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咖智库 追辛
编辑|G3007
柔宇科技资金短缺的问题,正在持续发酵。
从去年11月至今,关于柔宇科技被曝欠薪、资金断裂、员工变相放假等声音,不绝于耳。最近柔宇科技独董刘姝威发文呼吁拯救柔宇科技,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以便开拓我国柔性技术的应用市场。4月18日最新消息,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近日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被执行146.17万元,执行法院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立案时间为4月11日。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成立至今,柔宇科技在9年多时间历经13次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中信资本、深创投、松禾资本、基石资本等40多家机构,IPO前估值高达60亿美元。2020年初,有消息称柔宇科技在美国提交了IPO申请,拟筹资10亿美元。不过,随后消息称柔宇放弃在美上市的计划,改为在中国市场上市。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但40天后就主动撤回了。柔宇科技对外解释称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请,是因为公司股东架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契约型基金、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适格性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
曾经的明星创业企业柔宇科技,为何会走到如今这一步了?刘姝威在上述文章中称归结于两点原因:第一,由于柔性屏产线2018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公司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其次,三位创始人对开拓市场、创造现金流、保障公司运营缺乏经验。
但对于中国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来说,柔宇科技的个案值得进一步思考,到底是高管团队的战略决策问题?还是技术型企业难以摆脱商业化的痼疾?或者是因为市场环境变化难以应对?
01、有梦想的科学家,不成功的商人
和很多科技型创业公司一样,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也是个妥妥的“学霸”理工男。
1983年出生的刘自鸿,是当年的江西抚州理科高考状元,曾获全国数理化奥赛物理一等奖、化学一等奖。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完本科、硕士后,又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博士学位,在归国创业前曾任美国IBM全球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还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
在斯坦福求学期间,刘自鸿就开始关注并研究“柔性显示技术”。2012年5月,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刘自鸿,和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共同出资创立了柔宇科技。“创业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快速赚一笔钱去创业,还是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这是很清晰的选择。”刘自鸿曾表示。
2014年7月,柔宇科技创造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其厚度仅有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该产品超薄、轻便且富有柔性,可应用于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办公教育、文娱传媒等多个领域,仅在移动终端就可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彼时,在创始人光环以及独特技术的加持下,柔宇科技一时间成为资本的宠儿。随后短短几年间,柔宇科技先后融资13轮,获得的股权投资超过60亿元,一众投资机构趋之若鹜。这其中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徐小平错失投资的故事,“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
但成也投资,败也投资。在上市接连折戟后,如今柔宇因缺钱陷入窘境,外界很多人都认为这或许与刘自鸿对金钱缺少足够的渴望和敬畏有关,尤其是低估了资金投入的压力,以及获取资金的能力。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就曾评价称:“刘自鸿是一个有梦想的科学家,但是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比如,对于柔宇科技花掉绝大部分资金自建生产线,业界一直存在颇多疑问。刘自鸿曾在2017年透露,柔宇科技实际也是迫于无奈,一开始并没有想自建产线。他表示,2014年发布技术后,很多的制造行业包括面板的制造公司找来谈合作生产的事情,但这些制造商想要把技术、工艺到产线跑通后才签合同,但他担心工艺、配方等无法通过专利得到保护,所以自建生产线。但柔宇一期生产线就花掉了76.4亿,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费用。
有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技术出身的刘自鸿低估了自建生产线的烧钱速度,即便是百亿资金,自建生产线也能很快烧光,“团队对生产线的烧钱速度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是好的技术也浪费了。如果选择与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还有在融资方面,据媒体报道,刘自鸿在2021年11月30日的全员大会中公开表示,公司融资正在进行中,预计12月有资金进入。公司将在2021年12月底或2022年1月发放薪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笔投资可能并未顺利流入。有柔宇员工就此认为,公司“断粮”与刘自鸿及其他高管团队们的判断力有很大关系。“包括对融资的误判,为什么这么有把握,下月就会到?实际上多少个‘下个月’都没到,在这个过程中,难道不应该及早反省?最不理解一件事就是,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要继续经营,并且意识到自己账上钱不多了,是不是应该裁员或者业务上作出调整?但公司都没有。”
此前在科创板递交的招股书中,柔宇科技拟募资144亿元,其中72亿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对于刘自鸿来说,目前也唯有继续坚持,正如其在朋友圈发的一段配文,“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02、叫好不叫座的独家技术,为何难出圈
从核心技术来看,柔宇的主攻方向是柔性全面屏和柔性传感器。区别于三星、京东方等市场主流的LTPS技术路线,柔宇自主研发了ULT-NSSP(超低温非硅智程集成技术)技术,并宣称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工艺制程,大幅提升良品率和显示效果。
在《拯救柔宇》一文中,刘姝威也重点对比了ULT-NSSP技术与传统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路线,并表示前者“制造成本低于韩国三星主导的LTPS技术,具有更高的良品率、更好的弯折性能。”
刘自鸿在多个场合宣称,柔宇采用较为冷门的IGZO技术路线,主打ULT-NSSP技术,而不是三星、京东方等国内外厂商均采用的LTPS。在刘自鸿的宣讲中,这套方案能够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良率。但业内专家表示,IGZO方案的成本确实会低一些,但能耗高、稳定性差,并且拖累良率。
对柔宇科技ULT-NSSP技术的质疑并非个例。柔宇科技宣称它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提高全柔性屏的良品率,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不过单凭这些优势可并不能让手机厂商买账。折叠手机屏作为中高端消费品,对于屏幕品质和分辨率、对比度、色准等重要参数向来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柔宇的柔性屏在这几个方面做的并没有低温多晶硅技术好。据界面新闻介绍,柔宇一位前工程师就曾透露,刘自鸿口中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本质是IGZO+蒸镀OLED工艺,很早就有人在做,柔宇并非独家。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周迪向媒体介绍称,市面上主流的、制造柔性屏的OLEDTFT背板工艺技术路线是基于三星研发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降低了对基板的温度要求,易于制取,同时还具有低功耗、低电磁干扰、高清晰度和高开口率,且能将驱动电路集成于基板之上,系统集成度大幅提升。而从苹果等公司的实践来看,非硅路线也可行,柔宇科技的ULT-NSSP技术相对LTPS省略了部分工序,生产线成本确实更低,产品弯折可靠性更强,但目前很难看到柔宇在公开的知识产权或者论文中更为详细地解释技术路线,它的技术路线是更需要市场检验的。
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虽然柔宇的ULT-NSSP这个技术听起来挺牛,但它多数时候也仅仅存在于柔宇自己的介绍中,这个由柔宇独家研发的“秘方技术”,甚至找不到产业链合作方,并没有受到其他手机厂商的认可以及应用。即便是产业链上游,柔宇也从未公布其材料供应商。
除了技术原因,有观点认为时机也不对:几年前,折叠屏概念并不成熟,相关市场也不成熟;而现在发展了许多,但国内目前已不止柔宇一家可以生产AMOLED柔性显示屏,在折叠屏手机方面,各家巨头也纷纷涌入,柔宇的财力和人力无法与之匹敌。
柔宇科技在此前的招股书中也提到,一方面由于柔性电子产品尚未在行业内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或确定的技术发展路线,存在技术路线分歧的风险,进而可能影响消费者对柔性电子产品的选择;另一方面,柔性电子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排除有新的替代技术出现,导致现有技术面临新的竞争,公司存在新技术替代风险。
03、商业化受阻,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博弈
在柔宇科技的介绍中,其主营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柔性电子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和办公教育等行业。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面向B端的全柔性显示屏或全柔性传感器的解决方案类产品,另一个是面向C端的消费者产品,如柔派手机、柔记智能手写本、Royole Moon以及Royole X(VR移动影院)等。
此前的招股书中显示,2017年至2019年,柔宇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及2.27亿元,两年营收复合增速为87.3%。2021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实现营收1.16亿元。同一时期,柔宇科技的亏损逐步放大。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净亏损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31.95亿元。
尽管柔宇科技花大笔资金自建生产线,但通过自有生产线制造出来的产品,不论是对B端还是C端,市场反响都不如预期。一方面,市场上推出柔性屏手机的三星、华为、小米、vivo等主流厂商,都没有与柔宇科技合作。2020年3月,柔宇科技对外宣布与中兴达成战略合作,但后续却并未有进一步的合作信息透露。另一方面,柔宇科技自己也在押注手机,在2018年10月发布了第一部折叠屏手机FlexPai,并在2020年9月发布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但市场反响并不好,在招股书中柔宇虽然重点提及了这两款手机,但并未有任何销售数据的展现。
以目前在售的柔宇FlexPai 2新一代5G双模折叠屏手机为例,目前市场价为8788元,相比市场上类似产品并无优势,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和评价也一般。根据IDC手机月度跟踪报告,2021年全年中国市场折叠屏产品规模约150万台。其中,华为折叠屏手机份额为49.3%,三星份额为28.8%,小米份额为13.2%,OPPO份额为6.1%,联想份额为2.4%,柔宇并未上榜。
自身技术尚不成熟,产品线又铺得过多,尤其是柔宇科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让其朋友圈缺少足够的支持。由于长期市场订单欠缺,导致柔宇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太低。招股书中显示,柔宇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分别只有15.1%、31.2%和5.3%,也就是产能多数时间都在闲置。在产销率方面,销量也远低于实际产量。其全柔性显示屏2019年度实际产量为31.4万片,但销量仅5.27万片;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实际产量降为4.86万片,但销量仅2.21万片。这也意味着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及时转化为销售收入。
对于商业化的问题,柔宇科技曾解释道,公司于2018年6月点亮投产的一期产线每年设计产能为280万片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公司虽掌握业内领先技术,但目前尚需扩大生产规模以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满足客户对于大规模量产的需求。大客户对于产能的规模保障有一定要求,导致公司难以取得部分大客户认证。
刘姝威此次也提到,“柔宇科技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有很多像柔宇这样的科学家在做从0到1的工作,但是从1到N这个过程一定是科学家跟市场、下游的应用企业结合起来才能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柔宇科技在成长过程中犯了三大错误:第一,公司在技术路径和产业链方面单兵作战,导致成本过高;第二、没有得到下游手机厂商的集体扶持;第三、原本做供应链,后来去并不擅长的领域做消费电子产品,导致资金消耗速度加快。
刘自鸿曾说,柔宇的含义是柔性的宇宙,柔宇的目标就是把世界“掰弯”,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但如今的现实,却要面临柔宇可能被“掰断”的风险。
自救、他救还是直接关闭,柔宇科技等待戈多。
评论