国际部部长乐粉鹏向青眼解释道,浓度不同对后续用在人体会带来什么影响,目前还不好说,要看后期的实际使用反馈。
薛涛也表示,浓度不同应该与毒理学测试有关,因为每家生产的浓度和工艺不一样,所以添加量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没有一个准确标准,将在监测期持续观察。”
国家开放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意在鼓励行业创新,两家企业同时申报NMN,彼此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那么这两家申报企业未来对该原料将作何布局?青眼联系了对方,但都没有回应。
NMN被炒爆了
NMN在化妆品领域会不会被行业广泛认可和应用尚不得而知,但是,NMN已经站上风口。据证券时报报道,自今年1月NMN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以来,NMN概念股爆发,从消费市场直接火到了资本市场,3月中旬,涉及NMN业务的,例如尔康制药、西王食品、金达威、兄弟科技、众生药业、康惠制药等上市企业曾一度涨停;雪榕生物涨幅近8%;仟源医药、特一药业等涨幅超6%。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NMN已在国内具备一定市场,2020年我国NMN成分保健品市场规模达51.06亿元,同比增长34.87%,预计2023年后将以近70.25%的增速攀升至270.13亿元。无形中为NMN在化妆品市场的推广做好了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由国资委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称,已于3月27日组织相关专家对《化妆品用原料 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MN)》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评审,并发布公告指出,该标准由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莱孚斯本的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余姚莱孚斯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检科(北京)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草。
薛涛告诉青眼,团体标准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基础,莱孚斯本参与了此次团体标准立项,可以说明他们想把这个原料做大做完善。“这个原料比较新,最近在全球市场比较火热,大家都想分一杯羹。”他如是说道。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专利、论文以及相关资料可以看出,NMN在体内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基本得到确认,还是很安全的,并且效果明显。”范皓然告诉青眼,在皮肤上的作用机理和人体功效,目前还没看到,“如果像内服一样,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抗氧化、抵御外界刺激甚至抗衰的功能,那这类原料又是一个爆点,前景也会不错。”
此前,上海帝科总经理喻敏曾告诉青眼,NMN的稳定性不大好,很容易失活。对此,广州汇佳玲生物总工程师廖霖峰也指出,该原料直接使用是不稳定的,直接添加易衰减、易氧化,需要在体系内做一定的保护,使其被包裹起来。
范皓然强调,虽然NMN在国内还没列入食品药品目录,但三年之内,针对这个原料,行业相关机构将会进行大量的科学基础研究,药监部门也会结合国内外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研究数据,做出判断。
总体而言,针对NMN的市场前景和功效,目前业内颇有争议。而且,NMN在食品保健领域被炒作为“不老药”也是在警醒化妆品行业,过度神话并不利于新事物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大量科学、严谨的研究之上。
国内原料企业的机会来了
今年以来,接连两家企业申请NMN新原料备案,“市场刚刚放开,竞争肯定存在,三年内需要提供更多数据做针对该原料产品的安全性测试。”廖霖峰向青眼坦言,对国内原料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机会,但前提是要把质量做好,目前国内原料还存在很多不稳定性,且基础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年的沉淀,“化妆品现在讲求品质、功效,只有采用高品质原料,才能产出高品质的化妆品产品,所以最终大家的选择还是会基于质量。”
有研发工程师向青眼反映,国内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较少,很多还未掌握核心技术,在原料方面依然存在短板,所以跟国外的差距还有很大,“从品质考虑,首选一般都是国外原料,万不得已才会选择国内,但目前国内原料也有做得很好的,例如玻尿酸。”
一边是国外局势紧张、供不应求,一边是国内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国内原料企业而言,当下无疑是勤修内功、脱胎换骨的最佳时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